▲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当时,群臣苦武氏统治久矣,所以当武则天终于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禅位时,朝臣大臣十分欢喜,纷纷感叹李氏的江山又回来了。然而,在欢喜的众人中,却有一位十分例外,他没有任何欢喜的情绪,相反,还低头痛哭不已。按理说,新皇即位,应当是十分高兴群臣皆喜自己临朝的,但一年后,这些没哭的人却全死了,只有哭的那一人活着。这是为何呢?
武代李兴
唐朝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王朝,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几乎算是多个朝代中唯一一个军事你、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还在于它似乎突破了封建社会的限制,十分开放,与后期的清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最为特别的还是这个朝代出了一个女皇帝,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成皇之路并不平顺。她出身一个小小官宦之家,父亲死后,和其母亲就被家中的其他人排挤,一度无法生存。后来太宗选秀,她以十四岁的年纪进宫。但太宗并非一个重女色的人,加之他也并不喜欢武则天,所以武则天进宫之后,几乎跟冷宫之中的人没有区别。
就这样,她在宫中度过了十多年。原本,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会这样无波无澜,直到太宗驾崩,她成为后宫中的遗孀,继续孤独多年。但太宗在生命大限之时,找李淳罡测算大唐的命运,李淳风说出“唐三代而亡,武代李兴”的预测。于是太宗开始光灭姓武的人,而武则天在最后也面临生死之问。
当时,太宗问武则天,若是自己死了,她会怎么办?若是回答在宫中了却余生的话,太宗就杀了。武则天灵机应变,以“青灯古佛,了却余生”作答。这答案解救了她自己,而太宗也如武则天所愿,将其送到皇家寺庙出家。
但有孩子傍身并不是她的目标,成为皇后才是她的目标。于是她掐死襁褓中的女儿,趁机污蔑王皇后,而李治此时正想铲除门阀世家,于是以此为机会“废王立武”,又拔除了关陇贵族等。武则天如愿成为了皇后,但皇后的位置并不足以满足她的野心,此时她更想当皇帝。
成为皇帝后,她在政事上励精图治,创造了武周盛世,但随着她年纪的增大,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她宠信面首张易之、张昌宗两人。他们仗着女皇的宠信,胡作非为,甚至诬陷杀了李显的儿子李重润,以及她的女儿永泰郡主,还有妹婿武延基。最令人愤怒的是,当时的永泰郡主已经怀有身孕,但即便如此,也没有被放过。
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太子李显率领禁军先诛杀了张易之二人,然后包围了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大势已去,无法挣扎,只能命令李显为监国,在政变的第三日禅位。李显自此成为大唐的第五位皇帝,群臣十分欢喜,一是大唐的江山终于回归到李氏之人手上,二是不用再受仗着女皇之威的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的压迫。但这群欢喜的人中,却有一个人脸色沉重,甚至最后直接痛苦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宰相姚崇。
如此不忘旧皇的恩情,还公开表示出来,按理说是对新皇的忤逆不敬,但在一年后,其他十分高兴的臣子如张柬之等人纷纷被李显除掉,而姚崇也活了下来,甚至到玄宗时期,还出任宰相,这是为何呢?
原因还是姚崇深刻的把握了李显的心思,而其他的人却不知道。姚崇虽然“背叛”了武则天,但他心里是感念的,这就表明他不是一个随风倒的墙头草。而其他的人昨日还在对武则天俯首陈臣,转眼间就变脸恭贺新皇,将此前武则天的信任忘得一干二净,显然在李显看来就是没心没肺之人。
今天可以为了李显背叛武则天,明日就可以为了他人背叛李显。如此臣子,怎能说忠心不二?李显自然是忌惮了,所以纷纷除掉。
不得不说,姚崇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群臣帮助李显逼迫武则天退位,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信任群臣。在姚崇看来,武则天退位时,表露自己的不舍和伤心反而更适宜,毕竟若是自己高兴的太快,那么在李显看来,今天能做他的臣子,将来这些高兴的人就可以联合其他人逼迫自己退位。
所以高兴的人就是善于变卦的人,作为朝臣来说,一个人总是变卦,喜欢二易其主,是十分讨厌的人物,属于墙头草。所以姚崇的行为或许在一些臣子看来,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实际上,他是揣摩清楚了李显的心思,故意这么做的。由此可见,很多时候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其本质,这样才不会损失自己的利益。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