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学系列「3」:自学的核心建议



2021年12月4日 距离高考还有184天  |  树成林的第80期
全文共14735字  |  看完大概需要38分钟
写在前面: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上面的文字里我为了论述方便刻意混淆了两个概念——“自学”和“回家自学”。严格来说,自学仅仅意味着部分或者全部脱离学校安排自主安排学习,回家并非其必要的修饰。
但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只要选择自学就一定要搞出浩大的声势,仿佛不表现出壮士断腕的气概就注定无法收获成果一般,这才导致收书、离校、回家对于自学而言显得如此的必要且仪式感十足。
要想做出合理的选择,仪式感往往是花架子。高三一切应该从效率出发,所以凡事不能一刀切,否则武断将会掩盖细节中的优秀建议。因此,关于自学的第一个核心建议其实是“自学但是不回家”,或者说,“能够半自学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回家全自学”。

前面我们细数了回家自学的各种问题,但这并不能掩盖在校学习时真实存在的问题。
学校老师上课几乎都以班级中等稍偏上的同学为核心受众,这让水平高的同学感觉太过基础收获不大,同时又让基础差的同学感觉速度太快顾此失彼;或者老师要么在一股脑地赶进度要么就是自顾自地讲他以为的重难点,你听完才发现不是你需要的,不懂的点依然在,只觉得时间被浪费;最让人无奈的是学校的课程和作业总是挤占了大量可以用来针对性复习的时间,以至于让自己费尽心血定下的计划一次又一次破产…
不难发现,在校学习虽然不犯大错但却并不高效,而有关效率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和没有针对性紧密相关。再考虑到在学校我们能在环境的约束之下更加轻松地保证每天稳定的学习时间输出。只要能够解决掉学习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学校事实上是非常好的学习场所。
这正是“不回家半自学”的核心优势,老师的课堂选择性地听,布置的作业选择性完成,一切以查漏补缺为出发点、以真正掌握为目标,灵活搭配学校老师和自主安排对学习的影响权重,达到既享受每天固定的日程安排,确保稳定的学习时间,又能自主安排内容,高效突破弱项,还不受回家学习一系列其他问题困扰的目的。
要使“不回家半自学”发挥最大的效果,有下面几个具体的行动建议:
① 
自学要坦荡
不少同学都曾在课堂上尝试过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又总是因为害怕被老师发现而躲躲闪闪,最后落得个课没听好,题也没做几道的尴尬局面。我知道你是害怕被老师发现自己没听课或者被老师误以为不尊重他,于是才在课堂上选择了游击战式的自学方式。
可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乐于把老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成是自己计谋的成功,只要你在讲台上说过话就会知道,在听课和没听课两种状态的差异大到根本不可能通过小动作藏起来。既然根本藏不住,那么你不仅不该为自己的游击战术沾沾自喜,干脆直接就不应该有任何的躲闪——选择了在校半自学,请一定要学得坦荡,只有不担惊受怕才能让效率真正得到保障。
假装尊重老师从来不是真正尊重老师的做法。教书多年,老师不仅能看出一个学生听没听讲,他更清楚自己讲的内容的确并不适合每个学生。这说明你是完全有通过主动沟通让老师对你在课堂上自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机会的。
下面教你如何跟老师谈判才能让你拥有自学的特权。
首先,和老师谈判你不能被动地等老师来找你,那样谈判的成功率将会直线下降。而应该在你决定要课堂自学、分析清楚每个老师上课的特点并且针对在不同课的不同时候做哪些事有了相当清楚的规划之后立马找到相应的科任老师主动出击。
过程中注意下面几点,谈判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1)
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觉得理亏
自学是你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的谨慎选择,你没有任何错也不应该被任何人指责。所以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找老师并且心平气和地谈判沟通。只有在你的语气和状态都显得你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对自己的计划成竹在胸,老师才会倾向于不阻挠你的提议。
2)
不要指责老师而是反思自己
千万不要说类似“老师你上课不够清楚、不便于我理解、节奏太快…所以我不得不自学”之类的话。人在被别人指责时自然就会树立起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备,进而无法听进去别人说的话,这对取得理想的谈判结果有弊无利。
正确的做法是,沟通过程中你应该全程主动反思甚至贬低自己,并在表现出不服输的倔强后缓慢提出“课堂自学”的真实想法。比如下面这种说法就可以给你提供一个不错的参照:
“哎,老师,高三前半期我太贪玩了,态度上也一直没有对学习引起重视,这些导致我长期以来一直都轻视了课堂和作业。现在也算是醒悟了吧,但由于基础确实不太好,仅仅想要跟上课堂和作业的进度都感觉很困难,看着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自己却云里雾里的,压力也挺大的。但我还是决定要拿出更好的态度去学习,我决定先从基础入手把自己和同学们的差距尽快弥补回来,所以这次来呢是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和作业上给我一些时间和空间,我一定会尽快赶上在我前面的同学的。”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组织自己的说法,摆低自己的身份并表达出对老师的尊重,效果会比生硬的要求好很多。
3)
发出免责声明
前面说过,老师对课堂内容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其实是心知肚明的,那为什么有些时候老师会拒绝学生课堂自学的申请呢?是因为怕承担无端的责任。怕你明明没上我的课却在高考考差的时候将成绩不理想归罪到我头上。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你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应该主动发出免责声明,类似:
“老师,有一点你可以放心,这马上高考我也就要成年了,部分脱离进度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一定会全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并且来跟老师沟通之前我也已经和父母们深入沟通过并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还能得到老师的支持我会非常感激。”
4)
谈判要有进有退
为了提高谈判成功的概率,你不能全程都在提要求,这会让老师心里产生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如果把提要求看做是“进”,那么满足要求就是“退”,你要做的是有进有退,进退有据。比如你可以参考下面这样的说法:
“老师你放心,虽然以后我在课堂上可能会完成一些自己的学习安排,但我保证绝对不违反课堂纪律更不影响其他同学,并且您安排的晨读我一定会用百分之两百地专注完成,您每次安排的测验和考试我也会认真参加,争取尽快让老师看到我的进步…不辜负老师您对我的信任!”
5)
生米煮成熟饭
最后一个建议可以说是和谈判的杀手锏,就是无论你们谈判的进度如何,你先默认谈判已经成功了,并按照成功的结果继续推进交流直到让老师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好像已经接受了你的提议”这个你希望的谈判结果。
做法很简单,就是在谈判的最后拿出你为学科做好的学习规划(最好是写在纸上甚至是打印好的文件)摆在老师桌上,然后说:
“感谢老师的理解,这个呢算是我针对我当前的弱势学科制定的一个学习计划,但可能由于自己经验不够丰富所以还有疏漏,想请老师再给我提一些建议…”
然后你就开始指着你的计划给老师讲解,一边讲还要一边问老师:
“老师你觉得这个地方合理吗?是不是需要修改呀?你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你想,到底什么时候你和老师才会一起讨论你后续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呢?没错,就是老师已经同意你自学并部分脱离学校进度的时候,那么当你带领老师分析完你的学习计划,并且老师事实上已经针对你计划给你提出了建议之后,其实你的老师心中早就已经默认自己已经接受你要自学这个事实了。
最后,如果你还想为自己和老师的谈判加上一个保险,你还可以在谈话临近结束时加上一个“话引子”——
“谢谢老师给我的宝贵建议,我会好好参考并修订自己的计划的!那以后在过程中如果我对学科或者规划有了新问题还可以来咨询老师吗?”
当你收到老师一边微笑一边说出口的“没问题”,相信我,这次谈判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做好这些,你会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藏着掖着,而是主动让对方深入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总结起来,胆战心惊的自学两边不讨好,只有通过主动合适的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才能帮你把宝贵的时间高效利用起来,这一点的重要性对于选择“半自学”的你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② 
半自学要紧跟进度
学校的优势是大方向上不犯错,劣势是安排没有针对性,自学的优劣势恰好反过来。选择在校半自学,最重要的无疑是把两者的优势紧密结合——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简单讲,大方向跟随学校,具体任务自行安排。这样既节省了精力又保证了效率。
具体来说,你的内容安排应该与学校的复习走向相契合,学校讲到哪儿你就做到哪儿,但你要把做什么、做多少、做成什么样的决定权握在自己手上。
