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中将:中原突围立奇功



中原突围立奇功
- 皮定均中将 -
皮定均中将,在解放军高级将领里面,是非常富有传奇的一位,中原突围中出色的表现,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1955年授衔时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典故,就来自于他在中原突围上所做的重大贡献。
在百战疆场的战争生涯里,皮定均将军曾经数次负几乎致命伤,但都幸运地躲过一劫。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这样一个数次大难不死的福将,却在建国后的一次军事演习中因为飞机失事遇难,令人唏嘘不已。

苦难童年,铸就铁血战士,九死一生,终成栋梁之才。
皮定均将军1914年8月30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年幼的皮定均,早早地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幼年丧父母改嫁,少不更事的皮定均就不得不和老祖母相依为命。为了活命,给地主家放过牛,沿街串村讨过饭。
人间的疾苦早早地让他成熟了起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13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开始接触革命事业。
年少的皮定均,追求进步,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团和党组织,并在1928年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由于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皮定均一步一步地成长了起来,先后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班长,排长。在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3连政治指导员,于1934年任第35团2营教导员、红九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等职务。
皮定均将军第一次致命遇险,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在反击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围剿的一次战斗中,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最后打到了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地步。
这个时候的皮定均还很小,也就10几岁,力气不大,加上个头矮小,在这样的近身拼杀中,皮定均根本不占优势。在与一个块头比他大很多的敌人对攻时失了手,被敌人反手挥刀砍中了后脑勺。

一般情况下,这是被砍中后脑勺是非常致命的,但皮定均太幸运了,那个敌人因为用力过猛导致大刀被甩了出去,那凶猛的一刀才没有砍实。就那样,大刀还是砍中了皮定均的后脑正中,要是再深半指,皮定均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好在那个敌人被班长及时击毙,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重伤好了以后,皮定均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和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和教导团团长。
皮定均将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极具敏锐的政治意识。针对出现分裂红军的行为,皮定均坚定地维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向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宣传中央的正确方针,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皮定均先后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第一营营长,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8月任河南军区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等职务。

皮定均率部渡过黄河,挺进豫西时留影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皮定均将军率领部队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皮定均打仗爱动头脑,一向以作战机智灵活而著称,也因此获得了三个绰号:“皮猴子”、“皮老虎”、“皮驴子”,人称“三皮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的皮定均,曾流传这样一个趣闻。一次,刘伯承师长命令皮定均派人去侦察敌情,皮定均自己也化装为一般群众,跑到敌占区去查看敌情,正在逛街的时候被日本人认了出来。
见被敌人认出,皮定均急忙想办法脱身,在与敌人周旋了一阵子后,成功脱险,气得追击的日本小队长大叫“皮猴子的,大大地鬼!”从此,“皮猴子”在敌占区名声大振。
皮定均将军第二次致命伤,发生在他担任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期间。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日军的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身旁爆炸,背部被弹片击中,前胸则更是被飞来的石块猛击在心脏部位。深入肌肤的石块,离心脏也就近在咫尺,再深一点就可能要命。
经过紧急抢救才保住了皮定均的生命,但却给他留下了伴其一生的伤痛,基本上不能睡硬板床,因为受伤的地方太疼了。
在皮定均将军的带领下,豫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立起了包括嵩山、箕山两个专署,洛阳、偃师、密县等十一个市县抗日民主政府,和10个抗日独立团50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皮定均挺进豫西时留影
险象环生的中原突围,掩护主力立奇功,“皮旅”称呼成为军中独一份。
解放战争开始后,皮定均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著名的中原突围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毛主席说的“皮有功、少晋中”的故事,正是皮定均率领第1旅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创造得令人惊叹的奇迹。
1946年6月,国民党出动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的庞大力量,进攻中原解放区,并把仅有6万多人的中原军区部队和数十万解放区民众,包围在以湖北大悟的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长地带,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迫在眉睫,而解放军的突围则是刻不容缓,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主力部队突围,就需要有掩护的部队,这个艰巨的阻击掩护任务,就落在了皮定均的第1旅7000余名将士的身上。
主力部队交给第1旅的任务,看上去很简单,那就是阻击敌人3天,然后自行突围到华中根据地。

