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福


1
小时候懒。也不小了,十几岁吧,或者已经十八九岁了,应该懂事,应该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了,但是,吃完饭,仍不愿去洗碗。
还得我妈指使着,指使着,还不愿动弹。
我妈就说: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饭吃,有碗洗,就是幸福。潜台词是“洗个碗你还不愿意”。
我妈还说:俺小时候,可怜。吃了上顿没下顿,要是天天有碗刷,也透恣儿。“透恣”,是方言,偷着乐、舒坦的意思。
那时,就是不懂事吧。不以为然。不以为生在福中。
这两天读了《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一书。其实是听读,基本上是听完的。
作者是英国当代思想家阿兰·德波顿。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人生学校”是“全球哲学与心理学普及项目”系列丛书,共有五本。探讨学校里不曾教的“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五项议题。
读书的一个功用,我以为是提醒。《微小的幸福》就提醒我们:一旦我们开始寻觅微小的幸福,它似乎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了。
作者用类似列清单的形式,写了五十二件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令人意识到:原来,很多日常小事中都隐含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
在这个似乎每个人都被裹挟着仓促前行的时代,有多少人会花费完整的两分钟时间观赏云?
作者写道:云移动的速度似乎总是比我们转移注意力的速度慢。云朵构成的图案时而宏大,像是天神的座驾,时而蓬松柔美,像在呼朋引伴。在我们没有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剧目在天空中上演。仰望着云彩,我们会有片刻失了神。
我有段时间搜集云图,在任何地方,看到蓝天白云都想拍下来,换了几台电脑,每台电脑上都有个叫“雲”的文件夹。
读到书中的这段,有所触动。日后,再看云时,一定会花完整的至少两分钟的时间,看云的变幻,并想起这段文字吧。提醒自己看云时的幸福。
幸福是需要提醒的。
只要用心,我们随时都能在生活中发现微小的幸福:一件喜欢的旧衣服、向朋友借的一条围巾、夏日的蝉鸣,夜晚的低语,午夜的散步,父母的老照片,无花果的滋味……甚至,偶尔的发脾气和大吵一架。
2
一边听读这本书,一边就想起我妈说过的“生在福中不知福”。
知福,就是能感知到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的幸福。
应该就是村上春树笔下的“小确幸”。
说起来,我妈就是很知福的人。
前年还是大前年,大年初二,我爸照例召集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年中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我妈说自己很幸福,还列举了幸福事件。她的发言赢得了全家的热烈掌声,大家一致认为“姥姥讲得最好”。
我妈很庆幸自己能读书识字。十四岁“高龄”才开始上学,虽然只读到高小,但读书看报工作已然够用。她念念不忘自己有读书机会,是舅姥爷的功劳。“要不是你舅姥爷,我还捞不着上学。
当年,在外地当兵的舅姥爷回老家探亲,跟我姥姥说:姐,你光让孩子搂把柴禾下地干活可不行,得让孩子读书,不然,孩子没文化,长大了会怨你。
现在想来我姥姥姥爷也很开明。我妈是长女,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在那个年代,在农村乡下,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的年代,他们能让我妈去上学,已是难得。
我妈也很庆幸自己有一份工作。作为随军家属,她30多岁才参加工作。在家属工厂,加工过垫圈,做过热处理,种过蘑菇……当年,上一天班才挣一块钱,没有周六日休息的概念,有时还要三班倒。还要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那时候,我们姊妹仨也还小。
我回想了一下,真的从来没听我妈抱怨过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艰难。我妈曾说过家里最穷的时候,存折上只有四毛二分钱还是二毛四分钱,过年买的一块肉还是一条鱼挂在北墙上(没有冰箱,冬天把食物挂在北墙阴凉地,戏称之“北墙牌”冰箱),不知被人偷了去还是被猫叼走了……
