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雨燕:人生中第一台DreamCar


不记得是谁点播《铃木雨燕》的?那车我可太了解了,因为那是我上学时最想要的车,也是我上班后第一次拿了奖金去买的车子。

国内雨燕除了进口的“速翼特”之外只有长安铃木产的二代雨燕。

雨燕当年在国内的定位是“小Mini”,当然,这当然是拿来忽悠人的噱头。不过雨燕在05年到10年这段期间销量也是出奇好的。本身,它就是运动的车身,它在本土市场对标的谁相信了解一些JDM的朋友也知道——那当然是飞度,威姿以及玛驰啦。
国内的雨燕只有1.3和1.5两个版本。1.3是1995年开始投产的G13BB SOHC发动机,这个机器是由化油器发动机改良而来的,马力可以输出到85匹左右,扭矩只有可怜的100出头。但是因为SOHC的配气结构,在起步阶段开起来没有那么“肉”。只不过到了夏天开空调的时候再载人就有一点力不从心了。这个动力版本只有中国和印度有,算是“特供版本”
而纯真的铃木M15A机器在参数上就漂亮了许多,终于有100匹以上了。顺带一提,因为铃木G系列机器属于1990S的技术,M机器是2000S的技术,所以原则上雨燕1.5并不比1.3费油,本人亲测如此。

雨燕还有一个哥哥叫天语SX4

和它属于同平台,就是车壳大了一号,当然雨燕什么刹车拉线易坏,换挡拨叉容易被拉出的小问题它哥哥样样具有。重庆有SX4的出租车,当年去那里,满机场都是。


顺带一提,国产的雨燕你买06年还是16年的没有区别,因为引进后就没换过代。相比之下,前期的配置还很高,哪怕1.3版本都有行车电脑,有 ESP……后期为了拉低指导价基本上就快裸奔了……

而雨燕常见的改装方案和我们玩的飞度威姿差不多,正常无非就是升级195/50R15的胎,KYB避震筒配短簧或是一步到位换装绞牙以及稍微调整一下前后的配重,如果再拆空基本上也就是赛道上的练习车的配置了。动力升级,G13B那个机器是没有什么潜力的。一般都是M15A镗缸成到1.6甚至1.8或者直接上M18A机器,有威姿改1,8的那个意思,反正,这些万元车的套路大同小异,无非是你喜欢啥圈子混什么圈子而已。

以上是我对雨燕的一些认知,非常粗浅,仅供参考。
以下则是我个人与“雨燕”的一些小故事。
钟意于与雨燕是在大约2012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上大二,在学校对面租房子。有一天与当时的女友散步,她突然指着门口一台黄色的小车说:

「如果我们有一台像这个Suzuki Swift一样的小车,你就可以载着我去宜家买东西了!」
于是我就开始脑补,想着攒钱买一台「二手雨燕」,偷偷去报了驾照班,可惜到了大学毕业和女友分手都没有攒出一台雨燕的钱来(那时候雨燕二手车很保值)。到了毕业季和她分手依然没有攒到能买二手雨燕的钱,然而女友已变成了前度。于是和一个玩的很要好的高中同学,笋哥,寻思两人一起买一台二手雨燕当车手,我们真去二收车市场物色了一台,成色大概如下:

销售的姐姐说26500包过户!我手上大概有14000,剩下盘算着笋哥家里支不支持?
最后他妈妈不支持,就没了下文。比较讽刺的是,笋哥妈妈的座驾是一台1.3的低配威姿,果绿色的,彼时对这种小车的认知有限,如果那时候就怂恿笋哥接手他母上大人的座驾,也许我们早就是“车手”了?可能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