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 | 树成林的第106期
志愿,本质就是在赌未来。
你是在赌未来四年,未来十年的趋势。
“有人跟着学校一起沉浮。”
比如说,五六年前选了财经院校的人。
他们会发现的是,自己学校的排名越来越差,收分越来越低。
也就意味着,自己当年考的分数,一直都在贬值。
比如说,五六年前选了邮电大学,电子科技的。
他们会发现的是,甚至都不用他们自己努力,学校名次自动就上去了,就业自动就变好了。
基于大环境的趋势:
有些学校在走上坡路,分数越来越高,就算你今年只考了550分,可能四年之后,能够有600分的价值;
有些学校,在走下坡路,收分线越来越低,非但没有给你助力,搞不好就业的时候,还要被踩一脚。
“有些人跟着专业一起沉浮。”
五六年前,选了土木工程,建筑学的人。
也许当年就业形势还不错,不说多好,也算不上坏。
但是2022年的今天,可能面临的就是悲观的就业预期。
很多不够硬核的学校,毕业即失业,并不夸张。
结论就是:
你考虑志愿,考虑专业的时候。
你的眼光要长远,要观察趋势,并且了解这种趋势是否会延续到未来四年。
这件事决定了,你的高考分数是持续贬值,还是持续升值。
结论就是:
“填志愿,填的其实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也就是说,你的很多信息,要关注的是未来趋势,而不是当下。
比如,你发现你要选的学校分数线越来越低,你需要确认的就是这种趋势会不会延续到未来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件事决定了,你的高考分数是持续贬值,还是持续升值。
“志愿,是个复杂的工程。”
复杂到什么程度?
很多家长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帮孩子在了解了。
如果你是个要独自奔跑的孩子,你高考后就该全力冲刺了。
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独立奔跑~
不要等到出分后,时间太紧了。
大部分省份都是23号左右出分,29号左右提交志愿。
暂且不说大部分人,成绩出来了之后要难受两三天,就算你意志坚强马上投入战斗。
新高考地区,96个志愿,六天的时间,每天要搞16个志愿,时间非常极限。
如果你现在连高校信息和专业信息去哪看,自己的位次如何定位都不清楚的话,你可能就只能填到一半,也就意味着损失了一半的可能性。
你就说老高考,36个志愿,你要考量的是学校的区域位置,学校的师资力量研究生博士生点多不多,专业未来的前景好不好,专业学习的难度大不大,以及还有你自己的爱好特长。
很多人光是回答“我到底喜欢什么”就已经够呛了。
更不要说还要平衡,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要赚钱,还有专业学习的难度不要太大,还要考虑父母的期待。
这个决策的难度,比想象中大。
决策的体系,比你们想象中复杂。
并且,最大的问题,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搜集,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你知道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应该去哪里找吗?
你知道怎么知道一个专业学习难度大不大,是否适合自己吗?
你知道怎么预测这个行业,未来四年十年之后的就业前景吗?
第一个问题,你想知道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薪资。
比较粗糙的方法是,上BOSS直聘,脉脉这种招聘网站,找到对应城市的对应专业,注意请不要确认最高和最低,找中位数!
第二个问题,你想知道专业难度大不大,怎么办?
最简单的方法,在B站上面,中国大学慕课网上,找入门课来听一听。
以及,上对应的招生简章,找一下他们的培养计划。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去学校的老乡群里面,找一下对应专业的学长学姐问一下。
“为什么是老乡群?”
因为新生群里面,基本没有学长学姐,都是新生,很浪费时间。
老乡群,因为你们都是同一个地区的,大家会更倾向于互帮互助。
以及,建议大家,异性相吸原理。
男生去找学姐问,女生找学长问,效率会高很多。
这些点其实都不大。
但是你会发现,知道了这些点。
可能你搜集信息的效率,会是几何倍数的提升。
结果就是:
填得完志愿,填不完志愿的区别。
填得好志愿,还是填不好志愿的区别。
甚至可能会是,人生是后悔还是坦然的区别。
上面这几个问题,其实根本都不是最棘手的。
“更大的问题是,排名参考不准。”
尤其是新高考的同学。
如果你们是第一年新高考,没有往年参考数据怎么办,如果要参考已经新高考的省份,第一年肯定是混乱的,你如何保证数据对得上?
如果要找,要找哪个省的参考?
如果你是第二年新高考的同学,只有一年的数据参考怎么办?
数据不够,以前旧高考时代的数据,如何处理,怎么参考?
