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大疫三年,“春运”终于回来了。
根据官方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创下近几年新高。
这是三年多来,首次没有“全民核酸”、不再“就地过年”、更没有各种“码”限制的一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最朴素的愿望,终于再次得以兑现。
01
春运大幕,正式开启
1月7日清晨5点34分,G670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12站台,这是2023年春运首日北京地区开行的首趟列车。
满载着归心似箭的游子,驶向一个叫“家”的地方。
这一天,2023年春运大幕正式开启。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的第一个春运。
1月8日起,乘客出行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实施测温、不再进行落地检。
久违的春运盛况,久违了!回家过年!
三年前,突如其来的疫情,阻碍了人们过年团圆的步伐。
各地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之后因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此起彼伏,人们“回家过年”的路也没有那么顺畅。
三年后,久违的春运回来了!
售罄!售罄!火车票再现“一票难求”,人头攒动的候车厅,满屏循环滚动的车次信息,将今年“回家过年”的气氛直接拉满。
铁路、民航纷纷进入春运时间。
铁路局的工作人员连日来一直在动态分析后台售票数据,查看运力与出行需求能否适配,及时通过加挂车厢、增开临客的方法,提升运力保障,尽最大可能保障有意愿的人们踏上返乡的列车。
据介绍,今年春运长三角铁路40天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达到2019年同期的80%。
未来一段时间,跨区域、出入境人员流动和连年累积的回乡过年意愿、旅游出行需求必将加速释放;
再叠加年底务工人员回乡需求和春节各客货物流高峰,春运客运流量、路网运行车流量将大幅增加。
02
国门大开,入境免隔离
历时超1000天,入境集中隔离等中外往来限制在2023年1月8日零时也宣告终止,国门大开。
1月8日凌晨00:16,中国南方航空CZ312多伦多-广州航班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这是入境新政实施后全国首个落地国际航班,机上数百位旅客成为疫情三年以来首批免入境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措施的受益者。
▲ 新政后首班入境的国际航班CZ312 图源:中国南方航空
航班落地后,旅客相继从到达大厅走出,迎面而来的是前来迎接的家人和朋友,等待隔离酒店转运车辆的日子已成过去时。
刚走出来和家人团聚的龚女士分享道:
“太开心了,再也不用隔离了,听到消息后,我马上订了回国的机票,三年了,终于可以开心地回家了。”
各大关口,正在去除各类疫情防控软硬件措施,恢复2019年及以前的入境流程。
其中,香港入境人数最多,通关最快只要5分钟。
1月8日,香港与内地也正式恢复通关,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蛇口口岸和机场福永码头等多个口岸首批复通。
深圳市口岸办人员表示,有超过1600人预约1月8日从福田口岸过关,人流高峰期在上午8时至10时,以及下午2时左右。
香港方面,政府信息科技总监办公室表示,截至1月7日下午6时,已有超过41万人通过网上系统,预约出境前往内地。
“现在深圳机场码头通关只需要五分钟,”深圳机场码头工作人员介绍。
旅客下船之后,首先需要扫描“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上的出入境申报码,再配合检查体温,接下来就是像往常一样办理内地入境和海关通关手续。
不仅香港居民回到内地的愿望迫切,内地旅客也期待早日出境旅游。
据同程统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成为内地居民出境的热门目的地,前往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机票订单在出境订单中占比达到20%。
03
空城计,正在上演
受制于第二轮感染担忧,春运复苏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一系列积极的信号正在显现。
春节空城,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哪些省份和城市将上演“空城计”?
一般而言,外来人口众多之地,往往也是人口大迁徙的主要流出地所在,春节“空城”指数就越高。
外来人口最多的5个省份: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成为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也即人口“虹吸效应”最明显的区域。
春节将至,这些区域人口迁徙规模也将是最大的。
城市:东莞、深圳、中山、佛山、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成为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20座城市。
不出意外,这20座城市在春节期间的人口迁徙比例也将是最高的,届时将再次上演“空城计”。
这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东莞。
东莞的外来人口比例占到73.56%,作为我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东莞背后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先起步的区域,外来人口一直占有重要的比例,足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的发达。
除了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就是长三角。
比如上海,常住人口为2489.43万,外来人口高达1457.44万,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
虽然2023年春节客运量将创下近年的新高,但将时间维度再拉长我们发现,2023年的客运总量与疫情爆发前的2015-2018年相比,仍减少了不少。
原因之一是,受疫情的影响和担忧,部分人群仍会坚持就地过年;
原因二,城镇化率的显著提升,异地买房安家的人群比例逐年增加,选择“新家”过年的人群也在增加。
这个春节,你是选择就地过年还是回老家过年?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添加鸟哥小助理
▽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放开后生意变好了吗?6位老板给出了答案
●未来三年,请置顶你的免疫力!
●2023年,我们都要面对的5个真相
●每周工作四天半,乐视打响“第一枪”
↑过中国年,喝中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