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卷王都卷不过你



2022年9月10日  |  树成林的第117期
01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今年大学考研人数可能会突破500万,这是个高到不可思议的数字。
它反应出近年来大学生“内卷”的局面正在愈演愈烈,而其造成的影响,每个大学生都无法逃避。
对于内卷,一个适合的理解角度是“排位稀缺”,简单讲就是对应优越资源的排位就那么多,但参与竞争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导致为了获得稀缺的排位,人们会选择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当某个人的勤奋被其他竞争者看到,他们为了获得竞争的胜利,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人又被看到,又引导更多人投入更多…
循环往复,层层加码,由于资源自始至终就那么多。
最终形成一个吊诡的局面:每个参与竞争的人都付出得比以往多得多,但却没有人因为更多的付出得到更多。
再看一遍这句话:
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却没有人得到了更多。
这种竞争态势是反公平的、反认知的、反人性的,所以它残酷、它无奈、它让人想要逃离…
正因如此,这几年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反内卷”、“逃离内卷”的声音。
怎么做呢?
一般分为三类:
1
拼,拼命的拼,拼命当卷王,不管竞争多惨烈也要拼死获得竞争的胜利;
2
逃,逃离的逃,逃离内卷化的竞争并强调创新和试错,尝试在竞争稍弱或者干脆开辟新的领域完成个人发展;
3
躺,躺平的躺,爷卷不过就不卷了,排位和资源你们谁爱要谁要,爷甘居人后只求落得清闲。
三类思路各有道理,也都有大量的实例证明思路的可行性,并且每一类思路都有相应系统的方法论(篇幅原因,有机会再分享)。
但除了这三类思路,今天我希望给“破局内卷”补上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第四条思路 —— 用,利用的用,主动利用内卷的竞争环境,对冲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02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琦在他的另一本作品《富爸爸投资指南》里用了一个极其精妙的类比来讲解投资:
他说为了方便理解投资金融游戏,可以尝试把投资游戏当成是一场职业的体育比赛,比如全世界都关注的NBA。
体育比赛里面涉及哪些相关人员呢?有在运动场上面奋力拼搏的球员,有热情的观众,有活跃气氛的拉拉队,有场内场外销售各种商品的小商小贩,有各种周边商店,有亲临现场的体育评论员,有全世界大量无法亲临到场但活跃在屏幕前的云球迷…
进一步,我们可以把这种架构延伸到复杂的投资游戏当中。
观察整个股票市场其实就好像是在观察大型体育赛事一样。
想想看吧,股票市场里面每只股票涨涨跌跌,代表着其背后的公司在努力经营再用业绩回到股票市场上争奇斗艳,像不像争先恐后的运动员?
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理财投资大v、各种股票分析师天天点评各种股票动向,分析公式的经营情况,像不像球场上解说比赛评论球员的体育评论员?
再看市场里花钱入场的的股民和基民,是不是像极了买好体育门票入场观战只为了看到自己的喜欢的球队获得胜利的球赛观众?
还有媒体,价格上涨时不停报道炒热情绪,以希望让价格被炒到更高。价格下跌时,他们又会鼓励民众说,只是短暂下跌,马上就会涨起来的,以给人希望。这不就是体育比赛里的啦啦队吗?
还有体育比赛门口那些倒卖门票的票贩子,每天起早贪黑为了把门票低买高卖,像极了股票市场里面那些每天把股票低买高卖的短期交易员。
至于每笔交易都收取手续费的交易所,其实很像是球场里面卖热狗,卖周边的商贩。我不管你股票是涨还是跌,反正我自己总能赚钱。
这的确是一个精妙的对比,但我想问的是,无论是体育比赛中还是投资游戏里,上述所有人里赚钱最多的人到底是谁呢?以及赚钱最稳的人是谁呢?
