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王超1 冯致余2 孟晨1 马静1 杨彦亮2 王少超3 王磊3 许风雷4通信作者:许风雷,Email:laifuju@126.com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济南 250022;2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济南 250022;3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济南 250022;4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科,济南 250021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0):1583-1585.引用本文:王超,冯致余,孟晨,等.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1例及随访[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0):1583-1585.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331-00341.
摘要
对 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C-SGS)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个月15 d,因“呼吸困难2个月余,气管切开术后23 d”就诊。支气管镜、环状软骨B超提示声门下区狭窄,未见瘢痕增生。结合患儿病史,诊断为C-SGS。入院后2周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术后即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术后2个月余随访,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对于C-SGS,可在明确诊断后早期、安全手术,提供即时和足够的气道空间,保证良好的声音质量和吞咽功能。
关键词
滑动喉气管成形术;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婴儿
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congenital subglottic stenosis,C-SGS)是一种先天性喉发育畸形[1],出生后即可因呼吸困难而紧急气管插管,管腔狭窄严重者无法经声门插管,需气管切开保障通气。外科手术是根治重度C-SGS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内报道较多的术式为喉气管重建术[2],但在婴儿期完成该手术十分困难。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无需自体软骨移植或植入物支撑,术后无需气管切开,可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手术,在国外已有成功案例[3],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1例接受滑动喉气管成形术的C-SGS患儿资料,以丰富临床医师对于该病及手术方式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SDFE-IRB/T-2022009],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
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患儿,女,2个月15 d,因“呼吸困难2个月余,气管切开术后23 d”于2021年12月入院。患儿34+2周因胎膜早破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1 kg,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考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于当地医院先后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鼻导管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10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仍有吸气性喉鸣及气促表现;出院10 d再次就医,因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两家医院先后5次拔管撤机失败,期间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喉梗阻。23 d前因撤机困难行气管切开术,术后1周复查支气管镜提示声门下区管腔似狭窄。患儿经气管切开套管接人工鼻呼吸平稳,但无法耐受堵管,为进一步诊治转至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入院查体:体质量4.5 kg,经气切套管接人工鼻通气,呼吸稍促,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及喘鸣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颈部强化CT:颈部各组织结构及间隙显示清楚,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强化扫描未见异常密度灶,气管切开并见插管影,插管上段管腔较窄(图1)。
2
讨论C-SGS是发病率第3位的先天性喉部疾病,居先天性喉软化和声带麻痹之后,是导致1岁以下儿童气管切开最常见的病因[5],然而气管切开不能治愈C-SGS,并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很多生理、心理问题,随着喉气管手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C-SGS的首选方法,目前主要术式包括喉气管重建术(LTR)[6]、环气管部分切除术(PCTR)及其扩大术式(ECTR)[7-8]、滑动喉气管成形术。LTR、PCTR及ECTR可根治C-SGS,但手术均较复杂,新生儿及婴儿期麻醉困难(肺储备容量小、需氧量高、低体温的风险等),使得这个年龄组的手术不易完成。上述手术解决方案一般推荐从1岁开始[3],早期气管切开难以避免。PCTR术后的总体拔管率超过80%,但再手术率为4%~41%,LTR再手术率为22%~45%[3]。C-SGS治疗仍需探索更好的手术方案,可在明确诊断后早期、安全手术,提供即时和足够的气道空间,保证良好的声音质量和吞咽功能。Rovó等[3]于2020年首次报道通过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治疗C-SGS,该术式应用了治疗长段气管狭窄的经典手术——“滑动气管成形术”的原理,将狭窄的喉气管进行纵向滑动,创造更宽的气道。该研究入组7例,均在出生5个月内完成了手术,平均随访36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优势在于:(1)不受年龄限制,新生儿期即可进行手术;(2)术中无需切除部分喉软骨框架,可最大程度保持喉部结构的稳定性,术后不必保持气管切开或放置支撑器;(3)无需移植自体软骨,可避免自体软骨供体部位的自身免疫反应或移植物吸收,进而避免管腔塌陷导致手术失败。本研究通过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成功救治了1例2个月15 d的C-SGS患儿,虽然患儿术前已经进行了气管切开,但并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1周拔管撤机成功,未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避免了患儿长期气管切开。滑动喉气管成形术可能是解决C-SGS更为有效的手术方案,本课题组将继续随访,对手术疗效及日后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