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溶酶体贮积症1 520例疾病谱分析


点击关注
| 面向临床,突出实用
作者:常思宇 高晓岚 王瑜 陈婷 占霞 韩连书 邱文娟 顾学范 张惠文通信作者:张惠文,Email:zhanghuiwen@xinhuamed.com.cn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92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60-63.引用本文:常思宇,高晓岚,王瑜,等.溶酶体贮积症1 520例疾病谱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60-63.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1104-01253.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单中心溶酶体贮积症(LSDs)疾病谱,探讨不同类型LSD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0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疑似LSDs患者 5 476例,其中男3 415例,女2 061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72岁),利用荧光底物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不同溶酶体酶的活性。结果 共确诊LSDs患者1 520例,其中男972例,女548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59岁);包含19种亚型。黏多糖贮积症(MPS)最常见,占比为45.46%(691/1 520),其次为鞘脂贮积病和糖原累积病Ⅱ型,占比分别为33.88%(515/1 520)和16.05%(244/1 520)。对于MPS,MPS Ⅱ型最常见,占比为45.73%(316/691),MPS ⅣA型次之,占比22.87%(158/691)。尼曼匹克A/B型、戈谢病和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在鞘脂贮积病中常见,占比分别为37.09%(191/515)、34.37%(177/515)和10.29%(53/515)。结论 LSDs为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尤其是MPS和鞘脂贮积病,应尽早开展LSDs筛查,使患儿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症;黏多糖贮积症;鞘脂贮积病;疾病谱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类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溶酶体的酶或转运蛋白异常导致体内的黏多糖、鞘脂、糖蛋白及糖原等大分子不能降解为小分子而在细胞内外堆积所引起的疾病[1]。LSDs包含50余种类型,根据贮积的底物及致病基因特点分为6类,以黏多糖贮积症(MPS)和鞘脂贮积病常见,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为X染色体连锁遗传[2-3]。LSDs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涉及全身多个受累脏器,多影响神经系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4]。LSDs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移植、酶替代疗法、底物减少疗法、分子伴侣疗法和基因疗法等[1,5-6]。其中,酶替代疗法已在我国取得巨大进展,2015年,重组人类酸性α-葡萄糖苷酶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儿童糖原累积病 Ⅱ 型;2021年,维拉苷酶α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戈谢病 Ⅰ 型患者[7-8]。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新生儿LSDs筛查,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9-11]。研究表明,LSDs综合发病率约为1/7 700[12]。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缓溶酶体内底物积聚,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荧光底物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 5 476 例疑似LSDs患者样本,包含20余种疾病类型,共确诊患者1 520例,以探讨不同LSDs亚型的流行分布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 5 476 例临床LSDs疑似患者,其中男3 415例,女2 061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72岁),主要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及江西等东部地区,所有检查获得患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XHECD2022156)。1.2 方法 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取7.5 mL红细胞裂解液和1.5 mL全血于15 mL离心管中,室温放置10~15 min,期间颠倒混匀数次,2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2.5 cm,弃上清;加2~3 mL红细胞裂解液,重复上述操作;加700 μL纯水,吹打混匀,转置2 mL离心管;加700 μL 18 g/L氯化钠溶液,混匀,6 300 r/min离心3 min,离心半径5.1/8.6 cm,弃上清,冰上超声破碎后检测酶活性或置-80 ℃冰箱保存备用。血浆分离:取3~4 mL肝素管静脉血样本,2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2.5 cm,分离上层血浆,-80 ℃冰箱保存。干血滤纸片样本置-80 ℃冰箱保存备用。LSDs酶活性测定方法:根据实验室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10]。白细胞匀浆、血浆或干血滤纸片样本提取液和人工溶酶体酶底物孵育,加缓冲液终止反应,在激发光365 nm,发射光450 nm 条件下于荧光免疫分析仪(VICTOR2,Wallac,芬兰)中测定荧光值。LSDs诊断依据:(1)溶酶体酶学检测是LSDs诊断和分型的金标准,患儿疾病相关特异性酶活性显著降低;(2)基因突变检测;(3)临床表现;(4)特异性生化标志物检测;(5)一般实验室检查。
2
结果2.1 LSDs疾病谱分析 共检测5 476例临床疑似 LSDs 患者,确诊患者1 520例,占比为27.76%(1 520/5 476),其中男972例,女548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59岁);包含19种疾病。MPS最常见,共691例,占比为45.46%(691/1 520),含9种亚型;鞘脂贮积病515例,占比为33.88%(515/1 520),含8种疾病;糖原累积病 Ⅱ 型244例,占比为16.05%(244/1 520);黏脂贮积症 Ⅱ/Ⅲ 型70例,占比为4.61%(70/1 520)。每种LSD具体分布情况及患者确诊的中位数年龄见表1。2.2 MPS患者疾病谱分析 MPS Ⅱ 型最常见,共确诊316例,在MPS和LSDs患者中占比分别为45.73%(316/691)和20.79%(316/1 520),确诊中位年龄为4.00(0.17~45.00)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面容粗陋、鼻梁低平、唇厚或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等;其次为MPS ⅣA型和MPS Ⅰ 型,分别确诊158和112例,在MPS患者中占比为22.87%(158/691)和16.21%(112/691),在 LSDs 患者中占比为10.39%(158/1 520)和7.37%(112/1 520)。这3种亚型病例总数占MPS的84.80%,其他MPS亚型较少见。2.3 鞘脂贮积病患者疾病谱分析 尼曼匹克病A/B型和戈谢病最常见,分别确诊191例和177例,在鞘脂贮积症患者中占比为37.09%(191/515)和34.37%(177/515),在LSDs患者中占比为12.57%(191/1 520)和11.64%(177/1 520),确诊中位年龄分别为3.00(0.17~53.00)和10.00(0.04~58.0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骨骼受累、肝脾大,或神经系统受累等;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次之,共53例,在鞘脂贮积症和LSDs患者中占比为10.29%(53/515)和3.49%(53/1 520)。这3种亚型的病例总数占鞘脂贮积症患者的81.75%,其他类型较少见。此外,本研究共纳入法布雷病19例,2010年至2019年8例,确诊中位年龄为26.00(11.00~40.00)岁;2020年至2022年11例,确诊中位年龄为0.58(0.05~16.00)岁。2.4 LSDs酶活性结果分析 每种LSD溶酶体酶的指标、酶活性中位数水平及参考范围见表2。
