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不相信“人老健忘”这种事的。
我也不太相信叛逆期,更年期,湿寒体质,糖尿病遗传癌症遗传……等等。也不是不相信,只是唯恐“自证预言”吧。不愿意相信。
自证预言是心理学常见现象,意指——
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据说某大学曾搞过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从一间普通教室挑选出一半学生,告诉他们,“你们是这个班里最聪明的一部分人,你们未来会表现得比其他同学都有出色。”
结果,十年以后,他们果然都成为了这个班级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并不在“智力”上表现得比其他同学优秀。
这个实验,多年前就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不知真假,但凭常识似乎也可以判断,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极的心理暗示得满意的成果。
如果一个人相信“人老了就会健忘”,他一定会在变老的生活中,不断印证健忘的事实。每每忘事,就会讲一句“哎呀,我开始忘事了;人老了就是会忘事啊;你看,我又忘了什么事了……”
如果一个人相信各种慢性病会遗传,也可能会真的遗传。人总是会验证、得到自己相信的。所谓,吸引力法则。
我妹妹有一年体检血糖有点高,就说“哎哟,我可能遗传了咱妈”。我妈还有冠心病,高血压,如果相信能得到遗传,大概就会遗传上。
我是这样想的。
我也是我妈的女儿,我不相信遗传。从心理上屏蔽遗传糖尿病等的可能,将老时就注意饮食,勤加锻炼,大概率就不会“三高”。如果未来也被慢性老年病纠缠,再相信遗传也不迟啊。
后来我妹妹又说过几次,每次,我都提醒她:别这么说。
要遗传,咱就遗传点好的。
至少在心理上建设一道屏障。不会“自证预言”。
所以。我不会轻言自己“开始忘事了”,“更年期了”,等等。我以为这些都属于负面信息。
不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叛逆,不是所有中老年人都更年期明显,不是所有老人都记性差。
忘事并不是老人的“特性”和“专利”。
小孩子也会忘事啊。在外面玩疯了,玩具,书包都可能忘了拿。丢书,丢红领巾,丢小黄帽……都是经常的事。
年轻人也会忘事啊。有人会忘记约会时间,有人会忘了另一半的生日……觉主每次出差,走出家门,通常情况下还会再返回家一次,跟舍不得离开家似的。有时是忘了钱包,有时是“看看我电脑电源线带了吗”,有时是手机。
有时什么也没忘,就是得返回家一次才踏实。这情景总让我想起80年代的一部美剧,《成长的烦恼》。麦克和本的父亲,叫什么我忘了,急匆匆赶去上班,他妻子很淡定,说“他马上就会回来”。
话音未落,父亲回来了,把公文包往沙发上一扔,原来他跑出去才想起,“今天是周末”。
我妈年轻时候经常忘了家里锁没锁门,走出去很远了,又想起来“家里门锁没锁?”,越想越没锁,只好跑回家看看。
通常是,确实锁了。
我对我妈忘锁门这件事,太有印象了。
上次离开家时,到了高铁站才想起“垃圾好像忘了扔”。我把一袋垃圾放在了门外,本来想等会一手拎行李箱,一手拎垃圾,顺道扔到垃圾站。
结果电梯上来,拎着行李箱下楼,门口的垃圾就忘到了脑后……只好打电话让我爸去看看,说我“可能忘扔垃圾了。”可能。
偶尔忘事,不足往“人老了,不中用了,健忘了”上面靠。
我去游泳,有时会忘记带泳帽泳镜,有两次还忘了带拖鞋。
通常每次游泳回来,我就把它们取出来挂在洗手间架子上控水。发现忘带了,再跑回家拿,好在也没多远。有次去游泳,冲洗时才发现竟然忘了带沐浴露,在洗面奶,洗发水,和护发素中,我先了洗面奶代替。能洗脸肯定能洗身体,就是有点奢侈了。
若是我承认现在就开始忘事了,百年人生,哎呀,那该忘多少事?
我不。
这是一个中年人的倔强。
相关文章
相信“相信”的力量
太可怕了,我竟然开始忘事了
从今天开始,做一个“会老”的人
学会与年老的父母相处,是中年人的修行
告诉咱爹咱妈,从来没有“年老,忘事,记性差”这回事
感谢帮点在看,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