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吃不消?取消免费核酸的城市,陆续出现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最新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故事,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核酸检测,谁来买单?
01
5月31日上午,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免费检测服务将截至到6月30日。
上海市医保局5月29日就贴出了当地最新的核酸检测费用标准:每次16元。“根据疫情需要、按照卫健部门技术要求和标准”实施的混检,才是每人份3.5元。
也就是说,进入7月份后如果上海出入各类场所需要核酸阴性证明,老百姓可能要自己掏16块钱。
上海是最早推广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各地开展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基本都是免费的。
目前,“常态化”要开始收钱,上海不是第一个。
在此之前,四川省阆中市发布通告,要求当地居民自觉自费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为3.5元/人次。 
这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传达出一个信号: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最终要由个人买单? 
面对争议,阆中市发布最新通知,将常态化自费核酸检测,改为“愿检尽检”自愿检测。

从自费到自愿,一字之差,背后还是费用问题。阆中卫健委工作人员直言:核酸检测本来就要自费,政府承担不起。
鸟哥注意到,陆陆续续地,全国多地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江西新余市将“3天一检”改为“10天一检”;有的让群众自己掏钱,如甘肃陇西、通渭两县倡议居民每周核酸检测,费用自理。
5月27日,常态化的“先行者”杭州也发布通知称,将48小时的检测期限延长至72小时,但全市采样点和采样力度都不会变化,且将“持续提升采样便捷度”。
南京市财政局则在5月25日发文表示,会“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疫情防控,明确规模核酸检测经费结算政策”。
02
核酸检测,自费还是免费,为何争议这么大?
以舆论焦点的阆中为例,阆中曾是四川省37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直到2019年底才“摘帽”。2021年,阆中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15.2亿元。目前,阆中常住人口62.3万人左右,全员每做一轮检测,就要花掉近220万元。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阆中承担不起,其他普通地市也承担不起,这是全国大多数普通县市都面临的共同压力。

而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最终个人买单,一家四口一年的支出少则要700多元,多则要2500元。
且不说会否导致部分人不愿检测这一道德风险,对于一些困难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那谁为大规模核酸筛查买单?医保曾被舆论视为解决问题的出口,但国家医保局在5月26日时明确表态,医保不为常态化核酸检测买单,这笔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然而不是每一个地方财政资金都相对充裕。哪怕是广东、上海、北京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净贡献者,在核酸检测的支出上也是不小的负担。
更关键的是,财政也不是聚宝盆。受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大盘也受到一定冲击。 
03
新常态下,核酸检测支出的“经济账”变得非常关键。
5月下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格外要求,不能施行“一刀切”式的常态化检测,要以当地疫情防控需求来决定。
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要搞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城市。
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在费用上,5月23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与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要求检测机构按照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提供服务。
这已经是近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开展的第四轮降价。不过,如此大量的检测样本下,所需要花费依然很庞大。
目前,我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城市,长期动辄上百万的检测量,对采样、检验人员的精力和操作规范性都会带来很大挑战。
所以,要科学制定防疫策略以及核酸检测的合理周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更不能惦记老百姓的钱包。
防疫与经济平衡,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END-
扫码关注 进群聊聊▼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多地发“亿级”消费券,能救经济吗?
●“躺平城市”成都,也快要卷疯了
●又一巨头大裁员!2022年,“稳定”是最大的谎言!
●稻盛和夫:萧条是成长的机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