靠仅仅7000人的部队,佯装成为解放军的主力,牢牢地把敌人这近30万人马牵制在鄂豫皖的穷山恶水之中,确保主力部队安全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实现向华中地区转移的战略目的,其中的危险与难度可想而知。
大家心里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担任掩护任务,结局基本上就是牺牲。主力部队撤退时,战友们依依惜别,都为第1旅即将的牺牲而惋惜伤感。
在临别的时候,当时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树声,给皮定均的旅部准备了几套便衣,那意思就已经是十分明显了,就是一旦扛不住,大家赶紧化装成老百姓逃命吧。
而皮定均却不认为自己会是牺牲品,因为他有自己的自信。他的自信心来自于对敌人的了解、对环境的了解,更来自于对第1旅战士们的了解!
第1旅军官们是如何对待这些为他们准备的便衣呢?那就是,宁愿战死,也不做逃兵!
1946年6月24日,中原军区突围正式开始。皮定均的第1旅7000名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们,也摆出了长达20公里的阵势,开始正面迎击敌人4个军近10万人的疯狂进攻。
激烈的战斗进行到26日,突然天降暴雨。这样的天气对基本上靠两条腿的解放军来说,就有如神助,而对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国民党军队来说,则如噩梦。
果然,皮定均就毫不客气地利用了这个气象条件。先是全线出击,打了不善雨中作战的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迅速收兵撤出战斗。待敌人反应过来,哪里还有解放军的影子,原来皮定均早已经带着部队消失在山林之中。
就这样,皮定均率领部队和敌人周旋,很多时候,和敌人之间也就是一条公路和一道山沟的距离。一边是只有数千的解放军战士,一边是四处寻找追击的十数万国民党军队,危险程度和战士们压力可想而知。
但皮定均却稳如泰山,指挥若定,把一步步险棋下得如行云流水。
到了7月初,暂时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皮定均,率队伍来到了吴家店。在这里,部队出现了双喜临门的大好事,两位随军的家属顺利分娩,生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另外就是收到了早已经失去联系的来自延安的电讯,中央对他们的处境和安危非常关心,督促他们迅速撤退。这两件事,对当时孤立无援的皮定均旅来说,可谓及时雨,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增强了摆脱敌人的强大信心。

1946年7月11日,皮定均旅在大别山北麓的淠河遇到了危险,渡过河,就可以进入皖中平原,华中根据地就在那里,否则很有可能被敌人包了饺子。
当时由于连续几天的暴雨,河水突涨,渡河十分困难。更危险的是,抢先渡河占领制高点的先头营,却因为麻痹大意几乎被偷偷摸去的敌人全歼,河上架的简易浮桥也被洪水冲散。
形势万分危急!皮定均当机立断,派出了第1旅的王牌老底子王诚汉的1团火速徒步泅渡湍急的淠河,协助先头营巩固滩头阵地。
河水太急了,小股部队过河问题不大,但大批部队集中过河就很容易在渡河中间被敌人击溃。
怎么办?在最危险的时候,皮定均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沉着冷静地沿河观察河水的涨势和对岸的战斗情况,并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机会。
终于,侦察部队在上游数百米的地方,找到了一处水位较浅适合大部队徒步过河的河段。
在皮定均冷静指挥下,唯一的一条小船分给了妇女、两位新生儿和伤病员,其余的战士们则手拉手,齐心协力地开始渡河。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当战士们艰难地渡到河水中间的时候,暴雨突然停止了,水位也突然下降,大部队终于安全地渡过了淠河,顺利达到对岸。
这时的皮定均旅,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快速甩掉在后面紧追不舍的敌人,早日进入华中根据地。
急行军的命令下达了,皮定均和干部们分头做战士们的工作,让大家把随身的包包裹裹文件档案等影响行军速度的物品全部丢掉毁掉,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跑!”
于是,中原突围中蔚为壮观的一幕出现在最后关头:前面是不要命地快速奔跑的解放军战士,后面则同样是不要命地追击的敌人。
这场速度的竞赛,对皮定均旅来说就是破釜沉舟之举。当时部队累到什么程度我们可能想象不到:我们的侦察兵遇到了累得睡着敌人,无论你怎么拳打脚踢,他们就是不醒,因为太累太困了!
追击的敌人尚且如此,在前面奔跑的解放军战士们的疲劳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部队几次要求休整,甚至为此发脾气骂街的,都被皮定均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只要稍微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咬牙也必须坚持下去。

