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杨玉1 黄慧2 吴铁牛3 杨利1 谢理玲1 帅霞2 陈卡2 熊翔宇1通信作者:杨玉,Email:yangyu5168@126.com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江西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发育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3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赣州 341000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8):1413-1415.引用本文:杨玉,黄慧,吴铁牛,等.DHX37基因杂合突变致46,XY性发育异常1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8):1413-1415.DOI:10.3760/cma.j.cn101070-20210806-00929.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1例46,XY 性发育异常(46,XY DSD)并Asp-Glu-Ala-His-box解螺旋酶37(DHX37)基因突变家系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治过程。DHX37基因突变为2019年国际上新确认的导致46,XY DSD的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全外显现象,临床表现有外生殖器异常、睾丸退化不全综合征、性腺发育不良。本例为中国人群首例DHX37基因c.2020C>T(p.R674W)杂合变异致46,XY DSD报道,为46,XY DSD患儿诊疗提供新思路及家庭再次生育提供可靠的遗传学证据。
关键词
DHX37基因突变;46,XY性发育异常;46,XY性腺发育不良
Asp-Glu-Ala-His-box(DHX)解螺旋酶37(DHX37)基因为2019年新确认的46,XY性发育异常(DSD)致病基因[1],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外显不全现象,临床表现为内生殖器异常、睾丸消失、外生殖器可表现为从女性、外生殖器模糊到小阴茎和双侧隐睾等。经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目前全球只有3篇DHX37基因与46,XY DSD的相关文献报道[1-3],且未见中国人群报道。本研究报道了1例以“外生殖器异常6年余”为主要表现按女性抚养的患儿,全外显子测序发现DHX37基因c.2020C>T(p.R674W)杂合错义变异,母亲为无症状携带者。通过对该患儿遗传学病因、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为家庭再次生育产前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按女性抚养,6岁3个月,于2021年6月因“外生殖器异常6年余”来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2.8 kg,出生身长50 cm,父母身体健康,自然受孕、否认孕前及孕期有接触激素软膏、转胎丸、化学品等,孕期无多毛等雄性化表现,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生殖器畸形、阴毛、腋毛发育不良、男性乳房发育、闭经等病史,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父身高160 cm,母身高156 cm,舅舅正常。患儿自出生发现外生殖器异常,尿道下裂,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染色体核型为46,XY,超声未发现睾丸、子宫、卵巢,已作为女孩抚养6年余。患儿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语言和智力发育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身高109 cm(<-1 SD);体质量18 kg(<-1 SD),血压正常,鼻梁较塌平,面部可见散在面痣,双侧乳房B1期,无色素沉着;外生殖器未见明显色素沉着,腹股沟未触及包块,阴茎似黄豆大小,长约1 cm,包皮长约2 cm,有尿道下裂,开口在近端,无阴道开口,无阴囊及睾丸,阴毛PH1期。根据外生殖器表型评分的普拉德分级系统评分:尿道下裂:4分;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评分系统[4]:左侧0分,右侧0分,见图1A。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核型:46,XY;性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46,XY比例为100%;SRY基因存在,AZFa、AZFb、AZFc未检测到缺失;17-羟孕酮、促皮质素(ACTH)、皮质醇、雌激素、孕酮、泌乳素、电解质(钠、钾、氯)均正常;卵泡生成素(FSH)87.03 IU/L(1.00~4.20 IU/L),促黄体生成素(LH)3.53 IU/L(0.10~5.40 IU/L);硫酸去氢表雄酮<0.407 μmol/L(0.950~11.670 μmol/L);雄烯二酮<0.3 μg/L(0.3~3.5 μg/L);抗缪勒管激素(AMH)<0.1 ng/L(0~6岁:20~80 ng/L);抑制素B 10.10 ng/L(<43.91 ng/L),抑制素A 1.00 ng/L(1.50~19.60 n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异常:激发前睾酮<0.002 nmol/L,激发后3 d睾酮<0.002 nmol/L;出生1 d及 6岁腹腔彩超:子宫、附件、腹股沟彩超未见子宫,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液性或实质性占位病变;6岁时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腹腔内未见占位,子宫、卵巢未见明显显示,疑似有条索状原始性腺影,盆腔未见明显积液,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见图1B。
2
讨论DHX37基因(OMIM#617362)定位于染色体12q24.31区域,含27个外显子,编码1 157个氨基酸[6]。DHX37基因编码的RNA解旋酶包括一个催化中心、N-末端结构和C-末端结构。DHX37基因功能包括核内rRNA的加工、胞质、核酸结合和螺旋酶活性[7]。DHX37基因是人类最保守的基因之一,对功能缺失及错义突变不耐受。2019年Da Silva等[1]在国际上首次报道DHX37基因为46,XY DSD(OMIM#273250)的致病基因,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外显不全现象。目前已知DHX37基因导致46,XY DSD 的9个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存在热点突变,其中R308Q、R647W最为常见。大部分突变位于DHX解螺旋酶的催化核心,突变后通过影响其与核糖体结合导致疾病发生。DHX37基因突变后,临床表现为46,XY DSD,其中部分患儿为46,XY 性腺发育不良(gonadal dysgenesis)及胚胎睾丸退化不全综合征(embryonic testicular regression syndrome,ETRS),见表1。46,XY DSD患儿中,DHX37基因筛查阳性率为14%~16%[2-3];46,XY性腺发育不良患儿中,阳性率为11%~14%[1];在46,XY睾丸退化不全患儿中,阳性率可达25%~50%[1-2]。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