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日记]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一)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正版草根创业者艰苦创业的故事。

他,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到贵阳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人脉。误跌误撞,闯入废品回收和电子商务两个对他来说都陌生的行当。而且,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爱人又在带小孩的情况下创业,特别又是经过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

困难、挫折、失败、交学费,是创业前几年依偎在他身边的主题词。

   但他最终还是生存下来了,在亏损了近4年半的时间后,公司从09年11月开始盈利,去年的效益和今年的效益更好。
  
   那么,他是如何把公司从濒临死亡的悬崖边,逐步逐步拽到通往成功的路上呢?这其中又经过了怎样的心酸历程和艰难蜕变,且听他慢慢讲来…….
  
   一、 引 子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参观我,听我——贵阳首席收破烂之微型CEO,讲述偶创业的那些事儿。
  
   我老家是四川的,用四川话说,叫摆龙门阵,也叫吹壳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2011年3月了。
  
   套用我们原来读书时经常用到的句子,那真的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算起来,我创办收废网(原名贵阳收废网),也快5年多快6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公司还有几次差点死翘翘。
  
   在最艰难的时候,为了不让收废网与世长辞,我是绞尽脑汁、开动脑子,想尽一切办法。曾变卖过老婆的项链、骗过儿子的压岁钱、动用我侄女的信用卡透支,甚至,想变卖掉自己唯一的房产。
  
   在一次和爱人发生史上最大的争吵后,爱人指着我的鼻尖,非常痛苦非常气愤而又非常绝望的对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象你这样的人,几年都没有挣到钱还这样固执地做,真的是象吸鸦片一样,中毒了!没救了!”
  
   我几乎石化!
  
   其实,我爱人不知道,我不是中毒,我这是上了贼船,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而上船容易下船难,而我这里是更难。
  
   在最近一次接受贵州经济广播电台的专访时,主持人毛毛说:“你的这些经历完全可以写一本书嘛”!
  
   对此,我很有些诚惶诚恐。
  
   马云同志说,成功的人说的话都是真理。言外之意,没有成功的人说的是就是屁话,至少也是疑似屁话,俗称废话。
  
   当然,这里的废话还有一个最新名词解释,就是收废品的人说的话,简称废话,比如我。
  
   我还没有成功,我只是在成功路上风雨兼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吗,这是一个问题;自己能写得好吗,这又是一个问题。
  
   对此,我很纠结!
  
   后来,俄国作家契诃夫同志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给了我无形的力量。
  
   他说:“这个世界上,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不要因为大狗叫,小狗就不叫了,上帝赋予了它叫的权力”。
  
   于是,我壮起胆子,开始试着叫了,吐出了下面这些文字……
  
   温馨提示一下,请大家听清了,吐出只是文字,不是象牙,如果是象牙,那又幸福了哦,因为那个值钱呀。但无数的事实证明,那个什么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
  
   我知道,网络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里面有很多高人。
  
   他们那双火眼金睛一扫,就可以看出我写这部小说(我把它称之为创业网络纪实小说)的别有用心:你小子,写的这个叫软文,不就是想宣传一下你那个破收废网站嘛,小样,瞒得过我?
  
   各位高人在上,小的这厢有礼了!(双手抱拳)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不可否认,有这个因素在里面。但我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一个小因素。
  
   空闲的时候,心血来潮时,我有写点东西的习惯。
  
   当然,写的都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之类的小儿科,有时候还心血来潮,写一点小诗,但都是诸如“啊,长江,你为什么长,啊黄河,你为什么那么黄”之类的羊羔体抒情诗,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就是这点爱好,在我96年离开工厂至今,10多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动一下笔了,一则做生意事情太多,心不空。二则有时候就是想写点东西,却又不知写点什么,又从何写起。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找到可以写的东西了。用这样一种形式,记录着我创业的点点滴滴,以后公司做大做强了,或者一不小心做到了上市,这可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再一个,按一生80岁的活头,我这条小命已活过半。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作家,现在当作家的梦想已渐行渐远,已经快看不到梦想贫瘠的背影了。如果再不动动笔,这辈子厚实的文学底子就要荒废了(有点自恋哈)。这是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
  
   空闲时,我喜欢上网,在网络上经常和创业的同行们交流。说白了,其实就是神侃、乱吹。
  
   在08年7月份的时候,我曾以《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的曲折创业路》为题,写了我创业的两三篇故事,本意是抒发一下心中的苦闷、烦恼,没想到去受到很多网友们的力挺,被500多家网站转载。
  
   很多网友牵我的黑巷子,怂恿我把我这几年的经历都晒出来。恭敬不如从命,偶也只好斗胆试一把了。
  
   其实,网友们不怂恿我,我也要写出来。只在看到这样的提议,很对我的胃口,我很兴奋,几乎要说出 “卿言正合孤意”之类的话。但想到做为一个CEO,特别象我这种微型CEO,一定要低调,便把即将冒出的话压了回去。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CEO的称谓问题。马云同志曾说,一个公司没有上1000人的规模,总经理是不能称CEO的。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就如一个公司一样,有小公司、中公司、大公司、巨无霸公司。都是叫公司吧,你不能说,你小就不能称之为公司,而叫小母司,对吧?所以,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CEO,只是公司太小,这一点,偶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特在CEO加上微型两字,以示区别。
  
   在书店里,介绍的多是马云、史玉柱、马化腾、李彦宏之类的大腕们创业成功的故事。我觉得,他们的成功经验诚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但对我们帮助不大。因为全国就他们几个,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我们无法学习和拷贝的,还有创业的机会,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就象中500万元大奖一样,有人中了,却不能代表你也能中,因那样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举个例子,就象高考保送生或高考状元,他们的成功我们一般的学生是可以学习一点的,但对我们帮助不大,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种智商,或者说天赋。
  
   相反的,如果有一个智商和我们差不多,学习成绩和我们也相差无几,甚至比我们还差。最后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和努力,上了北大或清华,可能对我们的启发会更大。
  我就属于后者。
  
   我是一个纯粹的草根创业者,没有背景、没有资金,到贵阳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人脉。又进入废品回收和电子商务两个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行当。而且,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爱人又在带小孩的情况下创业,特别又是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
  
   但我最终还是生存下来了,在亏损了近4年半的时间后,公司从09年11月开始盈利,去年效益不错和今年效益更好,具体的数字在本书中会有说明。
  
   那么我是如何把公司从濒临死亡的悬崖边,逐步逐步拽到通往成功的路上呢?这其中又经过了怎样的心酸历程和艰难蜕变,且听我慢慢讲来。
  
   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创业故事中,讲“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案例比较多,而“走麦城”的失败案例讲得少。而在我的创业故事中,却不避讳困难、挫折以及失败这些词语。
  
   因为在我看来,困难、挫折、失败是在迈向成功的路途中,所必交的过路费。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他妈!
  
   如果有人能在我的创业故事中,吸取点什么,或者收获点什么,那自然功德圆满、善莫大焉。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当然,请各位放心,我不会象春晚故意植入大量的广告那样,过多的去提到收废网,只是在需要提到网站的时候,我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它,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为了避免侵犯到别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话语权等等,诸如此类,文章有些地名、单位和个人用了化名,这个请各位朋友理解!
  
   一方面,在下天生胆小,怕招惹是非。再一个,在创业路上,本来就有很多的事让你疲于奔命,如果再引出点官司或纠纷,那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但有一点可以向毛主席老人家保证的是,我所写的事都是真实的,只是由于故事的需要,我把个别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放在了我的身上。
  
   为了使各位对我有一个全多位、多角度、立体的了解和认识,我擅作主张,将我的创业故事从我大学毕业后开始讲起。事先没有开个“写作听证会”之类的,听听大家的意见,很是对不住大家。在此,真诚的向大家表示歉意啊。
  
   当然啦,大家也都知道,不管你的意见怎么样,按照惯例,最终听证会都是要通过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在之前所做的事,仅仅是生意而已,算不上创业。现在做的收废网 这个项目,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前面的那些经历,却对我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前面粗线条的讲一下,着重讲我和收废网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高中语文老师——宋老师曾谆谆教导我说,作文一定要扣题,不要主次不分。老师的指示我时刻铭记在心,不敢有半点懈怠。
  
   我写作文的经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初中一年级以前,这个阶段写作文,总觉得无言可说,很难写出来。第二个阶段是从高二开始,我写作文时,开始有说不完的东西,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天马行空,刹不住车了。
  
   在这部小说里,有时候,也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还望大家大海里撒盐——(咸)。
  
   既然开始叫了,我就尽量叫得好听些,希望各位喜欢。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点钱来捧个钱场!实在没有钱,QQ币也行啊!
  
   如果叫得不好,欢迎扔鞋。不要把气憋在心里,那样有害健康。当然,最好是两只,顺便说一句:我的脚是40码。
  
   好了,闲话少话,功夫多练!开始我的故事吧!
  
   (未完待续)
  @yb238 2011-07-08 00:14:08
    开始吧....
    
    
    
  ......
  -----------------------------
  不要着急
  @yb238 2011-07-08 00:18:22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06361.shtml
    
    这篇文章是不是也是介绍这个的???
    
    ......
  -----------------------------
  是的 ,觉得放在这个版块更适合些。
  @洛阳天山 2011-07-08 00:06:25
    快点说正题嘛
  -----------------------------
  谢谢支持,不要着急,每天都会更新(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二(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一、创业之前
    
     (一)介绍自己
    
     在故事的开始,先自我解剖一下:
    
     在下姓兰,因在家中排行第二(注明:我不愿意用老二这个词,怕有人往别处想),故被命名为亚军。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在家中排行老大或老三的话,那多半是冠军或者是季军了。
    
     偶很佩服老爸这种取名技术,既简单明了还通俗易懂,甚至还很想说一句:老爸,I 服了you!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老爸取名工作没有认真,随手就拈了一个,这实是冤枉了我老爸!老人家其实很是费了一番力气的。
    
     主要原因,是我们这个兰姓不太好取名。
    
     我老爸曾说,开始想取一个单名“过”字。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个叫杨过的,就很有气势,还有其他的,如张过、王过等等,都还可以。
    
     当然,最牛的是要数吴过了。估计他一辈子也不会犯错,因为吴过,就是吴(无)过错啊!
    
     可是到我这儿就是兰过(难过)了,不行不行。
    
     取一个“寿”字吧,又成了兰寿(难受),还是不行。其它的如兰富(难富)、兰好(难好)都不行。取名兰树、兰草的,乡土气息又太浓。
    
     据说,当时老爸为了给我取名字,真是煞费了很多苦心,字典都翻了个遍,最后没辙了,就取了我现在这个名字。
    
     反正,反正,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将就着用吧。
    
     性别呢,非女。和史玉柱、马云、柳传志一个品种,24K纯爷们。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存在“躲猫猫”的问题。
    
     在众多创业成功的大腕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他们三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最欣赏的是史玉柱的营销、马云的激情、柳传志的管理。
    
     现在追星的人很多,比如我的儿子喜欢周杰伦、我侄儿喜欢乔丹。如果说我这把年纪也要追星的话,那么他们三个可能是我的第一志愿。
    
     最为崇拜的人,是毛泽东、邓小平,还有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他们都是意志超坚强的人,历尽磨难,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按照填写简历的一般顺序,在介绍完姓名、性别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要介绍年龄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年龄一般不会轻易说出来的,对女同胞更是如此。因为对她们来说,年龄是一个秘密,一般人不告诉他!
    
     而我却很愿意把年龄说出来。
    
     当然,这不是说我有暴露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长得比较老向,一方面是因为皮肤黑,多半是因为遗传,我天生就是是黑皮肤;另一小半是晒太阳比较多,太阳公公给我太多的眷恋。
    
     再一个方面,可能是长期做生意的原因吧,整天忧国忧民的,就显得比较苍老,比实际年龄超出一大截来。
    
     五官长得有点无组织无纪律,一把的皱纹,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了我的脸上。关键的是,还有很多白头发混迹黑发之中,可能是少年白,我高中开始就长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总统言之,长得一点都不潇洒,一般没事就很少上街。特别是最近,更是深居浅出,因为贵阳在搞“三创一办”,咱怕影响市容啊!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男人,如果不帅,那就要有文才;如果也没有文才,那么就地保持微笑。所以,我现在就经常保持微笑。
    
     只是微笑也不是很标准,这让我很郁闷。
    
     据说,标准的微笑是要上下唇要各露4颗牙齿,可我不能,因为,因为上面的第4颗是暴牙。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夸我长得帅的。活了这么多年了,只有两位女性说我长得帅的,一个是我的女儿兰云。一个是我侄女璇璇。说这话时,我女儿4岁,我侄女5岁……
    
     在《赢在中国》栏目中,第一次见到马云。我那个兴奋啊,长得这么鬼斧神工的人也能成功?而且是大成。
    
     他给了我自信和力量!
    
     他那句“男人的智慧往往和他的长相成反比”的话,偶是非常认同滴,纯粹是我们这一类男人的形象广告语啊!只是我的智慧比起他那差得太远了哦,不可同日而语哦!
    
     走在街上,经常有人问我,你已经有45了吧?或者问你50几了?弄得我很尴尬,特别是让人郁闷的事,有一次坐公交车,竟然还有人给我让座!
    
     更有甚者,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女儿上街去玩,有人竟然问我是你的孙女吧,长得好漂亮啊!问得我“竟无语凝噎”。
    
     什么眼神呀!真应该丢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炼!
    
     哼,眼睛不识宝,错把姑娘当大嫂!我再显老也不至于那么老吧!
    
     所以,一般在需要介绍自己年龄的时候,我就会主动的、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岁数,免得被增加了。
    
     我出生于1968年8月,属猴。到今年已步入不惑之龄快3年了。
    
     常言说:女人四十豆腐渣,男人四十一枝花。可我就不大明白,我的这枝花进入花期都两、三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含苞绽放呢!
    
     我怀疑,这可能与全球自然气候变暧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或者,与引起全球经济气候萧条的“金融危机”有关。后来事实证明,与“厄尔尼诺”关系不太,但与“金融危机”有很大关联。具体的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说明这个情况的,这里暂且不表。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文化程度。我的文化程度是大专,按现在大学的分类,就是三本。
    毕业于常州工学院,简称为常工院,和“长工院”一个发音,一听就是苦命人上的学校。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现在看来,我成立公司搞收废网这个项目,还算是专业对口吧。
    
     在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各位坦白一下我当时上大学,特别是报考企业管理专业的动机,因为做人要厚道嘛!
    