运动明星赚钱吗?当然赚钱,但他是最赚钱的吗?他是赚钱最稳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你可以想到,球星的薪资从俱乐部拿,那么球队背后的俱乐部,俱乐部背后的企业,企业背后的老板赚的钱肯定比球星多。
又,如果我提醒你前面讲的那些人都只是你能够看到的人,有没有可能真正赚大钱的或者说最稳定赚钱的其实是那些我们根本看不见,但却在背后掌控全局的人呢?
俱乐部依托于赛事联盟,当你把赛事联盟本身也看做是一个商业组织,那你不难想到真正赚大钱的或真正最稳定赚钱的,事实上是运作整个联赛,张罗起万人到场并让成千上百万人同时关注同一赛事的那个真正的大企业。
换句话说,如果只关注游戏中的参与者,根本无法看到游戏的全貌。因为真正在这个游戏里收获巨大利益的常常不是这个游戏里的参与者,而是举办整个游戏的人。
按照这个思路,你不妨花两分钟思考思考,在投资金融市场里真正赚大钱究竟是哪些人呢?
事实就是,一类人身处游戏之中,一类人凌驾游戏之上。
他们间除了赚钱多少的区别以外,更关键的差异在于“掌控力”——前者身处系统之中,只能控制自己去谋得利益;后者掌控全局,控制系统让利益流向自己。这不是简单效率的差异,而根本就是两个全然不同的维度。
好比盗梦空间里的层层梦境,普通人玩的游戏其实是被设计出来的,而设计游戏的人与企业他们在玩的才是真正跟财富有关的游戏——结果就是,不管篮球比赛谁赢谁输,它背后总有人大把大把赚进钞票;不管股票市场是涨还是跌,他背后总有企业正在持续获利。
书中一句绝妙的话来总结这个现象,凌驾在游戏之上的人只卖出门票,他们从来不购买门票。
03
所以开篇说的破局内卷的第四条路——“用,主动利用内卷的竞争环境,对冲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说的是什么?
何必买票进场参与内卷,何不卖出参与内卷的门票?
如果这么说太过绝对,那至少应该是——何必付出所有时间买票进场参与内卷,何不用一部分时间至少卖出参与内卷的门票呢?
感到费解对吗?
要理解这句话你首先要知道一个规律,即“当一家公司宣布裁员数千名员工的时候,它的股价通常会上涨。”
这是一条普遍的金融规律(历史数据表明它大概率成立),但你看完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相信但大多数人看完最直观的印象是觉得这句话违背常理并且充满矛盾。
矛盾在什么地方呢——这话前半句说企业裁员数千名员工一听就是大坏事,而后半句说企业股价上涨一听就是大好事。
坏事怎么能导致好事呢?这就是巨大的矛盾。
我们暂时不必去理解导致上述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仅仅你心中矛盾的感受就已经说明了足够多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身份清晰、立场坚定且认知统一的人,那么你看到上面那句话是不应该感到有任何矛盾的。
假如你是一个公司雇员,那么前半句说企业把雇员给开除了,甚至就是把你给开除了,那对你来讲就是绝对的坏事。至于后半句股价上涨,跟你一个单纯的打工仔毫无关系。于是整句话只有前半句跟你有关,并且是坏事。所以,没有矛盾。
假如你是资本家或者你是企业的老板和股东。那么后半句股价上涨才跟你有关,并且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事儿。至于前半句对员工的影响,那只是你经营企业过程中的正常决策,无关喜悲。于是整句话只有后半句跟你有关,并且是好事。所以,没有矛盾。
不难发现,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矛盾,其实是我们在两个身份及视角之间产生了摇摆。而同样一件事,对于不同身份以及采用不同视角的人来讲,影响和意义可以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
高中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A coin has two sides.一枚硬币总有正反面”,来引导下面辩证的论述。并且平时当我们使用这句话的时,也常常是为了强调看待事物要辩证和全面。
遗憾的是大部分普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如果一件坏事发生了,我应该从中去为自己找寻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以此引导自己去进行更积极的思考的层面。
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坏事里去找意义,在痛苦中去发现价值,说到底还是强行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 本来就是件坏事,为了让我不要那么难受,强行从中找到正面意义。
这样的做法很好,但还不够深刻更不够有魄力。
04
我所理解“一枚硬币有正反面”指的不是一件好事对你可能有负面隐患,或者一件坏事也可以让你有正向收获。
而是严格体现在同一件事,可以给不同身份和视角的人带去完全不同的正面与负面意义。
不是一件事对你正中有负,负中有正,而是同一件事儿对不同身份的本就对应着全然不同的正负意义。
一件事对游戏参与者是坏事,很可能对游戏组织者而言就是好事。
一件事对外部围观群众是坏事,却可能对内部操盘手是好事…
以后再遇到坏的局面,不一定还要继续强行要求自己在坏事里面给自己找到个什么积极意义自我安慰。
不妨跳出来思考一下,这件事在对当前身份和视角的我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它对哪些身份的群体带去了利益?又有哪些利益呢?