3
讨论LSDs是溶酶体酶、酶激活因子或膜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体内大分子不能降解而在细胞内外堆积所引起的疾病,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内不同溶酶体酶的活性,可对LSDs进行特异性诊断。LSDs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多影响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或死亡。目前,关于LSDs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酶替代疗法产品用于治疗MPS Ⅰ、MPS Ⅱ、戈谢病及法布雷病等疾病,骨髓移植对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法布雷病等有一定疗效[13-14]。因此,患儿在发病前及早得到明确诊断对其预后及治疗效果尤为重要。LSDs类型众多,MPS最常见,由于酸性黏多糖分子不能降解而在体内贮积所引起的疾病,包含7种型,涉及10余种溶酶体酶。MPS Ⅱ 型为X连锁遗传病,其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MPS Ⅲ 型根据致病基因不同分为A、B、C、D 4种亚型,MPS Ⅳ型依据所缺乏酶的不同分为A、B 2个亚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同国家和人种中MPS亚型流行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MPS Ⅲ 型在荷兰、德国、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地区人群中最常见,以MPS ⅢA型和MPS ⅢB型多见,在MPS患者中占比25%~47%;MPS Ⅰ型次之,占比20%~25%[10]。MPS Ⅰ 型在北爱尔兰、捷克及巴西地区常见[15-16]。与之不同,中国东部人群以MPS Ⅱ 型常见,在MPS患者中占比45.73%;其次为MPS ⅣA型和MPS Ⅰ 型,占比分别为22.87%和16.21%。另外,MPS Ⅱ 型在我国台湾、广东等南方地区常见,在MPS患者中分别占比52.3%和38.0%[17-18]。因此,MPS Ⅱ 型可能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LSD,尤其是男性。鞘脂贮积病是一类由溶酶体内神经鞘脂分解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肝脾大、多脏器及神经系统受累。戈谢病在澳大利亚、葡萄牙及捷克人群中常见,在鞘脂贮积病中占比为20%~40%[10]。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在荷兰和土耳其人群中常见,每 100 000 个新生儿中约有1.4个患者[18]。与之相似,戈谢病在中国人群中常见,在鞘脂贮积病患者中占比为34.37%。然而,中国人群中常见的尼曼匹克A/B型(37.09%)在国外人群中少见,在鞘脂贮积病中所占的比例较中国人群低28%~32%[10]。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和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在中国人群中相对常见,在鞘脂贮积病中占比分别为10.29%和6.41%,其中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所占的比例较荷兰人群低6%,较捷克和葡萄牙人群高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所占的比例较这几个国家低3%~18%[10]。本研究从5 476例疑似LSDs临床患者中筛查出1 520 例阳性病例,以MPS Ⅱ 型、糖原累积病 Ⅱ 型、尼曼匹克A/B型、戈谢病及MPS ⅣA型常见,在确诊患者中分别占比20.79%、16.05%、12.57%、11.64%和10.39%,提示这几种LSDs可能为中国人群中常见的病种。LSDs可在任何时期发病,本研究MPS患者确诊中位年龄为3.00(0.11~45.00)岁,鞘脂贮积病患者确诊中位年龄为3.00(0.04~58.00)岁,表明大部分患者发生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法布雷病是X连锁遗传的LSD,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经典型和迟发型,既往研究显示迟发型患者比经典型多10倍以上[19]。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19例法布雷病患者确诊中位年龄为6.50(0.05~40.00)岁,其中2010年至2019年确诊8例,确诊中位年龄为26.00(11.00~40.00)岁;2020年至2022年确诊11例,确诊中位年龄为0.58(0.05~16.00)岁。这可能与近2年开展LSDs新生儿筛查使更多患者及早得到诊断有关。由此可见,LSDs的发病率可能比报道的更高,还需更多的研究来明确其具体发病率情况。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从生化水平上鉴别MPS ⅣB型和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这2种疾病所缺乏的酶均为β-半乳糖苷酶,致病基因也均为GLB1基因。其中,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婴儿型常见;MPS ⅣB型极罕见,患者发病晚,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智力及运动发育一般正常。因此,对于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低的患者,需结合其基因结果和临床表现明确诊断。综上,LSDs是一类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以MPS Ⅱ 型、糖原累积病 Ⅱ 型、尼曼匹克A/B型、戈谢病、MPS ⅣA型、MPS Ⅰ 型、黏脂贮积症 Ⅱ/Ⅲ 型及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多见。患儿诊疗过程若出现肝脾大、小脑共济失调、智力落后、面部粗陋、眉毛浓密、“蒙古斑”等症状,需考虑为LSDs。荧光法酶活性检测对LSD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尽早开展LSDs筛查,在患者病情未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之前得到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辑:廉珍珍
数字编辑:郑成铭
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面向临床
突出实用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下载PDF全文
CLICK ME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