     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跳出农门,以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改变自己一穷二白的命运。还没有上升到建设祖国、为国出力的远大目标上,从这一点来讲,我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时我们家很穷。
    
     我的父母是四川人。父亲的成份是地主。
    
     成份这个东东,可能现在对很多人,特别是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这里我也不多介绍了。不清楚的,可以回去向家中老人咨询一下,或者上网百度一下。
    听老爸说,到我爷爷那一辈,因为爷爷的勤奋和节俭,家里条件好了一些,有了一些余粮。按当时的政策,他们这点家底不应该划成地主的,只是当时一个雇农(比贫农还穷)和爷爷他们有些矛盾,逼着工作组把父亲他们划成了地主,并没收了房子和粮食。
    
     这还不算,当地主,还要经常要挨批斗的。在四川实在混不下去了,父亲便于上世纪60年代初逃难逃到了新疆。
    
     我猜想,现在人们经常玩的“斗地主”游戏,很可能就是从那时候演变过来的。
    
     现在,我儿子和侄儿想“斗地主”还差一个人时,我就开玩笑说,喏,叫你爷爷上啊,他是真地主呢,你们就斗他吧!
    
     我们家当时在新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用现代人的话说,那里有待开发;而我们家是有待致富,而且是迫不及待。
    
     那时我们家是真的是穷,不是象现在有些人说的“我们家很穷,我们家的仆人也很穷,我们家的司机也很穷…..”的那种,也不是“我们家很穷,父母都下岗了,没事做只好在家数钱…..”的那种。
    
     看到这些话我就很生气,这纯粹拿我们穷人开涮嘛,真的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我们家穷的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我们家的兄弟姊妹多,一共5个,确切的说,应该是6个,最小的一个妹妹因病夭折,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我排行第二,头上是个姐姐,下面有两妹妹——二妹和三妹,最小的是兄弟。
    
     我在读大学时,当我说到我家有5姊妹时,我的同桌,一个长得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女同学很吃惊地问我,你父母怎么生哪么多啊?我们这边一般一家只有一个。
    
     我说那是父辈的事了,我不是很清楚。我想,主要原因是可能为了响应了毛主席老人家的“人多力量大”的号召吧。
    
     再一个原因,那时候的农村,没有电,晚上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我们那儿一般都是4、5个,个别的有8、9个,我的刘妈妈家是最多,共生了13个,存活了9个。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母亲经常生病。可能生孩子生多的原因,再加之生活条件比较差,体质很弱、一点都没有抵抗力。我们家任何一个人生病了,她都会参一股。等最先生病的人好了,她还是在打针呢。
    
     想想母亲这一辈子也真不容易,从年轻就一直有病在身,到现在还一直吃药、打针不断,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一直默默地做着贡献,可是那些药品生产商家的当家人却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一下老人家。当然啦,他们也不知道母亲住在哪儿!
    
     看到老人家日益消瘦的身体和痛苦的表情,我都一直心痛不已,只是毫无章法。如果能分担母亲的痛苦,我会毫不犹豫的替母亲分担的。
    
     在写这本书时,也就是2010年6月份的时候,母亲在妹妹的陪同下,去成都,在省人民医院做了全身的检查。还好,除了糖尿病、肠炎、胃炎等慢性病,身体有些虚弱外,身体各主要零件并无大碍,这让我们做儿女的比较欣慰。
    
     第三个原因,各位都知道,在农村种庄稼,,一般都是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的,那庄稼收成还可以,如果雨水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记得有一次,种下去的麦子及经济作物——打瓜(瓜类的一种,里边的瓜子来卖钱,现在的阿里山瓜子就属此种)。由于天气太冷,结果,麦苗和瓜苗都被冻死了。那一年损失了几千元,80年代的中后期,几千元,可是我们一年多的收入啊。
    
     天老爷的事,人是不可以改变的,记得有一天,母亲看着满地的冻死的瓜苗,坐在地里,泪如雨下。
    
     那时候,家里经常没有钱,最穷的时候,要用自己家喂养的鸡下的蛋去换盐巴…….
    
     好了,具体的偶就不展开了,否则就象央视的朱军同志那样,把大家听得泪眼婆娑才放手,那样就不地道了,又不是开忆苦思甜大会。
    
     有句话叫做:穷则思变。
    
     当时,我们国家不现在现在这样开放,可以随便进城做点生意什么的,要想跳出家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当兵,另一条便是上大学。
    
     一个人要善于给自己定位。
    
     我自己很清楚,我没有高大魁梧的身躯,身材过于单薄,就是走在街上,很多女生很想和你换身材的那种(原来很苗条,现在已经横向发展了,有点惨不忍睹)。不是当兵的料,就是有心想要保家卫国,祖国妈妈也不用你啊!
    
     还好,学习还算说得过去。
    
     如果是高考能发挥正常的水平,我相信,进入一本是可能的,最差也是二本。结果呢,就象中国足球一样,临门一脚总是很臭。在复读一年后,还是臭脚,只好上了大专(现在的三本)。当时,经济专业就开始热了,于是就报了企业管理专业,想想大学出来就可以是厂长经理了,心里很是甜蜜啊!
    
     三年的时光,不经意间从手中流走,转眼就大学毕业了。
    
     想想自己即将被委任为某某厂或某某公司的厂长、经理时,我心里那人爽啊,有点象火风同志唱得那样,嘴里边“笑的是呦啊呦啊呦”, 我心里头“美的是啷个里个啷。”。
    
     但接下的事实证明,我这个想法很傻很天真。
  
  @地震山摇 2011-07-08 17:30:54
    lz问个问题:看到我们这里收废品的收回去的电子产品,只要是进了收购站的就都弄烂,有铜的取铜,有铁的要铁,我感觉这样有点可惜,你们都是这样吗?说一下,我的工作和收废品没关系,但是看好这行,尤其是我说的废旧电子产品没有更好的出路吗?
  -----------------------------
  地震山摇,你好!有更好的出路,就是正规的深加工,建废旧电子解体厂,但那样投资会很大!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二)找工作
  
   1992年7月初的一天,我大学胜利毕业了。
  
   背着一个背包,只身来到四川安岳。背包里,一半装的书,一半装的衣服。当然啦,还有就是我对未来的梦想和一腔沸腾的热血。
  
   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不包分配了,实行“双向选择”。说白了,就是你去联系单位、单位又来选择你,最后就成了林子祥和叶倩文同志唱得那样“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在最后一个学期,我的很多同学,在家人的帮助下选择好了单位,有建设局、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待遇好有油水的单位。
  
   而我却没有着落,因为我家里并没有好的关系。一方面,家在农村,没什么亲戚朋友在城里边。再一个,由于父亲性格有些孤僻,不愿吹捧,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朋友。
  
   老爸在跑烂了几双解放鞋后,终于给我联系了一家皮革厂,答应收留我。
  
   当时皮革厂已入不敷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我工作一年后,我从朋友口中得知,那家皮革厂已经英勇牺牲,光荣倒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听到这个消息,我暴寒!上帝保佑,我算是逃过一劫。
  
   唉,别人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当然,我也能理解,因为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叫李刚。
  
   这时候,我就萌生了回四川工作的想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那边的气候、生活都不习惯,想回故里。所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我的亲舅舅,此时在四川安岳县当副县长。我母亲有六姊妹,母亲是老大,脚下有5个兄弟,当副县长的是大舅舅。
  
   通过我大舅的帮忙, 8月中旬,我就被分到安岳县一家当时效益还不错的工厂——安岳轻型车辆厂里上班了。厂里主要生产印刷机和农用车。
  
   开始没有分到厂部里,先下车间,分在印机车间(制造印刷机的)。做的是钳工,就是我们伟大的总设计邓小平同志当年留学法国做的那个工种。
  
   我和伟人做同样的工作,似乎我也能成为伟人一样,很有些自豪。
  
   当时带我熟悉厂区地形的,办公室的黄主任对偶说:“小伙子,先就在车间里好好干吧,至少一年,干得好的话再到厂部里来。”
  
   言外之意,如果干得不好的活,那基本上就在印机车间长期“潜伏”了。
  
  我弱弱的说,“我是大学毕业呢。”
  
   那时候,大学生还算是稀缺物种,不象现在这样流行,上个厕所遇到都是大学毕业的。所以,我还是有理由争取在厂部工作的。我是厂里的分来的第二个大学生。下车间,岂不是成了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嘛!
  
   黄主任没有理会我的问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大学生也要下车间,这是厂里的规定。”
  
   此时才知道,出来就想着当厂长、经理,那是猪八戒娶媳妇——想得美。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在《围城》里,赵辛楣曾经对方鸿渐说:“从我们干实际工作人的眼光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完全没两样。”。
  
   作家刘原也在《天生我舌必行骗》一文中,就如何甄别那些自称大学生的乞讨者时,尤其是自称学管理学的,他发明了下面的鉴别方法:
  
   “对自称是学法律的要考他对李庄案有何看法,自称学新闻的就考他新闻法第一条是什么,自称学化学的就考他三鹿奶粉的配方。倘若哪天在街上碰到和我一样学管理的乞讨学生,我不会考凯恩斯主义的要义,只会问他在管理系都学到了什么,他若是茫然地说什么都没有学到,我定然会深情地把零钱放在他的手心。因为,这个答案是正解。”
  
   上面两段话,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但却是事实。在我看来,学管理和学哲学一样,正如赵辛楣、刘原同志所言,等于什么也没有学。
  
   在车间里干活,真的是很辛苦,一直都是站着工作。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站得双脚又麻又酸,随时用我的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四下搜索,想找一个屁股可以坐的东西,歇一下脚,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倒头就睡。一、两个星期后,才逐步适应了。
  
   当然啦,比起在农村浇水、扛麻袋等重体力活,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了,轻松多了。再一个毕竟在厂房里上班,不晒太阳,工作时间也只有八个小时。
  
   但想想要干一年,心里还是有些发怵。没办法,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我这个人,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在空闲的时候,一般就听听音乐,看看书什么的。
  
   我觉得,在一天的工作之余,静静的坐下来,泡上一杯茶、抽上一支烟,戴上耳机,一边看着书一边听着音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莫过于此(瞧我这点出息)!
  
   后来,听说是抽烟有害健康,国家提倡绿色环保,咱就把烟戒了,结束了长达10年的烟龄。
  
   有时候,心血来潮时,也附庸一下风雅,假装一下斯文,也写写文章,咱不能只吸收进去,不输出来吧。前面说了,写的文章都是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之类的东东,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记得我分到工厂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写关于工厂艰苦创业的故事,是用散文的形式写的,洋洋洒洒3000多字。自我感觉,写得一般,但这一篇文章却在厂里引起了轰动。
  
   厂里的妇联主任蔡大妈看了后,十分感动。据说,她当时看得“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后来证实,眼泪哗哗地,是有些夸张,但确实是热泪有些盈眶了。
  
   大家都知道,营销界有一个观点,说女同胞的嘴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路径,更何况是厂妇联主任。
  
   很快这个事就传开了,说印刷机车间有一个高材生,很有文艺脓包之类的,听得我一脸通红。当然,心里却是偷着乐!
  
   按照一般新闻报道的模式,那就是,这个事很快就引起了厂领导及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原因,我们那个厂也不大,就几百号人。再一个原因,厂长夫人就在妇联工作,岂不吹点枕边风。
  
   这个世界,威力最大的除了12级以上的台风,还有,就是枕边风。
  
   不久,厂部黄主任就亲自驾到了,笑容可掬。哟,说看不出你小子“屁股上挂暖水壶——有一定(腚)的水平哈!
  
   我有些得意,心里曰:怀才这个事,跟怀孕一样,要时间长了才看得出!
  
   “得,现在厂部缺人手,就到厂部来上班吧!”,就这样,我在车间上了不到4个月的班,就脱离了苦海,还真是应了培根同志说的“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话呢。
  
   其实,写作一直是我的爱好,从上初三开始,我的作文就多次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获奖。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当时的远大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作家。
  
   上了大学兴趣更浓,又是院文学社成员、又是院报记者,经常在院报上发些“小豆腐块”,蹭点零花钱用。其中一篇叫做《苍白的周末》,曾在学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后来,利用承包学生食堂的机会,我通过自学,又得到了法律大专的文凭,当时的想法是想参加司法考试,当律师。
  
   之所以在承包学生食堂的时候参加法律自考,是因为承包食堂有很多空余时间,一般只是在开学前一个月内忙一些,比如招人啊,培训啊,定岗定位之类的,走上正规后,我们当老板的一般就只是在早中晚三餐学生就餐时去收钱,顺便去管理一下食堂即可。剩下的时间就没有事了,属自由支配时间。
  
   但由于后来改做其它生意,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再一个,律师也很难考,后来就放弃了。但通过对法律的学习,特别是民法、公司法、商法等的学习,这对我以后经营公司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世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
  
   我个人的体会,学习法律的最大目标就不要涉足法律,要远离法律。经常当被告的人是无奈的人,经常当原告的人是无能的人。
  
   再一个,在中国,打官司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很高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打官司。还有看标的物大不大,如果为几千、万把块钱,想办法能得最好,不能得就算了,就当是被小偷摸了包。
  
   不要去轻易去打官司,否则很可能就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哦,不好意思,扯得有点远了,回到主题上。
  
   也就在92年12月中旬的样子,我就由印机车间调到厂部里新成立的基建科。当时,厂里正投资1000多万进行技改,购买土地、新建厂房、安装新设备等等。
  
   我呢,就协助分管基建的副厂长,负责管理工程基建,比如收、买材料、计算工程量、监督质量之类的。
  
   用我们四川话说,是糠箩兜跳到米箩兜里了,比起在车间,劳动强度和待遇都好多了。
  
   但容不得我松口气,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工程已经全面铺开,有很多工作要做。
  
   转眼,93年的春天到了。我也是25岁的小伙子了,又到了谈婚论嫁的时间了。
  
   原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又有稳定的工作,也有城市绿卡(户口)了。那时候,有个城市户口还是很弹的。我工作那阵还有供应粮供应呢,只是半年后,基本上就停止了。
  
   由农村进入城市,是一比较难的事,那时,一个城镇户口要6000元一个呢。
  
   正因为如此,我有理由相信,谈个把女朋友,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
  
   不想,在谈恋爱的旅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三)恋爱
  
  
   一般情况下,正常读完大学专科,也就是21岁的样子,最多22岁,我却24岁了;才上了半年班,就是25岁的人。
  
   按照蔡明同志的“蔡氏问法”,那就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那么,这多出来的两三年,在做什么呢?难道是用这两三年的时间,去周游世界,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了?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因为按照简历的要求,时间段不能有盲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们那时山村里,一般是7岁才开始上一年级,不象现在都6岁就开始读书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幼儿园里好混些,就多上了一年,不是的。我们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东东。
  
   在我记忆中,我们那里的孩子一身到5、6岁就开始帮父母做点家务了,哪里还读什么幼儿园?再一个,那时农村里也没有幼儿园这一说法。
  
   象我们家,那时除了父母亲,我姐姐和我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做的事就比如做点饭、割点柴、拔点猪草之类,再或者带弟弟妹妹了。
  
   说得严重点,就跟现在用童工差不多,反正也不开工资的,不用白不用,当然,用了也白用。
  
   很多城里人不理解,说农村里那些人生那么多,还要种庄稼,真的很不容易啊。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其中有很多农村的小孩子默默的做着贡献。
  
   父母一般都是做外面的体力工作,家里的工作,比如烧火做饭、带弟弟妹妹,割猪草等等这样的杂活,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小孩来做。没办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我要读书那阵,由于我们村是新建的,还没有修学校。只好到离我们村4、5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读。秋天还好点,冬天雪也大、风也大,天气也很冷。我读了几个月就不想去了,累死个人哦。
  
   再一个,我这个人可能发育得比较晚,上一年级那会,整天都是晕晕乎乎的。
  
   第一篇,大家都知道,学习a、o、e 。我对别的字母都不感兴趣,只对o情有独钟,整篇就O一个字母,原因很简单,这个好写啊,画一个圆圈就ok了。
  
   只是,也会遇到阿Q叔叔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画而不圆”,心里很是羞愧!
  这件事让家里人笑了很久。
  
   后来我当爸爸了,有一次给我儿子上“政治课”时,说你老子当年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如何如何。牛皮还没有吹到一半,我的妈儿子的奶奶出来了,说:“孙子,别听他的,你老子当年上一年级时,满篇写的都是鸭蛋”。搞得我一点面子都没有!
  
