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克米汗家买葡萄干



以前出去旅游,家人总会叮嘱一句“什么也别买”。
现在?
不用叮嘱,基本上什么也不会买,没有购买的欲望。行李箱里的东西不会多,只可能少。比如带最少量的洗浴用品,用完恰好就结束行程,瓶子就扔了。
在中国大地,网购如此便利,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在出产地千里迢迢背回来的,除非为了表示诚意。
在新疆,我只买了一袋葡萄干带回来。
哦,还在机场买的两个馕,10块钱一个。若是在乌鲁木齐或新疆任何一个地方街头的打馕店?也就是三五块钱。机场,寸土寸金。
馕其实也没必要在机场买。某宝某东搜一下,多的是。
但是,回家次日的早餐,把馕摆上桌,还是很有仪式感的:看,这是在新疆买回来的。离开家二十多天,还是惦记着你的,知道你爱吃面食……
心意。
我本来是打定主意什么也不买的。那天在吐裕沟村,中午时分,地表温度是我此生体验到的最高温度,五六十度吧。
那样的高温下,人就有点恹恹的。沿着村子里的主干道走到清真寺对面,有户人家摆了各种干果售卖。男主人刚好切了西瓜,热情地招呼我们吃。
开始我以为西瓜也是售卖的。一块钱一块,或者三五块钱一块。
毕竟很多旅游景点卖水果都是这样。把西瓜哈密瓜甚至菠萝切成块,按块论价;精致一点的,切成小块,盛在透明的打包盒里做成水果拼盘,按份论价,十块八块的。
一路走在烈日下,到了阴凉地,又有西瓜,难免口舌生津。我问“多少钱?”
“不要钱。”是切了自己吃的,恰好游客过来,招呼一下。很热情。
让人想到——民风纯朴。
我拿了一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进肚里。甚至现在都回味不起来那块西瓜的甜度。
肯定是很甜的,新疆的水果甜度都很高。桑椹甜,白杏甜,哈密瓜更甜,葡萄干……太甜。
通常我都不好意思在超市在集市试吃、品尝商家的东西,试吃过、品尝过就不好意思不买。
吃了人家的瓜,我当然觉得不好意思。不能白吃,就买了一斤葡萄干。
葡萄干是散装的,过称后给封装在带密封条的包装袋里,袋子上印着“红香妃”。也许是葡萄干的品种名,也许不是。
在新疆,他们习惯按公斤计称。你问价格,得到的通常是每公斤的价格。葡萄干很便宜,是30还是40块钱一公斤我不记得了。我买了一斤,500克,正好装一袋。
这次去新疆,还刷新了我对葡萄干的一个认知。之前我以为:葡萄干有绿的有红的,是葡萄品种不同。绿葡萄晒出来是绿葡萄干,红葡萄晒成的是红葡萄干。
并不是。据坎儿井景区导游讲:葡萄采摘挂在晾房里阴干的,是绿葡萄干;在葡萄架上自然晒干的,就是红葡萄干。
绿葡萄干是凉性的,红葡萄干是温性的。吃绿的还是红的,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
我们团有好几个大学教授。有位大姐听导游这样讲,站在葡萄架下就给她搞植物研究的朋友打电话,确认导游所讲对还是不对。
我没有刻意地旁听,大概知道对方说的是——不一定。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坎儿井导游的话,红葡萄干绿葡萄干是同一种葡萄两种晒制工艺而成。多美妙,甚至还很浪漫。
那袋购于吐裕沟村的葡萄干我拿去跟朋友分享了。前两天,那朋友问我有没有卖葡萄干的人的联系方式,说葡萄干挺好的,想再买点。
我并没有刻意留那人的联系方式。但知道旅游团里肯定有人留了他的名片,甚至添加了微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unny,一问,果然。
加了微信,我说想再买点葡萄干。很久没回复,后来发了张葡萄园的照片,让我等等。
大概是在葡萄园摘葡萄吧?此时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
我想起曾进到他们家参观了一番。是典型的维吾尔民居,生土的房子,穿过堂屋,有个后门,没看到葡萄园。我想象中,屋后应该是大片的葡萄园。
他们家有三个女孩,都会说汉语。大点的女儿,已经能帮着做生意了,眨着一双大眼睛,跟游客说“乌鲁木齐大巴扎,贵。”意思是买她家的便宜。
他微信名叫hakima,我甚至不知道加的是那家的男主人还是女主人,刚刚问他叫什么名字。
“艾克米汗”。
我又跟艾克米汗买了点红香妃。过几天应该就能收到了。

艾克米汗家就在清真寺正对面

艾克米汗家的通道

艾克米汗家内景

艾克米汗家旁边,有人拍婚纱照

绿香妃&红香妃

“晒”葡萄干的晾房 摄于坎儿井景区

尽头是晾房 摄于坎儿井景区

晾房 图:向阳山大齐
相关文章
想起特克斯的一家早餐店
认真地,吃每一粒葡萄干
无知的游历:新疆记10——在新疆乘火车
新疆记 9:五十度高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无知的游历:新疆记 8——八卦城特克斯,一座没有红绿灯的城市
新疆记 7: 请到喀拉峻大草原来看雲
无知的游历:新疆记 6——走在夏塔古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