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作家巫昂发了条微博,说:
我提议我的女学生们不要再读张爱玲了,她们应该也有不解的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类话,只会让女性深陷其中,将自己的价值定义为被懂得,而去施加给不值当的对方慈悲,所以林奕含说自己中了张爱玲的毒,爱情基本上不会是一个拯救者,而胡兰成式的男性,只会以懂得之名博取独立女性张爱玲的稿费和无底线的原谅。
惹众议。多不友好。
我想,恶意、不友好也是这世界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个作者,只要有公开的文字,就难免被人解读,以别人理解的方式。
同一天,巫昂也在微博diss了连岳,说“又是被连岳逗笑的一天”,我这才去看了连岳的公号文章,帮一个工厂女工答疑解惑。
微博下有条评论还挺有趣的,说“连岳不群都没有这么人格分裂吧?”岳不群是谁,懂的都懂。
连岳会在乎吗?才不。像这种量级的,每天不知道会遇到多少恶评,要是在乎,根本就不用写了。
说回巫昂关于读书给女学生的提议,她一定是读了大量甚至是全部的张爱玲才有资格有底气说出这段话,她一定知道,除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之外,张爱玲还有更多的“金句”,比如“出名要趁早”,比如爱玲张笔下的月亮是何等的意境……
何况,她只是“提议我的女学生们”。巫昂好像办了个写作班,所以这么说。
我还读到过一位男士,也是个文化人,忘了名字。说坚决不会让自己儿子读鲁迅读王小波,信誓旦旦。鲁迅文章收录课本的咋办?也跳过去不学吗?
书,永远是多读,广读,博览群书了,才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才知读好书,如入芝兰之室,读坏书如入鲍鱼之肆。
给读者,给别人,特别是给年轻人关于读书的建议,关于“不读什么书”,永远比不上“读什么书”更讨巧,更有益,更有价值。这是我围观此事的感想。
冯唐在文章里写过,他人生买的第一套全集是《鲁迅全集》,但当他四十五岁时,却发现自己更喜欢周作人。说五百年后,不一定还有人读鲁迅的杂文,但一定还有人读周作人。
五百年之后的事,谁知道呢?这样写,是让读者体会到自己笃定的态度罢。
如果不是读过全部的鲁迅,全部的王小波,如果不是有自少时打下的阅读基础,又读了全部的周作人作品,他也不可能写《小小的一个人》。
读了冯唐写周作人的文章,我心生找周作人的作品来读的心愿。此前,只读过他的一本集子《雨天的书》。
张爱玲好不好,王小波好不好,莫言好不好,鲁迅好不好,三毛好不好,琼瑶好不好,金庸好不好,余华好不好,木心好不好……外国文学作家谁好……不亲自读,道听途说,都不可取,只有自己亲自读了,才知道自己的判断和感觉。
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合适的书,是人生幸事。有些书,年轻时没读过,错过就错过了。我年少时读三毛读席慕容读琼瑶读龙应台读李敖读梁羽生……现在还能读龙应台,三毛琼瑶就完全不想读了,但如果没有当年的阅读打底,也不可能喜欢文字写作,有自己的阅读喜好。
有个出版社曾出过一套书,由中国作家推荐影响自己一生的作品。我曾买过一本苏童推荐的作品集,其中收录了博尔赫斯、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这种出版物就很讨巧。
王小波有篇文章写自己的文学师承,也提到了影响自己的很多作家和作品。
至于民间所说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现在看来,实属恶臭。信了,可能就什么书都不会读。
言而总之:多读广读,才知好书。读,就比不读强。
以上。感想。
相关文章
我在世界读书日读的书
微信读书真是太好用了
今生今世:他才是民国最渣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