   这个老妈,现在到处都在提倡宣扬主旋律,她却要把我的负面东西晒出来,叫我在儿子面前怎么树立高大威猛的父亲形象嘛!
  
   当时,在我的申请下,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行啊,明年再重读吧!他们也高兴,那就再多当一年的家庭童工吧!
  
   所以,我开始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满8岁了。
  
   其二,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到了小学3年级以后,我那晕晕乎乎、长期处于混沌状态的脑袋开始逐渐清醒了。
  
   渐渐的,我发现开始班上学习好的,比如那些从小高傲的女同学,没有我学习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记忆,特别对男同胞来说,开始上一年的时候,多数都女同学学习好,很受老师的宠,略有不顺心的事,就跑去向老师告状去了,整天耀武扬威的,很是得意!
  
   慢慢的,我成绩都是班上的一、二名了,小学毕业升初中时,竟然是全公社第一。
  
   父亲也看到了希望,要给我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叫我回四川老家,也就是安岳就读。
  
   当时,我大舅舅已经大学毕业,在安岳中学当老师。
  
   我大舅舅是66届的,高中毕业那会儿,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取消了高考,然后就在农村当代课老师,在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
  
   我是初一才回去的,当时应该上初二了。因为初二班不好插,再一个我们那儿教学质量太差,跟不上。于是就留一级吧,从初一上起。
  
   我个人把这次重上初一,叫做战略性留级。
  
   其三,就是我前面说的,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再次复读了一年。
  
   这三项叠加,我大学毕业就是24岁多的大龄青年了。
  
   工作不到半年,1993年的1月。我就把我的父母亲从新疆那个小山村接回来了。
  
   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父母的年纪大了,特别是母亲,由于长年有病,身体很虚弱,已经不能再在农村干体力活了,一同回来的还有我的弟弟,那时他正在上高一。
  
   我工作的县城,是一个小县城,结婚都比较早,一般男的就在22、23,早的20岁左右就成家了。
  
   像我25岁都算是大龄青年了,再不谈的话,就要混入剩男的革命队伍当中了。
  
   我的亲戚、我的朋友都开始为我婚事张罗了,其中最为热心的当属我的大舅娘和我的妹妹。
  
   这里插一句,我的这个妹妹是我的三妹。她是我回老家上初一时,就我和一起去的。后来,就一直在我的大舅舅家生活,初中毕业后,我舅舅帮她找了一份工作,我大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
  
   我大舅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我们就象是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常言说,儿好不如媳妇好,女好不如女婿好。按照这个话的格式,可以这样说,舅舅好不如舅娘好。
  
   从我和我妹妹回到他们家中,她就对我们很好,那时候,她们家里也不富余,但对我们却很关心。
  
   包括我的婚事,也是一样的热心。
  
   那段时间真的成了我的恋爱季节,三天两头的去相亲。如果再不谈的话,可能全县人民都要为我着急了。
  
   而我却是泰然自若,一点也不急。
  
   贫穷的生活教育了我,从我懂事起,我就有一个思想,就是在我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之前,我是不谈恋爱的。我现在的这点工资仅仅是够生存,哪有钱去谈恋爱。
  
   我个人觉得,象我们这种穷人子弟,现在所谓的穷二代,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去恋爱,那是一种耻辱。
  
   当然,谈恋爱不花钱,或者是叫女朋友花钱的除外,因为那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而偶既没有那种能力,更没有那种境界,所以,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一直都没有谈过恋爱。
  
   那时候的大学,没有现在这样开放,还可以允许结婚。我们那个谈恋爱的,但还是比较少,不象现在,校园里成双成对的很多。
  
   在认识我爱人之前,我共相了4次亲。
  
   其中有2次,也仅仅和女方见了一次面。都是城里工作的女孩,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工资多少,有房子吗,父母有退休工资吗等此类的问题。
  
   当然啦,我也如实回答,有1个当场就古得拜了。另外1个说回去考虑考虑,结果大家可能都猜到了,自然是“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真正谈的,是一个在丝厂工作的女孩,看到她的第一眼,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就确定是我的心动女孩。
  
   个子修长、面容清秀,比我还高一点。但没有关系嘛,偶可以娶(取)长补短啊。那是我的初恋。我们在一起谈了三个多月,最后,也告吹了,原因是家里穷了,再一个就是自己的海拔不够高,只有160厘米。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几次相亲失败的原因,一则我在城里没有属于自己的窝——房子,租的是公房。二则父母没有退休工资,以后养老很成问题。三则是我个人的自然条件也不太好,主要是个子不高。
  
   象我这种情况,现在有一个名称——凤凰男。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是一个嫁给凤凰男的女子发的。大致内容就是,通过她嫁给凤凰男的悲惨遭遇,泣血告之天下姐妹:一定不要嫁给凤凰男。
  
   帖子列举了几个苦难事例,第一个,凤凰男在城里没有房子,婚后要靠两人自己辛苦去挣,家里也帮不上忙,别说一次性付款,就是交首付,都要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第二个,还要帮忙还男孩上大学的贷款。一般凤凰男都是贷款上的大学。
  第三个,父母没有医保、社保,养老和医疗没有保障,全靠男孩承担。第四个,有些还有弟妹需要资助。
  
   我这里只是转述个大概,帖子写得是有理有据,分析得深刻细腻,描写得情真意切,看后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现在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现在的女孩对男孩子的条件更高,一般都是“三高一突出”。不要误会,这三高可不是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和椎间盘突出。而是身材高、学历高、收入高及工作特别突出。
  
   更有甚者,打出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要求。我觉得,这个就有些过了。
  
   现在,有些女孩子谈朋友,拜金主义可以说是赤裸裸了,一点都不委婉。
  
   比如前不久,《非诚勿扰》里的马诺同志就说,“宁可躲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坐自行车上笑”,说得很经典啊!
  
   过去,经常出现千里寻夫的爱情故事,而现在,是经常上演钱里寻夫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也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女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只是苦了我们这些从农村奋斗出来的男人啊。
  
   当时,我父母的想法就是让我找一个老师、医生或银行上班的女友。收入稳定而且待遇还好,但打米亮沙锅,我认真的分析了自身的条件,觉得那种想法不现实。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咱可以多找几棵试试嘛。城里的要求高,咱就找找农村的,有什么不可以的,对吧?
  
   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再一个,我的性格也不适合找城市的女孩,我骨子里就有一种大男子主义,我觉得爱情和婚姻应该是平等的,不愿意在家里低三下四、逆来顺受,当一个我们四川人所说的粑耳朵。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相似的经历,年龄比我大几岁,大学毕业后,分到安岳城里。
  
   后来,娶了一个城里的姑娘后,就成了“三包”男人,就是工资全部上交、家务事全包、剩菜全包的那种。
  
   对老婆是言听计从,身上也没有什么钱,老婆按家庭财政计划,每月划拨50多元钱的零用钱给他。最严重的是,也不能给远在农村年迈的父母拿钱。
  
   有一次,因为私自把单位上发的奖金截留了,寄给了在农村辛苦劳作的父母。老婆大人发现后,两人闹得乌烟瘴气,不可开交,最终以男人写保证书,保证以后下不为例,方才罢休。
  
   我父母把我养这么大不容易,又含辛茹苦的把我供上大学,我可不愿意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
  
   其它介绍的呢,我又不太愿意,单位上也有师姐师妹对我有那个意思的,但我又没有感觉。
  
   直到和我爱人相识,才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爱情。我和我爱人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五)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四)介绍爱人
  
   在隆重请上我的老婆大人上场之前,我先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情况:
  姓蒋名凤,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凤。本来是想用个化名的,但媒体已经报道过,就用真实姓名吧。民族汉,性别女(这不是废话嘛)。
  
   学历初中,确切地说,只上到初二上学期吧,因家庭贫穷,便光荣的退学了。现年38岁,籍贯是四川安岳县人。
  
   因为名凤,在承包食堂或做生意时,下面的服务员或员工都亲切称呼她为凤姐。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关系稍微熟一点,一般都是姓加一个哥或姐的,这样就亲近些,比如张哥、李哥,王姐、刘姐。如果再亲近一点,就是名加一个哥或姐,这样就显得亲热很多,比如强哥、军哥,英姐、娟姐的。
  
   我爱人也属于后面这一种,也被那些小妹们一直喊了10多年,也相安无事。可是,2009年直到那个网络红人罗玉凤出现后,凤姐这个词便在网络上很快流行起来了。
  
   开始也不觉得,因为她也不经常上网,就是上网,就是斗地主,从不关心网络上的江湖事。
  
   直到很多人都在对她说网上凤姐的传奇时,并且在叫她凤姐时,带着异样的眼神时,她坐不住了。有一天,她带着好奇心上网,专门了解了凤姐的相关情况,比如是相貌、性格方面的介绍。
  
   看后,她说太伤自尊了,这样的人也叫凤姐,真是糟蹋了凤姐这个词。真是后悔,当初没有把“凤姐”注册商标或者说申请一下专利什么的。
  从此以后,她不再允许别人称她为凤姐了,说是不愿与网上的凤姐为伍。
  谁叫她凤姐她跟谁急!
  
   我爱人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演变,好些曾经很好很温馨的词语被糟蹋得不成人样了,比如先生、比如小姐,比如同志….
  
   看到凤姐的尊容,我爱人说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可能经常受到我及侄女小雪的熏陶的结果吧。
  
   她说,长得丑不她的错,那是因为她的父母革命工作没有做好,但不应该出来吓人,出来吓人就是她的不对了!
  
   认识我爱人,是一偶然的机会。
  
   我前面讲了,我是92年7月毕业。8月份就分到四川安岳一家工厂。
  
   93年年初,我的父母回来了,虽然我父亲重体力活不能干了,但一般的工作还可以干,毕竟只有50多一点的年纪。
  
   再一个,进到城里来,相当于在青石板上坐着,什么都需要钱,光靠吃老本也是不行啊。
  
   当时,我才工作,收入很低,只有140多元一个月。
  
   在我大舅的帮忙下,在他的大学同学那儿,给父亲找了一个仓库保管员的职位。
  
   那天,我舅舅抽空用他的专车,是一辆紫红色的桑塔纳2000。送我老爸去他的同学那儿。
  
   在回来的路上,桑塔纳车的电瓶坏了,打不燃火。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小车已很普遍了。车子出点小问题,比如爆胎呀、发动机熄火呀,电瓶打不燃火之类的,很正常。
  
   只是我老舅的这个车是早不坏晚不坏,就在离我老婆,也就是我爱人开的餐厅5、6米的地方坏了。
  
   我觉得还是称呼爱人吧,老婆老婆的叫,显得我没文化,真的是收废品的呢!
  
   因为我爱人的哥哥曾是我舅舅的学生,所以他们一年前就认识了。
  
   在餐厅隔壁的隔壁就有一个修电瓶的,趁着修车的空档,我舅舅就到她的店里坐坐,聊聊天。
  
   聊的内容大致是,最近你哥哥怎么样啊、生意好不好啊、有没有小混混吃了不给钱的呀之类的!也算是领导亲自关心劳动人民吧!
  
   那天,工地上的材料不够了,我要去采购一些铁丝、钉子之类的小五金。
  骑着我才买不久的一辆赛车,车把象山羊角那样弯曲的那种。由于在工地上转来转来去,为了怕太阳对偶进行无情的摧残,把人晒黑了(本身就黑,那样岂不雪上加霜啊),所以一般都戴草帽、同时为了时尚,还戴一副墨镜。
  
   很拉风的样子,自我感觉很酷!
  
   后来我爱人对说,当时看到我那身行头,土不土,洋不洋的,活象一个在她店里吃了回锅肉不给钱的小混混!听得我很受伤!
  在采购完东西后,在我凯旋归来的路上,就碰到正在我爱人餐厅里深入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疾苦的舅舅。
  
   就这样,经过我舅舅的介绍,我就和爱人相识了。
  
   想想,真的是应了范伟同志那句话——缘分啊!
  
   如果我早10分或晚10分钟,我和爱人可能就不会相识了。早了,车子没有坏,晚了,车子就修好就走了!
  
   如果我舅舅的车不坏在那儿,也不会认识她了。
  
   有人说,缘分天注定。现在看来,还是有点道理呢!
  
   后面的发展就比较俗套了,大家也都猜得出,就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就碰出爱的火花了。
  
   但由于我爱人是农村的,家里也很穷。再一个又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父母一直都不同意。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跳出农门,现在又要娶一个农村户口的妻子,他们很是想不通。
  
   90年初期,我们还在吃供应粮,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是很大的,不象现在,农村人比城里人吃香。
  
   我前面也讲了,我们家里很穷,凭我那点微薄的工资是很难养活我们这一家人的。
  
   我爱人开餐厅,一个月能找一些钱,能够帮我减轻一些经济压力。还有,爱人能够吃苦,做生意能独当一面。这是我看上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说起来就有一些惭愧,就是我这个人就是嘴巴馋、好吃。而我爱人是开餐厅的,她自己也学了两招,做菜很好吃,
  每次到餐厅里,都是好肉好菜招待,而且还都是免费的。
  
   常言说: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软。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吧?呵呵,当然,只是开个玩笑!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已经同居了,既然同居了,就要对婚姻负责任。
  我觉得,男人最应该具备的品德就是:责任。
  正如杭州勇斗歹徒、英勇献身的大学生杨济源所说:“一个男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才,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
  
   我们的同事、我的朋友都不看好我们的这一段婚姻,说一个大学生竟然去娶一个开馆子的,这个婚姻,基础本身就是不牢固的,估计走不了多我们就得古得拜。
  
   90年代初期,下海做生意的人还是被人瞧不起的。
  
   其实,在我看来,婚姻和企业一样,也是要用心经营的。而夫妻两个,也就是这个企业的团队队员,而团队之间最好是互补的。
  
   我和我爱人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主外,她主内,做饭呀,收拾家务之类的,我是弱项,而是她的长处。对外比如挣钱啊,写点什么之类的,又是我的长项。
  
   我的体会就是,婚姻不是找最好的,而是找最合适自己的!
  