基于这个视角,我们才真的可以说一件事情几乎总是有好有坏。
一件事对A类人坏,那很可能对B类人有益。而你要做的,首先是找到从坏局面受益的B类人,然后思考如何成为B类人,最后为成为B类人付出长期持续的努力直到你真正成为他们。
千万不要抱怨身份的转变多么困难,难是显然的也是应该的。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整个思考模式的转变。
理解到这一层,回头再看内卷这个恼人的问题。
请问内卷这个情况到底对谁是坏的?不用多说,为了保研考研而卷最后名额也没有变多,对大学生肯定坏。大学生以后会变成雇员,为了升职加薪继续卷最后升职的人也就那么多,对雇员也不是好事。
那基于“一枚硬币有两面”的思维尝试回答“对我们有害的内卷,到底对谁有利?”
答案简单到显而易见的地步,当然是对资本家、对企业主包括小老板们有利。
正是因为以学生为首的未来的潜在雇员已经卷到不行了,那么雇主自然就可以压低价格,用更低的价格招到更高质量的雇员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正如近两年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大学生抱怨,原本自己这个学历毕业之后能拿一万的月薪,但现在这个环境之下只拿到了六千,他自己也满脸愁容。
但换到老板的角度想想看,原本这个学历应该付一万的月薪,但现在只需要六千就能招揽人才,老板大概率会喜上眉梢。
同样是内卷,对两类不同身份的人群产生的影响截然相反。
05
到这,我想我已经说得足够明白了,面对内卷你应该怎么办?
先做一个判断,你是否认为内卷这个现状会长期持续下去?
如果你认为不会,那一切都简单了,现在的无奈和痛苦忍一忍就过去了。
如果你认为会,破局内卷就成了持久战。躺平注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事务上该拼你还得拼,规划上能创新你还得创新。
而今天之后你希望还应该有能力洞察到,内卷的环境在对雇员身份极不友好的同时,对老板和企业家却是利好。
如果按部就班地规划未来,大学毕业只能成为一名雇员的话,那么希望减弱内卷对个人影响的你现在的选择应该是什么?
