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曾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先后有过10个孩子,但是由于当时条件差,加上南征北战,孩子有的夭折,有的送人,还有被他寄予厚望的大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后来只剩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其中大女儿就是他和贺子珍生的李敏,而孔东梅就是李敏的女儿。
毛主席嫡亲的孙子有一个,外孙两个,而外孙女只有孔东梅一人。
孔东梅的父亲叫孔令华,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从洲将军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东梅有个哥哥,母亲李敏怀孔东梅后很犹豫,因为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压力比较大,她就征求父亲毛主席的意见,问要不要这个孩子,毛主席听了则干脆地说,日子再难,也一定要生下来。
孔东梅于1972年出生在上海,从小跟着外祖母贺子珍长大,遗憾的是,由于主席工作繁忙,加上她那时候在上海,年纪小,她并没有见过毛主席。
但是她的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当时李敏拿着女儿的照片,给毛主席看,并让给她起个名字,毛主席对李敏说:“把我的东字给她,我喜欢梅花,就叫东梅吧!”
东梅这个名字寄托着毛主席的殷切期望,期望她做一个像梅花一样坚强、纯洁的人。
孔东梅四岁的时候,毛主席永远离开了人世,一直生活在上海的她没有见过外公,但是家里有他的照片,她觉得跟外公很亲近。
上小学的时候,孔东梅跟随着父母来到了北京,母亲李敏从小就十分注意对两个孩子的培养,对他们谆谆教导。
等上了学,母亲李敏告诉她,一定要自强自立,低调谦让,对外不要说自己的家庭。
尽管孔东梅和哥哥都非常低调,但时间久了,不少人都知道了他们的身世,有段时间她很困扰。
李敏又告诉她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也让孔东梅形成了踏实、认真的风格。
孔东梅从小就爱看书,特别是历史类和名人传记类的书籍,母亲也经常鼓励她,还常常给她讲外公的故事。
渐渐长大的孔东梅还有一点特别像毛主席,那就是,下巴上有一颗标志性的痣,位置都跟毛主席的差不多。
自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孔东梅于1994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但是受家庭的影响和母亲的熏陶,她更喜欢文学。
1999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孔令华突然因病去世,当时孔东梅的哥哥在海外工作,母亲也受到重大的打击,一病不起。
孔东梅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帮着妈妈处理了很多一直困扰她的事情,家里经济拮据,她在一些老同志的帮助下找到相关部门,解决了住院、报销等一些问题。
等到妈妈康复后,她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到了那里,没人认识她,也没人知道她是谁,一切都是自己张罗。
她曾半年内搬了三次家,都是自己找的房子,吃了不少苦,才算稳定下来,想家的时候,她就给妈妈打打电话,说说近况,当时的长途电话价格很贵,一周顶多打一次,也能解一些异乡漂泊之感。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她非常勤奋,业余时间最常做的就是泡图书馆,从书中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发展史。
第二年,孔东梅收到了母亲李敏写的书《我的父亲毛泽东》。在书中,李敏讲述了父亲毛泽东的一些故事,这让孔东梅对外公有了深入的了解,她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外公那一辈筚路蓝缕的艰难岁月。
同时,她也在思考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作为毛主席的后代,她很想去做一些实事,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
毕业之后,她迫不及待地回了国,那段时间,她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是做一名红色文化的宣传者,这是对外公最好的告慰,她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
母亲李敏也非常支持她的选择,于是孔东梅便开始四处搜集外公的故事,她跟母亲一起走了很多外公曾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采访了不少跟外公打过交道的人。
之后,她又静下心来,用了几年的时间对各类资料进行了整理,出版了《毛泽东箴言》《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翻开我家老影集》等五本书。
这些书籍,展示了毛主席生活和工作中的另一面,让人们了解到了更多毛主席的经历,也让伟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形象。
爱看书的孔东梅一直以来有个愿望,那就是开一家书店。2001年,她创办东润菊香书屋,书屋的名字取自毛泽东的名和字,菊香书屋则是他在中南海的住处。
书屋里不少地方的装饰采用中国红,大气经典,最醒目的地方放着毛主席的照片,还有主席的一些经典著作,这也是孔东梅对外公的纪念和缅怀。
书屋建成后,李敏受女儿的邀请来参观,给了不少意见,总体来说,对书屋还是比较满意的。
多年来,李敏一直支持着女儿走这条红色的文化之路,尽管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但是她对女儿的期望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开心就行。
文化产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没有那么明显的产业,但是孔东梅并不在乎物质的多寡,她只是希望做一些事情,能让外公及革命先辈的精神能够为更多的人知道和传承。
她跟母亲一样,都是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母亲平和的心态深深影响了她的选择。
在广州举行签售仪式的时候,许多老年人争相排队来,想看看孔东梅,认识伟大领袖的后人,这让孔东梅很感慨,这些老人很多都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对毛主席怀着深深的感情。
还有一次,在书屋签售《毛泽东箴言》的时候,一位年轻的读者得知她是毛主席后代的时候,激动得泪流满面。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红色文化,是孔东梅一直以来的愿望。
令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历史、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对毛主席那个时代有了更高的评价。
孔东梅还参与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创立,同时她还在时尚领域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做过一些艺术展。
现在的孔东梅已经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除了经营她的事业之外,她还经常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
平时的她很低调,凭借着自己的踏实努力经营着事业,当社会需要的时候,她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从孔东梅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伟人后代的风采。
作为伟人的后代,孔东梅和她的母亲及家人,一直很低调,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先辈们曾经经历的艰难和困苦,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文化,弘扬伟人精神,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得到发扬和传承。
孔冬梅虽说没与毛主席见过面,但算起来,她与毛主席有过两次“接触”,一次是毛主席给她起名字,东梅中的东,正是毛主席对她的寄托;第二次是毛主席红色精神的传承,在了解了外公毛主席的故事后,孔冬梅将自己的一生致力于宣传红色故事和弘扬红色精神。
如今毛主席已经逝去近50年了,如果他泉下有知,自己的外孙女正在遵循他的遗志,传播他的思想,内心会有多欣慰呀!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