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两审


今后,十年以上的车就都是一年一审了。
我是个情感节目博主,这个消息是上周放出的,对我来说,需要消化一下,顺便再酝酿一下。曾经说过,不是我不能接受为自己喜欢的车每年多跑两趟这样的代价,而是我反感检测线上的那些“专业人士”对着“老铁皮”的狗屁“优越感”。

也有人说,“电车大行其道的今天,你还把玩这些老古董做甚?别说十年,五年的车我都嫌旧。”
对此,不是不置可否,而是所谓“不可与夏虫语冰”。
一方面,从“可玩性”说起。燃油车的巅峰年代大概就是25年前,尤其是那个年代的JDM,因为赶在了泡沫经济的末期,加上技术的精进,排放要求还不是那么严苛,于是在那个年代出了许许多多的性能车。这些车子拿到现在也是绝世精品,而像EK9的基础版EK1/EK3这些车,也是极佳的大玩具。并不是说,当今造不出更好玩的车子,而是“所谓的更好玩的车子”现在已经没有市场。全世界都在喊着节能减排、碳达峰or碳中和,全世界的人的四肢都在退化,恨不得直接步入L5自动驾驶,车企再造EK这种车,会被广大受众接受吗?





另一面,在我的认知里面,但凡你是一个注重人文生活的人,你就会对“旧物”产生感情。我们的教育观里面强调“向前看”,而不去回顾不去反思,仔细想想,是不是觉得90年代中期到千禧年初是一个包容而美好的年代?那时上海路两侧就是小酒馆,却更散漫。对于过去的怀念,并不仅限于一部车:一架尚能播放的收录机,一台还能制造香气的面包机,都能反馈出同样的情愫。


1997年是25年前,《雪狼湖》是那个时候的,《电台情歌》也是那个时候的。你再看看今年有什么值得传唱的华语歌曲吗?
同样是九月,曾经的九月,桂花飘香,开着20多年前的老车在盘山公路上听着莫文蔚的卡带,B面第二首便是《电台情歌》。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怀旧的旋律,曾经的事物?这真的不是一个“情怀”用以概括的。就像我是一个老派的人,写订阅号推文有时是会拿着纸笔打草稿的。记得小时候寻呼台还是主流的通讯方式,128是人工台,哔一声之后可以给对方留言;129是自动台,哔一声之后挂断,对方就会收到回CALL某某号码的讯号。那时候我就在想,原来找一个人原来是需要成本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成长,觉得那个年代真的挺好,因为那时候开始有了寻找的渠道,但是“找”这件事情并不是刷刷手指轻而易举的事。就像小时候买的那些唱片,每一张都价格不菲,于是一定会找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张,十分珍惜。
而今年最好的消息,就是虽然别的事情或许在往更糟糕的一面继续倒退,但是在老车方面,终于给了我们让这些“旧行李”一些“喘口气”的空间。

对了,还有一件事。
流量为王的年代自媒体不再适合文字方面长篇大论,有兴趣可关注视频号和抖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