   从结婚到现在,快18年了。事实证明,我们感情的堤坝总体上还是坚固的。
  
   当然,这其中也出现过险情,就是我在搞收废网时,因为意见分歧太大,看到咱一意孤行,爱人曾用离婚来威胁过我。
  这些,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详细的说到,这里先垫个底。
  
   爱人也很贤惠,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只是在工作上,可能是观念、文化上的差异,就是和我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这一点,让我有些不爽。
  在和我爱人领取结婚证的前一天,我很郑重对她说,这一辈子,我不愿意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我喜欢大起,或者大落。
  
   她回答得也很干脆,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叫花子背个兜跟他走。
  
   我和我爱人,在经过3个多月的拍拖,于94年10月初领取了结婚证。用现在的话说,叫闪婚。
  
   对此,有朋友嘲笑我说,呵,看不出啊,你结婚也跟时髦,玩闪婚!也有朋友说,才3个多月就结婚了,风险大哦!
  
   其实,在我看来,婚姻质量的好坏与谈恋爱的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一见钟情,谈恋爱的时间很短,婚后过得也很幸福。有些谈了N多年,结婚没有多久就离婚了。
  
   一切随缘吧。
  
   我对我的婚姻还算满意,只是有时候想起我们的婚礼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我们的婚礼太简单了,可以说是简陋了,没有请亲朋好友吃一顿饭。
  我们的婚礼是在94年的元旦举行的。我们的婚礼办得很简单,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我记得,当时是在一家可以容纳100人左右的歌厅里举行的,是以茶话会的形式,买了水果、瓜子、糖之类的。
  
   现场也只是简单的布置了一下:贴了红喜字、有些氢气球。
  
   茶话会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我大舅和厂领导致辞、嘉宾讲话及祝福,余下的就是做了几个婚礼游戏和唱歌,饭都没有请大伙吃一顿。
  
   我和我爱人更简单,坐一辆人力三轮车就来到现场了。
  
   婚礼结束后不久,我们厂里的简报和宣传栏里,都报道了这件事,并编发厂党委和厂团委的倡议书,号召全厂青年职工向我学习,新事新办,勤俭节约。
  按照现在的观点,还可以增加两三条,那就是提倡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绿色消费。
  
   其实,我并不是故意想去这样做秀的,举办这样的婚礼是基于两方面考虑的: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考虑。前面已经介绍了,我和我爱人家都是穷,可以说是空对空,仅仅只能解决温饱。没有过多的实力去大的排场。
  
   第二个呢,我是一个不太注重形式的人。我觉得,结婚就是以后两个人在一起实实在在的过日子,婚姻的长久、感情的好坏,与婚礼的排场大小,庆典的隆重程度没有多大的关联。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请参加茶话会的宾客吃一顿饭。
  
  
   时光如电,转眼就过了94年的春节,到了94年的4月份。
  
   我爱人开的餐厅,由于房屋要拆迁,要关门了。
  
   再一个,已经怀上我儿子了,已有5个多月了。
  
   那时的心情是兴奋的,但同时也感觉到了压力,我要当父亲了,我们家又要多一名成员,肩子的担子更重了。
  
   经济压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压力还来自精神上。原因是是我爱人和我母亲的关系处得很紧张。
  
   由于节约开销,我们结婚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就是那只有30多平方的廉租房内。
  
   常言说,距离产生美。开始还可以,慢慢的,她们之间的就开始有矛盾了。当然,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
  
   两个都是我爱的人,用四川话说,一边是崖一边是坎,谁也不能得罪。
  开始我就两边相劝。
  
   后来,慢慢的升级了,我怎么也劝不住,我夹在中间很难受。有一句俗语可以说明我当时的待遇,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就象电视剧《双面胶》的男主人李亚平。
  
   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如果有人能协调处理好婆媳关系,她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没有别的好办法,分开单过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儿子出生2个多月的时候,94年9月下旬,我们就分家出来,租房子单独过。
  
   我们分家出来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家里的东西都给父母留着,我们只带了几床绵絮和一些锅碗瓢盆,就出来了。
  
   分家后的第一顿饭我们是站着吃的,因为没有桌子和板凳。
  
   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快乐,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儿子8个多月的时候,刚断了奶就给让他爷爷奶奶带了。虽然,和爱人有些过节,但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他们还是很爱自己孙子的。
  
   儿子送到他爷爷奶奶上面后,我爱人在一家鞋厂找了一分打鞋帮的工作,因为我爱人此前学过裁缝,有点基础,想挣点钱,以贴家用。自儿子出生后,家庭支出也随之上升,我一个人的工资已捉襟见肘了。
  
   每天,我和我爱人都早出晚归的,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也算平静。但很快,这份平静就被打破了,因为,她侄女来投靠我们来了。
  
   (未完待续)
  
  
  
  
  
  
  @静淡的尼洋河 2011-07-12 22:10:20
    不错,顶下,有文笔且散而不乱。看不懂的可能会觉得不怎么样,要慢慢看慢慢品,有味道。
  -----------------------------
  呵呵,谢谢支持!我这是随笔的形式写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五)收留侄女
  
   我爱人一共七姊妹,头上四个姐姐,两个哥哥,我爱人最小。大姐、二姐因病,都在30多岁时就相继离开了人世。
  
   这次来我们家的,就是她二姐的女儿,叫小雪。当时,她由她姐姐带起来的,希望我们收留她。
  
   小雪在他们家排行第二,老大是姐姐,老三是弟弟。父亲是一所农村小学的一名后勤工作人员。
  
   他父亲因为受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侵蚀,在生了两个女孩后,还是一心想要一个男孩。为了生她的弟弟,同时,又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就在小雪满了40天后,就抱给我爱人他们家带,主要是由外婆和我爱人带。
  
   因为,四川计划生育查得很严,如果学校知道的话,就要被开除公职的。
  
   第二年,他母亲就生下她弟弟,在弟弟两岁多点的时候,她母亲就生了重病(据说是引产次数过多,身体极度虚弱,方染重病)。加上家里很穷,拿不出钱,不能到大医院去,后经多方医冶无效。便离开了人世。
  
   唉,封建思想害死人啊!
  
   我爱人的二姐在弥留之际,特地把小雪儿托付给我爱人,那时小雪已经近4岁了,希望她能好好照料小雪。也就是说从16岁的时候,她就带着雪儿,包括到贵阳学手艺,也包括在安岳开餐厅的时候。
  
   和我结婚时,就想把小雪一起叫过来,但由于房子太窄,再一个担心我和我父母不同意,说才过门,就要带一个人进来。所以,就暂时,安排在她一个亲戚家里,但农村条件太差,那个亲戚对她也不太好。
  
   看到我们单独出来过了,她就想跟着我们一起生活。开始我也不太同意,觉得自己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但经不起她两姊妹的苦苦央求,便同意了。从此,小雪就一直跟着我们了,从安岳到惠水,然后再从惠水到贵阳。
  
   我这个人,心地比较柔软,经不起别人的几句好话,有时候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心里难受。
  
   看到我同意了,两姊妹很高兴,特别是她姐姐很会说话,她说,兰叔叔,谢谢了哦,给你增加负担了哦!
  
   我笑着说,没有关系,一人省一口,喂个小老鼠嘛!小雪是属老鼠的。
  
   由于又增加了一个人,经济更加窘迫了。
  
   为了减轻经济的压力,我爱人就出来开始做生意了。因为打工,工资太低了,还要受人管,没有做生意自由。所以,在鞋厂上了两个月的班后,我爱人就把打鞋帮的工作给辞了。
  
   出来后,做了很多生意,比如卖凉粉、凉面、卖卤肉,卖水果等等,凡是能赚钱的,都做。但都由于生意不好、或者生意的摊位态度偏等原因,没有持续下去,只挣了点生活费。
  
   后来,又开始卖菜油,就是从炼油厂批发菜油,然后,零售给一些小饭店和餐馆,以赚取差价。这个生意做的时间要长一些,大概有一年多。
  
   她买了一个人力三轮车,从300多斤的大油桶里分成50斤或100斤装的塑料桶里,然后挨家去送。有时候,遇到上坡,骑车不上去,就要下来推,很是辛苦。
  
   记得有一次,一个下雨天,雨天路滑,一不注意,差点翻车,一身的泥,手上还挂出血了,回来把手伸给我看,看得我很心痛。
  
   如果说小雪的到来,仅仅是吃点饭,那问题还小,随之而来的还有其它问题。
  
   第一个,由于是超生的,一直没有户口。进入到城里后,想入学很不容易,到处都要户口。为此,我爱人到处托熟人找关系,好不容易才进入学校读书。
  
   第二个,父母亲看到我爱人自己没有找什么钱,现在反而又带一个侄女过来,我的担子更重,所以,父母就不同意,特别是母亲,强烈反对。为此,我和母亲之间也闹了几次不愉快。
  
   第三个,毕竟是小孩,有时候也不是很懂事,经常惹我们生气,而为了教育的问题,因为意见和观点的不统一,我和爱人之间也经常发生些小的摩擦。
  
   前面说的,随着我侄女的到来,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就是这个意思。好在,她现在长大了,还算懂事听话,对她小姨和我,也比较孝顺。
  
   特别是我们搬到贵阳后,在我们最艰苦的时候,她在贵阳打工,一个月只有800多元,每月都交600给家里,自己只留200元钱。虽然,这点钱还远不足以支撑全家的开销,但看得出,她对这家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对我的父母,她也不计前嫌,当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逢年过年,过生,她都会给你买点礼物、寄点钱什么的,表示个心意。
  
   这让我很欣慰。
  
   又有点扯远了,回到主题上来。
  
   95年初的时候,我们厂的技改项目也基本完了,工地上没有什么事了,厂里又调我回到厂办公室,分管厂团委工作,并协助办公室主任工作,相当于厂办副主任。
  
   由于工厂投资1000多万进行技改,其中有800多万是贷款,其余300多万是工厂自筹资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润,工厂的资金开始吃紧。
  
   再一个,外部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厂生产的汽车、印刷机等都渐渐不好卖了,厂的效益开始下滑,工人也开始陆续的下岗了。
  
   由于工厂效益下滑,我们的后勤人员,除了正式工资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奖金了。
  
   那段时间,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基本过着“一杯茶一只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日子。
  
   这样的生活,大概过了半年多的时间。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坐着百无聊赖,突然想起,应该好好思索一下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如何走?用现在的话说,叫人生规划。
  
   想着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生活,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心里陡升一阵悲凉。况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下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着年轻,早点出来闯闯。
  
   我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了。
  
   于是,我准备辞职出来,下海做点生意。
  
   有时候,最可怕的生活不是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样,而是现在就看到了自己一生的全部,而且还不想去改变。
  
   当然,我也清楚的知道,外面的生意也不太好做,因为我也认识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听他们讲过很多生意场上艰难曲折的故事。为了给自己留一下后路,我没有辞职,办的是停薪留职。
  
   我的第一件生意,就是帮助我爱人卖水瓶,就是家里装开水的保温瓶。
  
   当时,我爱人和一个朋友租了一个门面,合伙做水瓶生意。她那个朋友在成都,她负责进货,我爱人负责在安岳销货。
  
   但在门面上,货销得很慢,没有多大生意。看着房租一个月一个月的到期了, 我爱人很着急。
  
   后面,我爱人想了一办法 ,就是利用赶场的机会,去摆着卖。我们那儿现在都是这样,逢3、6、9赶场。在人气聚集的地方,临时摆个摊叫卖。
  
   我开始怀疑,这个方式有用吗?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试试。而我就是负责拿着小喇叭,高声叫卖。
  
   开始,我不好意思喊出来,感觉好多人在看我们,特别是我们的厂车经常也从身边路过。
  
   最后,想想,为了挣钱,又不偷不抢的,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于是大声叫卖,叫的内容,至今还能记得两句:“停一停,站一站,瞧一瞧,看一看啊”,“花钱不多,买个热和”。
  
   很快就围了一大圈人,大半天下来,可以卖5、60个水瓶,当时一个卖14元,纯赚3元一个,一场有150到180元的收入,基本上相当于我在厂里半个月的工资了。最多的一天,我们卖了100零几个,纯赚300多元。
  
   当时,心情很高兴,还是做生意好啊,来钱快啊。
  
   但好景不长,没有多久,身边又出现了一家卖水瓶的,慢慢的,两家,三家…..,生意就淡了起来。
  
   再后来,城管也来查了,工商局也来查了,有几次没收了几件水瓶,最后,还通过找熟人,才把水瓶要回来…,
  
   于是,我下海后的第一单生意正式黄了。
  
   看来,生意真的不太好做,接下来我该做点什么生意好呢?对此,我是一片迷茫。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七)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六)承包工程
  
   96年8月份的一天,我从老龚同志口中得知,安岳县要修一条国道——319国道,是新建。可能年底就要动工。
  
   老龚同志,是我在厂里基建科工作时认识的朋友。
  
   我们厂在搞技改基建项目时,有很多土石方工程要挖运。由于老龚和厂长关系好,厂里的土石方工程基本上就是他在做,两三年下来,挣了不少钱,可能有30多万。那时候30多万相当于现在的百把十万吧。
  
   这小子,一直都在搞工程,关系网比较多,信息也比较灵。
  
   老龚见我从厂里出来,也没有好的归宿。便鼓动我,叫我和一起去搞一段公程来做。我说我对工程不是很懂啊,怎么去跑呢?
  
   他说那没有关系,他手下有人,关键是怎么把工程搞到手。
  
   他建议我们一起去找我大舅帮忙,承包一段公路来做。
  
   他还说,修公路可是一块肥肉,所谓金桥银路,要珍惜机会哦!
  见我有些迟疑,老龚不停地给我打气,并说搞工程如何如何有赚头,比起做卖水瓶的小生意,那是强得太多了。
  
   经不起这位仁兄的蛊惑,再一个,我也太需要赚钱了,于是我就和他一起去找我大舅帮忙。
  
   此时,我大舅已经调到县政协任职了。政协,属于四大班子之一。
  
   听了我们的想法后,我大舅当场就回绝了,说:“那池水太深,不愿意去趟。”
  
   我这个人吧,脸皮比较薄,既然我舅舅说不行,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他老人家了。觉着没有希望了,就准备放弃。
  
   谁知老龚这个土匪脸皮特别厚,精神非常执着。他经常批我说,“现在这个社会,脸皮薄,没得着;脸皮厚,吃个够!要想做成什么事,不脸皮厚怎么行?”
  
   在接一下的一个月里,又生拉硬拽着我去找大舅几次,还特别请我大舅吃饭,又买些小礼物给我大舅。
  
   大有一种不包到公路誓不罢休的气势。
  
   我也在一旁向大舅叫苦,说厂里马上就要垮了,出来混口饭吃,还请大舅多多帮忙,你老人家如果都不帮我,那还有谁会帮我呢?你老人家不可能忍心见我们去喝西北风吧?
  