比如今天学校讲函数图像的对称性,那你的自学内容也应该围绕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区别在于你如果觉得老师的课堂收获不大,那么你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讲义或者网课在课上去完成知识的学习。或者你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并不适合你,那你可以选择层次和你更匹配、答案更完善、做完也明显更有收获的习题练习册去完成课后的练习。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提醒:
1)
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学校的安排总是依照“学习知识-完成练习-题目复盘(讲题)”的流程进行。以一轮复习为例,数学一个小结的内容走完上述三个流程大致耗时3天。为了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持续跟上进度,你也需要将自己的学习划分为上面的三个阶段,然后根据合理的时间安排严格执行,做到在老师开始新章节你也能够准时开始新章节,在老师结束旧章节时你也能够准时结束——一定程度的提前是可以的,但任何程度的拖延都要极力避免。
这要求你的学习要有节奏,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老师如果花一天讲完一节基础知识点,你就不能为了全面,买5本不同的一轮资料把三天全花在学习基础知识上;老师如果布置一天后上交的习题练习,你就不能为了局部的突破给自己安排3天都写不完的练习题。
记住,一旦进度掉队,学校的方向便会渐渐失去参考价值,你的半自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
只能多不能少
选择性的放弃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弥补。选择自学获得的自由从来不意味着你因为有了资格逃避困难或者偷懒,你的生活更不会因此变得更轻松而是变得更辛苦。
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的确可以选择性的放弃,但放弃不是为了少做更不是为了不做,而是为了通过更适合你的方式去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没有了老师交作业的限制,不是真的可以什么都不交,而是为了督促你在更严格的时间要求下更高效率也更高质量地完成该完成的任务。
一旦选择了自学,你做的事情只能比同学更多,绝不能更少;你的生活应该比以前更累而不是更轻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对不起,你配不上“自学”这两个字。

不回家半自学是我个人相对更加推荐的方式。如果不满足于此,为了追求更自主的学习安排一定要选择回家全自学,那你无疑需要为此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下面的每一个建议都是我结合自己以及更多自学者的经验整理出来的血泪教训,请你务必认真对待并落到实处。
① 
弄清楚什么情况最适合回家自学
最适合回家自学的情况有且只有两种,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回家自学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1)
不存在进度问题
回家自学最怕进度安排不合理,临近高考连至少应该学一遍的内容都没学完,结果根本不可能好。
当学校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全部讲完,你不必再跟着老师紧赶慢赶拉进度而只需要通过练题、评讲、改错、总结来巩固知识时,选择回家自学是相对低风险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旦老师把该讲的都讲了,你对学校和老师的依赖已经大幅度减弱。无论是对精华题目的练习和消化还是单纯的题海战术,由老师带领和自己主导其实区别并不大。所以如果高三后期你希望有一个纯粹彻底的练题状态,可以谨慎考虑回家完成最后的刷题冲刺。
具体而言,一轮复习主攻知识点的全覆盖讲解,二轮前期和中期负责对重难点的深化巩固,以上时间点不建议过早回家自学。
当二轮进入收尾阶段,学校开始安排三轮强化(如果有三轮的话)或者套卷冲刺提升,老师课堂上除了集中讲题和部分重难点的提醒之外已经没有过多全新内容时,是相对理想的自学窗口。理性来看,不要过早脱离学校,临考前50-60天风险相对更低。
2)
大环境实在太差
另一个相对适合回家自学的情况是你目前所处的环境实在太差。怎么衡量你所处的学习环境是不是足够差呢?看你所处的班级历史上的平均成绩。
如果历史上在你目前所处的环境中考出的最好结果你都完全不能接受,比如在你们学校和你所在层次相同的班级中,成绩最好的年份也就一个班出一两个一本。倘若上进的你不是不能接受而是完全不能接受成为这样糟糕环境的炮灰,那么你所在的环境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足够差了。
此外,不好的环境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家不仅成绩差而且还集体不上进。他们不上进就算了,他们还非要拉着你一起不上进。以至于让你连努力都不敢公开努力,因为环境的惯性会让你害怕自己努力了下次考试却还和身边那群笨蛋一样,你更害怕自己付出没有成效却听到他们“那么努力干嘛?没用的…”的幸灾乐祸。
相比在一个好环境里瞎折腾,在一个很差的环境里想办法自救并不是一个坏选择。如果历史的经验告诉你,继续在同样的环境里待下去已经希望渺茫,那你就有了更充足的理由选择离开并开始新的尝试。换句难听但又无比真实的话说就是,都已经烂到底了,还能变得多差呢?要是尝试的后果顶多也就是保持原样,哪怕只变好一点点也是赚的不是吗?
