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杨颖1 高薇2 叶金艳3 汪丙松4 董巧丽5 袁林2 胡惠丽1,6 姚开虎2通信作者:姚开虎,Email:yaokaihu@bch.com.cn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儿科,北京 100043;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2;3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嘉兴 314000;4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芜湖市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呼吸内科,芜湖 241000;5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保定071000;6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2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4):1888-1894.引用本文:杨颖,高薇,叶金艳,等.婴儿百日咳混合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4):1888-1894.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722-00892.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儿百日咳混合感染发生率是否明显高于非百日咳呼吸道感染婴儿,及其混合感染病原分布状况,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和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申请百日咳病原学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和特异核酸检测)的婴儿鼻咽拭子共118例,根据百日咳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百日咳组(65例)和非百日咳组(53例),2组病例中有33对病例按月龄、发病季节、地市进行匹配,标本均应用可检测21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FilmArray RP2技术评估其他病原感染状况,比较两组混合感染率差异。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百日咳组婴儿FilmArray RP2多种病原检测阳性率为56.9%(37/65),明显高于非百日咳组的15.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1,P<0.001)。百日咳组混合感染前5位混合感染病原为人鼻病毒/肠道病毒(38.5%,25/65)、副流感病毒(18.5%,12/65)、呼吸道合胞病毒(10.8%,7/65)、冠状病毒(10.8%,7/65)、腺病毒(7.7%,5/65)。百日咳组在春、夏、秋、冬季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6.2%(6/13)、58.3%(14/24)、55.6%(5/9)、63.2%(12/19)。配对病例和非配对病例中两组比较,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 临床疑诊婴儿百日咳送检标本中,确诊百日咳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百日咳婴儿。混合感染病原以人鼻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为主。百日咳混合感染四季均常见,以冬季为著。
关键词
婴儿;百日咳;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p)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国内当前报道的百日咳病例中,婴儿占绝大多数(64.3%~89.3%)[1-2],其中以<3月龄和3~6月龄未接种或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剂次的婴儿为主(68.6%~77.6%)[2-4]。既往报道,百日咳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占31.6%~94.3%[5-16],其中婴儿最常见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混合感染[17]。既往报道均为分析百日咳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不能肯定百日咳患儿混合感染率是否比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呼吸道感染患儿更高。因此,本研究基于临床送检婴儿百日咳病原学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FilmArray呼吸道多病原检测技术,探讨婴儿百日咳混合感染率是否高于相似临床表现的其他呼吸道感染婴儿,以及混合感染病原分布状况,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和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申请百日咳病原学检测的婴儿鼻咽拭子共118例,根据百日咳病原学检测[Bp细菌培养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分为2组,Bp细菌培养或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为百日咳组(Bp组,65例);2种检测结果均阴性为非百日咳组(nBp组,53例)。118例中33对病例按相同月龄、发病季节、地市进行了严格配对;其余52例均为北京儿童医院采样的婴儿病例,未严格配对月龄和发病季节。所有婴儿鼻咽拭子应用FilmArray RP2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同时收集婴儿性别、年龄、采样时病程、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入组标准:(1)临床医师申请百日咳病原学检测的患者;(2)年龄<1岁;(3)无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9)-Y-012-B],并豁免知情同意。1.2 研究方法 1.2.1 Bp细菌培养 采集鼻咽拭子后即刻床旁接种,以拭子反复“Z”字形划线接种于碳琼脂选择培养基,置于37 ℃孵箱培养。细菌鉴定方法参见既往研究[1]。鼻咽拭子在接种后放置于-70 ℃冰箱保存,后期进行统一PCR检测。1.2.2 荧光定量PCR检测 采用北京卓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肺炎支原体(MP)/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检测。实验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判定标准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通道无扩增曲线判为百日咳阴性,检测通道有扩增曲线且Ct值<40判为百日咳阳性。1.2.3 FilmArray RP2检测 取出-70 ℃冰箱冻存的鼻咽拭子,室温放置平衡温度10~15 min,然后按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呼吸道感染性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封闭巢式多重PCR熔解曲线法)(RP2),即FilmArray RP2检测说明进行操作。FilmArray RP2可检测的病原体包括ADV、冠状病毒(Cov)(229E、HKU1、NL63、OC43)、人偏肺病毒(HMPV)、HRV/肠道病毒(EV)、甲型流感病毒(InfA)(H1亚型、H1-2009亚型、H3亚型)、乙型流感病毒(InfB)、PIV(1型、2型、3型、4型)、RSV、MP、肺炎衣原体(Cpn)、Bp、副百日咳鲍特菌(Bpa)。1.2.4 结果定义 在本研究中,单病原阳性指FilmArray RP2检测结果中仅有1种病原为阳性;多病原阳性率指FilmArray RP2检测结果中有≥2种病原阳性例数占相应检测例数的比率,上述指标均不考虑分组所依据的Bp细菌培养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混合感染指有任意2种以上病原阳性。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Bp病原检测结果 Bp细菌培养阳性46例,MP/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检出Bp PCR阳性59例,两者同时阳性40例,单纯Bp细菌培养阳性6例,单纯Bp PCR阳性19例,故本研究Bp组65例,nBp组53例。2.2 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Bp组和nBp组婴儿性别、年龄、季节、省市分布情况见表1。33对配对病例按月龄、季节、地市进行严格配对,Bp组和nBp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对配对病例有明确的采样时病程天数记录,Bp组采样前病程1~<2周患者最多,占比47.8%,nBp组采样前病程2~<4周患者最多,占比30.4%,其时间分布在Bp组和非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配对病例均来自于北京,Bp组与nBp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和发病季节分布有所不同,Bp组患儿以<3月龄婴儿为主(53.1%),3~5月龄次之(28.1%),<6月龄婴儿共占比81.2%,6~<12月龄婴儿最少(18.8%),nBp组患儿以6~<12月龄婴儿最多(50.0%),其次为<3月龄(35.0%),3~5月龄婴儿最少(15.0%),Bp组与nBp组6~<12月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18);Bp组与非Bp组春(χ2=7.738,P=0.005)、夏(χ2=5.056,P=0.025)、秋(χ2=5.770,P=0.016)、冬(χ2=4.873,P=0.027)四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组冬、春季节为主,非Bp组以秋、冬季节为主。总体来说(包括配对病例和非配对病例),Bp和nBp组之间,性别、月龄、发病季节和地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既往研究报道,百日咳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时,百日咳临床表现可能缺乏其典型特征,且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6],Bp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婴儿临床轻重程度无明显差异,但混合感染者咳嗽持续时间更长,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值更易升高,重症患者住院时间更长[8,18-19]。相较于Bp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婴儿更易出现发绀[20]。因此应加强百日咳混合感染病原监测。本研究显示婴儿百日咳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率为56.9%,混合感染病原以HRV/EV检出为主,PIV、RSV、Cov次之,其他混合感染病原为ADV、InfA、HMPV。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百日咳混合感染状况报道较多,百日咳患儿常混合其他病原,包括病毒、细菌、不典型病原体和真菌感染,但基于不同研究对象、方法、年份的混合感染率差异较大(31.6%~94.3%)[5-16](表5),不同报道中常见混合感染病原因而有所不同,HRV常是第1位的混合感染病毒[6-8,14-15],也有显示最常见混合感染病毒为RSV[12-13]。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