   经不起我们的软磨硬泡,大舅答应帮我们联系联系。
  
   后来,在大舅的帮助下,我们和交通局局长、分管局长见了面。听局长介绍说,事情是有这么个事情,但是,需要垫资,而且是70%,
  
   同时,局长还说,整个319线分十一个段,每个段至少都是100万以上,也就上说我们要至少垫资70万。
  
   可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钱呀,怎么办呢?我无奈地望着老龚。毕竟在是江湖上混的,老龚一点也不气馁。用手指梳理一下摩丝打得整齐锃亮、蚂蚁都要杵着拐棍才能爬上去的发型,悠悠的说:
  
   “活人还能叫尿憋死!我们去找银行去,争取贷款。当然,不是盲目的去找,那样,谁会尿你。”
  
   他在安岳做了好些年的工程,还有一些亲戚朋友。所以,就通过他亲戚,他的朋友,以致于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反正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最后和一位信用社的副主任接上了头。
  
   接一下来,还要找单位挂靠,就是要有资质的建筑公司,私人的名义承包是不行的。
  
   这一圈下来,就到了96年10月了。交通局、银行、挂靠单位等相关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前期费用,主要请客吃饭,共花了6000多了,我和老龚一个一半,我出3000多元。
  
   就在我们等待工程招标消息的时候,我接到大舅的电话,说是交通局那边因为征地的事没有完全落实好,暂时不修了,具体时间待定。
  
   听了这话,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心里冰冷极了。
  
  
   还好,到年底12初的时候,说是要动了。
  
   哦,真的是菩萨保佑,有惊无险!
  
   经过招标、投标、评标,最终,我们承包到一个标段,总造价102万多元。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于1998年3月就全部完工了。当时,我爱人就负责工地食堂的采购和管理。
  
   经过核算,我们这期工程,加上预算外工程,最终,可能赚了20多万。本来还可以赚得更多些,但由于没有经验,走了一些弯路,交了很多学费。
  
   还是由于没有经验的原因,工程尾款欠得比较多。不象那些老毛子,天天缠到工程指挥部要钱,说工程款不够。
  
   我当时还是很老实的,指挥部拨多少就是多少。我当时还纳闷了,大家都是按进度比例拨的钱,我觉得够用,他们怎么说钱不够用呢?
  
   后来才知道: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编些条条框框,把钱尽量多拿些,竣工后,钱就更不好拿了。
  
   很多标段在竣工时,工程款就全部拿完了。我们还差20多万,为了这20多万,我们拿了12年,到去年(2010)的春节才拿完。当然,这是后话。
  
  
   承包工程期间,作为厂长经理的后备力量,在97年的下半年,我参加了县委党校举行的为期半年的厂长经理后备力量培训班的学习。
  
   虽然我人出来了,但办的是停薪留职,关系还在单位上。
  
   98年初培训结束后,本来计划是调到乡镇上去任职的,当个副乡长之类的。
  
   想想自己就要去当公务员了,心里很是兴奋。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并且有舅舅的关系,到乡镇上当个副乡长,应该是坛子捉乌龟——手到擒来的事情。甚至都在盘算着那个乡镇好,我应该到哪个乡镇上去等等问题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98年初,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就是严格控制编制,企业编制人员不能到党政事业单位任职。
  
   唉,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如果厂的效益好的话,我想,在厂里混个副厂长之类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此时的工厂是每况愈下了,是二娃子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再回去上班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还是想继续搞工程,但工程也不是说搞就搞得到,竞争很大。
  
   就这样,工程完工后,我和老龚在安岳县四处打探,想继续承包工程,但次次都是无功而返、无果而终。
  
   由于工程没有搞到,也没有其它事做,只好在家里待着。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面的路又该怎么走呢,我又一次感到了茫然。
  
   (未完待续)
  
  @wangylanx 2011-07-15 13:50:25
    平时一般都是潜水,不喜欢回贴.这次是专门为LZ这篇贴注册的.写的文字,用的词藻,虽然并不华丽.但很纪实.很舒服.很幽默.也很感动.佩服佩服.继续等着你的佳作.
  --------------------------
  呵呵,谢谢你这么高的评价!我会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八)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七)承包食堂
  
   工程完工后,我爱人也没有事做了。
  
   歇了两三个月后,她便又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在安岳的一个叫石桥的乡镇上,开了一家餐馆。
  
   因为家庭的担子太重了,几口人要生活。没有喘息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她的餐馆开业了。但生意很不好,因为乡镇上人流量很少,在经营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关门了。算了一下,亏损3000多元。
  
   生意真的是不好做。既然做不走,就歇着吧。
  
   我爱人是一个在家里呆不住的人,没有事,就喜欢在外面打麻将啊,和朋友聊天吹牛呀,这是她最大的爱好。
  
   当然,聊天的内容多半是“谁家男人又网了一个小三”、“那家的媳妇不孝敬公婆喽”之类的家长里短以及“哪个歌星又离婚了”、“哪个明星又生了个私生子”之类的八卦新闻。
  
   那段时间,我亲切的尊她为蒋队长——狗仔队队长。
  
   在我看来,这些闲聊,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但闲着也是闲着,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就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闲谈中,却带来一个重要的商机。
  
   在闲谈过程中,她一个麻友无意透露,说是安岳中学要实行后勤社会化,学生食堂要对外承包。
  
   这可是利好消息,我爱人很高兴,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安岳中学食堂对外承包的招标通知是在8月26日张贴出来的。我们第二天一早就去报了名。因为临近开学了,报名时间只有3天,到29日下午就结束了,30号晚上就要开标。
  
   到29日报名结束的时候去打探,这次食堂招标,包括我们在内只有4家报名。
  
   一看这情景,我心里就有点打退堂鼓了,这学生食堂肯定没有搞头,要不然,怎么只有区区的4家报名呢?我爱人却信心满满的,说这么多学生吃饭,应该是有生意的,不会亏。
  
   反正做餐饮,我爱人是内行,既然她说不会亏,那咱就投标吧。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怎么去中标?当时,学校的校长及学校其他当官的都不熟。
  
   没有办法,我又只好去找我大舅帮忙。
  
   这里插一句,我的性格是,只要自己通过努力,能办下来的事,尽量不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舅舅也是如此。就算是是自己的亲舅舅,经常麻烦起也不好意思。
  
   我找了我舅舅,但不巧的是,那几天,他老人家正在省委党校学习,打了几次手机,都是关机。
  
   很快,一天的时间就要到了,招标的事却八字没有一撇,心里就象热锅上的小蚂蚁,急啊。
  
   正当我们在学校门口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碰到了我的一个亲家,就是我爱人送菜油的那家餐馆老板,小谭。
  
   小谭一家刚刚从九寨沟旅游回来,听说安中食堂要招标,也过来报名。
  
  
   这里又插播一下,在我们老家,为了关系更加亲密,一般用的方法就是结为干亲家的方法。就是一方的儿子或女儿拜另一方为干爹干妈。
  
   小谭是我爱人在送菜油时认识的,慢慢的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为了使关系走得更近,我们和小谭家结为亲家,他家的儿子小龙,拜我们为干爹干妈。
  
   我这个谭亲家,虽然文化不高,初中毕业,但很有能力,而且运气也不错。
  
   从厨师学校一出来,就在我们的客车站附近开了一家餐馆。由于经营有方,再加上地理位置也不错,短短两三年就发了。据说,他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以上。
  
   90年代,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这个收入非常可观的了。
  
   98年的3、4月份,由于客车站整体搬迁,他那个餐厅也在被拆迁之列,不能再开了。
  
   就这样,小谭这小子就开始休息了,因为钱也挣得也不少了,也全当是放个长假吧,
  
   放假时,他就带儿子和爱人,到处游山玩水,看祖国的壮丽河山。
  
   在学校食堂招标的时候,这小子正在九寨沟潇洒呢。
  
   从九寨沟旅游回来后,听说了这个事,他也很感兴趣,他也想去报名,但时间已晚,因为报名已截止了。
  
   没有其它的方法,他提出,既然是亲家的关系,不如我们两个合作来做吧。
  他还透露说,他和校长的女儿、女婿比较熟,还有点占亲。
  
   我想,这个学生食堂生意到底怎么样,心中也没有数。他搞饮食也是内行,多一个人合作,风险也小得多。
  
   说白了,如果赚了,露天坝的饭一个吃点,如果亏了,多拉一个人下水的也不是一件坏事。
  
   再一个,他本身又有关系,这样更容易中标。
  
   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接下来的事就是,他马上和校长的女儿女婿联系,并约他们出来一起吃个饭。然后通过他们,给他们当校长的爸爸打电话说这个事情,还请他老爸关照一下。
  
   当天晚上8点,食堂的招标在学校的阶梯教室举行。
  
   最终,我们以每年3.6万的竞标价格中标,居第二位。合同期是3年,截止到2001年7月底。
  
   现在想想,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不容易啊。
  
   食堂第一年的生意并不太好,主要是没有什么经验,慢慢的,第二年,第三年,由于学校学生每年都在扩招,学生多了,我们也开始赚钱了。
  
   三年的时间,我和小谭家,一家人一年平均有5万左右的收入。在九十年代,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有这点收入,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这样的生活,我还是很满足的,比我在厂里强多了。
  
   我爱人更是感兴趣,除收入稳定而且可观外,我们一家子都可以在食堂吃饭,我爱人连饭都省略不做了。再一个,除一日三餐来收一下钱,有很多空闲时间,她可以去打她心爱的麻将。
  
   原想,在三年到期后,再找学校续签,把食堂继续做一下去。我自己觉得,这个想法,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一方面,我们本来做的比较好,绝大部分的师生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满意的,再一个,学校的领导层,也比较熟了。
  
   当时,我也在想,如果允许的话,就在这样的小县城过着,了此残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命运之神却另有安排,注定我这一生,要四处飘泊。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九)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八)初来贵州
  
   2001年的8月下旬,安岳中学食堂第二轮招标如期举行。
  
   接到老陆同志的电话时,我正坐在自己刚刚购卖的出租车里,行驶在贵新高速公路上,目的地是贵州的贵定。
  
   在2000年底的时候,安岳中学原来的校长退休了,来了一个新校长,是一个女的。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在她上任伊始,我们就听说学校后勤要继续深化改革。
  
   她在一次工作检查中,就向我们透露,现在学校食堂的承包费太低,需要重新招标。
  
   在2001年4月份时,我们就得到确切消息,食堂到期7底结束后,要拿出重新招标承包。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以口头的、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多次表明我们的意见,就是顺延承包时间,承包费可以适当的提高,比如按学生的扩招比例确定相应的承包费,但不要拿出来招标。
  
   因为,我们这三年做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再一个,承包费高了,高出的费用最终还是不由学生买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这样,对学生也不利。
  
   私下,也分别找了分管校长和其他两位副校长及办公室主任,也请客吃了饭,还打了几次业务麻将。表明了我们的看法,请他们开校长办公会时,能支持我们的想法。
  
   本来请新校长出来聚聚,但她不出来,也不收礼,这就没有办法了。
  
   后来,我还是请我大舅老人家亲自出面,在新校长面前美言几句,但效果不佳。
  
   学校的意见,当然,主要是校长的意见是明确的、也是肯定的,就是要重新招标。
  
   重新招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承包费太低了,别的学校承包费一般都是十几万一年。
  
   校长说的别的学校,指的是一家镇上学校,是一个重庆人承包的。据说,当时他在重庆承包了二十多所学校。
  
   那个学校的人数和安岳中学差不多,但学生消费水平比安中的低,当时的承包费已是14万元人民币一年。
  
   我们觉得太高了,不晓得这个重庆崽儿用的啥子密招!我当时在怀疑,这厮是不是用的倾销的手法,故意要把我们挤走。
  
   当时安岳中学有两个食堂,我们做的是一食堂,二食堂是在2000年才开的,主要是学校学生增加得太快了,一个食堂确实不能容纳了,承包者就是老陆。
  
   常言说:同行是冤家。
  
   我觉得,在我们的经营过程中,合理的竞争是可以的,比如比饭菜质量、服务质量的竞争,是应该的。
  
   只是我们这位陆老兄经常不按游戏规则出牌,有时候,会突然把菜价降5毛下来,有时候,要不份量就打得比规定多得多。这纯粹就是恶性竞争了嘛!
  
   我的合作者也就是我亲家小谭,是一个性情中人,就去找他理论,但好多时候都不了了之,所以关系一直是不冷不热的。
  
   到01年的5、6月份的时候,因为学校要重新招标的事,他的食堂也一起要对外招标。虽然他的食堂,比我们晚一年承包,但到期的时间和我们一样,都是2001年7月。
  
   到关键时候,我们还是携手一起去找学校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看到学校一意孤行,整个局面已无法逆转,咱只好另寻出路了。
  
   所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正在此时,我们厂里有个玩得好的哥们——黄主任,前面介绍过,就是领我下车间的办公室主任。
  
   通过几年的交往,我们已是很好的朋友,我叫他黄哥。由于单位效益下滑,他也没有在厂里上班了,办了停薪留职。
  
   他给我透露了一个商机。
  
   说他和另外3个朋友,在贵州的贵定县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和贵定县政府签了合同,定了80个出租车顶子。所谓出租车顶子,是民间的称谓,专业的称谓就是出租车经营权。
  
   他还说,现在要顶子的人很多,大部份都已卖完,只剩下他们4个股东的内部指标了,每人2个顶子。而他手中的一个已经名花有主了,目前只剩一个了。
  
   考虑到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先给我讲了,买不买自己定,但时间很紧,外面等着要的人很多。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出租车的相关情况。
  
   安岳县的出租车,开始起源于98年,是一家成都公司来搞的。当时的,经营权的价格是2.5万元一辆,期限是8年。
  
   我们那时候不懂出租车,再一个小县城,搞啥子出租车哦。大多数都在怀疑,当然也包括我。那个成都瓜娃子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跑到这个旮旯里来,多半是,死得多活得少。
  
   当时,也有朋友劝我去买两个。那时候,买两个顶子的钱还是拿得出来,但觉着风险实在太大,所以,我就没有买。
  
   但后面的发展,远出乎我们的意料,短短三年的时间,别个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活得越来越滋润了呢。
  
   一个出租车的经营权涨到12、3万一个,很多人都后悔不迭啊,我也是。
  
   可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后悔药卖的。
  
   在安岳县上的地盘上,是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只能寻找或等待别处出现这样的机会。
  
   机会在我们的等待中悄然降临了。
  
   当我的这位黄哥,给我透露了这个信息后,我觉得还是很兴奋的。我和我爱好经过商量后,决定购买。
  
   但为了保险,我爱人又给她在贵阳的两个姐姐打电话,询问贵定的情况,因为他们对此比较了解。
  
   她们的反馈信息很快回来了,她们都说这个生意可以做,说贵定又通火车,又通高速路,前途一片光明。
  
   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们之所以那么热切的欢迎我们到贵州来,并不是因为好客,而是另有打算。有关他们的打算和她们的情况,我会后面的章节里向各位叙说。
  