或者就像琨哥说的:
“学渣的友情看起来很深,但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和我一样渣。如果你胆敢变得比我好或者就是想要变得比我好,对不起,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的,就是我。”
如果你不想继续跟恶心的人空耗精力,让环境继续成为你改变路上的绊脚石。回家自学也许算是不得已但又必要的合理选择。
② 
做好自学测试
如果你有非常强烈的自学想法,别人其实是劝不住的。一旦想法被种下,只要没有真正去做过,自学这个选项就会成为你的一个心结久久无法解开。又,即使所有人都告诉你不适合,你还是会倔强地选择不相信。唯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自学。
这种情况下,在你回家自学前有一个非常简单但又无比重要的建议:请你抽一个中长假(比如寒假)或者请假一周,回家进行自学测试。拿出你最饱满的热情和态度,观察前文提到的问题你会不会遇到,遇到了又是否能够应对或者解决。更重要的是,你需要通过测试去了解自己回家学习效率是否真的如自己想象般那么高。
不要一上来就铁了心回家,先一定放开手去测试自己。当心结解开了,无论最后你意识到自己是适合还是不适合,至少都能成熟地坦然接受——假设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适合,那就及时止损;但万一你真的适合,那就赚了。
③ 
摸清自己的效率
离开学校前花一周时间多做一件事情——效率记录。
记录自己在学校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有多长,把从早读开始到晚自习结束的所有被学校规定好的学习时间以及自己课下用来学习的时间全都算进去;然后再记录自己完成特定学习任务花费的时间,比如:
完成一张数学试卷需要多少分钟
完成一篇语文文言文算上订正和消化需要多少分钟

任务尽可能细化,记录尽可能详细覆盖高三学习的方方面面,让你在离开学校之前对自己的效率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回家之后,同样按照不回家半自学“只能多不能少”的原则,每天学习结束一定要翻盘当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以及完成特定任务的耗时情况——你的目标非常明确,有效学习时间要比在学校时更长,完成同类任务的耗时也要比在学校时更少。
通过这样白纸黑字的对比可以协助你发现自己在家自学时态度的松懈和状态的滑坡,一旦问题出现苗头当天就一定要好好反思并采取行动遏制状态滑坡的势头。
要知道高三原本就靠绷着一口气,那口气一旦松了还想找回来可谓难如登天。因此请你时刻留心自己的状态和效率,无论如何别在关键时刻泄气。
④ 
全自学更要紧跟进度
自学最怕进度混乱,每每遇到临考都还没有走完一轮的同学我都感到无比的痛心。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请你无论如何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杜绝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老师还在复习新内容的时候紧跟老师的进度。
只要不是最后50天纯刷题,回家自学前请你一定要找到各个科任老师询问清楚各科后续的复习进度安排。相信我,几乎每个老师手上都有一张教研组统一安排的后续教学进度表,上面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这一周、这个月、甚至后续几个月的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
这张表作为众多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高度整合,你一定要在离校前想办法把它弄到手或者拍下来,最不济也至少从老师口中问清楚后续几周一个月的具体教学安排,这将对你后续的自学安排至关重要。
回家后,除开冲刺纯刷题阶段,你应该尽可能以学校的教学安排为蓝本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虽然不必像在校半自学一样严丝合缝地紧跟老师安排,但至少一周、最多两周就要对自学进度和学校教学安排之间的差异进行核对,快了可以放慢一些,慢了下周请一定尽快赶上。
当无法保证最好情况一定发生时, 请尽可能避免最坏情况出现。提前摸清并跟上学校的进度,是避免进度混乱最简单也最核心的方法。
⑤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学校不用想太多是因为学校替你安排好了一切,在家自学要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可能会偏离最终目标很远。所以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梳理清楚自己所有的学习材料然后参考记录下的学习效率和学校的教学进度为自己制定一份贯穿始终的详细学习计划。
在学校,今天上课讲什么,课下题目做什么,这周周练用哪张试卷…全都提前安排到位。显然你的计划也不能大而化之,类似什么今天三张真题,明天搞定函数的粗略安排连作为周末的计划都不够格。
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学科要有大目标,大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分解成周目标,周目标分解成每日任务,每日任务一定要细致到具体某个时间段完成哪项具体任务。要有多具体呢?比如完成一张数学真题至少提前一周安排好在几月几日完成哪一年的哪一张真题。
除了需要紧跟进度、细致具体两个要求外,制定计划还有两个重要提醒:
1)
多修订不重来
第一次制定计划就请尽可能全面考虑各种情况,得出一份相对完善的自学行动纲领,这份计划一旦出炉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推翻重做。自学最怕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每一次推翻重来你都以为有了更好的思路,结果却因为思路频繁的转换导致每次只能执行到半路上,最终没有任何一个思路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事实无数次证明,比起长期付出和持续努力,不同思路在效果上体现出的微小差异根本不值一提。把一个不错的思路贯彻到极致远比不断重来只为找到最好的思路的收获多得多得多。
