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精神”是什么精神?



昨晚开始,被衣戈猜想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
我转发那条视频时,说“这视频不超过1000千万点击量没道理啊”。当时点击量在700多万,这会儿瞅了一眼,快突破1500万了。
应该还会继续。
这位UP主并没有把二舅的人生上升到“二舅精神”的层面。但是,国人大概是习惯了要在事物里总结出一种精神的,比如:好八连精神,沂蒙精神,愚公精神,阿Q精神……等等。
我看到很多人在说被“二舅精神”感动了。
官方会给二舅一个说法吗?宣传“二舅精神”?
我想大抵是不会的。毕竟二舅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供宣传。视频中,二舅甚至没有一句台词,最后只留下一个背影,令人唏嘘,又倍受那坚强的身躯的鼓舞。
甚至我有隐隐的担心:二舅平静的生活会不会被打破?好事者会不会像涌入拉面哥摆摊的集市,像涌入全红婵的家里一样,蜂拥而至,踏破那栋比美国历史还悠久的房子的门槛?
我甚至还担心:有关部门有些人会不会觉得是给谁抹了黑,递了刀子……
整个视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居然是——二舅居然办不了残疾证。
为什么?可能后来给办了。可是为什么?那么明显的残疾,当年却办不出残疾证。
二舅当然是有精神的。
我想到了“随遇而安”。
命运让他在青春少年时被乡村医生的四针打成残疾,他肯定颓废过,悲观过,甚至绝望过……不然不可能在床上躺一年。
二舅看木工干活三天就能学会,可见他的悟性之高。如果不是那场意外,如果他继续读书求学,他过的,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
但是,事情发生了,也只有——随遇而安。就像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仍然“此心安处是吾乡”。
二舅,算是过好了自己的一生吧。身有残疾,自食其力,不但没有成为负累,还护佑着家人,奉献着自己。
我想到了“活着”。
余华的《活着》里,主人公福贵毕竟是个小说人物,虚构的。二舅,却是现实版的,活着的,大写的,有用的人。
他活出了一种精气神,不仅治好了外甥的“精神内耗”,还激励了很多人。
余华说他靠《活着》“活着”,是说这本书的印量,他的版税收入。但《活着》拍成的电影,好像并未公开上映。至于为什么,也就不得而知了。
小说里写:“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我们不知道,二舅回顾自己的一生,会不会觉得经历了苦难,会不会说人间值得……正如我们不知道,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能不能讲得清“二舅”的人生。
想起许子东老师在讲余华的小说时,有句十六字评述,“只述厄运,不查原因,只见苦难,不见恶人”。我想起时隔多年,重读《活着》,只觉得无尽的悲凉。
这悲凉在看二舅的视频时复又重现,但也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发出一种“咱们中国老百姓啊,真是太纯朴善良太忍耐太生命力顽强……了啊”的感慨和叹息。
我还想到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二舅做学生是第一名,学木工相当于无师自通……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照顾、服务于他人。能“把命运的打击转变为终生服务他人的动力”,不仅“人争一口气”,本身,就是一个佛吧?
不然,怎么能疗愈“精神内耗”的都市人?
自渡,且渡人。
好巧不巧,与“二舅”视频同时刷屏的,还有个朋友圈炫富的叫周劼的“官二代”。
一边是二舅精神,一边是二代精神。
可不可以问一句:为什么二舅过的是那样的人生,二代却可以过那样的人生?
如果不能。
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推荐阅读,写过的话题
电影《活着》:感觉福贵被老谋子温柔以待了
《活着》:死光了全家人的福贵靠什么活着
《生死疲劳》:活着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我喜欢活着
先活着,剩下的以后再说
《活着》:死光了全家人的福贵靠什么活着
“像牲口一样活着”
生不易活不易,只要活着就会越来越容易!
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着,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
所谓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