急行军到第5天,疲劳不堪的部队终于来到了津浦铁路,越过去,对面就是解放区,接应的部队就在前方。
面对孙良诚部在铁路沿线布置的拦截网,皮定均率领战士们快速冲锋,把子弹、手榴弹等所有的武器弹药都向敌人招呼了过去。敌人的碉堡、围堵的装甲车都被悍不畏死的战士们突破了,部队顺利地越过了铁路线,和接应的大部队胜利会合!
这一天是1946年7月20日,皮定均旅在完成了中原突围掩护任务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带领部队胜利进入了解放区。
这场历时24天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皮定均率部转战鄂豫皖三省的山川河流,行程达1500多公里,经历大小战斗23次,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打仗,其强度可想而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孤立无援的第1旅,在皮定均的带领下,奇迹般地摆脱了近30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不仅让敌人没有想到,更是让中央出乎意料,从开始作战时7000多人的部队,在面对近30万的敌人,还被皮定均带回来了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不但如此,还为部队舔了两个新丁,就是在战斗途中生下的那两个孩子。
要知道,本来是对皮定均旅的结局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当得知皮定均率部胜利达到解放区以后,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十分兴奋,夸皮定均为革命立了大功。
《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都相继刊登了皮定均率部在中原突围中创下的奇迹,并高度评价了皮定均的英雄事迹。“皮定均创造了解放军的奇迹”,这是外国新闻记者对皮定均的评价,十分中肯,的确是一个奇迹。
中原军区1纵第1旅,此后则被“皮旅”所代替,这在解放军军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很遗憾的是,虽然大部队顺利达到了解放区,而皮定均的两个孩子却在被送回老家的路上遭到了敌人的杀害,这让皮定均一直自责不已。
幸运的是,皮定均的妻子张烽,则随中原军区主力顺利脱险,要知道那个时候她正怀着身孕,很是不容易,这也让皮定均稍感安慰。

参加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皮定均在妙通塔上被机枪手送了个“皮老驴”的称号。
中原突围以后,皮旅被改编为华中野战军1纵第13旅,随即参加了淮阴淮安两淮保卫战和第一次涟水保卫战。
尤其是在一战涟水时,皮定均的第13旅负责妙通塔附近的防守任务,那个被张灵甫恨得牙痒的妙通塔上机枪阵,就是由皮定均13旅负责的。
涟水城的妙通塔,八角形,砖木结构,共七层,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123年),因塔内供奉有妙通法师舍利子而得名,有近千年的历史。
涟水保卫战开始后,这里成了阻击敌人进攻的重机枪阵地,强大的火力让张灵甫的进攻部队吃尽了苦头,让张灵甫发誓要用1000发炮弹把这个妙通塔炸个稀巴烂。
在作战间隙,皮定均爬上了妙通塔,来到了机枪班的阵地上,恰好在班长的身边。当时,机枪班都是新来的战士,并不认识皮定均,还以为他是来给大家送水的伙夫,见他空着手,就让他赶快送水上来,大家都快渴死了。
见状,皮定均二话不说,赶紧下去提了桶水上来。

