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去买黄桃罐头,却买回了一台电视机



以前在某东下单,通常两至三天就能收到货。应该是因为疫情,也可能因为太过畅销了,我下单的黄桃罐头,柠檬,迟迟不见发货。这很不像某东的作风。
鉴于我家没准备任何药物,也没有这些据说靠谱的食物作为慰藉,万一阳了呢?万一免疫力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强大呢?……我决定去超市买点黄桃罐头。
N95口罩,手套,帽子,加上我戴着眼镜,全副武装,裸露在外的皮肤面积也就一个拳头大吧。在保护自己方面,我应该比三年前疫情初始时更有经验了。‍‍‍‍‍‍
在超市转了一圈,没见罐头,我也不好意思问人家。买了点别的东西,悻悻然出来。路过小米专卖店,犹豫一下,就进去瞅了一眼。
我家已多年不看有线电视。临沂家里的电视只用来投屏看电影追剧,青岛这边的电视机是老款,不能投屏。虽然有电脑有pad有手机,但观影追剧还是大屏幕体验更好。‍‍‍‍‍‍‍‍‍‍‍‍‍‍‍‍‍‍‍‍‍‍‍‍‍‍‍‍‍‍‍‍‍‍
多年不关注家电,一看价格,吃了一惊。
咋这么便宜?
55英寸的电视机,打完折不到2000块钱,65英寸的,才2999。
回想90年代中期,我结婚时买的是一台21寸的长虹,2680元。这价格记得如此清楚。当年是找了在鲁南商业大厦工作的熟人才买到的。那时,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钱吧?
上次回临沂,朋友lv十一还说起过,我们两家当年买的家电高度雷同:电视机长虹,洗衣机水仙,冰箱美菱。‍‍‍‍‍‍‍‍‍‍
再往前,我表姐结婚时的80年代,电视机还属于紧俏商品,需要用券。我爸托他转业到盐城的战友,才帮忙给表姐买到一台。‍‍‍‍‍‍‍
我家买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4寸的,好像是黑白的,忘了是什么品牌。用我爸的转业费。他当了22年兵,转业时拿了不到一千块的转业安家费,买电视机就用去了一半。
(写到这里,打电话回家跟我爸核实了一下。)
后来家里换了台17寸的彩电,熊猫牌的。当时我妹妹在百货站工作,做家电销售,近水楼台,拿的价格比较便宜,好像也一千多块钱。
当年,攒一年的钱,可能都买不了一台电视机。
那时,我就畅想过:将来有一天,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台电视,像买盒火柴像买双袜子……不用在拿钱出来的时候扣扣搜搜。‍‍‍‍‍‍‍‍‍‍‍‍‍‍‍‍‍‍‍
回到家,我跟吕工说买台电视吧,小米的就行。
他说小米不是专业做电视的,要买就买啥啥啥。他一下子说了四五个品牌。‍‍‍‍‍‍‍‍‍‍‍‍
我到底也是在卖过家电的公司工作过的,知道“产品同质化程度”这种事,液晶技术发展到现在,无非是品牌的差异。八十年代,几乎每个省都有一家电视机厂,有的省份还不止一家。后来才有了九十年代的“家电大战”,之后,市场洗牌,所剩几家大牌。
想起家电品牌竞争激烈的年代,还有个谐音梗:TCL-太次了,海信-坏(方言读hai了)了你才信,夏华-瞎话。‍‍‍‍‍‍‍‍‍
吕工说买专业做家电的,倒是提醒了我。仅青岛就有“海信”和“海尔”可选,毋需舍近求远。我只是想买台电视机作投屏,又不一是非小米不可。
还是到某东看看吧。
一搜电视,一看价格,比小米还便宜。‍‍‍‍‍‍‍‍‍‍‍‍‍‍‍‍‍‍‍‍‍‍‍‍‍‍‍‍‍‍‍‍
海信直播间选了一台。销售量超过100万+的,65英寸的,还可以“以旧换新”,优惠完,才2194块钱。‍‍‍‍‍‍‍‍‍‍‍‍‍‍
青岛本地仓库发货,不到24小时电视机就送货到门。
我没选安装服务,省了一百块钱。家里有个技术男,好歹我也是做过家电的,安装台电视机,又不是上墙,还不是小意思?
安装完毕,投屏看了《阿凡达》,又看了两期《圆桌派》,晚上吕工一个人看世界杯到凌晨三点。新电视到家的第一天,很热闹。‍‍‍‍‍‍‍‍‍‍‍‍‍‍‍‍‍‍‍‍‍‍‍‍‍‍‍‍‍‍‍‍‍‍‍‍‍‍‍‍‍‍‍‍
这么多年,梦想成真的事好像也没几件,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不止一台电视机,也算一桩了。
很多经历过80年代的人,喜欢回想、歌唱那个年代。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到处传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处生机勃勃。
但是,仅仅因为现在电视机这么便宜,生活如此便利,交流和物流都如此便捷……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更好。
至于未来,如果我们都是好样的,就还是要——相信未来。
PS:黄桃罐头快递已经到了,吕工的中国好同事也快递了布洛芬,我们与阳仅一步之遥。但是,我还是不准备阳。
相关文章
坚强的冰箱
我的收音机的故事
想起从前聼收音机
谢谢洗衣机——生活物语之一
“莫言老师”回故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