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 001 序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一下《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可以说,《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给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黄帝内经》历来就被视为是「中医之祖」(祖,其实是代表「根本」的意思)。
《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素问》,一个是《灵枢》,都是十八卷,都是八十一篇。《素问》重点讲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除了讲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就是穴位的意思)……说《灵枢》除了讲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以及针具,还有刺法,还有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就是治疗原则,还有方法。治则,代表原则和方法),还有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以及人体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联系与协调的关系。
大家注意:整体观念,一方面是人体本身与自然界之间的这种联系和协调;再一个是人体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联系和协调。也就是说,整体观念一个是大整体,人与自然;一个是小整体,就是人体内部。
那么「阴阳五行」呢?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阴阳五行阐释了世间万物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机制。
我们前阵子学习《零基础学中医》那个教材,我们已经了解到五行,这个「行」是代表行动、运动、变化。
那么「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作用于人体之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那么,「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在病还没来之前就防止它出现,这个很重要。说「上医治未病」——最上等的医生让你不生病。同时中医也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吧?

摄生(摄受的「摄」),就是保养身体,持养生命,其实有养生的含义,但是就更加地系统。「摄生」就有可能有理论指导了,依照着理论去做了。那么《黄帝内经》里提到的这个「预防养生」,也是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事实上,中医基本上都来源于古人经验的总结。
而「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且以此为依据,来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几千年来,《黄帝内经》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祛除疾病)之道的宝藏——这是《黄帝内经》。也就是说,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健康养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疗愈疾病。
那么,在形式上,《黄帝内经》采用了对话的方式,用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来阐述保健思想。当然这期间,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占的篇幅最多,后来人们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来表示《黄帝内经》了,所以《黄帝内经》有的时候也被称之为「岐黄之书」。
为什么把岐伯放到前面了呢?——因为基本上都是黄帝提问,岐伯来回答,主要是岐伯所讲。所以呢,就把「岐伯」的「岐」放在「黄帝」的「黄」的前面了。
同时,《黄帝内经》它也是中医的开创性著作,所以人们又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把我们的医道称为「岐黄之道」。这再一次证明了《黄帝内经》对中医养生学的深远影响,直接用「岐黄」就能代表中医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岐伯与黄帝之间的对话,从而形成的这本书——《黄帝内经》是多么多么地重要!《黄帝内经》能够代表中医。
从古至今,有不计其数的医学家、养生家来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而且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灵感、受到不同的启发,这个也是必然,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看,都会得到不同的灵感,受到不同的启发,像很多名医大家,比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刘完素、朱丹溪、李时珍等,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帮助下,创立了各自的医学健康体系。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是「造家之说」(就是造医界名家之言论),甚至可以理解为《黄帝内经》是医家大工厂,能造出很多名医大家,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运用中医来养生,使其成为我们健康长寿的保障,就必须追本溯源从《黄帝内经》学起。
我们大概地翻一下目录,看一下这些题目: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感觉这好像是一本道家的学说,是吧?再看后面:阴阳应象大论、玉机真藏论、宝命全形论、八正神明论……基本上可以确定,这肯定跟道家有关,是吧?
其实在中国,我们都知道,「道医同源」(同一个源头,道医是不能分家的,无法分开的)。所以呢,《黄帝内经》里就贯穿了很多道家的思想。如果你已经对道家的思想有一些了解,那么学习《黄帝内经》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契合,比较容易。