待战士们喝完水,皮定均就和大家聊了起来。其中一个战士说到,都是这个犟驴的皮驴子,非要把我们塞在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像个大蒸笼,机枪班班长说道,然后又来了一句,这个“皮老驴!”
皮定均就问,你见过“皮老驴”吗?没有!
当后来战士们知道这个伙夫就是被他们骂为“皮老驴”的旅长皮定均时,一个个把嘴巴张的大大的,显然吃惊不小。
可惜的是,一战涟水结束后,机枪班的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了!这让皮定均很是悲伤。
妙通塔上机枪班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在部队传承了下来。
此后,皮定均又率部队参加了盐城保卫战和此后歼灭张灵甫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中,皮定均率部参加了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歼灭敌人一万多人。

“皮有功,少晋中”,1955年皮定均授衔,得到了毛主席的亲点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授衔工作。本来,皮定均被定为少将军衔,报告送到毛主席那里以后,在皮定均的那部分写下了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的批示,皮定均的军衔也由少将改授中将。
“皮有功”,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毛主席对皮定均将军在中国革命的战争中做出贡献的最大肯定,当之无愧。
要知道,当时评定军衔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既有认为自己军衔被定高了,要求降低的,也有要求提高的,但唯一让毛主席亲点提高军衔的,也就是皮定均一个人了。
皮定均将军在回忆授衔往事的时候说,军委要给我评少将,毛主席一句话我成中将了。
壮志未酬,以身殉职,皮定均在福州军区司令员任上因飞机失事遇难
后来,皮定均先是在1969年11月担任了兰州军区,然后在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过程中,和韩先楚对换,担任了福州军区司令员。

1976年7月,福州军区在东山岛举行反登陆演习,本来由皮定均亲自指挥,但他因为眼疾不得不住院治疗,演习则由副司令员石一宸主持。
7月7日,刚刚出院没几天的皮定均,得知朱德总司令于昨天刚刚去世的消息后,心神一直不宁的他,坚持要去东山岛的演习现场去看看。
由于他的身体原因,大家都对此表示反对,但架不住皮定均的请求,医生不得不同意。
皮定均将军的大儿子皮国宏为父亲的身体担心,也要求陪父亲一起,这样方便照顾。
皮定均在空8军李副军长等人的陪同下,先是到了漳州机场,然后需要转乘直升机赶往演习现场。
由于当天气象条件不佳,直升飞机路过的地方有一段是雷雨区,非常危险。大家都建议推迟行程,待天气好转以后再飞。
但皮定均是个急性子,一刻也不想在机场等待了。
他就问李副军长能不能起飞,谁知道同样是急性子的李副军长竟然说了句“可以试着跳跃式飞行,沿公路飞行绕过雷区”的话,这让皮定均下定决心马上起飞。
悲剧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发生了。
他们乘坐的米-8直升机起飞没有多久,就因为能见度太低,撞到了漳浦县海拔580米的灶山上,飞机起火爆炸,和地面失去了联系。
部队和地方紧急进行了搜救,在灶山海拔480米处找到了失事飞机的残骸,飞机上包括皮定均、李副军长、长子皮国宏等同机13个人全部遇难牺牲。
皮定均等人牺牲的消息传来,既让人震惊,也让人悲伤不已。
这个在战争年代经历了那么多磨难都幸运地活了下来的“皮老驴”,竟然在军事演习中因为飞机失事遇难,实在是没有人相信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皮定均牺牲后,骨灰先是安放在八宝山公墓。毛主席十分悲痛,他特意安排要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送花圈,这也是以他名义送出的最后一个花圈。
15年后,皮定均将军的夫人张烽,把皮定均的骨灰移出了八宝山,一部分骨灰葬在了登封烈士陵园,这里是皮定均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部分骨灰则安葬在当年飞机坠毁的灶山之巅。
为了纪念皮定均将军,福建当地政府在飞机失事的山岩上刻下了“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在皮定军遗体的坠落处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皮定均同志永垂不朽,1976年7月7日。
皮定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是充满正气的一生,永远缅怀皮定均将军!

往期推荐
首长的首长詹才芳
我军科技元帅聂荣臻
王稼祥的历史贡献
一生谱写红色传奇——大将陈赓
打造无农药、无化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农业

END

扫码投稿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百年强国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