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家
卫
国
忠
诚
于
党
红色故事
致敬最可爱的人
邓华父子的红色亲缘
穿
(中)
参加革命,儿子失踪
邓华原名叫做邓多华,1925年他与邱青娥走入婚姻殿堂。在此之前,邓华已经接受到革命思想,并成为一名进步人士。
对于父母包办婚姻这种封建糟粕,邓华从内心里感到抗拒。可一看到父母的殷切目光,邓华只能被迫娶了这个自己没见过面的女子。
好在邱青娥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温顺女子,对于丈夫坚决参加革命的决定从不阻拦。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光里,夫妻俩恩爱有加,还生下一个儿子。
为了给儿子取一个有深意的名字,邓华翻遍了书籍,终于确定给儿子取名为邓贤诗。
自从有了儿子后,邓华经常幻想儿子长大后教他文化知识、陪他一起玩耍的场景。
可惜没过多久,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邓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担心自己的身份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只能忍痛离家远走。
临行前,邓华将自己的照片塞到妻子手中,
“这张照片你留好,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孩子。要是以后有合适的人就不要等我了,忘了我吧。”
说完这句话,邓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邱青娥看着丈夫的背影独自落泪,她知道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离开家几个月后,朱德和陈毅带着南昌起义部队发动了湘南起义,邓华也是其中一员,并逐渐被升为第7师的组织干事。
面对蒋介石九个师的围攻,邓华等八千多人一同来到井冈山根据地,追随毛主席的脚步共同与敌人作斗争。
但由于井冈山人口过少,突然增加的部队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邓华只能带着第7师前往其他地区以打游击为生。
在这过程中,许多人忍受不了艰苦的生存环境,纷纷退出部队返回家乡。眼看着人数越来越少,邓华只能带着剩余战士返回井冈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成为八路军685团的一员,打了许多胜仗,同时也将这些好消息写信告诉妻子。
只不过他没把改名这件事告诉邱青娥,所以在邓贤诗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告诉他父亲叫做邓多华。
1938年,邓华收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许多人都劝他将儿子接过来照顾。
可当时的环境根本不利于孩子成长,有孩子的八路军战士为了安全考虑大都选择将孩子送人,邓华又怎么能将孩子接过来呢?
一直到抗战结束后,邓华才有时间回家探亲。没想到留给他的只有残破不堪的房子,儿子也不知所踪,听说是出门流浪去了。
来不及打听邓贤诗的下落,邓华又加入到解放战争中,只能委托自己的战友帮忙打听儿子的消息。
1949年,陈赓的二野第4兵团加上邓华率领的四野第15兵团,从东西两线对广东国民党军发动进攻,最终成功解放广东。
面对媒体的拜访,一向杀伐果断的邓华显得不知所措,但也礼貌地回答了所有记者提问的问题,最后与叶剑英、陈赓二人一同拍了一张照片。
令邓华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报纸上的这张照片,自己失散22年的儿子竟然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此时邓华对儿子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刚出生时,不知邓贤诗现在长多高了、这些年有没有受到别人欺负、是否已经成家立业?
想到这里,邓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詹才芳的办公室内。
一进门,邓华就看到一张与自己年轻时极为相似的面孔。
“儿子,是你吗?对不起,爸爸对不起你呀,让你受苦了。”
“爸爸,没想到我还能再见到您,我好想您啊。”
父子俩相拥而泣,詹才芳默默退出门外,吩咐警卫员守好门,不许任何人打扰到这对父子。
许久之后,屋内的父子俩才恢复平静。邓华拉着儿子一起坐下,轻声问道,
“我走之后家里怎么样?这些年你去哪了?怎么活下来的?”
“那我就从记事起开始说吧……”
(待续)
往期推荐
邓华父子的红色亲缘(上)
英魂盘绕困牛山(下)
英魂盘绕困牛山(上)
智慧教育,助力强国梦(下)
智慧教育,助力强国梦(上)
END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扫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