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游历:巴黎印象


在布拉格,小曦同学说:我跟你们讲,你们别跟特种兵急行军似的,赶着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的逛……学学人家,在路边喝杯咖啡,慢慢悠悠的。
我怎么想的?
三年啦,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不得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该去的地方一定要去,不该去的地方多瞅一眼是一眼,看到就是赚到。下次出来,也可能猴年马月。
咋能在酒店呆到中午才出门?浪费一上午的时光?咱来是干嘛的?
我:不是来旅游的吗?
她:要学会度假。
跟小孩一起,就得按人家的节奏:不急,别急,哎呀,不着急。
化个妆,得半小时以上。十点前不可能出门。
这次出行,没遇到一个国内的旅游团(也可能完美地错过了)。遇到的中国游客,都是自由行。可能,还是没对旅行团开放开吧,据说意大利团签已经关闭。
从维也纳到布拉格那天,大巴车前排是一对中国母女,后排是两个中国女孩。听聊天就知道是同胞。后来跟那对中国母女有交流,下了大巴一起到地铁站买票。然后说了再见。
她们来自河北,女儿学工业设计,博士毕业到意大利交流。母亲办的旅游签,意大利给了三个月的签证期。
到巴黎乘的是廉航,落地Beauvais(博韦)机场,乘大巴时遇到三个来自四川的女孩,也是自助游。拿的是法国旅游签,也是三个月。她们已经玩了好几个欧洲国家。三个女孩行,总有一人善谈。那个英文好负责买票交涉的女孩说:布达佩斯比巴黎好多了,巴黎脏乱差,还有小偷。布达佩斯好太多了,风景好,人也友好。
可能,她来过巴黎很多次,对国际大都市已经祛魅了吧。
我第一次来巴黎,觉得哪哪都好。任何一个橱窗里的服装,都透着高级感。各种肤色的美女如云,神态优雅。我一边街拍,一边感慨:看美女,还得是巴黎啊。
我们住在十五区的一家酒店,软装配色也很养眼。摆件、装饰画、名片、房间门牌、房卡等等,处处表现着猫头鹰元素。‍‍‍‍‍


喜欢窗帘的配色



之前看新闻以为巴黎很乱,动不动就罢工,到处是黄马甲,乌烟瘴气。还被告诫要看好包拿好手机,以防被抢,有这样的心理预设,乘地铁坐公交走在街上确实有点担心。其实,根本没见到。
卢浮宫里观光客汹涌,看蒙娜丽莎的游客排成长队。‍‍‍‍‍‍‍‍‍‍‍

从这个门进去



这张图足以说明巴黎对全世界的吸引力‍‍‍‍‍‍‍‍‍‍‍‍‍‍‍‍‍‍‍‍‍‍‍


小曦同学拍的
卢浮宫太大了。认真看,每个馆每幅画每个展品都走到看到,至少需要一天时间吧。我们在里面看了三个小时,实在疲劳,我眼睛都痛了,就出来了。
人家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门票可以刷三次。意思是,出来还可以进去。‍‍
据说巴黎有130多个博物馆。住三五个月半年差不多,几天时间,只能走马观花。‍‍‍‍‍‍‍‍‍‍‍‍‍
出来才知道,欧洲国家的博物馆和景点,对欧盟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非常友好,25岁以下全部免费。除个别私立博物馆。
这个,“我觉得”国内也可以借鉴。也别大学生半价,就25岁以下的大学生、初高中学生、小学生全部免费。事实好像是:初高中生小学生并没有学生证,享受不到免费参观的待遇。
“我觉得”加引号,是我觉得也没啥用。
还有,巴黎市政厅前居然有旋转木马!
是不是很和谐社会的样子?‍
市政厅没有围墙,没看到有人站岗。匈牙利国会大厦也没有,还开放了一部分卖门票供游客参观。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差钱。



在巴黎醒来的第一个早晨,躺在床上,忽然想到一部丹麦电影,《巴贝特的盛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丹麦。一对信奉某个宗教的姐妹收留了一个由巴黎避乱而来的女子,名叫巴贝特。她其实是一家著名咖啡馆的厨师。芭贝特让法国的朋友每年帮她买的彩票竟然中了一万法郎,为了回报好心的姐妹和当地乡民,她决定在两姐妹父亲的忌辰时亲自掌厨,为村民奉上一桌正宗丰盛的法国大餐。 
《巴贝特的盛宴》呈现的是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法国年夜饭,也可以当美食片看。
为了准备这顿法国盛宴,巴贝特花掉了彩票中奖的全部法郎。她的原话:“在Café Anglais为十二个人准备的法国大餐本来就价值一万法郎。”俩姐妹瞪大眼睛,忧心忡忡:那你不又变穷了?
巴贝特淡淡地、优雅地,说了一句有名的台词:艺术家从不会贫穷。
全世界,有多少艺术家作家跟巴黎有渊源啊,有多少人向往到巴黎学习艺术啊。‍‍‍‍‍‍‍‍
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一条路上走过,我拍了一张路面的照片。‍‍‍‍‍

路面出现裂痕,用贴瓷砖的方法进行了修补。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也可见一斑。‍‍‍‍‍‍‍‍‍‍‍‍
入住酒店的当晚,是九点多钟,天还是亮的。我发现路边有很多铁架,还以为附近要搞房屋维修。次日清晨打开窗户,才赫然发现:原来楼下就是市集。那些架子搭上雨蓬,遮阳又避雨,供商家摆摊。摊位就摆在人行道上。‍‍‍‍‍‍‍‍‍‍‍‍‍‍‍‍‍‍‍‍‍‍‍‍‍
拍照发朋友圈,有同学留言:巴黎没有城管吗?‍
有没有城管不知道,城市管理肯定是有的。集市摆摊肯定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统,不然,也不会呈现出现在的样子。给人的感觉不凌乱,干净,很有美感。
蒋勋曾留学法国,是他还是谁曾讲过巴黎的跳蚤市场和集市的悠久历史,不记得了。‍‍‍‍‍
后来我们去一家“2018年可颂排名第一”的面包店买面包,发现面包店前很小的一个广场,也是一个市集。‍‍‍‍‍‍‍‍‍‍‍
我私下里猜测:周四,是巴黎赶集的日子。‍‍‍‍
有个朋友留言说,西欧都这样。德国城市中也有市民摆摊出售自己家庭没用的二手货,包括旧手表、小家电、旧衣服、旧鞋帽、餐具等等。








小曦同学搜到的这家店,可颂在2018年的评比中排名第一,据说2022年排名第一的店排队会更长。










面包是真的香甜可口。连巴黎的鸽子也口福。人们在路边喝咖啡吃面包,面包屑掉到地上,就被鸽子捡食了。
巴黎圣母院前,正在举办“面包节”。据说,面包师们可以报名参加比赛,交流厨艺。‍





路边咖啡馆餐馆也是巴黎一景。好像每家路边餐厅都有室内室外桌,现在是巴黎的春天,人们更愿意在室外用餐,面朝马路,喝酒喝咖啡聊天发呆。
有点儿,羡慕这种生活。
别着急,慢慢吃,慢慢欣赏。‍‍






相关文章
无知的游历:在路上
无知的游历:在布拉格走波螺油子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