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澳岛,原计划回到汕头再坐绿皮火车到潮州的。
早上出酒店大门在路边滴滴打车不着,恰好开过来一辆黑色轿车,听我们要去游客中心,司机便知是转大巴到汕头,就说“送你们到火车站啦……”
他到岛上送客人,回程空车,顺便“拉个活”。
上了车,得知我们是要坐火车到潮州,就跟我们商量“可以直接送到潮州预定的酒店……”就这样,我们多花了点钱,比原计划提前三个小时抵达。
在潮州拍的第一张照片
潮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很古老,安居乐业的氛围很浓厚。跟扬州有的一比。看看街道两边的作坊、商铺、挂着手捶牛肉、粿粉等招牌的小吃店,大街上的摩托车阵容……也就知道了。
不禁摩(托车)的城市大概不多,潮州令我们惊奇的是摩托车多,这一点跟台北有的一比。更奇怪的是很多街道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一个滴滴司机见我们对没有红绿灯大惊小怪,解释说潮州很小,老城区路又窄,设红绿灯就堵死了。
我们没在岛上吃早餐,主要是对潮州美食的想象。知道这里好吃的,太多了。放下行李就打车去牌坊街,吃火锅。
茨冈女神在《潮州记》里写到:
“我有一个观点:不管是什么地方,也不论是平原、山地还是海边,只要有独特的美食,必然有优秀的文化。但是若真的论起吃的精美而艺术,吃的认真而严谨,吃的狂野和雅致,还是潮汕人。”
吃过各种各样的火锅,发现还是潮州的更养生更健康更美味。清清淡淡的汤底加几片白萝卜、几段水果玉米,牛肉牛丸虾滑等各色食材都明明白白,果然雅致。
除了美食,潮州更有优秀的文化。不然不可能保有牌坊街,广济桥,开元寺,韩文公祠,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等名胜古迹。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不知是潮州人的自信,还是外地人的嘉许。
有一点可以确定,今后所有的导游带团走到牌坊街中心,一定会在两个月前国家领导人站立的地方告诉游客:“潮州啊,其实我早就想来了!”
美术馆甚至把这句话拿来做了摄影展的Slogan。
这一走,还真有点吓一跳:广济门下现在还是通车的。小汽车、观光车、三轮车、摩托车、行人游客自牌坊街走过来,亦或在广济桥出来走向牌坊街,及其便捷自如,甚至广济门与桥之间就是一条主干道。
我是到潮州才知道广济桥(湘子桥)是“中国四大古桥”的。真可谓“无知的游历”。另三大古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
到潮州不可能不去韩文公祠。
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时年51岁。他在潮州呆了不足八个月,做了四件大好事(办学,废奴,驱鳄,修水利),深得民众尊崇。
潮州人懂得感激,也知道珍惜这一文脉资源。因韩愈之功,自宋以后,潮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人们为他建祠堂,立牌坊,连“江山草木都为之易姓”:笔架山改名韩山,恶江更名韩江,祠堂前的橡树命名韩木,设昌黎路,昌黎路小学……千百年来,韩愈成为潮州的自豪。
在侍郎阁,一个售卖纪念品的柜台免费向游客派发《弟子规》,女店主把一只大毛笔递给一个男孩,让他手握毛笔以韩山的风景画为背景拍照,祝他能考上清华北大。韩山原名笔架山,因山形似笔架而得名,这样一份期许发生韩文公祠,应情应景,男孩和父母都欣欣然的。
平安夜,在广济桥上挤在人群中看灯光秀,赫然发现文公祠一带的山上披着金光,颇有几分“万里江山图”的效果。
在别处,灯光秀可能就是现代化电光灯火的秀场。在潮州,因了韩山、韩江、古桥,灯光就演绎出了动人的故事,那变幻的色彩,廊桥在夜色中、韩江上的倒影,韩山静默,似乎都在讲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
潮州城不大,景点集中,旅游的话,安排一两天的行程足以。我们时间充裕,把古城大街小巷几乎走了个遍。
我喜欢潮州的“冬来草木不萧条”。虽是冬天,满眼的绿,不经意间就看到一树一树的花开,那是紫荆,是三角梅,是叫不上名字但一定有名字的草木。
我喜欢潮州的美食。火锅,牛丸汤,粿条,肠粉,蚝烙,鱼生,牛杂汤,腐乳饼……
我喜欢潮州的烟火气息。古城虽旧,街巷也窄窄的,房子也破破的,但是有生活的气息。那烟火气息,在工夫茶里,在一道道的美食小吃里,在潮州人的言谈举止里……
这些,都是尘世的幸福吧。
出花园:潮汕民间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冬来草木不萧条 分隔线
美 食 分 隔 线
鱼生,可以理解为生鱼片
粿条。可以理解为米粉,凉皮。
新鲜的杨桃,木仔(番石榴)
汕头的朋友推荐的老尾牛杂(西湖对面)
也不知胖了没有,反正没敢上体重称。
相关文章
无知的游历:汕头记
无知的游历:南澳岛记
“生活哪里都可爱”
用心感受,就能看到“草地开满鲜花”
谢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