当然,没有人能够在开始时就考虑周全,当你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计划可以调整和优化,在原定的计划上完成修订并争取后续每天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即可。向后改进而不要嫌弃历史,一定不要有“精神洁癖”,想着好不容易有了更好的思路,我一定要把之前已经做过但没用上最好思路的任务推到重来一遍。
要知道,随之时间的推移你的思路总会越来越清晰,你的行动也会越来越高效,所以回望过去遗憾总是存在的。用好不断增长的经验做好未来的任务才是对成长最负责任的表现。
2)
划定三类任务
一做计划,几乎所有人都会高估自己,给自己定下多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学校有老师强推进度,多余任务没完成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回家自学则完全不同,一旦任务堆积导致进度混乱或者过多投入某科导致其他科目受阻,一步慢便步步慢。因此,你必须极其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状态和能力并为自学进度做好多手准备。
我的建议是将每天的任务分为三类:分别是保底任务、附加任务、终极任务。所谓保底任务,就是每天拼了命也必须优先完成的基础任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类任务是对当前复习进度的衡量与体现,只有按时完成他们才能保证复习进度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
并且因为“必须完成”的严格要求,保底任务的选择必须极其严格,他应该是那些主导复习进度的基础性的知识类任务,并且任务量不能大,预计完成时间占比应该控制在有效学习时间的60%以下,否则极可能因为完不成导致进度受阻;
所谓附加任务,指那些尽可能去完成的任务。在完成保底任务之后,尽可能多地完成附加任务,这类任务将是你查漏补缺、针对性突破的主战场。任务量和保底任务类似,但针对性和难度更高。你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部做完,但多多益善体现的正是你对高效不懈的追求;
最后是终极任务,指在完成保底任务和所有附加任务之外,用以体现当天效率极限的任务。你很可能根本做不到它,但它的存在将会使你完成其他两类任务更加卖力。
总结起来,你应该优先完成且必须完成保底任务,然后尽可能多得完成附加任务,至于终极任务则是对你当天高效状态的终极印证。
我不管你对自己的效率有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请你把所有对效率的高估都安排进附加任务和终极任务。至于保底任务,能有多客观就请多客观,能有多实事求是就请多实事求是,就算客观到有些悲观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相信我,只要你能够谨慎地安排保底任务并拼命完成,你自学的结果至少不会太差。
⑥ 
保持学校的作息
在见过相当多刚回家激情满怀、后期颓废放纵,最终一败涂地的惨痛实例后,我无比深刻地意识到:学校通过硬性约束保证在校学生每天都能有稳定且长时间的学习时间对高三学生到底有多么重要。
所以我真心建议所有回家自学的学生给自己定下一条不可违背的铁的纪律——在家请严格保持学校的作息。
高三是一场持久战。我个人并不建议一回家就趁着热情一天18个小时学个昏天黑地,那样会很快消耗你的激情。相信我,长期稳定有节制的12小时学习时间,比全凭状态一会儿16小时一会儿6小时的学习可靠得多。
所以回家第一天就请把你的闹钟调成和学校铃声一样的模式,然后像军人一样对你的闹铃令行禁止。该起床起床、该早读早读、该上课上课,该午睡午睡、不到吃饭时间绝不打开手机找外卖…
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保证在家学习时间的方式不是别的,就是清楚地意识到“回家自学唯二改变的东西只有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学习的地点”,也就是在维持学校时间框架的基础上,把精力放在选择更适合的内容上,其他东西维持不变往往比胡乱改变更好。
最后,在已经保证学校的规律作息得以严格遵守的情况下。如果还想进一步增大学习强度,这时候再把回家自学时间自由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利用好更多学校日程之外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才是规律、充实且可持续的。
⑦ 
别待在家里
环境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就像去健身房看到大家都在挥汗如雨于是你也更容易全身投入做运动一般。
人的潜意识习惯对每样事物进行功能性的划分,比如餐桌理应用来吃饭,书房理应用来看书学习,沙发理应用来休息放松。当我们使用物件完成与潜意识相符的功能时,潜意识将成为行动的动力,反之则会成为行动的阻力。
家作为在学校上课的我们最渴望回到的地方,加上卧室里的床对睡眠相当明显的暗示作用,呆在家里学习事实上会面临一些不容易察觉的阻碍。
我的建议是,虽然名义上选择了回家自学但尽量不要在家自学,每天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准时去周边的图书馆、自习室或者是安静的咖啡馆。如此既保证时间稳定又确保环境适合,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在家一觉睡到自然醒,全天有效学习时间不足4小时的尴尬情况。
另外,关于环境的选择还有一个小技巧, 就是“环境多变”。人脑里有负责感知空间和环境的“位置神经元”,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位置神经元便会被激活并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所以你可以找几个不同的学习据点,每天尝试换着地方学习。就算只是在同一个咖啡厅,每次选择不同的位置坐下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更加愉悦的心情将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⑧ 
