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旅行”是我在2015年为我的桑旅拟的标题,因为我喜欢陈绮贞,她有一张专辑叫《时间的歌》,那时候觉得开着一辆旅行车听着自己偶像的歌曲是一件很文艺的事情,所以称之为“时间&旅行”
然而所谓的“文艺青年”是自己给自己加了滤镜的:记得以前人人网还很火的时候,有一位高中校友来我主页喷我,说“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喜欢唱陈绮贞的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大概,只有我自己觉得自己“还挺文艺”,其余人一律认为我糟糕?
我无力也无法反驳。
以至于当时我的那台桑旅也有一些粗糙。
那时候我只是想着把它漆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换上牛皮革的座椅,复古的方向盘,在遮阳板上夹上地图。因为《一起去巴黎》是这样唱的:
“昨天我们决定明天我们要一起去巴黎,要先锻炼体力不需感冒不许生病……打工赚钱准备行李,带着地图坐上飞机……啦啦啦啦”……
似乎觉得,只要拥有一台桑旅,带上地图,插上卡带,就可以到处去旅行了。
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那几年我甚至没有攒下一毛钱,而且那几年大家看桑旅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带着“滤镜”去欣赏。
“你是在缅怀驾校练车的感觉吗?”
“你这车大众4S店应该不帮你修吧?”
常常被周围的人嘲笑。
然而这台车也拥有过乘客,那是曾经我笔下的“赵二小姐”,赵二小姐生于乙亥年,也就是公元1995年,在家里排行老二。她家可不像“十二少原名陈振邦,排行第二,为了表示系出名门,人丁兴旺,所以加了个‘十’字”那般。据她讲,她还有两个姊妹,一个小弟弟,至于在严查计划生育的90年代,家里为什么能生那么多孩子,这一层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看到她家门口停着的宇宙船一般的旧款凯迪拉克,以及她口中提及过的“颐和路旧宅”,便知道她家绝不是从乡下上来的暴发户了。
后来那人和我也没什么联系了,大抵是结婚去了。我也不想开这台车了,就卖了,买来4800,卖掉16000,按行情看,依然有点儿“亏”。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疫情前,又阴差阳错买回来这款车。当年怎么把自己的车送走的,它就是怎么回来的:
这台车拥有比当年那台更好的车况,更重要的是,它的车窗是电动的——我不必再在被拦下或者需要骂人的时候爬去副驾驶摇下窗户了。
我很喜欢通过这个视角透过这“古早”的天线去看路上的景色。
开着它让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身边的“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自己却仍然站在那里,周遭的一切,就仿佛一场“时间的旅行”。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身边的“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自己却仍然站在那里,周遭的一切,就仿佛一场“时间的旅行”。
疫情的时候南京又变成了空城,于是我每天开着它载着小葱听着音乐“唱游”南京城,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和珍惜自己的人在一起就好。桑塔纳的底盘很容易生锈,而我的爱情就和不锈钢一样牢固:
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总是唱“昨日歌曲”了。
于是乎,我把这台车也卖掉了,毕竟卖掉它始终是“有利可图”,同时随着对老车认识的加深,深深觉得一台值得收藏的老车是需要有它的底蕴历史以及独到之处的,桑旅相比之下只有“在中国的历史”,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对于我来说倒是有一些“情怀”,那就是我所谓的“时间旅行”……大约也就是两三年之前,这车莫名其妙就变成“网红”了,什么“法拉利红内饰”、“大饼轮毂”、“超·牛皮革”层出不穷,动力升级案例毫无,“邪魔外道”倒是一大堆,价格竟然翻了5倍!车商们喊着“不是我喜欢老车,而是我喜欢的车老了”,什么“情怀无价,记忆中的神车”——请问你记忆里哪一台80、90年代的车中间装着彩色中控屏?都是噱头罢了,拿着“情怀”赚钱而已。
我想,浮躁的人是玩不好老车的,他们其实是在毁车,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算了,我自己知道就好了。“桑塔纳,它的车窗是手摇的也没什么不好,它的门板是毛布质感的,它跑起来引擎声突突突的……”——我清楚的记得它原来的样子就好。就让它随着我的回忆和过去的那些乘客一起逐渐驶向远方吧!
-END-
COPYRIGHT ©MOORE.KONG
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