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团队刚刚推出了正文内嵌名片功能
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想看到更多,点击上面的名片加关注。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半个月前,我和朋友在珠海香洲港码头乘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航行到了外伶仃岛。
外伶仃岛距香港长洲6海里,“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可以看见香港市中心的海岛。”
我们订的民宿是海景房,可以听涛观海,俯瞰整个沙滩。入夜,能清晰地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撞击声,“哗——哗——”,潮水涌来,又退去,再次涌来……一声,又一声,有规无律。
可惜的是,头枕着波涛,我并没有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辗转反侧中,居然想到了印尼海啸,就是李连杰在马尔代夫度假死里逃生的那一次……我想到了海啸的场景,联想到若是外伶仃岛发生海啸,自己逃无可逃,无人知晓,恐惧不已。
一个美好的夜晚,好像被我浪费掉了。直到天快亮时,才小睡了一会儿。
经常会心生对死亡的想象和恐惧,我不知道这种恐惧从哪里来。
小曦同学在寺库直播间做助理,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她的早晨往往是从中午开始的。
过了中午十二点,她房间还没动静,我就会忍不住去敲门看看她起床没有。前天,我很坦诚地跟她说:其实,我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还在喘气……
这是真的,是真的。觉主睡觉打呼噜,我也常担心他一口气喘不上来……他在床上或沙发上睡着了,没有动静,我会忍不住试试他的鼻息,看看他的大肚皮是否起伏。
不仅担心别人,我还担心自己。觉主出差在外,我一人在家时,很多次都想到、真的很多次想过:如果我“睡过去”可怎么办?他过几天才回来,又不会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我若心梗了脑梗了也无人知晓啊!不行,不行……
也许我经常失眠,就跟这些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有关吧。
但是,这些内心的联想是不由自主的,潜意识的,除了“想到为止”,立刻马上转念处理,我并无他法。
直到最近,读到《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我恍然大悟——为何我常心生死亡恐惧。
从小时候起。
我以前写过,小时候,五六岁或者更小的年纪,我已经有了记忆。在农村老家,冬天的早上醒来,发现我妈不在家,就很害怕,她去挑水了。
北方的农村,那种周边铺了青石的水井,打水的人站在井台上,水桶用一根绳子绑着伸到井里,左右晃动将水灌满,再拎上来……小小的我,很担心我妈会掉到井里。直到她挑水回家为止。
我曾跟汪老师探讨过这件小时候担心过的事。但是,始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有次我开车带几个同事去参加活动,回程时穿过一个涵洞。他们明显感到我开车穿过涵洞时加了速,孔总我怎么回事, 我叹口气,说害怕桥塌下来,快点过来才行……孔总笑了一下,很奇怪我有这种恐惧,但愿他以为我在开玩笑。
这两年青岛临沂两地往返,有时走海底隧道有时走胶州湾跨海大桥,开车通过海底隧道要七八分钟。很多次,真的是很多次,我都有想到并且祈祷:海水千万别倒灌进来啊……没事,没事……直到隧道口的亮光出现在眼前,才会如释重负。
所有的,所有的我人生中的担心、恐惧,关于死亡的,因何而来,我不知道。在以往的岁月里,我与这些心思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只是偶尔跟着反思、批判自己:太消极了,太怕死了,太负能量了,太闲了。要是天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想这些事?
感谢寄给我《如果记忆能修复》这本书的中信出版集团编辑,读到这本书,我才知道所有的、所有的这些关于死亡的记忆,也许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的根源在于记忆。
有些记忆,并非是我自己的,有可能是祖辈经历过的,它们以“记忆”的形式遗传在了我的身上,萦绕在我身边,而我的无意识“无法区分过去、现在、未来,或现实与想象。”
我知道我的爷爷曾经被捕过,有被国民党兵押赴刑场枪毙又死里逃生的传奇经历。在他逃亡追赶部队的日日夜夜,曾有过怎样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我无法想象,也许我身上保留了属于他的那份记忆。
我知道我父亲的童年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为被抛弃,为躲鬼子,为避国民党兵的追捕,逃进乱坟岗……小小少年,忧心忡忡。
至于父亲的爷爷,爷爷的爷爷……母亲家族里有什么情绪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就不得而知了。在那些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
我还是感恩感谢,自己能活下来。
仅仅知道其个中缘由,就已经如释重负了。
当然,之前所有的“死亡恐惧”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过我的生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记忆,可以修复,可以疗愈,可以重塑。
作为一个观摩过“家庭系统排列”(简称家排),亲眼见证过其“神奇”的人,我相信这本书上的每一行文字。
《如果记忆能修复》的作者亚历克斯·洛伊德是心理学博士、自然医学博士,著有享誉国际的畅销书《治疗密码》(The Healing Code),深耕心理疗愈领域30多年,治愈的来访者遍布美国50个州以及170多个国家。
他曾在全球掀起一场治愈风暴,他发现的治疗密码系统,治愈了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妻子。
“一段创伤性记忆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的创伤性记忆,无论是来自自身的经历、想象或祖先的遗传,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情感、生活、人际关系,是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根源。”
《如果记忆能修复》这本书分成两个部分。既有理论,又有实操,可以看成是一本心理学工具书。
第一部分告诉读者记忆的真相,我们将学会从记忆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各类问题;第二部分是方法论,读者可以跟随洛伊德博士的方法具体操作,学习到跟内心对话、自我疗愈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创伤性记忆都需要诊断和药物治疗才能治愈。洛伊德博士告诉我们:他总结的记忆工程技术,通过六大步骤,能对记忆进行编码、重塑,可以让我们用爱与和平的方式化解自己与过去的纠葛。
在这本书的“记忆工程技术”章节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与心对话的方法。这些对话以“亲爱的心,非常感谢你对我的爱和关心。谢谢你在我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保护我……”看这些文字,就觉得很治愈了。
我的不安全感表现在我自己身上,是对死亡的与生俱来的恐惧。别人身上,可能是愤怒、悲伤、忧虑等等情绪。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的基因和编码,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人生课题。
读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新的认知,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特别是去年武汉爆发疫情封城之初,人们为何表现得无比憎恨那些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原因是:很多人选择依靠外部法则生活。
“按照内部法则来生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内部法则的实际应用,就是共情。
一个人,如果选择遵循内部法则生活,就会拥有持不同观点和信仰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你可以自由地同意见(甚至强烈反对),但仍然拥有亲密、尊重、友爱的关系。你甚至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作者说,生活的目的是考验我们,看看我们在特定的时刻会选择爱还是恐惧,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全部生命中会选择爱还是恐惧。
最重要的选择,是爱。
推荐阅读
什么是心灵的疗愈?不让任何人孤单
好的影片有疗愈作用——《素媛》
你见过素质最差的人是什么样的?
今日荐书
《美国家庭亲子英文绘本》
全6册原120元/套 现59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点阅读原文下单,
微信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