先完成再完美
再次强调,回家自学仅仅意味着学习的地点发生变化以及学习的内容可以安排得更有针对性,其他的一切本质上都没有发生变化。
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过去在学校没做好的事情一回家突然就能做好。更不要天真地以为回家这个简单的动作立刻就能让你的能力获得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真实的情况是,你始终还是你,在学校不会的回家照样不会,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在家里一个都跑不掉。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让你打消许多无谓的幻觉。
其中一个对自学影响尤其巨大的幻觉是“回到家我将效率爆棚,于是我能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进而把在学校学不好的东西学得倍儿棒!”不管同样的想法在你脑中多么真切,相信我,这是彻彻底底的幻觉。
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很多人陷入了一个隐藏很深的误区,那就是“为了学得比在学校时更好甚至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学得比之前好,不自觉地在某个局部花费了比原定计划多得多的时间。”
有人可能会问“多花时间学习不是很好吗?”精益求精的态度的确很好,问题是“过分追求局部最优常常和全局最优背道而驰”。
依然用函数图像对称性举例子,假设一轮时学校安排给函数图像对称性相关内容的时间是3天,配套的学习材料就是一本一轮教辅一本练习册。显然,仅仅三天时间肯定无法涵盖所有细枝末节,但老师们的一致思路是“抓大放小”,先将最核心的知识讲清楚然后通过后续分散的练习将细节补足。
但回家的你想法可能与之完全不同,为了证明自己能够把过去学不好的东西自己搞好,你可能会为了全面和细致,利用3本一轮资料3本习题册为“函数图像对称性”安排一周都完成不了的超多任务量。不仅如此,你还可能秉持着一种几乎变态的执念“要是这些任务我都完成了,怎么可能学不好?”“为了对得起自学的选择,无论如何我也要把这些全部搞定!”倘若过程中你还遭遇了难题的困扰,加上已经没有老师代领你强行推进度,那么最终你分配在“函数图像对称性”这一个部分的时间可能远远超出正常进度的3天,甚至超过一周,也许是10天或者更多——简而言之,你的进度陷在函数图像对称性上了。
要知道,这还仅仅是“函数图像对称性”这一个知识局部啊。如果在每个局部都重复这样的过程,时间就那么多时间,在效率没有本质提升的情况下,一个局部倾注过多时间势必意味着在另一个局部上做出无奈让步。你以为这是精益求精,事实上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最后你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完全失衡的进度和大片大片尚未处理的知识要点——你对局部的执着反过来影响了全局的结果。
唯一正确的做法是牢记“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合理安排每天的保底任务,无论如何先确保自己按照学校的合理进度把整体的复习进度拉完。过程中主动接受因为“抓大放小”遗留下的小问题和小漏洞,在系统复习已经完成,没有了“学校二轮结束你一轮还没完”的风险之后,再合理分配时间回头要么处理遗留下的“硬骨头”,要么把已经完成的复习继续深入做到完美。
总而言之,复习时刻都请以推进为第一目标,一切的优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别屯资料也别屯方法
很多自学的同学喜欢收集包括教辅、文档、网课在内的学习资料,更喜欢在网络上搜罗各种学习方法。好像资料和方法才是他们回家自学的制胜法宝一般。殊不知不仅收集资料会耗费时间,频繁切换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导致效率降低带来的时间损耗也同样惊人。
市面上的资料五花八方实则你抄我我抄你,大同小异;网络上的学习方法千奇百怪,事实上落实到学习的本质几乎都是相通的。就我看到的情况而言,把一本书做好把一个方法用透的从一而终几乎总是比频繁切换朝三暮四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建议你在回家后的前三天,一边制定自学计划一边集中调研好的学习资料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尽可能精简的情况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选好之后至少2个月请强迫自己不要更换学习资料,也不要再留意或者查找任何学习方法,专注于把手上已经有的东西用好用熟用透。
此后以2个月为周期,每次用1天的时间对自己手上的资料和方法进行集中的调整和优化,其他时间不必多想,用好自己手上的东西就好。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别人的资料比我好”“别人的方法比我先进”给你带来的焦虑,进而节省大把无谓的时间浪费。
⑩ 
勇于骂自己傻逼
曾经看到过一句糙理不糙的话“所谓成长,就是现在的自己觉得过去的自己是个大傻逼。”把这句话送给自学的同学们是希望大家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让自己在原本已经发现不适合自己的现状里继续沉沦,很多时候承认自己犯错了并不丢人反而令人敬佩。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在高三,怎么区别自己是不是伪努力?”我的答案跟很多人都不一样,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否只是在进行自我感动式的无效努力,只是有些人没有勇气承认罢了。