老高考的同学,你们也别多开心。
分数排名永远都是波动的,如何找到一个标准,准确预测是你们最大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了,有大数据的APP。
这里我想简单跟大家说一下,这些数据预测的原理是什么。
做志愿预测的机构,会找到还算比较专业的志愿老师。
专业老师把他们预测志愿的方法,告诉程序员,然后程序员们设计算法。
你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了没有?
这个产品是靠程序员的理解设计出来的~
如果程序员没有理解到位,那就BBQ了。
这个工具可以使用,但是建议大家交叉使用。
可以考虑使用一个收费的和一个免费的,然后再结合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筛选。
你的未来,不要完全交给机器决定。
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我想你已经发现了。
填志愿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如果你这两天有好好准备志愿的话,你应该会很无奈。
因为很多信息居然他喵的是矛盾的,你刚刚看完上个博主说有未来。
你心里面,妥了!
下一秒,你刷的视频,马上就跟你说,这个专业这个学校坑爹啊坑爹。
几乎所有的专业,甚至包括计算机,都在集体劝退!
处理这些信息是很烧脑的,可能最后你的状态就是:
哈哈哈哈哈哈,所有的专业都不行。
这专业老子不选了,随便整一个吧,开摆开摆。
“为什么会集体劝退?”
因为大环境比较糟糕,经济形势下行。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持悲观态度的,这种悲观也会体现到专业的评价上面去。
还有一件事,为什么你们的学长学姐们有这么大的情绪。
也跟“青春有几年,疫情就三年”有关,他们真的很惨啊啊啊啊!
基本上他们的大学都是网课,回到学校了之后也有那种“不自由的幽怨”,这些情绪也会诉诸于对大学专业的态度。
这种情绪下,很多消息都会变成噪声。
你想要做出理性的决策,你就必须要识别哪些信息无效。
互联网带来了超量的信息。
但是便利程度反而下降了,因为真正重要的有效的信息,被淹没在这些无效信息里面了。
我想这也许是,你们这段时间找了很多志愿信息,听了很多志愿直播,看了很多志愿文章,志愿课之后,更迷茫的原因。
这个时代,是短平快的时代。
但是大家一定不能指望,一个几分钟的适配可以支撑你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人生决策,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还有一个提醒,关于很多博主分享的自己大学专业和生活。
你想嘛,一个几十万粉丝的up主,一个动态的广告费是二十分之一,一个视频的广告费是十分之一。
严格来说,他们真正的专业已经是自媒体了。
也许这样的参考,可能就不具有一般性了,并且大家看我嘛,UP主们的表达能力肯定不错啊,他们的认知往往也远超同龄人。
并且!!
大家不敢说坏话啊哈哈哈。
会被查水表啊,粉丝体量这么大。
那我们要去找谁?
找到学长学姐,有一般性的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想了解这个学校的专业学习难度。
你找了一个学姐问,这个专业难不难,你就信了吗?
当然不是!
搞不好吃大亏,进大坑。
这个人到底水平如何,脑子是不是足够聪明,人家高考数学140跟你说计算机学得很轻松,你数学高考就没有上过110,你进入不就被按着打啊。
毕业都恼火,不要以为这句话是调侃。
清华大学,每年的退学率几乎快到了20%,当然清华的退学率是全国排名榜首的, 尤其是大家选择困难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件事考虑进去。
学长学姐的信息如何筛选?
这个人表达是否带有情绪。
这个人的能力如何,他是不是同龄人中很优秀的人,他的经历对我是否有参考性。
注意一般性,大家都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抬得很高。
最后情绪褪去,回归理性,还是更像个普通人。
选志愿,到底选的是什么?
如果这一点,你没有想明白,你不可能填出好志愿。
答案是:选志愿,选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选的是文科,商科。
基本上就确定了,你大学几年会很自由。
基本就确定了,你的工作很有可能跟你的专业关系不大。
你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因为文科真的学得很空,尤其是本科。
像是哲学,社会学,工商管理,各种管理。
他们都是很泛的专业,学得很浅,什么都会也就等于什么都不会。
标准的万金油,也就是什么工作都可以找。
如果你的选的是工科,医学。
基本上就确定了,你大学会很累。
基本就确定了,你就业的专业大差不差。
读医的,计算机的,电汽工程,自动化。
工科的学业难度,会非常大。
学的东西,就跟你的职业相关。
到什么程度呢?
