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第一次,我遇到了让我想下跪的人



2023年12月23日  |  树成林的第170期
作者:王振宇
01
这篇是老王。
标题没有夸张,而是实事求是的描述。
上周树林讲到那个去长春,给我们花了十几万的大哥,还让他在生活的鲜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回杭州后,我跟这大哥在茶室喝了茶,在火锅店吃了饭。
我能感觉到大哥很有实力,却摸不清大哥究竟多有实力。
我知道大哥很有钱,但又看不懂大哥是怎么赚到的钱。
不是大哥不给看,而是他很努力地分享、讲解、引导甚至把饭喂到我嘴里,我楞是只能听懂但根本无法理解。
明明也就只是31 岁的人,我一共见过 3 次,每次还不超过 2 个小时,
但每次分别时我都只想找个房间把自己关 7 天,
就为了消化完他举重若轻讲的那些理念、逻辑、观点,还有他呈现出来的格局。
我对他说:每次聊天,都感觉在被教育,难受,但过瘾。
我一直都自认为还算是同龄人里认知不低的人,但上面说的的确都是事实。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细节,分享这个让我如梦初醒般意识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人存在的细节,也希望大家能看到这个世界更丰富的一面。
02
火锅吃到一半。
大哥把筷子放下,哒哒哒翻着手机,然后歪嘴笑着一脸自豪地把手机递过来,给我看了一张约摸 40 人的全家福。
然后滑动了一页,我又看到了40 个人(老人、中年人、小孩)每个人衣装革履的形象照。
实话说,过去的我从未看到过十几名七八十岁的老一辈身穿正装、风格统一的形象照,
以至于我一直觉得老一辈一生大概都不会有这种可以放在简历上的照片。
对面大哥问:看着怎么样?我安排的。
我先是纳闷,吃个火锅,整这一出是做什么?
然后克制住了不大的惊讶,随口问了一句:大哥,你在全家福里的哪儿啊?
大哥笑出了声,摆摆手说道:哎呀,这你就不懂了,我不在里面。
他说的是:
这个事儿一方面是因为这张全家族的全家福虽然是我张罗的,但是里面的所有长辈、平辈、晚辈都是我母亲那边的,也就是都不跟我一个姓,我一个外姓人出现在里面不合适。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你要这么看,你想啊,我把全家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我却不出现这张全家福里,这反倒会让他们更加心心念念我的好。
于是长辈们经常念叨:哎哟,你看那个 xx 多好多好,尤其是当整个家族的长辈们能拿着这张人数超多规格超大的全家福去跟其他人炫耀时,是不是更能记得我的好?
我一琢磨,也是,自己张罗的事,把好主动留给别人,反倒能让别人更念自己的好。
这开局,让我心中暗想:大哥的确有点东西啊。
03
没等我反应过来,大哥又开始滑动手机,继续面带自豪地给我展示了他每年给家族(父亲、母亲两边)接近一百个人,
总共二三十个家庭准备年货(吃的、用的、红包以及专门让明星写的福字和春联)并安排专人每年送上门的照片。
此外还有大哥替家族筹办的祭祖、家族团聚活动的照片。
画面里好几辆奔驰商务车用极高规格接送大哥农村的父老乡亲,老一辈和小一辈脸上都是按捺不住的笑容,就是两个字:温馨。
这让我非常动容。
更惊讶的是,大哥接着又划出了祭祖活动、家庭团聚活动的特制的电子邀请函、感谢函以及安排详尽、设计精美的活动流程图,一整个无比正规商业活动的规格。
展示完,大哥又向我投来一抹自豪的神情,问道:怎么样?得劲吧?
到这里我已经有点懵了。
长期活在互联网上的我,连如此规格安排周到、流程细致、照顾周全的商业活动线下现场都没能去过几次,我哪里敢想到会有人以如此的方式去安排整个家族的团聚和活动?
一时被他展示的影像资料整懵了,抠抠搜搜磕磕巴巴吐出了几个字:这也是你弄的?干这些是干嘛?
他说:我在建设家族。
04
嗯,建设家族。
一般人能在什么场合听到这四个字呢?至少我几乎从来没有从任何人口中听到过。
但当这四个字脱口而出,我倒是想起了自己一段不久前的往事…
我还记得自己在看完《流浪地球 2》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对剧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反倒是电影末尾那一段代表人类的旁白,让我感触颇深:
人类驱使地球逃离太阳系,制订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计划,逃亡至4.2光年外的新家园,计划分为五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建造一万座驱使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和一万座庇护人类生息的地下城。 
02
第二阶段:围绕赤道一周的转向发动机相继开启,驱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停转,导致滔天海啸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锐减近一半。
03
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04
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用500年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1300年,随后调转发动机的方向,再用700年进行减速。 
05
第五阶段:地球泊入目标恒星系抵达新家园,成为目标恒星系的新行星。 
本计划将持续“一百代人”,尽管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园,但从今天开始,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2500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旁白落幕,当时的我脑海中只留下了一个疑问:
足足2500 年,一百代人啊,第一代制定如此宏伟计划的人类,究竟需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信息,
才能让2000 年后才出生的新人类,在一切条件都已经不同往日时,依然能够理解第一代人制定计划的初衷,并且依然愿意继承前辈的意志,克服巨大的困难继续推进并完成这个计划呢?
