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 树成林的第120期
几乎所有人的痛苦,都来自于“想什么,不来什么”的痛苦。
爱而不得,求而不得,失而不得。
你最难受的那天。
那个你心心念念,望穿秋水的人。
在你告白的那一刻,沉默了好久,告诉你:你真的挺好的。
你大脑一片空白,站在那里很久。
那个有点燥热的晚上。
你惴惴不安,都快要赌上这辈子的运气祈祷,结果好一点。
查分网站不停地加载崩溃,输入密码,输入密码。
终于最后一次,孤寡的分数突兀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不是万物复苏,而是漫天大火,汹涌地燃尽了你幻想的前途无限。
好像被人轰了一拳,你呆在那里很久。
刚刚洗的鞋子,突然连着好几天都是阴雨绵绵,潮湿得不能再潮湿。
好久没去,想了好久的小店,到的时候看到卷帘门上写着“房屋转租”。
生活里面好像总是遇见一些不顺心的人,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在你的头上撒野,泼冷水,伤口撒盐,也有人气吞山河的其实像是要把你快乐的可能都连根拔起。
然后我们觉得:
妈的,这个世界挺刻薄的,总是喜欢跟人作对。
好像是以剥夺别人的心心念念,制造出的痛苦为乐。
“想什么,不来什么。”
这是我们所讨厌的,害怕的。
那。
反过来说“想什么,来什么”应该就是所有人都想要的能力。
但,我们真的敢要吗?
如果“想什么”到“来什么”的间隔就是一瞬间,一毫秒,一眨眼的话。
所有困难的东西,所有复杂的东西,都会变得简单,都会变得触手可得。
所有的不确定性,都会被消解为,确定的,具体的,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
心心念念,原本是想要了很久。
望穿秋水,那原本也是来不了,看不到。
胜负欲,不甘心,那也是因为你追我赶的不确定。
所有的事情,都马上能拿到,立刻能拿到。
十年一剑,梅花苦寒,翻来覆去,睹物思人,那就都没有了。
人,就变得无情了,无情,是没有情绪。
什么东西都能拿到,都能很快的拿到,下一秒就拿到。
真正会消解的,是“想要”的能力。
因为,真正滋养我们“想要”的,慢慢把想要变成必须要,不得不要的。
就是时间。
是开始的怀疑,怀疑是不是我想要的,怀疑是不是我能够拿得到的。
是后来的问题,是遇到问题的崩溃,是崩溃之后的我不配,是剥夺和失去。
是结果的担心,是感觉快到了又没有到,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焦灼,是喜出望外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真正决定这个“想要”的,不是想要的那个东西,不是想见的那个人。
就是时间,就是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就是你波动的情绪。
如果“想要,就立刻得到。”
就算这种虚妄,真的实现。
那我们失去的,也比想象中多。
这里面消解的,是关于人的“有趣”。
把所有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知道结果为何,不知道下一秒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反转。
置换为了确定,置换为了简单。
就像是这辈子玩游戏,对面永远挂机俩,就像是所有题目都是一加一的确定。
和无聊。
因为不难了,所以“我”也没了。
“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这就是自我”
——山本耀司
”
确认自己的过程,必须品,前提就是:
要碰到坚硬的东西,要碰到让自己痛苦的东西。
要碰到让自己无法把控无法掌控的人,那个朝思暮想日思夜想,永远都有权力离开你碾碎你希望的人。
这才是算是确认自己。
所以,让我们悲观和抱怨的“想什么,不来什么”,是一种保护。
保护人生的这场游戏趣味性,永远有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保护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可能性,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痛不欲生的可能性,那是成长的基础。
以及,最大的那份保护是:
让我们真正知道,我们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想什么,来什么”成行。
一天的时间里面,我们的脑子里面会有超过六万个想法和念头。
你可以想象,如果这六万个东西,排山倒海地撞到你的生活里头,你的生活会变得什么人间炼狱。
这些东西,有美好的感动的,烦躁的痛苦的,也有奇奇怪怪的。
真正让人恐惧的,触不及防来不及反应的,是那些面目狰狞带来的人性万分之万恶的东西。
我们会来不及确认,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害怕的,我们会无法评估,得到这些东西给我们来的后果是什么。
所以,人生这场游戏的机制很好。
不让你马上想什么来什么,这是一种保护,是用来增加体验,避免你毁掉人生,最强大的补丁。
它给你深思熟虑的时间,保证你拿到的,都是你真正想要的。
它给你可以反悔的机会,不过这个时间,直到得到之前。
如果真正给你了,你又不想要了,那也是自负因果,自负盈亏。
因为我们感觉,很多人爱而不得。
很多的东西,求而不得。
所以我们说,这个世界,总是喜欢跟人做对。
又,真如此这般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
人生这场游戏,真正的机制,就是“想什么,来什么”。
只不过这个机制没有那么粗暴,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柔和。
它中间的调整就是,从你想什么,到来什么,中间的兑现时间长了一点。
非常精密的是:
对你而言,越重要的事情,影响越深远的事情。
缓冲的时间,就越长。
在这个中间的过程里面,它会不停地问你:
你是不是真正想要。
你能不能付出对应的代价。
你能不能顶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
都是确认。
现实里面真正实现的流程就是:
你先建立思维,不停地给自己洗脑,看到各种好处,看到不做的各种坏处,进各种环境,不停地强化强化。
然后付诸行动,不停地经受考研,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在这些困难和折磨里面层层加码。
你在不停地打击,进取,获得的正反馈里面,积攒经验,最终皆大欢喜。
也有玩不起的,最终考验失败,万事皆休。
“你吸收什么信息,你就产生什么想法。”
“这些想法集合成束,最终变成你的生活。”
游戏规则的安排里面,人就是有超能力的。
“想什么来什么的能力。”
只不过,这个间隔时间比较长。
很多人把它们理解为考验,但我认为:
这段间隔时间,只是用来思考和确认“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它”。
有的人,不想要,所以没拿到。
有的人,想要,越来越想要,必须要,就拿到了。
需要你做的事情不多。
很多个想要的东西里面,选一个。
然后在此之后的每一步确认,慢慢地变成
“我想要”
“我要”
“我必须要”
“老子不要就会死”。
任何,任何
最难的事情你都能做到。
除非你死了。
END.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