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家庭,工资不高但看起来很有钱?这5个潜规则说到根子了!


某乎上有一个热议: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家庭,他们的工资并不高,为什么他们的家庭看上去很有钱?回答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很简单,管理别人的人总要比被管理者要体面一些,这既是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所以,从以上这个底层逻辑来看,公务员家庭条件在当地(对比的坐标和维度要相同)一般要位于中上层次,才能保持“体面”的生活,开展治理(应该叫“服务”)工作,才能“有尊严”。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是管理层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
在遵循这个基本的底层逻辑之上,我们再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家庭,看起来总是很有钱”的原因:
【1】“双体制”家庭的条件明显优越于大多数家庭。
父母都是公务员,在民间俗称“双体制”,正如以前国有企业里俗称的“双职工”,确实比一般家庭有钱、过得殷实!
在二十年前的国企里,“双职工”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小孩,那种日子简直要“飞起”。两份较高的工资,两份较好的福利,两套福利房、两人都有退休金、两人几乎都不花钱、两人都有医保(看病报销)、两人都有保障(不怕失业),确实有钱,也敢花钱。
父母是“双职工”的孩子比“单职工”家庭的孩子,幸福感不是简单的“一倍”,而是“四倍”!

【2】“双体制”家庭的正常年收入,可能是私企员工家庭的2倍到4倍。
父母都是公务员,收入跑赢大多数家庭。刚刚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体制内(非私营单位,含公务、事业、国企、央企)单位人员的人均年工资是118000元,私营单位则为66000元。
从宏观数据上看,体制内人员的平均工资是体制外人员的1.7倍。如果父母都是公务员,比那些双方都是私企员工的家庭要富裕得多。这个简单的逻辑,已经从宏观数据上证实了。
【3】“双体制”家庭的支出少、净现金流大,看上去就是有钱。
公务员家庭的支出比较少。按照“误餐费”补贴政策,体制内基本都建有食堂,来落实“误餐费”补贴政策,有的是免费吃食堂,有的是刷卡补贴机制(基本吃不完,还可以用卡里的余额买日用品)。
一般单位都有交通、通讯、采暖、交流、高温、劳保等津贴(补贴)机制,大幅度减少日常刚性支出。
有的单位还有制服,没有制服的单位可能会利用劳动保护服装费转化为“商务工装”,比如,西服、衬衣等,可以节约大量服装方面的支出。
以前有福利房,现在有政策房,刚入职的毕业生没结婚的都有公寓免费住。平时的工会福利、文体活动等,也会有固定的福利享受。
这么说吧,体制内的毕业生,吃、穿、住、行、玩都不花钱,工资奖金都可以存下来。请问一般的私企能做到吗?有些外企和民企的福利也不错,但他们是极少数,还可能不能持续。体制内是可以享受一辈子的,甚至退休之后还能享受到去世,即使去世了,他们的子女还能继承点什么。

【4】“双体制”家庭享受的“住房红利”,已经跑赢了绝大多数普通家庭。
公务员家庭的最大福利,以前是福利房,现在是政策房。懂得都懂,不宜举例。二十年前,单位的福利房,几乎是零成本,现在市值翻了十倍以上了。
取消福利房之后,各单位都搞政策房、团购房,好地段、好价格。年轻人没有住房,有的单位,尤其是国企和央企,实行住房补贴制度,即:福利分房进行“货币化”了。
如果在一线城市,父母都是公务员,可能分过两套福利房,至少分过一套福利房,自己再买一套商品房(这是一般家庭的平均水平,2-3套房子),那么,市值高达1000万甚至2000万。
如果在二线城市,3套房也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一步,已经把家庭的经济条件拉开了巨大差距。
有人说,私企的员工也可以买房啊。别忘了,体制内人员都是“被动”拥有的这一笔财富。
【5】公务员家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促进子女发展越来越好。
公务员在体制内,享受着信息差,每天学习各类知识,思想格局和境界都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们都善于利用信息差,进行房地产等投资。
他们都善于用知识进行理财,让复利效应像滚雪球一样增值;善于利用视野进行教育投资,让他们的孩子开阔眼界,更好地发展。
善于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脉资源,给孩子寻找优质的工作,寻找优质的配偶,不断让家族发展、进化、跃级,越来越好,越来越殷实。
综上,回归根本。
《万历十五年》书中有一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普通人要改变命运并获取社会地位,最好的道路就是“学而优则仕”。
这条路“漫漫修远”,很难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实现,而是用几代人的时间来逐步实现。假设你这一代成为“创一代”,为家族长远发展开始打基础;儿子这一代就会享受红利、实现升级;孙辈这一代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职业机会,实现更大的跨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