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真是个好词



前两天看到个视频,因发生在临沂,特别关注了一下。
镜头中的小孩吃着包子,人到中年的父亲啃着馒头,很开心的样子。看字幕得知,父亲带小孩去医院看病,得知无大碍后,开心地坐在医院大厅里陪儿子大口吃“美食”。
我看了两遍,又辛酸,又欣慰。
辛酸是看这位父亲的衣着打扮,显然来自农村,生活大概也不富裕。给儿子吃包子,他自己啃馒头,也许是不舍得给自己也买包子吃。
父母总是把好吃的、把最好的让给孩子。最典型的,是“妈妈最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欣慰是,孩子病了,这位父亲抱着最坏的打算,甚至做好了砸锅卖铁的准备。虚惊一场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如释重负。
想起是谁说过,人生最好的三个词是“虚惊一场,久别重逢,失而复得”。

虚惊一场,还真是个好词。
我经常晚睡,有时是看书写字,有时是为了跟小曦同学视频,隔着七个小时时差,等她放学。
那天,我知道她考最后一门课,估计着她该放学了,就打开视频。通常她走在路上,也会立刻接起来,或者挂断,告诉我不方便。但是那天,她没有任何回应,隔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看看手机,仍没有任何消息回复。
我内心那个忐忑啊。
她越不回消息,就越不安,忍不住就有了很多不好的联想:手机丢了?没考好觉得无颜见父母了?遇到坏人了?……越想越不安,根本不能入眠。
又没有她室友的联系方式。我之前让她把室友微信发给我,我加一下,“万一有什么事……”紧急事件联系人。
她不肯,说“哪有什么万一”。还说“你们这些家长,怎么都一样?”原来,她室友父母也想加她微信,她和室友两人保持高度一致,各自把我们给拒绝了。
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接通,问我“怎么还不睡”,当时已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半。才知道她考完试回到公寓就睡着了。
为准备考试,“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那些日子她说经常只睡三五个小时。大概是考完试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不在跟前,除了经常叮嘱一句“别熬夜,多喝水,照顾好自己”,咱也鞭长莫及。
一时联系不上就容易胡思乱想。到头来经常发现是自己大惊小怪,也觉得“虚惊一场”是个好词。
前两天我在青岛,我妹妹发微信说我妈身体不舒服,不爱动,在床上躺着。
我一看,有点着急,就有了很不好的联想,甚至自责起来:不在家照顾父母,经常给他们做点好吃的,陪他们聊聊天,跑到青岛享清闲……
我爸爸每天都在家人群发几条消息,昨天一条也没发,我就更担心了,是不是他带我妈去医院了?小区不好打车,他们是不是坐公交去的?怕麻烦别人,谁也不告诉……越想越觉得可能我妈身体不好。天冷,虽然家里有暖气,但只要变天,通常是我妈的身体能预先感知。
这种担心传递给我妹妹,她赶紧跑回家看了看,说他们正在午睡。
本来打算元旦不回家,毕竟也快放年假了。不放心,想着赶紧回来看看。我很久没自己开车跑过高速了,出发前喝了杯咖啡防止开车打盹,逢服务区必进休息一下,下午很顺利地回到了家。
先去超市买了点东西。我总觉得父母吃得太素,经常吃渣豆腐,豆腐,以为就补充了蛋白。其实老年人,如果消化功能没问题,应该多吃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我妈不爱动,浑身没力气,应该多吃肉。我炖了个排骨藕汤,里面加了些花生。藕和花生都炖得烂烂的,符合老年人的牙口。
连锅端了去。
敲门,只听得我妈说“来了——”。声音洪亮。
陪父母一起吃晚饭。听我爸嫌弃我妈开过冰箱不洗手就去拿馒头不讲卫生,听我妈唠叨我爸没个数饭都凉了才散步回来……真心觉得“虚惊一场”是个好词。
父母身体健康,是子女最大的福气。
想关文章
爱是允许
养老院
所谓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父母爱情》里的爱情
我妈给我的正能量
老丁教给我的那些事
陪我妈去看花
学会与年老的父母相处,是中年人的修行
没有谁喜欢别人对自已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