提起这些陈年往事,我妈都是戏说的语气,顶多再补充一句:“那时候,穷死了,怎么就那么穷?”口气里透出的,是“现在已经好多了”的知足。
我妈真的从不抱怨。至少我没听到过她的多少抱怨。
她不会骑自行车,其实是我爸不放心她骑。所以从工作到退休的十五六年时间里,我妈都是步行上下班。
写到这里,我用地图测了一下她从前上下班路途的距离,3.1公里。
当年,比我现在还要年轻的我妈,每天步行往返六公里上下班。她应该从没迟到过。中午在单位不回家,午饭经常是在家里带两个馒头,再带点自己做的腌萝卜干咸菜。为了省钱,从来也不舍得到他们单位旁边的怡香阁买包子吃。
当年,解放路上的怡香阁包子也算是很有名的。偶尔她发了工资,会买包子回家,让我们打打牙祭。
我妈有次跟我感慨:现在上班,多幸福啊!还有周六日双休。俺那时候,哪有休班?
让我妈用微信跟在东北的二姨视频,加起来年龄快160岁的姐妹俩聊完,我妈总感慨一句:以前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多好啊,那么远都看见了。
我妈退休前在商业企业工作,工资自然比不上体制内的同龄人。今年退休工资才涨到四千多块,她也很知足。说比比农村的,已经不少了。
说起过去,她从不以为自己吃过苦。
我不行,我曾痛恨那些没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工作,以为是浪费了光阴,曾经的付出也不值得。
显然,我妈比我更——知福。
真是惭愧。
3
一直以为我妈是因为有我爸的细心、耐心照顾,她才有如此多的幸福感。
比如我妈每天吃的降压药降糖药保健药,是我爸提前给分装在药盒里的,一日三餐,她只管吃就好,从来也不用操心吃的是什么,药吃没了,我爸会去给拿;我要把家里的废纸箱旧报纸卖给收破烂的,她都说“得问问你爸爸”;啊,连卖破烂都得我爸做主,连去做核酸,二维码和身份证都是我爸给拿着……
直到去年,我才意识到,真相可能是我妈一直在包容我爸。其实,她什么都知道,大智若愚。其实,是她知福。
少不更事时,我们曾借“穷”的话题取笑我妈,也不是取笑吧,就是家人间的说笑:幸亏咱家没儿子,要是有个儿子,可能娶不起儿媳妇。
我妈就笑,嘴角一扬:嗯。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不用花钱人家就送上门来了。
瞧,我妈,对假想的不存在的儿子,都抱如此的乐观态度。她自信家里若有个男孩,儿媳会自动送上门来。
幸福,真的是一种能力。
我很庆幸自己还有时间反思,借由一本书、一句话、一件事,提醒自己要修行“知福”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种种的微小的幸福。
此时,我开着窗,午后阳光透过白色的窗纱洒落在沙发上。窗外,风吹广玉兰树叶沙沙作响,我一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灵山岛。在如洗的天空下,能想象到大海的波涛的汹涌。
此时,我妹妹陪父母住在疗养院里。我妈妈的腿疼应该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前两天视频,问她感觉如何,我妈笑着说“很好”。
父母的很好,是我们的岁月静好。
人到中年,好像也没有什么比父母身体健康更让人幸福的重大事件了。如果还能够经常发现、体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微小的幸福,那就,更多了些幸福吧。
为什么不呢?
幸福无处不在。此时,幸福简直无处不在。我感受到它,是秋天的风吹落叶,是小区门口一棵亭亭如盖的构树上的红果,是看到隔壁幼儿园小朋友在做游戏,是晒完被子的阳光味道,是炉子上新煮的毛豆,新插的一瓶花,是茶几上的一个果盘,是做核酸路上看到的半个月亮,是2022年盛开的最后两朵姬小菊,是多年不见的一只螳螂……
秋天如此盛大,人生如此丰饶,幸福如影随形。
《微小的幸福》一书里说:如果我们在腿上绑上一个用来测量幸福程度的测量仪,它显示的数据会让我们明白,其实微小的幸福才是真正强烈的幸福。
是的,是的。一旦我们能够寻觅,能够觉到觅微小的幸福,一旦我们“知福”,幸福就似乎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了。

假装中式古典插花


做游戏的小朋友

上午十点钟的月亮
最后的姬小菊

你好啊,螳螂君
最后。祝你幸福。
推荐阅读
我妈给我的正能量
姥姥识的字
“幸福让”
温柔的女人,更容易获得尘世的幸福
“变聪明,变温柔,变果断”
幸福经
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知力
让自己幸福吧,先
“每年做同样的事,真的是很幸福”
有一种女人,不管是不是“嫁给了爱情”,都会找到幸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