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说白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传承”。
又,也只有这个问题能够解决,才能解释为什么生活中我们永远只能听见“人生规划”、“人生计划”,而从来没有听说过“人类规划”、“人类计划”。
倘若的确有办法让某些信息、信念、规划在代际间保真传递,人类完成某项伟大事业的时间限度才有可能超越人类个人的生命长度的限制,成倍甚至成十倍增长。
这不禁让我遐想,如果一件事情完成的时限能够超过 80 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人类,究竟能够完成何等程度的大事呢?
正是因为受到电影价值观的影响,
“传承”一词于我而言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含义,这反过来也让我开始思考有关”家族“的问题。
或许,靠我的个人能力,在有限的一辈子里,无论我多么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终究是有限的。
但如果我有一个无比宏大,宏大到仅靠我个人,仅靠我一辈子的时间注定无法完成的目标,那该怎么办呢?
没有“传承”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
但反过来,倘若除了财富、资源外,还有理念、想法、计划、发展方向也能一定程度上,由一代人在尽可能保证不失真的情况下传递给下一代,再由下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如此代代相传的话。
我突然反应了过来。
如果仅仅考虑王振宇的一辈子,我要问的是:我这一辈子究竟能做到什么?
但如果给我们十代二十代人、200年甚至400年的时间,我真正应该问的问题立刻就变成了:
究竟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而这二十代人,就叫“王氏家族”。
想到这里,简直给了我天大的解脱,随后我开始计划:
要找一个能够跟我一起建立王氏家族的好妻子;
我最好能有三个小孩, 并认真负责全程参与他们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早主动为他们铺垫好长期普遍正确的良好观念;
作为王氏家族的开创者,我要尽我所能为家族打下良好的经济物资基础,所以我要务必努力;
我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沉淀下有可能穿透长期的时间(长达 200 年甚至 400 年的时间)的信息,并将这些能够保证家族方向持续的信息用合适的方式传递下去,比如家书、家训、箴言等等;
制定一个长达百年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变化后,依然能在相当长时间里保证有价值的家业计划,让很多代人都能投身其中并因此获益;
考虑家族办公室、家族信托等金融工具,制定相对长期的家族资源配置方案,从机制上让更多家族成员从中获益再反哺其发展…...
…...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想了很多很多,很多都天马行空,部分甚至天方夜谭。
比如我甚至想过“以信托的方式规定每代人里都要有至少一个人为这一代人记录编年史并纳入过去的王氏家族历史,然后要求每一代家族成员都需要读完此前的家族史”,以此消除重要信息和观念在多代人之间的隔阂。
不得不承认,进行这样的思考,人是会在宏大中体会到幸福的,我甚至好几次为仿佛摆在自己眼前的绵延几十代人的王氏家族的宏伟蓝图兴奋不已。
但我的问题,想法太大、离现实太远,只觉得兴奋,却没将它跟我的生活真正结合在一起。
或者说,我潜意识里终究觉得:
这样的事,的确令人振奋,但它最快也得等我结婚生子或者功成名就后才跟我有关。
至于和我当下的生活,它除了是我脑海中的一个想法,便几乎再跟我的生活没有半点关系。
05
直到,在火锅桌子的对面,看到这个大哥,看到大哥给我展示的他是如何建设自己的家族的。
更多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印象中,大哥后续又陆陆续续给我展示了:
他通过自己的商业能力,靠自己一个人将整个家族的所有成员的五险一金全部搞定了;
给所有家庭成员购买了价格不低的重疾险,保证所有家族成员的生活有基础的托底和支撑,提高抗风险能力;
每年安排所有家族成员国内一次旅游、国外一次旅游;
每年安排让家族成员来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园参观访问学习;
带家族成员出入各种高端圈子、场合,接触各种牛人和机会;
…...
到这里,我已经惊讶到再也说不出话了。
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找不到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
只能说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一种不同于对方向你展示他的财富数量、豪车豪宅,单纯只是让你见世面一般的震撼。
而是人生格局、思考深度、知行合一多方面的击碎。
就是那些我未曾想过(如果有,也顶多算是曾经一瞬间闪过)的念头,那些我甚至都没在书上看到过的具体实例,
竟然就这么活生生、明晃晃地出现在我面前,承载在一个其实也只比我大 6 岁的”大哥“身上,而且,做得那么得好。
好到什么地步呢?