我建议回家后的你,每做完一项学习任务都停下来深呼吸几下然后花一分钟思考一个问题“我刚刚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显得努力还是真正对我的高考有帮助呢?”相信我,只要在你冷静的状态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比谁都更加心知肚明。
倘若答案是前者,你千万不要因为已经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就死咬着不认错,没有任何错误会因为你不认错就自动变成对的。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犯错了,然后义正言辞地在心里骂一骂自己“你个臭傻逼!”接着才是悬崖勒马,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在之前陷入自我感动盲目努力的误区,接下来又到底应该如何调整才能做得更好。
大多数人没有骂自己的勇气,结果在自欺欺人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所以及时的反思和调整对于在家自学的同学来说非常必要,只有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真正找到下次进步的方向。
此外,如果在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在家的自己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自律,效率也远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高,或者你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可能并没有那么适合自学,那求求你,赶紧回学校吧。
不要担心在老师、家长、同学面前丢脸也不要害怕听到他们的嘲讽和指责,花了一段时间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也是成长,多了一段经历解开了一个心结也是收获。及时止损才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自己先骂自己一句“大笨蛋”,至于别人怎么说就随他们去吧。
⑪ 
一定要返校参加集体考试
即使完全自学也一定要返校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考试,这一点请自学的同学务必铭记于心。
很多同学一选择自学就不愿意回去参加学校的考试了,甚至反过来都成立,很多同学就是为了不参加学校的考试才选择回家自学的。但说是不愿意,不如说是害怕返校参加考试。害怕自己复习的进度和重点和学校不一样,导致考的东西不重合最后分数难看;害怕考砸了丢脸又要饱受外界的非议…于是索性不去了。
不去还不要紧,他们还喜欢抱着一种坚定的想法“去学校考不好完全是因为试卷不适合我,如何出一张完全匹配我进度的试卷,我绝对能考好。”但其实没有考试的检测,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自始至终都无法得到合理的验证。于是即使他们真的感觉自己自学得不错,最终也只能活在一种虚无的无法得到验证的自信中,这种状态事实上无比脆弱。
不可否认,学校组织的考试的确会更加侧重学校安排的内容,这对一个自学的同学来说的确不友好。但不管是学校还是自学,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高考,那么从高考导向出发,集体考试显然或多或少都能够对目前个人的知识情况完成检测。
并且学习永远需要反馈,只有考差了你才能从梦中惊醒,督促自己在迷茫的努力中调整方向。即使真的是因为考的东西不匹配,你也应该找到一个客观合理的方式去分析试卷,在查漏补缺之后调整好后期的复习方向。而如果进步了,那种分数和排名的正向反馈恰好就是你需要的,你迫切地需要他们来抵消自己自学过程中的孤独和怀疑,进而一步步让心中的自信找到可以依托的载体。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考试的习惯、心态和能力都只有在真正的考试中才能培养起来。学校之所以要在高三安排那么密集的考试,其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同学们在经历多次之后能够逐渐习惯考试,最终坦然走上高考考场。
因此自学的你不能陷入只听课或者只做习题的误区中,看懂了听懂了甚至题目会做了都不等于你在考场上能够得到分,你的解题技艺和心智的成熟必须要在考场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磨砺。
如果你不信邪,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试想你在高三一直听课一直刷题,但却一张套卷没写过一次考试没去过,那么即使你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问题,请问你真的敢放心地把高考当做你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试然后心平气和地踏入考场吗?”做不到,那就返校参考。
⑫ 
一定要针对考试变动摸索策略
虽然高考的核心内容常年稳定,但每年的高考命题都会有细微的改动。这种改动可能体现在试卷的形式上,也可能体现在考察的方向上,尤其是近两年新高考的加入,让很多地方的高考试卷平添了许多变数。
在学校一般都是由教研组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负责研究高考试卷的调整,然后将相应的对策融入进统一的教学安排和试题命制当中。学生们只要紧跟老师的安排基本都能较好地应对考试的变化。
自学的你少了老师的辅助只能自己做准备,下面三个方向可以协助你更好的应对试题的变化:
01.
留意自己省市教育厅教育局以及各大官方高考公众号发布的关于自己省市高考方向和调整的文件和文章。尤其要仔细研读当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并于往年进行对比以把握变化。
02.
和自己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交流沟通关于当年高考变化的最新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03.
