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的三轮摩托车叫“马自达”?


说到马自达,许多人想到是它:

你不得不说Miata是一部超时代的车,1989年问世,现在看初代目都觉得很新潮。
但马自达进入中国的时候感觉并不太“高大上”。毕竟,很多地方的方言里,至今还存在着把三轮车叫做“马自达”的语言习惯(比如南京),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1920年说起了。

马自达其实应该叫“松田汽车”,创始人松田重次郎。这个人和丰田家创始人丰田佐吉有点像,重次郎14岁就开始在铁匠铺学习机械制造。32岁的时候就发明了“松田式泵”,主要是用于废水处理的。凭借这个发明,重次郎搞了个铁质机械工厂。

在1920年的时候,46岁的重次郎回到了家乡广岛,成为广岛当地企业“东洋软木工业”的总裁,从铁匠转行,做起了葡萄酒瓶的木塞生意。

别小看了小小的软木塞,在那个冰箱还没普及的年代,软木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隔热材料,至今在建筑、装修领域当中还会使用软木材料。
但是在1925年的时候,东洋软木公司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公司基本上等于完蛋了。
重次郎这个时候都已经50多的人了,一夜之间,好好的公司说没就没了。如果是一般人,早就回家养老了。但是重次郎可不是一般人,他花了两年时间,在1927年重新创立了一家公司,东洋工业株式会社。
这次重次郎又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铁匠生意。一开始,东洋工业只是做做机械生产,比如机床、凿岩机等。但是重次郎根本不满足于吃老本,他开始琢磨新业务。
他发现,自家工厂的货物运输都离不开汽车,而且当时日本国内的汽车制造业基本上都是外国人承包的。想要从外国人嘴里抢四轮汽车的生意估计有点悬,而且也没有技术,怎么办呢?
造不了四轮的,可以先造两轮的嘛。在1930年的时候,东洋工业生产出了第一批摩托车,取名“TOYO KOGYO”。摩托车虽然说也是机动车,但是完全达不到载货的目的啊。
于是,老爷子干脆利落的在摩托车后面加了两个轮子和一个铁皮盒子,成为了机动三轮车。东洋工业第一款机动三轮车在1931年正式量产上市,取名为“马自达号”,这也是马自达的名字第一次正式亮相。

马自达号是一辆全钢制的货运三轮车,拥有同级最大的载重和最好的性能,所以在推出后立刻风靡全日本。当时中国还是民国时期,那会儿二战尚未爆发,国内相对和平,所以在国民政府的牵头下,从日本进口了一批马自达车。

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比较少,所以就干脆以“马自达”这一品牌来统称所有的三轮车了。至今,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方言当中,都用“马自达”来指代机动三轮车。这种东西在南京一直保留到千禧年,笔者00年的时候经常坐,从广州路“打个马自达”到中山东路只要3块钱,比当时坐夏利Taxi要划算许多(大概要11块,起步价7元)

-END-
COPYRIGHT ©MOORE.KONG 
2022.2.9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