   我就在想啊,安岳一个内陆小县城,既不通火车、也不通高速公路,经营权都能炒起来,何况贵定还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前途肯定大大的好。
  
   毛主度老人家说,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可我太过于相信人了,没有到实地现场去看,没有去调查研究,就轻易做出购车的决定。
  
   一同购卖的,还有我爱人的侄女,小雪的姐姐,春燕同志。
  
   那时候,春燕同志才结婚不久,爱人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后来厂里的效益不好了,就是出来做生意了。
  
   开始做的干杂批发,老公的父母虽在农村,但经济条件还不错,因为,他父亲是脚医生,医术还可以,而且收费也合理,所以生意一直比较好。
  
   但是,干杂生意一直不好,做了大半年后,就做不下去了,就把门面转出去了,亏了4、5000元钱。
  
   听到我们要买出租车,他们也要买一辆,于是,我又从黄哥那里买了一辆(据黄哥说是他费了很大的力从别的股东那儿匀的)。
  
   春燕他们一直认为我们做生意的眼光不错,跟着我们混,应该不会亏的。
  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这次贵州之行,他们亏了,当然,我也亏了。
  
  
   2001年8月下旬,我们就开始了贵州之行。
  
   由于我和我爱人都不会开车,最开始,我们只好请了一个驾驶员帮我们开车。来贵定后,没有做到两个月,就因驾驶员家里有事,炒了我的鱿鱼。
  
   就在我准备重新再招驾驶员时,我爱人对说,不用在外面招了,不容易招到合适的,干脆就让我六姐夫开吧。
  
   六姐夫,姓何,是贵阳本地人。原先,是在贵阳一家煤巴厂上班,后来由于煤巴厂效益大滑,破产后,就成了无业游民,到处打工,一直没有固定的职业。
  
   听说我们在贵定买了出租车,便立即去学了驾驶技术。
  
   那时候,驾照不象现在这样难考。一般情况下,只要缴钱,最多两个月就可以拿到驾照。
  
   对于让六姐夫开出租车,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我最担心的是出安全事故。但经不起他们姊妹的软磨硬泡,也就没有坚持我的意见,同意叫他开了。
  
   还有一原因,就是我们的车由于是营运车辆,保险缴得比较高,还保了不计免赔这一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就没有坚持我的观点。
  
   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人是应该讲原则的,而不是讲感情。
  
   他开车不到十天就出事了。
  
   因为技术不到位,有一天拉了三个乘客去郊区,结果,撞在一个棵树上,三名乘客都不同程度的受伤,车子被撞得严重变了形。
  
   万幸的是,多亏那棵树档着,不然的话,车子就会翻到二、三十米深的山崖下去,造成车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事故,包括伤者的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及修车费、这次事故,除了保险公司的赔偿,我还赔了1.5万元,这只是直接损失,还不包括间接损失。
  
   原以为,不计免赔,是不用计算直接赔偿的意思。其实理解错了,是说该保险公司的他们全部赔偿。其中有很多的东西,比如有些医疗费、有些误工费等,保险公司没有报销,这就是我赔了1.5万元的原因。
  
   初来贵州,首战以失败告终。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二章 创业之前
  
   (九)成立出租车公司
  
   来贵定之前,听说有火车站、通高速路,应该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但来到贵定一看,心里凉了半截,这里确实是通火车、也有高速路。
  
   但有两个缺点却是无法克服的:
  
   第一个,县城的人很少,地盘虽然和安岳差不多大,但人口相当少,那时候县里常住人口大概只有两、三万人,安岳可是有10多万人呢。
  
   第二个,县城的经济比安岳县也落后得多,人们的消费水平比较低。还有重要一点,这里的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到处都是,而且一元钱可以拉个通城。
  
   我们的起步价是3元,而且超过2公里后,还要打表。根本没有办法和三轮车竞争。
  
   就这样,除了第一天有100多元的营业额外(很多人好奇)。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每天都是几十元钱。除了油钱就所剩无几,别说驾驶员工资、房租水电、生活费了。
  
   慢慢的,有人坚持不住,开始卖车了。当然是价格大跌,原先8.5万元的一部车,只卖6万左右了。
  
   由于我们的车出过车祸,发动机大修过,价格更低,别人最多出5万8,这就是那次车祸的间接损失。
  
   当时,我觉得太少了,就没有卖。谁知,第二年卖的时候,只卖了3万9,贬值得厉害。
  
   虽然,我们这些出租车承包者,都亏损了,但公司的四个股东却是赚得钵满盆满。
  
   因为,一个顶子他卖2.5万,80个就是200万。而政府拿给他们的,却是全部免费的。
  
   当然,这其中,他们也是有花费的,如差旅费、请客送礼、以及和政府各相关部门打点关系所花的费用。据说是花了5、60万元,因为这个事他们前前后后跑了一年多。但就是这样,除去所有开支,他们一个也分了30多万。
  
   那时候,30多万,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听得我直流口水。
  
   只是,只是苦我们这些买车的人啊。
  
   当时,80个买车的几乎都是安岳人。
  
  
   我们在贵定时,都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帮的,把房子租在一起。因为大家都是外地人,租到一起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
  
   我们经营车的,大都是请的驾驶员在跑,白天车出去后,就没有事,大家就在一起闲聊。
  
   我这个人,喜欢结交朋友。在闲谈过程中,就结识了老洪同志。他也买了一个出租车,是他儿子在开。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很容易说到一起。
  闲聊中,他说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的一个朋友呢,又和惠水县的县委书记关系比较好,不如我们在惠水县也成立一家出租车公司。
  
   我说好啊,在哪里跌到咱就在哪里爬起来!
  
   就这样,就通过这个朋友的介绍, 和惠水县的县委书记结识了。并由老洪、我、还有他的这两位朋友,我们共同在惠水县成立了出租车公司。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紧邻贵阳,距离贵阳49公里,称为贵阳的后花园。地势平坦,是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成立公司是很容易的,公司名称预审、公司章程等等,很快就办下来了。
  
   但比成立公司难得多的是——招商。
  
   熟悉出租车运行模式的人都知道,成立公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公司只是一个空壳,最最重要的是,要招商,就是要把顶子卖出去,要有人加盟这个公司。
  
   在这个招商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还差点夭折了。
  
   我们和惠水县政府签的是10年的合同,因为,是第一次在惠水县引进出租车,我们是招商引资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就给我们比较大的优惠。
  
   出租车经营权也是免费的,期限是10年,也是80个指标。
  
   在出租车公司里,我们四人的股份是平均的,即各占25%的股份,因我比较年轻,又是大学文化,于是就推选我出任公司法人代表(就是所谓的董事长)。
  
   我们共出资10万元作为前期运作费用,用于成立公司、协调各种关系。
  
   我们也做了大致分工,我和老洪负责招商,就是负责将顶子卖出去,另外两名股东则负责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
  
   原以为,出租车的顶子很好卖,我们也以每个2.5万元对招商,一共80个。
  
   但由于贵定的生意不好,传到安岳县后,给我们的招商带来沉重的打击。辛苦跑了三个多月,一个顶子都没有卖出去。
  
   渐渐的,股东们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说不做了。
  
   我这个人是一根筋的人,我不会轻易做一件事,做一件事,我就不会轻易放弃。
  
   于是,我就跟股东们商量,想就把公司盘下来。
  
   前期股东们一共花了6多万元钱,其中我自己花了2万多。我本来也不想出这么多钱的,可谁叫俺是法人代表呢。
  
   我们他们说,这些费用,先记在我帐上,我自己再出钱跑这个事,如果这个公司做起来了,就把4多万元还给他们。如果再花几万钱还没有做起来,那,大家也就认命了。
  
   开始,有个别股东不同意这个方案,叫我拿现钱给他。
  
   我说现在整个的风险都是我一个在扛,前途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如果这个方案不同意,那我也不接收这个烂摊子,看有没有可以变卖的东西变卖了,大家分了闪人。
  
   其实,这时的公司就是一个空壳,什么东西都没有,哪里会有什么变卖的东西。
  
   他们三个股东凑到一起,又商量了一下,看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就按我说的方案把公司盘给我了。
  
   这样,对大家来说,毕竟还有一个希望,虽然成功率很小,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要不然,大家肯定是亏定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我依然是漫无目的的到处跑,去招商。
  
   后来,经过我爱人的小哥的引见,认识了重庆一家专门搞出租车的老总,这个老总姓李,他对我们这个项目感兴趣。
  
   我就立马赶到重庆,和这个李总见了面。
  
   在经过长到一个多月马拉松式的谈判,最后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
  于2001年12月中旬,在惠水我们把公司成立起来了,先期到位30部车。
  
   说起和这个李总的合作,也是经过了很多波折的,我这里的叙述是简单的、也是平和的,但实际也困难的多,由于前面说过,这些都粗线条的叙说。
  只是说两个细节,大家就知道,我这段时间的艰辛了。
  
   从惠水县到贵阳、再从贵阳到重庆、再从重庆到安岳的客车票火车票加起来有厚厚的一迭。
  
   就象农村赶场一样,今天贵阳、明天重庆,后面安岳,三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客车上、火车上度过的。
  
   看到我经常坐火车,有一个朋友竟脑残的问我,是不是调到火车站上班了,还请代买两张火车票呢。
  
   第二个细节,我在01年7月份学校食堂结束后,我的体重是145斤,到12月份惠水公司正式成立,一过秤,只有136斤了,整整瘦了9斤肉。
  
   由此,可以看出这招商的事,不仅仅是脑力劳动,更是重体力活啊!
  不过,偶也想得通,就当是减肥吧。别人减肥,还要专门买减肥茶、减肥霜之类的,效果还不一定明显。
  
   而我呢,一方面把公司给办成了,而且还没有花一分钱就得一个苗条的身材,也算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嘛。
  
  
   后来,在惠水,由朋友的介绍,就是我租房子的房东,叫张哥的。通过他的引见和帮忙,我们承包了惠水的第一中学学生食堂和小卖部。
  
   并通过过这位张哥的介绍,我又把贵州林校的食堂承包了。
  
   在一年后,又认识一位朋友,是位大姐,姓楚。后来,她在我们公司当副总,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又通过她的介绍,我又承包了贵州地质学校的食堂。
  
   当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这两个食堂只做了一、两年就结束了。
  
   但,那时候,就觉得承包食堂很顺,认识两位朋友,就能包三个食堂。
  
   再后来,我把公司股份中的一半——20%的股份转了,得了几万块钱,我就把把他们的4万元钱还给他们了。
  
   老洪接到钱时,有点激动,原以为死人的眼睛——定了呢,没有想到还能得到。
  
  
   转卖公司股份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做过出租车公司,做得很累。
  
   再一个原因,公司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来2.4元/升的汽油上涨到了4元多,由于黑车的也比较多,生意很不好,到年底去收管理费时,都收不到。
  
   再再后来,也就是在2004年的年底,我也把最后的20%的股份转了。我爱人也把学校食堂和小卖部转了。
  
   一个原因是,在食堂吃饭的学生,都是来自乡镇上的学生,家里都比较穷,没有钱,就用米来换饭票。
  
   第二个原因,学校外面的小食摊比较多,有好几家,形成恶性竞争。
  
   第三个原因,防疫站查得太严了。卫生防疫站,对做食堂的来说,就象开车的怕交警一样,三天到头到食堂骚扰,一会儿说这里不合格,一会儿那里需要改进,让人疲于应付。
  
   我知道,没有给他们意思意思。我也想,但由于食堂一直没有赚钱,那几年,就靠小卖部赚些钱,加上外面的恶性竞争,食堂一直都是惨淡经营。
  
   在最后一次,他们又来检查,并开出1000元的罚款,并杨言说,要封食堂的门。
  
   我爱人据理力争,说现在的食堂搞得好多了,因为我们投入了10万多元进行了改建装修,比起原来没有承包前好得太多了,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防疫站一个工作人员说:
  
   “别说你这个小小的学生食堂,就是五星级酒店,我们想罚款,都能找到理由!”
  
   这话我信。就象交警查车一样,只交警叔叔把你拦下来,给你敬一个礼,他如果想罚款,是不会找不到理由的。
  
   我对他们说,既然是一个卫生法,那么门口那三、四家搞饮食的,也都是卖给学生的,比我们的环境差多了,你们为什么不管管?
  
   他的回答更直接,那些人没有办卫生许可证,不归他们管。
  
   对此,我无言以对,也无话可说。
  
   后来我了解到,那个工作人员和外面其中的一家关系比较熟。
  
  
  
   在此之前的2004年的国庆节,我们到贵阳,我爱人三姐那儿玩,看到三姐的对面,新建了一个叫“朗晴居”的小区,房价还比较便宜,才1500多元一平米。
  
   由于上面说的原因,我们想到贵阳来发展。再一个,贵阳毕竟是城会省市,发展前途应该比在惠水县发展前途大。
  
   加之,手边也有一些闲钱,于是我们就把房子买了,将近90个平米。
  于是我们就准备移居贵阳了。
  
   惠水民风不错,纯朴、厚道。我也结识了一些好朋友,而且在这里待了3、4年了,还是有感情的,真正的离开了,还有点舍不得呢。
  
  
   原以为,贵阳作为省会城市,有各类学校(所括大中专院校)近2000所,承包一两个学生食堂,应该不是个大问题。但结果却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跑了四年多的时间,竟然都没有承包到一所学校。
  
   而且,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家里都没有收入,开始了我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一)创业的引因
  
   2005年,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我和我的家人从惠水县“漂”到了贵阳。这一年,我的女儿出生了。也是这一年,我开始了创业。
  
   原本我是没有想到要去创业的,更没有想到会以收废品的方式开始我的创业。
  
   这一切,皆缘自偶然,甚至可以说是“误入歧途”。
  
   当时,我来贵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承包学生食堂。我热衷于承包学生食堂的原因有三个,前面也提到了。
  
   第一、是我有一个有着近8年管理和经营学生食堂经验的团队。
  
   第二,虽然食堂的收入不是很高,但由于就餐人数相对固定,收益也相对稳定,不象外面做餐饮那样,风险很大。
  
   第三,学校有很多假期。特别是寒假、暑假,学生放假,我们也跟着放假。那样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或者是出去转悠转悠。
  
   用我们的话就是:精心工作,潇洒生活。
  
  
   目标也是有的,就是贵阳一中。
  
   据可靠消息,一中要在2005年秋季开学前,搬到金阳新区,有几个食堂要对外承包。
  
   客观的说,我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的,基本上要成了,却被一个小小的事情卡住了。
  
   因为最后,学校要求要以饮食公司的名义来承包,而且最好是贵阳本地的,不能以私人的名义承包。
  
   我没有成立饮食公司,就只有找一个饮食公司挂靠了。但由于初到贵阳,人生地不熟的,跑了几家公司,他们都不同意。说是做学生食堂风险太大,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的事情,谁都负不起责任,不愿意挂靠,给钱也不行。
  