我们再看目录里的「九针十二原」,好像跟武术有关一样;「本神」,这个太厉害了,好像跟宗教有关一样;又讲「终始」,这个好像跟哲学有关;然后又讲什么?「阴阳系日月」,感觉好像跟天文学也有点儿关系一样,很神奇!所以《黄帝内经》简直包罗万象,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智慧,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
前面讲了,《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都是十八卷,都是九九八十一篇。
我们先看一下《素问》都讲了什么。首先,第一篇是「上古天真论」,这几个字读起来就很有能量,「上古天真论」,这里讲的是「长寿者的养生秘诀」。「上古天真论」,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一篇。
上古就是上古时期。那么,上古时期到底是什么时期呢?具体的年代其实划分得并不明确,只是哲学意义上相对于当今而言,很早很早的时候叫「上古」,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上」其实有最的意思,「古」就是早,最古老、最早的时候。
《黄帝内经》秉持道家的思想,认为上古时候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符合养生之道,所以就能长寿。其实上古时候,很多人不仅仅能活一百多岁,据我们了解,很多修得不错的道家人士有的能活个八百岁,甚至还有上千岁的,是吧?
「上古天真论」这个「天」,其实在道家的经典中,「天」有的时候就代表「道」,当然也看具体的语境,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理解为宇宙,「天真」就是宇宙赋予我们的真精、真气。说上古之人懂得怎么样保养我们的真精、真气,能够做到形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协调一致——「天人合一」,这才是养生之道的核心要义。
而据我们对于道家的了解,「天人合一」其实就是「道人合一」,就是人合于道。那道是长生不灭的,是吧?据老子的《道德经》讲,「道」是长生不灭的。所以如果能够合于道,那我们也就成了长生的了,成了长寿的了……
我们看一下《内经》正文的第一句,这是开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一下子把我们拉到了上古时期。说,我们的祖先「黄帝」那个时候。
我们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什么他叫黄帝呢?有人说与黄土有关,因为它代表土。女娲造人最初是用黄土来造的,这黄土可以理解为我们人类的祖先、祖元。黄帝,就意味着是我们的始祖。

为什么这本医学书上来就讲黄帝,不讲医学呢?因为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人厚古薄今一样,古时候的人也是厚古薄今,尊古而贱今,就是会尊崇已经逝去很久的古代,那个时候什么都好,但是看不起现在,觉得现在什么都一团糟,也可能是在庐山中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没有距离,所以看不清楚,所以有一些高人,想写著作的时候想:哎呀,我现在也没什么名气,写了也没有人重视我的著作,不如就说是某某名人、上古时期的某某伟大的人,他们讲的吧!比如说神农讲的、黄帝讲的,一看这些闪亮亮的名字,大家就有了兴趣了,就姑且看一看吧,就怀着好奇心看一看了……有的时候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不说是自己写的,就说是某某高人写的,这样引起重视,这也是不得已啊。所以这本医书呢,上来讲的就是「黄帝」。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说想当初,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一出生就像神一样聪明机灵。「生而神灵」,像神一样那么聪明机灵。
【弱而能言,】
「弱」,是幼小。幼小的时候就能说话。大多数人幼小的时候都能说话,这个地方的「言」,其实是能言善辩。就是说,他的言语已经有逻辑性了,跟成年人差不多了,这不得了了,是吧?小天才。黄帝,在很幼小的时候就能言善辩了,讲话非常有逻辑性。
【幼而徇齐,】
「徇」,代表睿智;「齐」,是敏捷。说长大以后,黄帝就非常地睿智、非常地敏捷。
【长而敦敏,】
然后,再长大一点儿,人看上去是敦厚的,是值得信任的,同时又是非常聪明的。
【成而登天。】
到了成年之后,黄帝登天。这里的「登天」,也是双重含义:一方面呢,是指他登上了天子之位,但是仅仅这样解释就有点肤浅了,因为我们说了,在道家的经典中,「天」常常意味着「道」。就是说,在成年之后,我们的始祖黄帝渐渐地能够「与道合一」了(合于天了、合于道了),能到这个境界了。
那么高人的身边都是高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境界如此之高,他身边的朋友,或者他比较看重的、比较器重的大臣自然也不会太差,接下来就引出了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了。
可以说,《黄帝内经》开篇就相当相当吸引人。「上古天真论」——仔细悟这几个字,就能把我们带到源头去……
然后: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也就是入道)……
今天这一部分内容,相当于是整部《黄帝内经》的一个序言部分,也是前传部分。其实真正的正文从下节课开始。
今天就先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