有且只有一句话,那就是:
去成为老板或者企业家。
看到这,你一定笑了是吗?不是笑我天方夜谭,而是笑自己根本做不到。
的确,我也无法教你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老板或者成功的企业家,因为我自己也还没有做到。
而这恰好就是我让你判断你认为内卷的现状是否会持续很久,既然你的判断是会,那这就意味着你在有了这个视角和对身份的选择之后,需要提前并且持续不断地为这个新身份布局和准备。
现在的你不是老板,别人也都不是。但我能确定的是,那些从不考虑身份问题并默认雇员身份的人,在十年二十年后依然还会是被内卷影响的雇员。
但那些对身份有选择有布局的人中,总归会有人能够以区别于雇员且天生反内卷的身份活在这世间。
所以归根结底,这篇文章想解决的根本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当我替你点破了“身份可以选择,而选择的身份需要你长期布局”这一点,你反内卷的手段中才可能出现第四个全新的选择。
再退一步,不要狭义地去理解所谓的“老板”和“企业家”,我完全没有鼓动你去盲目创业,更强烈反对你年纪轻轻就去搞可能亏得倾家荡产的投资。
我希望告诉你的只是,内卷这个局面对雇员身份有弊,而对雇主身份有利。如果作为雇员深受其害,那么给自己的人生加上一定程度雇主身份的色彩,便能用收益对冲损失,用正负相抵的思路破局内卷。
既然只是加上雇主身份的色彩,那么手段、方式、程度都是可以由你自己选择的。
比如毕业后去一个大厂做高级员工,待遇好有保障当然很好。但即使如此,如果你要减弱内卷带来的影响,你也应该提前布局,比如在公司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一个小工作室或者拉一个小团队,招到合适的人来为你工作,这样你就为人生增添上了企业家的部分色彩。
又比如大学里其他同学都疲于奔命地应付内卷,如果你在大学里面能够找机会发起卷王同学之间的协作,或者作为组织者带领卷王同学们一起参加比赛、完成项目,甚至是主动花钱购买卷王同学的时间来为己所用…
甚至按照这个思路,在大学里用点心花点钱多跟卷王同学搞好关系,让他们愿意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其实也都算是你通过利用参与内卷的人,间接利用了内卷化的大趋势,从而为自己增添了雇主属性。
06
本质上,内卷就是排位稀缺导致的过度竞争,这导致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即,其实他们已经非常好了,但他们的好并没有被看见。
这时如果你参与到内卷之中,你就变成了被低估的人,痛苦和无奈势必难以避免。但只要你能用某种方式跳出参与者的身份限制,变成某种意义上利用参与者的人,这是他们正在经历的低估就变成了你能捡到的便宜。
当别人因为雇员身份纯纯遭受损失,而你一半雇员身份受损失,另一半雇主身份却有办法(长期铺垫终究会有办法)从中受益,这种正负相抵的思路恰好就是老生常谈的风险对冲。
前面体育比赛的例子里,总有背后的企业不管球队输赢都能赚钱,而这也正好对应我们每个人“雇员”和“雇主”身份在人生中的比重。
内卷严重的时代,雇主的色彩可以对冲雇员遭遇的无奈;而在内卷放缓的时代,雇员的稳定又可以消减雇主的风险…
至于你该如何判断当下的局面,又该如何分别为两种身份添砖加瓦以及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给出答卷的问题。
我知道,为了应对内卷给自己假设双重身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困难并不是最可怕的,比困难更可怕的是觉得没有希望。
只要你理解了上面硬币正反面的逻辑,相信你已经开始相信,可以通过用偏向雇主的身份在内卷中获利的方式来磨平使用雇员身份在内卷中遭受的损失,那么只要有朝一日你的收益恰好等于了你的损失,你不就真正做到了“破局内卷”吗?
做到这件事只是困难,但这笔加减法的账真的是可以算的,并且这件事不仅可以做而是是能做到的。就好像大家所关注的老王我和树林或多或少都是这个思路的受益者。
能说服自己还能看到有结果的人,这些就是希望。
我无法确定你在布局人生的道路上究竟会遇到什么,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多年之后,拥有双重身份的人相比只有一重身份的人注定活得更自由,他们的人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更安全也更有韧性,无论那个时候内卷是否依然是时代的问题。
不要被老板和企业家两个词吓到,这些词只是代号,用来代表你究竟在内卷的趋势中你究竟是参与其中还是跳脱其外。
我个人建议你提前为第二身份多做尝试,尤其多做温和的尝试,比如:
今天就去认识一个身边的卷王朋友,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跟他搭档做成一件事。
等你占了便宜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我说第四条应对内卷的策略是——用,利用的用,主动利用内卷的竞争环境,对冲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嗯,我保证。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觉得有启发记得点赞和在看,数据好看老王下次继续聊.
另外请大家在留言里集思广益:
“在大学里有什么操作可以增加雇主色彩以对抗内卷呢?”
 END. 

撰文 | 生活黑客王振宇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