   当时,学校给的时间只有两天,两天内我跑了10多家饮食公司,但效果不佳,没有一家愿意让我挂靠。
  
   就这样,承包食堂的事失败了,与一中食堂擦肩而过。
  
  
   前面说了,来贵阳之前,我爱人把在惠水承包的食堂转了,我也把出租车公司的股份全部卖了。到贵阳后,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生意做,我们夫妻就双双光荣地下岗了。
  
   在贵阳买了房子后,身边还有12万块钱的样子。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我说的是10多万,这个数字可能范围有些宽泛,因为,11万也是10多万,19万也是10多万元,不严谨。所以,这里就确定一下。
  
   但以贵阳这个省会城市的消费水平,如果没有收入的话,我们点钱是用不了多久的,套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是做不了几个“俯卧撑”的。
  
   于是,开始要想找个生意做。
  
   做什么呢?正如开车一样,开的时间越长,胆子就越小,开的速度也就慢了。
  
   做生意也是这样的,做的生意越多,胆子也越小。我在选择做某个生意时,不是先去想要赚多少钱。首先想的是,这个生意会不会亏?最多能亏多少?所谓:兵马未动、先行败路。
  
   我做生意,事先都会设定三个结果:最好的结果、一般的结果、最坏的结果。
  
   对我来说,只是赢得起,却输不起的生意,我从来不做。
  
  
   当时的想法就是,找一个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的生意。可这种生意哪里找呢?到处是一片片“红海”。
  
   说的再确切一点,就是想找一个生意过渡一下,等过几个月后,又继续想跑一下食堂。如果能承包到食堂,就抽身出来做食堂。
  
   做生意,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行当,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不熟不做。
  当然,如果要想承包食堂的话,一般都是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两个月就要开始行动,等学校都正式放假,学校领导都不在学校了,跑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在一中没有承包后,我就开始想找点生意做,可是做什么好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收废品的四川老乡,就是贵阳街头经常看到的担箩筐的那种。
  
   他姓毛,我们叫他毛师傅,是一位资深“破烂王”,从事废品回收有二十多年的光辉历史。
  
   他对我说,象他,一般情况下,一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上2万,甚至更多。投资也不大,不到1000元,也没有什么风险,收来就可以卖了,不存在销路的问题。
  
   我眼前一亮,这不是我正要找的生意吗?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到时候,不想做了,随时撤出来就是了。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准备着手要做的时候,我犯难了,怎么做呢?我总不能象我这个老乡,担着箩筐,满街吆喝着“破铜烂铁拿来卖哦”。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毕竟是当了老板、董事长、总经理的人啊,真是放不下脸面来。
  
   废品是什么?废品就是破烂啊,收废品是一个下等的工作,被人瞧不起的。当然啦,现在的情况要好一些了,至少还有一个动听的学名,叫“再生资源”。
  
  
   没有事的时候,我喜欢上网。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北京、上海、苏州、重庆都有收废网出现。
  
   收废品也能上网?这是一个好的创意。我就以网上收废品为突破口吧。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废品,另一方面,又不同于一般的收荒者,不至于太下贱。
  
   可话又说回来,网上收废是一个新生事物,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我想找一个榜样学习学习。
  
   在众多的收废网中,最终,我选择了重庆收废网。
  
   这里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贵阳离重庆比较近,坐一个晚上的火车就可以到了。二是创办者也是四川老乡,而且也是安岳县的(我们安岳出人才啊)。
  
   当时重庆的媒体炒得火热,说这位老乡生意已经非常之好,到了“收不应求”的地步,安排回收的工单都有厚厚的一迭了。
  
   生意这么好?
  
   我得抓紧时间去重庆了,因为商机有可能转瞬即逝。
  
   我个人觉得,我的真正的创业之路,应该是从踏上去重庆的路开始的。而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显得崎岖和不平坦。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二)重庆学艺
  
   记得我是2005年8月2日去的重庆,这个日子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到现在都清楚的记得。
  
   8月的重庆,象一个火炉。不是象,简直就是。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据说,现在又新增了几个后起之秀,比如杭州、长沙、广州等。
  
   还好,坐的是空调车,在火车上倒没什么感觉。可是一下火车,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瞬间,全身的汗腺出口全部打开,汗水一会儿就荡漾了全身。
  
   在我爱人的小哥那儿稍坐休整,下午就是直奔老乡那儿去了。
  
  
   我的那位老乡,象重庆的天气一样,火热的接待了我。
  
   他姓黄,长得白白净净的,戴着眼睛,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年龄比我小,大概只有27、8岁。
  
   据他说,他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学的是数学专业。毕业后,曾任职于一家大型服装企业,一个月有5、6000元的收入。后来,因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自己出来创业,看到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就干起了这一行。
  
   他给我讲了很多废品方面的知识,并说废品回收行业在国际上是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以后发展的前途大大的好。还特意引用了比尔.盖茨同志说的话: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等等。
  
   听了他的话,对他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如滔滔黄河连绵不断。为了表示尊重和隆重,我称他为——黄老师。
  
   虽然我的年龄比他大,但我知道,是老师还是学生,不是以年龄来划分的,而是以学识、能力、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的。所谓有志不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嘛。
  
   他把重庆各家媒体对他,或者对重庆收废网的报道拿给我看,确实有很多家媒体都在报道,有《重庆晨报》、《重庆晚报》、还有《经济信息时报》等,有些还是整版整版的。
  
   同时,也给我介绍了他现在的业务情况,一个字——火。他已经请了8个工人,都还忙不过来,有些客户都排在一个星期之后了。目前正招兵买马,扩大回收队伍。
  
   哟,这么忙的生意啊!既然这么好的生意,那利润是相当可观啊。
  
   黄老师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比我原来在服装公司上班强得多了。
  
   他原来在服装公司上班,一个有5、6000的收入,比这个收入强多了,那至少是上万的收入了。我暗自揣测到。
  
   看样子,我来重庆是来对了,选择做这一行也是对的。我似乎看到众多红红的百元大钞率领着50元、20元、10元的兄弟们正款款向我走来。我吞了吞了流到嘴边的口水。
  
   但我还是不太放心,我向他提出,想看看他那些工人和仓库,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他说:“由于市区的房价太高,仓库租在靠近歌乐山的地方,过去不方便,去一趟也不容易,如果你确实要去,等过两天专门抽个时间去看。”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城里的房租一般都在1、2000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更高。于是,我就同意了他的意见,等过两天有机会再去。
  
   原计划,我在重庆要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最后,只在重庆呆了三天,就决定返回贵阳了。
  
   一方面,8月的重庆太热,白天晚上都是汗,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空调。在重庆,屋里必须有空调,电扇根本就起不作用。原本,专门热天才睡的凉席几乎都变成了电热毯了。
  
   不象贵阳的气候那样温柔,在贵阳,就是三伏天,也从来没有那样热过。有时候,就是外面的太阳很炽热,进到家里就凉快了;再一个,贵阳就是白天再热,到晚上也就凉快了。
  
   重庆的天气就不是这样的,一天到晚都是热,根本就没有消停过,而且还没有风,象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偶儿有一丝风钻进来,也是热风。热得让人受不了。
  
   另一方面,我对黄老师说的话也深信不疑。
  
   我一向对戴眼睛的同志充满着信任。因为在我的潜意识中,只有读书的人才会戴近视眼镜,既然是读书的人,学了“知乎者也”的传统知识,肯定是不会骗人的。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就没有去他所谓的仓库去实地考察。在交了4300元,在贵阳收废网的网站做好后,就匆匆地返回贵阳了。
  
   后来才知道,我的这位老乡给我做的网站其实是一个模板网站,根本就不值钱,包括域名、空间等费用在内,最多不超过500元。
  
   最不能容忍的是,网站域名的所有人竟然不是我,为了把所有人的名字改过来,我费了很多周折,这是后话。
  
   后来也才知道,他给我描述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其实是一个精心杜撰的谎言。
  
   后来也才知道,仅仅是建一个收废品的网站,就想“哗啦哗啦”地数钱了,那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常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到我这儿了,却成了老乡见老乡,背后放冷枪。
  
   苦命的人啊!
  
   开始,咱也有些想不通,毕竟4000多银子啊。但想想就想开了,别人柳传志同志,那么大的企业家,创业初期还不是“骗你没有商量”,遭骗了20万呢。我这点钱算什么,用广东话说,一点点啦,毛毛雨啦。
  
   权当是交学费吧,“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换句话可不可这样说,曲折的开始,预示着今后的路更加曲折?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三)初学废品知识
  
  
   毛主席老人家在他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教导我们说: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在去重庆拜师学艺之前,我是做了一些收废品的准备工作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废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个是购置收废品的行头。
  
  
  
   在定下来要做收废网的时候,我就在考虑一个问题,不知是否有必要专门去学一下废品的相关知识。
  
  
  
   对此,我很纠结。
  
  
  
   在听了老乡毛师傅讲的一个案例后,我的思想停止了摇摆,决定要专业的学习学习。
  
  
  
   他说,也就是在两、三个月前,也是我们四川老乡,泸州的一个小伙子开了一家收购站。这个小伙子是据说是大学毕业,人很自负。没有认真学习一下相关废品理论知识就隆重开业了。
  
  
  
   在这位仁兄看来,大学生收废品,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什么金银铜铁铝,水木金火土,上学那阵早就学了,还用得着再学习?
  
  
  
   还别说,开业当天,生意出奇的好。
  
  
  
   那一条街的其它回收站生意都是冷冷清清的,门可捕雀。他那里却忙得不亦乐乎,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据说,当天,他那个片区的几乎所有担箩筐的都倾巢而出,收的废品,都卖到他那里去了。而且,还有其它片区担箩筐的也慕名而来,而且是排的长龙,场面尉为壮观,很有点春运期间排队买火车票的神韵。
  
  
  
   我们这位仁兄,当时可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去想想,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卖到他那儿而不卖到别处。
  
  
  
   在开业三天后,他的店紧急关门了。原来是准备回收的资金用完了,再一个,门店也被收的废品堆满了。因为生意太好,还没有时间出货。
  
  
  
   后来,我们那位仁兄仔细一盘算,结果怎么样了呢,赚了?不是,亏了8000多元。
  
  
  
   毛师傅在总结这位仁兄亏损的原因时说,一个原因是被人做了货,另一个原因是被人吃了秤。
  
  
  
   至于这两项技术活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各位不要着急,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作介绍的,这里先跳过。
  
  
  
   毛师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是绘声绘色的,时不时地吸一口他那2元一包的平黄烟(黄果树烟的一种),脸上露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用一口标准的四川话说:
  
  
  
   “格老子,以为是大学毕业就不得了了,根本不把我们这些担箩箩的放在眼里。老子还看到老乡的份上,还专门去提醒了他的,他龟儿子就是不听,该遭!”
  
  
  
   我肃然得有些起敬了。
  
  
  
   我赶忙掏出11元的摩沙(也是黄果树的一种)孝敬过去:以后还请毛师傅多指教我哈!
  
  
  
   毛师傅一脸客气的说,莫得事,你不懂的尽管问我!看得出,毛师傅对我的举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你小子还懂得起哈!
  
  
  
   后来,在回收废品的过程中,真的是得到毛师傅很多的指点。按照安利培训课上经常要用到的格式,就是:借大家的双手,把掌声送给我们敬爱的毛师傅,对他的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这里介绍一下,在收废品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叫小代,是做安利的。经常约我去听安利的课,收费不高,很多时候还是免费的。讲课的老师大都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他们的创业(就是做安利)的艰苦历程。
  
  
  
   经常听得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有几次差点被拉下水。
  
  
  
   在没有接触安利之前,有人就对我说,安利是传销。特别是我爱人,每次得知我去听安利的课,都异常紧张,并对我严重警告,叫我最好不去听哦,当心被拖下水,去搞传销。万一被警察叔叔逮到,关到那里边,由国家管吃管住噻,她是不会管我的!
  
  
  
   其实,我爱人是不太明白了,传销这个事,是由工商局管的。当然,有时候,公安机关要配合。
  
  
  
   其实,安利是直销,它和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在安利课上,经常用到的格式就是,某某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他(她)把我带进这个神圣的行业里。来,借大家的双手,把掌声给某某老师,对他表示深深的(或者崇高)的谢意(敬意)。
  
  
  
   这一招,我也学到了。
  
  
  
  
  
   那位兄台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我不但要学,而且还应该找一个地方,认真的学、系统的学。
  
  
  
   然而,在找了一圈才发现,竟然发现没有地方可学,这让我很失望。因为贵阳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好象全国也没有,其实“这个可以有!”
  
  
  
   据统计,在我国,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员有一千万之多。竟然没有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大学里也没有开设废品回收的相关课程,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及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为此,教育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大学里,至少是在中职教育这一块,把废品回收相关内容加进去的。
  
  
  
   当然,名字要取得好听一点、响亮一点,这样才利于招生,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个行业。
  
  
  
   名称我倒是想了两个,可以叫再生资源研究或者叫绿色经济工程之类的,总之就是名字越花哨越好,好忽悠人。当然,这个仅供教育部参考。
  
  
  
   在对本文进行修改之时,从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获悉,该校新增的“低碳专业”从今年(2011)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招生计划为20人。
  
  
  
   看来,本人的建议是合理和具有超前意识的。
  
  
  
  
  
   哦,不好意思,思维太活跃了,又有点脱离主题了,回到主题上来。
  
  
  
   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经毛师傅的亲自力挺,我进入了一家废品回收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
  
  
  
   学习的地点,就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收购站。老板姓吴,我们们亲切地称他老吴。本来应该叫他吴老板的,他不同意,说一个开收购站的,称啥子老板哦!
  