大哥举起的最骄傲的一张图是他们“家族基金”的注资图。
里面写着家里面六七十岁的长辈们,主动一人一万元交给只有 31 岁的“大哥”打理,进而成立他们家族的“家族基金会”。
看到长辈们注资,我表示不理解。
然后“大哥”立刻补充说:
当然不是赚钱,他们每年主动把家族基金交给我打理,然后我每年都按比银行高得多的利息,连本带利给回家里的长辈。
“这怎么可能是钱的问题呢?这是信任的问题。”
然后他反问我的是:
“你知道对于农村六七十岁一年都赚不了几个钱的老年人来说,他愿意将一万元主动交给你打理意味着什么吗?”
“这就意味着,我这个事做对了,也做成了。”
我,没接上话。
然后大哥最后说的话,彻底让我几乎彻底跪碎了膝盖。
06
他说:
我是农村出来的,而农村的情况你肯定是知道的。
我们整个家族里,到目前为止真正走出来、走起来的就我一个,并且也算时势造英雄。
我不敢说自己能力有多强,但运气的确足够好。
所以关于家族,我这一代人能指望得上的也就只有我一个人。
至于家族里的长辈、平辈,我做的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血缘亲情也是一份对过去的感恩。
比如之前有一个长辈骑车腿摔断了,就因为我替他们买了保险,让他获得了很丰富的赔偿。
这虽然对长辈本身不是好事,但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家族里的人又再次记得了我的好,某种意义上对我自己倒还算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你看,一件坏事发生了,因为我此前的所作所为,却反过来对我有了好的作用。
因此我感觉为家族做的事情,让我生活的某个侧面进入到了足以对抗“熵增”的“熵减”状态,这便是我生活中平和、安稳的一个来源。
此外,更重要的,我其实更看重家族里的后辈,也就是在我之后的下一代,他们才是家族真正的希望。
建设好家族,让家族里的长辈对我好评有佳有一个好处。
我平时在城市里工作,很难有机会回到家乡,更难切身对家族里的晚辈施加影响、给予帮助。
此外我们这一辈为人父母对下一代反倒因为身份的原因,很难施加真正有效的影响。
但家乡的老一辈们不一样,他们威信摆在那,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后辈相处。
如果他们嘴里能流传我的事迹、我的人品、我的能力、我的好,事实上就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真正看重的家族里的后辈。
这种情况下,我再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资源,给家族里的后辈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可能性。
毕竟100 人的大家族,后辈人数众多,里面是不是终究会出现几个能力过硬、人品过关且跟我事实上有血缘关系的可畏后生。
如此这般,如果我的商业板块还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比如去某个地区开设分公司,或者需要有精兵强将去开疆拓土,
我是不是就拥有了不少能够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不仅能力强,而且可靠,可靠到什么地步呢?
退一万步讲,总归有血缘关系的基础,不信任他们又信任谁呢?
07
听到这,我的嘴巴已经闭不上了。
不仅仅震撼,更因为他所呈现出来的复杂。
我原本以为“大哥”是好人,但他的逻辑的最底层终究也还是服务于了他自己的更大事业。
但这难道就可以说“大哥”不是好人吗?
他的确如自己所说,让 100 人的家族做到了“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又或者说,其实我早该想到,“大哥”为家族的付出应该或多或少都应该会服务于自己的事业。
的确,31 岁在商场拼杀十几年,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怎么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好人呢?
但做完这些常人连想都不会想的事情,最后依然是想带领家族的后辈走得更远,他有怎么可能是个坏人呢?
那一刻,我突然想明白了过来——“大哥”是商人,所以好坏不重要。
但他做的事情,让我一瞬间看到了世界更丰富的样子。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这么做事的。
原来,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人将我想做但还没做的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
而这个人,竟然就坐在我面前,吃着我最爱吃的重庆火锅。
万维钢在评价马斯克的文章里这样写到:
我没有豁出去过那样的生活,所以每次听说马斯克有多努力,我的感想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很欣慰。——特别感激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了我也想干但是没有干的事业那么努力!
这次我不一样,面对眼前这个不太大的”大哥“。
我既感激他正在做我也想干的事情,更重要的,我希望自己能够见贤思齐。
08
跟大哥分开前,”大哥“留下了最后两句话:
“我自己的天花板是肉眼可见的,所以我希望家族里的后辈能踩在我身上往上爬。”
“一个人无论赚到多少钱,顶多算财富自由,阶级跃迁是整个家族的事情。”
作为还在爬自己人生第一座山的后辈,我在 12 月的冷风中,深以为是。
写到最后,我发现写这篇文章并不想教会任何人什么,
而是想单纯分享我生命里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真诚希望大家能通过此看到这个世界一个更丰富的侧面。
 END. 

撰文 | 生活黑客王振宇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