最重要的一点,请务必重视任何形式的全省联考(包括一模二模三模),同时尽可能找到自己省市超级高中的自命题模拟试题。
仔细研究上述两类题目,因为以上两类题目几乎都由你们省市内最会命题的那一群人在充分研究当年考试变化的前提下精心命制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今年高考的方向趋势和调整变化。
了解了今年的高考调整和命题倾向,你需要策略性地对复习方向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前为变化做好准备以防临考时大乱阵脚。
⑬ 
努力努力再努力
有一点你几乎不用怀疑,上面12条建议里面的每一条都是对自学同学严肃的提醒,因为任意一条没有做好都意味着自学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所以几乎可以说“做好了,这12条就是最有效的建议,每个建议背后都有人因此受益;没做好,这12条就是最无情的大坑,每个坑里全都人头攒动。”
我希望每一个自学的同学都能够把他们放在心上以帮助自己扫清自学路上的阻碍。而当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好,剩下的就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我经常说高三是多样、极端同时充满奇迹的一年。就在你生活的这个国家里,正和你一起面对高三的人就有1000万人,而高考恢复40年来已经经历过高考的人有2亿,他们当中的确有高一到高三稳扎稳打完全不用折腾的所谓正牌选手,但也一定有无数在高三想尽一切办法奋起直追、付出常人不可想象努力才完成逆袭的偏门英雄。
但无论根正苗红还是邪魔外道,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努力、投入和付出可以改变自己境遇这件事情。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 这个世界上最让奋斗者欣慰的是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被曾经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过并且做到过。”
所以在高三如此宝贵的时间里,你不必询问诸如:
“ 还剩XXX天,现在XXX分,如果拼命学习能不能考到XXX分 ”
之类的问题,只为期待一个“ 能 ”作为心理安慰。
我现在就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能 ”。高考四十年,共约有2亿人参加高考,你想做的事一定有人做到过,你没做到的事也一定有人曾经做到过。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别人不敢选的路,除了表示尊重和祝福我已经没有更多要说,拼命去做吧,做到让自己不后悔的地步。
高考本就是国家给普通人创造的舞台,他们能做到,你总有可能做到。

写作「自学系列」高三自学指南是希望你们能理清了自己关于自学的思路和态度,同时也学会了更加谨慎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我更这篇文章里的建议能够给你以启发,让你对高三的安排有更清晰的打算。
倘若看完三篇内容之后你依然要选择自学,无论是否要回家,请你一定要告诉并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
一个人的路是很苦的,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将会是你赶路过程中难得的温暖陪伴。
我知道,要想和父母沟通好自学的事情并获得支持非常困难,都不用说“自学”这个话题本身的敏感性,很多高三的学生和家长但凡见面不吵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想,你们不方便说不如让老王帮你们说,说不定还会有更好的效果。
你可以在和父母沟通之前先把这份自学的说明打印下来让他们好好阅读一遍,然后告诉他们你针对12条核心建议分别都做好了哪些准备。当父母看到你谨慎的态度和认真的行动,便会知道你的选择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的,这会让他们的顾虑和担忧都会因此消减大半。
为了帮助你们做好和父母的沟通,我把「高三自学系列」整理成了完善的PDF可下载可打印的文件,大家在树成林公众号后台,回复“自学系列”即可获得。
文章的最后,我还想趁这个机会对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说几句话,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自学甚至回家自学的想法,请你不要在第一时间责骂嘲讽甚至动手打人。
孩子并没有变坏而只是想换个方式努力去搏一搏未来的希望,我想请你们能够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好好沟通严肃讨论,倾听他的理由、一起分析利弊、细心列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最后一起拿决定。
如果最后你被孩子说服或者你的孩子已经下定决心想要背水一战,希望作为家长的你们不要再给已经因为选择自学承受无比巨大压力的孩子附加更多的压力了。你们的一点点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他们会感激一辈子。
同时,你们也要提前知道,你的孩子很可能无法在高考前的任何一次考试中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也许就是最后一次高考。
如果你真的爱他,请为他保驾护航。
失败了,让他学会自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负责。
成功了,那将是你们一家人的幸福。
全文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上周所有在留言区为这篇文章提供灵感的同学,这篇文章严格意义上算是和你们共同完成的众创文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在下方留言区写下你的评论,我们一起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END.
 本期作者 
王振宇
东南大学计算机大三本科生、知乎11万关注60万收藏的高三优秀作者、树成林核心成员、帮近千名学生平均提分50+
高三的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看了大篇幅文字却没有收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所以我只写真正有用的系统学习方法论。
 特别推荐
 高三突围 
●振宇和树成林共同出品
知乎点赞收藏超过100万
高三系统学习提分方法论电子书
●《 高三突围 》持续发售中
现已售出超过 7100册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介绍⬇️


撰文 | 王振宇
排版 | Carmen
图片来源 : 网络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