工科里面,跟数学物理有关的,跟电有关的,跟计算机有关的。
商科里面最困难的金融学,其实就是工科的入门。
如果你连这些信息都没有调研到,那我想。
对填志愿,对决定未来大学在哪里,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是什么。
你可能一点都没有准备好。
所以,好的志愿决策到底是什么?
全面的信息,明确的决策步骤,
个性化的考量,“武断”的决策。
全面的信息 要考虑,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可靠性,覆盖面是否足够广泛,一些预测性的信息是否有效。
诸如:
学校未来的发展如何预估,网上说的博士点硕士点多少,在哪看?
学校的出国率、保研率在哪里看,决定学校学习环境的考研率又在哪里看?
如果你要转专业,该学校转专业的文件在哪里查,专业流入流出率是多少,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够转专业,转专业之后会不会降级?
还有很多很多。
明确的决策步骤 是,搜集信息是定时的,处理信息是及时的,分析信息变成决策选项是标准化的,也就是可量化。
否则,你的信息搜集效率,不足以支撑你做出好的志愿决策。
最后,你需要的是 武断的取舍。
为什么是“武断”的?
因为你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
你什么都兼顾,就什么都选不出来。
你必须要有一个选择和放弃的标准。
给信息,并不难。
因为信息是无限的,反倒会是信息越多,大家的决策越难做。
给标准,才是最难的,因为标准就是用来选择信息的。
有了标准,才能导出决策。
而这个标准,还需要个性化的考量。
只是因为“你是你自己,你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擅长和弱点。”
打磨这个标准,我们用了两个月。
而这个标准最终的输出形式,也就是我跟老王的志愿课。
关于志愿课:
它能够让你用七天时间,从零开始,输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志愿方案。
关于海量信息的搜集:
我们会帮大家整理三十个可靠的信息源,并且输出成表格。
它包括了:
学校的分数趋势的判断,也就是未来你的分数到底会升值还是贬值;
每个学校专业难度的确认,会有一个清晰可靠的方案,个性化地确认是否适合你;
学校的保研率和出国率,涉及专业调剂要转专业的信息寻找。
教会你们五分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
快速且精准,因为如果信息源质量不高,效率根本不够七天做出志愿的决策。
关于信息的处理和判断:
处理信息需要客观的逻辑分析,我们会给到大家以下的标准。
位次分数定位的标准;冲稳保策略精确到百分比的标准;
新高考数据换算,缺失信息处理方式的标准;
大数据平台使用的参考标准,如何对照使用,人工如何校对;
信息判断的标准如果出现误差,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
最后,关于信息的选择的权衡和取舍:
用来权衡决策的点会有二十多个,我们会带你找出最重要的六个决策维度。
并且对其赋予权重,然后加权平均,输出最终志愿决策。
让你得到一个绝不后悔的,个性化志愿方案。
“你的选择不是选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
你的分数是不自由的,但你的决策是自由的。
直播课程时间:
2022.6.20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1讲
2022.6.21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2讲
2022.6.22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3讲
2022.6.23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4讲
2022.6.24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5讲
2022.6.25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6讲
2022.6.26 9:30(上午)高考志愿课第7讲
Q&A
Q:
志愿课适用地区有哪些?
A:
新旧高考皆可,全国各地区皆可,内蒙古除外。
Q:
课程是什么形式?
A:
课程是直播课,直播课有回放。
Q:
课程购买时限有吗?
A:
不限时,建议出分前购买,填志愿的时间越充裕越好。
课程购买二维码
扫码即可访问小商店
这应该算是树成林2022年,最后一门与高考有关的课程了。
我们给课程的同学,准备了一波小福利~
已经购买课程的同学,转发这条推文。
并且巴拉巴拉一段推荐语(我知道你们高考之前,肯定都从来不会推荐的,喜欢藏着掖着~)
然后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抽奖了。
超级无敌幸运儿:
iPad Pro 2021 x1
超级幸运儿:
iPad 2021款 x1
普普通通的幸运儿:
清凉奶茶现金红包24.9元 x 99
最后,祝你们都能够成为超级无敌幸运儿!
PS:
1.截图课程购买信息和推文转发信息,进入抽奖页面,上传截图即可参与抽奖活动;2.抽奖结果2022.6.29会在小程序自动公布抽奖结果;3.中奖的小同学到时候添加小程序中的课程助理微信,确认地址就可以收到奖品了哈;(直播间购买的同学也可以参与抽奖~)
END.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