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一好一坏”消息:2023年上调养老金,每10年工龄普调200元?“三性”人员哭了!


金秋十月刚过,迎来黄金11月。社保遇到“一好一坏”两个消息。第一个是“坏消息”:10月份食品价格大涨7%,有的月份涨幅高达12%。第二个是“好消息”:2023年养老金将实现19年连涨。
现在,广大退休人员关心的核心问题是:2023年养老金实现19年连涨,并是最让人关心的,因为已经有了18年连涨的预期。核心问题是:养老金平均水平太低,希望按照工龄上涨,至少让养老金涨幅跑赢食品涨幅。

如果还是按照同比例上调,高收入的永远涨得多,低收入的永远涨得少,追不上食品上涨幅度,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何而来呢?有些低收入的退休工人提出:既然2023年养老金要上涨,那么,能不能按照工龄多涨一些?每10年工龄多涨200元,向边远地区的老工人倾斜?
退休工人的理由:
第一,尊重退休老工人的历史贡献。
养老金上涨实行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三结合的方式。其实,里面并没有提工龄的这个概念,而是“社保缴费年限”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大多数的退休老工人的工龄很长,普遍高于30年,很多人都是40年工龄。社保是从1992年才开始建立的,以前的工龄叫作“视同缴费年限”。他们希望在养老金上调机制中,尊重老工人的历史贡献,即:1992年之前的工龄,按照工龄因素多涨一些养老金。

第二,尊重退休老工人当年低工资、没积蓄的现实。
工龄大于缴费年限,按照缴费年限上调,对后来参与社保的高薪人群有利,对广大工龄长达30年以上的老工人没利。这些退休老工人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代没有几个人能上大学,大家都在劳动一线工作,都是工人身份,尤其是火热的奋斗年代,劳动强度很大,工资收入很低,等退休后根本没有多少积蓄。有的老工人一辈子积蓄没有几万元,现在的职场人动辄月薪几万。难道不应该关照和温暖他们一下吗?
第三,退休老工人曾为边远地区和传统老国企建设付出过青春。
为什么要尊重工龄因素呢?在养老金体系里存在一个结构化失衡的问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传统国企密集的地区,养老金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新经济密集的城市人群。退休工人在年轻时代奉献了青春,等他们年龄大的时候,国企下岗分流、买断安置,导致他们的社保基数很低,退休之后养老金更低,应该对他们体现“弱有所扶”。

第四,退休老工人没有享受时代红利。
养老金水平高的人群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里的企事业单位,他们的社保基数高,是因为他们的年薪高,那么,他们在退休前已经享受了年薪高的红利,享受了大城市房地产升值的红利,享受了大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的红利。虽然他们多缴了社保,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了,自己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而边远地区的退休工人没有享受时代的红利,为什么不能给他们让利一点呢?
当然了,一些所谓的社保专家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一是养老金上调机制已经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了。比如,定额上涨80元,对1000元养老金来说是上涨了8%,对5000元养老金来说是上涨了1.6%。
二是如果按照工龄普调,违反了养老金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缴社保如同去银行存钱,存得多将来取得多,天经地义,如果按照工龄,就没有愿意多缴费了。

三是养老金库存根本兜不住。按照工龄普调,平均每人上涨400元,每年要增长1.3亿*400元*12月=6240亿元,养老金当年结余才3000亿元,这是坐吃山空。
四是对大城市的退休人员不公平。大城市的物价更高,同样400元,偏远地区够吃,大城市就不够吃。
PS:其实,虽然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本质还是养老金池子里没有太多的水。所以,还是要建议有关方面多给养老基金“加水”,然后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不管怎么样,首先应该帮扶一下“三性”人员:下岗安置性、提前内退性、买断工龄性。他们当年都是响应了“号召”,也是做出了牺牲的。他们的养老金低,是时代造成的,而不是他们的责任。您如果赞同,请转发给退休老人,希望有更多的关怀措施落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