  
  
   一开始,我们的老吴同志是不同意我在他那那儿学习的,可能是担心把技术学到手了,我再开一家收购站,和他形成竞争。
  
  
  
   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我把办收废网的大致想法,给他一通狂讲,听得老吴云里雾里,晕晕乎乎的,并承诺,我不会开收购站的,更不会在他的附近开的。这一点很重要。
  
  
  
   然后,趁着他晕乎的劲,我再把磨沙烟一支接一支的递过去。
  
  
  
   这我有经验,只要他抽烟,并接了你的烟,这事多半能成。大多社交场合,烟就是介绍信、敲门砖。
  
  
  
   果然不出所料,他最终同意我在他那儿学习了。
  
  
  
   说是理论学习,其实就是给收购站打工,当然是没有工资的义工。这个咱也想得通,别人没有收你的培训费已经不错了。然后呢,你不懂的就问他,他就给你讲,很多时间都有实物,这样就更容易学习吸收。
  
  
  
   当然,我没有想到,包括老吴也没有想到,通过这次的相识,我们竟然还走到了一起,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合作一起做了好多次生意。这在后面我会说到的。
  
  
  
  
  
   在没有进入这一行时,在我的想象中,这一行应该是没有太多学问的,不就是一些报纸呀、书呀、纸壳呀、再比如一些塑料呀、铁呀之类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即使听了毛师傅讲那位仁兄的辛酸史后,我也很不以为然,虽然表面上装出毕恭毕敬的样子。我认为,那多半是毛师傅故意在危言耸听,制造紧张空气,为的是让我尊他为师,好让我多孝敬几只磨沙烟。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废品,这一池水很深,内容也可以说是很多很复杂。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说到的一个词,叫“学海无涯”,其实,其实“废海也无涯”。
  
  
  
   在这里,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废品的一些知识,内容可能有些枯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跳开这一段,直接进入下个一个版块。
  
  
  
   废品呢,一般分类纸类、金属类、塑料类和玻璃类四种。我们按从易用到难的顺序,具体的说一下。
  
  
  
   玻璃类是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啤酒瓶、白酒瓶之类的,这一类最简单。
  
  
  
   纸类,包括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书、杂志,还有广告纸、牛皮纸、宣传纸什么的。餐巾纸由于溶水性太强,属于不可回收物,不包括在这里面。相对而言,这一类也是比较简单的。
  
  
  
   金属类要复杂一些,主要有废铁、废铜、废铝、废锌、废铅等,在民间,一般把不锈钢也归入这一类。
  
  
  
   铁里边又分生铁、熟铁;铜里边又分光亮铜、紫铜、杂铜等;铝里边又分生铝、熟铝,边角铝。不锈钢里边分含镍和不含镍的,含镍的根据含镍的多少,又分两点的、三点、四点的等,鉴别含镍的多少,人眼是看不出的,要用仪器测。
  
  
  
   看吧,有点复杂吧?这还不算。
  
  
  
   最为复杂的要数塑料类了,如果大的分,可以分为丙料、乙料、聚丙料、聚乙烯等。用化学符号表示可以分为PE、PB、PVC、PS等。
  
   详细分的话大概有几百种。
  
  
  
   最恼火的是,他们之间不好鉴别,不要说我们这些新手不容易认得出,有时候,连专门搞这一行的老师傅都分辨不出。
  
  
  
   有一次,我们在一家工厂收到一网状的东西,有一点象塑料,又有一点象尼龙,拿到塑料厂去交,塑料厂的负责回收的工人都认不出。
  
  
  
   最后,把据说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的老师傅搬了出来。
  
  
  
   这个老师傅戴起老花镜,象《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唱得那样,“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但都看不出所以然来,又拿打火机烧,不行;又捏、又闻,还是不行。
  
  
  
   估计这位老师傅也一个急性子,惹毛了,放到嘴里都咬了两口。结果呢,还是不行。最后,只能说,这个东西只能发回浙江要用专业仪器检查,才能分辩得出来。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说,反正都是塑料,没得必要分这么细嘛!
  
  
  
   其实他们不知道,因为不同的品种,价格是不一样的,有的还相差的很大。塑料中,最便宜的只有几毛钱一斤的,最贵的就有几块钱一斤的。
  
  
  
   你想想,本来塑料的利润就很薄,如果不分类分细,哪能有钱赚?
  
  
  
   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我光荣的从废品培训班毕业了。当然啦,我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初级班,学的也只是一些皮毛,离一个合格的废品回收者还有远着呢!
  
  
  
   但时间不等人,剩下的,只好在实践中慢慢学习吧。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四)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四)准备开张
  
   我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购置收废品的行头。比如购买装废品用的口袋、捆口袋的绳子以及称废品用的杆秤等,还有名片。而且还专门定制了5套统一印有我们收废网网址的工作服。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做工作服的想法。
  
   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在搞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等“六统一”的所谓“绿色回收”,有些地方是“七统一”。我当时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废品回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为一个创业者,洞察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我在后面的读书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在当时,咱还没有这个水平,只是凭直觉应该这样做。
  
   第二个,我收废品,就是要和一般担箩筐的不一样。在营销学上,就是所谓的差异化。
  
   营销专家路长全同志说得好:营销不是卖最好,而是卖不同。
  
   这一点,作为一个学习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我还是懂滴,虽然自毕业后,已有13年没有看这方面的专业书了。
  
   前面我说过,在我的印象中,管理方面虚的东西比较多。很多管理方面的书,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对实际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
  
   正是因为有这个思想,我大学毕业后,虽然也经常看书,但大多都是有关文学、社交、法律等方面的,管理方面的书基本上没有。
  
   为了将准备工作做得更细一点,我还特意买了几包鞋套,是在进入别人家里收废品时用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叫“细节决定成败”。
  
   还有工人,我也请好了,就是我表哥。先一个人做着吧,待以后生意好了再随时再增加。咱国家最不缺的是人,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招。
  
   当然,这个观点现在不一定对了,因为最近这两年,很多地方、很多企业开始出现用工荒。
  
   我表哥呢,他一直是跟着我做食堂的,从安岳中学食堂开始就一直在帮我,惠水的食堂也是他在主管。
  
   唉,兰某不才啊,没有承包到食堂,他也就光荣的下岗了。我开始收废品,他也开始转行吧,混得背啊!
  
  
   库房,也临时找了一个,就在我们小区里。
  
   因为我们这个小区是新建的,地下停车场,还没有完全竣工。里边原来是修建小区时民工住的。隔成一小间小间的,现在没有人住,也没有人管,我就临时“霸占”了一间,反正也没有人来收费。
  
   至此,我个人觉得,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我11岁的儿子小雨走过来关心地说:
  
   “爸爸,我觉得你还有两样东西没有买!”
  
   “是什么呢?”,我有些想不通,小小年纪,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能知道我差什么?
  
   儿子说,“是口罩和铁耙!”
  
   “为什么要买口罩和铁耙呢?”我有些纳闷了,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儿子说,“爸爸,你想想啊,你去垃圾池里去刨垃圾时,需要铁耙吧。然后呢,刨垃圾时要戴口罩啊,不戴口罩多臭啊!”
  
   这个傻小子,把我收废品完全理解成在垃圾池刨垃圾了,把我想象成街边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拾荒者了,真是太伤自尊啊!
  
   意思虽然是理解错了,但也包含了儿子对咱的一片关爱之心啊。在家里,儿子和我的感情最深!
  
   哦,这里有个情况,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原先我在一些网站发表过这个情节,有些网友在网站留言说,前面不是说生了一个女儿吗,怎么又冒出一个儿子来了?
  
   其实很好理解,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小的是女儿。
  
  
   好了,忙活了半天了,收废网终于可以开业了吧?
  
   还不行,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做,那就是——媒体报道。
  
   在重庆拜师学艺的时候,亲爱的黄老师就特意的嘱咐俺,在线收废里,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媒体报道,通俗的讲,就是要炒作。
  
   你想啊,一个网站没有媒体报道,没有点击率,谁叫你去收废品呀。如果没有人点击,那网站不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吗?
  
   当然,在媒体上打广告上是最直接的手段,效果也能立竿见影。但那需要钱,需要很多钱去烧,咱不象小沈阳那样“不差钱”啊!没钱烧哦!
  
   那没有钱就不能宣传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黄老师叫咱要放下机器、开动脑筋,要发散性思维。要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的伟大精神。他说,我们可以以新闻的形式上啊。
  
   以新闻的形式报道,这个我明白一点,可是我不认识记者,怎么办呢?不可能自己去写吧,就算写得出,也报道不出来啊。怎么办呢?对此,我有些着急。
  
   黄老师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嘱咐我不要慌,要淡定。
  
   他说,他认识重庆很多记者,贵阳的虽然不熟悉,但天下记者是一家嘛。
  
   就象我们经常在警匪片里看到的那样,警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警察是一家,是一个意思。
  
   他说他可以通过重庆这边的记者介绍或者引见,结识贵阳的记者,只是很多地方需要打点,需要这个…..,说着,做了一个大指头搓食指和中脂的动作——数钱的动作。
  
   哦,这个我懂,现在是市场经济,站要站钱,坐要坐钱,上个厕所都要5毛钱呢。
  
   天底下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
  
   就这样,我又被钓去1500元钱,加上做网站的2800元,就是我前面所说的4300元。
  
   可回到贵阳两个多星期了,也不见重庆方面有动静。打几次电话给他,他都说正在联系中。
  
   最后没有办法了,我决定主动出击,还是老龚同志爱说的一句话:活人还能叫尿憋死?我想试着给《贵阳晚报》打热线电话,看能不能报道。
  
   当时,正好我一个很好的兄弟伙,杨哥在我这儿玩,我就请他帮我,拨打了《贵阳晚报》的热线电话。因为我觉得自己打电话报自己的料,有些自恋倾向。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这位杨哥的情况,他也是我们安岳人,他和我还是很缘分的。
  
   94年9月份时,我和父母分家搬出来租房子时,就认识他了。他和我租的是一栋楼,只不过,他住一楼,我住二楼。
  
   后来,买房子时,我们又买在一栋楼,又成了邻居。
  
   他和我一样了,也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都在做生意。在90年代初的时候,做毛笔发了一笔横财,一车就赚了20多万。
  
   后来,也就在01年前后,就是我们安岳出租车顶子盛行的时候,他也不甘落后,纠集了几个兄弟伙,在云南的一个县,也去搞出租车公司。
  
   结果,由于我前面所讲的原因,他们的出租车公司最终没有成立起来,亏了几万元钱。
  
   前两年,又在安岳做发糕,开始生意还不错,但后来,模仿的人多了,就不好做了。因为这个发糕生意门槛比较低,只要有1、2000元钱就可以做,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在安岳做不下去了,就想来贵阳看看,想把发糕技术引进到贵阳来,因为那时候,贵阳还没有做这个生意。杨哥自己也从安岳“流窜”到了贵阳。
  
   但他这种发糕生意,在贵阳也不好卖,主要是吃得人太少。先是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经常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卖的钱还没有罚的钱多。
  
   后来,转型专做学校的生意,就是每天一早,一般都在凌晨2、3点就起来做,5点钟的样子,就向他所联系的学校配送。
  
   在贵阳做了将近一年,生意还是不好,实在混不下去了,便在2006年下半年的时候就打道回府,回安岳了。这次贵阳之行,他又亏了2万多元。
  
   当时,他的女儿上高三,儿子上高一,都是用钱的时候,自己做生意却很不顺,他很是着急。
  
   而且,在贵阳做生意,还是把房子抵了贷的款,结果,还是亏了。
  
   唉,同是天涯沦落人,也是命运多舛啊。
  
  
   在公司正式开业,电视台来录节目时,由于工人太少,我们的杨哥还友情客串了一把收废网的员工,穿上工作服去收废品。真是辛苦他了。
  
  
   帮我打晚报热线时,是他来贵阳的第二天。
  
   可能是有新闻点吧,第二天,《贵阳晚报》的记者来了,一同来的还有《贵阳日报》的记者,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哟,难道媒体也实行“卖一送一”的政策了?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晚报一家能来都不错了,结果来了两家,当时的心情就是一个字——很爽!哦,不好意思,应该两个字,看把我激动的。
  
   采访后的第三天,也就是2005年8月26日,晚报和日报就分别报道了收废网的消息,我也把这一天定我们收废网正式上线的日子。
  
   晚报是以《不当“董事长”,要当“破烂王”》为题,是新闻的形式报道的,可能是避免广告的嫌疑,只是一个“小豆腐”块。日报是以通讯的形式写的,题目叫《走近贵阳首个废品收购网站》,写得比较详细,还把收废网的网址和我爱人都写上去了。
  
   这些新闻都可以我们收废网的“媒体报道”里看到。
  
   具体的网址是……,哦,差了忘了,这个不能说出来。否则,斑竹(吧主)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会将我“立斩于马下”。要看的朋友,在百度里去搜索即可。
  
  
   当时我兴奋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收钱。
  
   想想那离我远去的1500元钱,我亲爱的黄老师又给了我“温柔一刀”啊!
  
   后来,这两位记者成了我的朋友。
  
   再后来,这两位记者朋友又分别给我介绍了一个人,只是其中一位对我的事业有推动作用,另一个却骗了我1万元多块钱。
  
   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他的本意,这个事情我一直没有对他说,估计他也现在也不知道。文章的后面,我会说到这个事的。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五)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创业之初
  
   (五)初收废品
  
   事实证明,媒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当天早上9点过,我就开始陆续的接到电话了,有询问价格的,有叫我们上门回收的,也有了解公司情况的。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接的电话有20多个。
  
   至此,我创办的收废网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同时也开始走上了一条坎坷、艰辛、漫长的创业之路,这一走就是5年多。
  
   现在看来,这条路我会一直的走下去,坚守不移的!因为一旦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在回收废品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但很多时候都比较平淡。
  
   基本的程序就是,客户在网站上留言或打电话,我们约定好上门的时间,然后上门回收,收回来后放在临时仓库里,最后,再分类卖到相应的厂家。
  比如,废铁就卖到钢铁厂,报纸、书呀之类的,就卖到造纸厂或打包厂,塑料就卖到塑料厂。
  
   诸如此类,很平淡,我觉得就没有写出来的必要了,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而鲁迅先生说过:“无端的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里,只节选出几例非典型事件,和大家分享。
  
  
   我进入废品界所做的第一单生意,是去一户人家收旧电脑。因于是第一次,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是一个女士打的电话,说她家买了新电脑,旧电脑要出售,包括电脑主机和显示器。价格嘛,好商量。
  
   也因为是第一单生意,我和我表哥格外重视,穿上印制好的工作服、带上名片、还有鞋套,就“雄纠纠气昂昂”的出发了,只不过,不是去跨鸭绿江,而是去收废品。
  
   因为是去回收旧电脑,杆秤和口袋就没有必要带了。
  
   当时,我还不会开车,表哥更不会,自然就没有买车了,只好坐公交车去了。
  
   可坐公交车也有问题,因为贵阳不熟啊,不知道坐哪路车。
  
   前面讲过,我是在2005年1月18号来的贵阳,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一方面这个日子有纪念意义,另一个方面我这个人对数字比较敏感。到8月26日,也有7个多月的时间了,按理说贵阳的路应该熟悉了。
  
   但结果不是这样的,因为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很少上街,第一个原因女儿是3月份出生的,我要在家照看她们母女俩。第二,我也没有无事逛街的习惯,一个大老爷们,没事,一个人在街上瞎转悠,好象也不是很正常的事。
  
   在转了两次车,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找到了客户的家。
  
   我们穿上鞋套,很正规的进屋看货。
  
   女主人还是很好讲话的,说是看了报纸的报道,要特意照顾我们的生意。我连忙说谢谢!经过两次的讨价还价,最终以180元的价格成交。
  
   这里边有一个细节,虽然在重庆跟着黄老师学习了一点回收旧电脑的相关知识,但那只是皮毛,真正在收的时候,还是有点蒙。
  
   还算我聪明(有点自恋哈),我灵机一动,和黄师傅搞了一个电话连线,现场直播。
  
   整个过程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
  
   黄老师,我这里准备收一个电脑显示器,你帮我斟酌斟酌。哦,好的,你说是什么牌子的?是某某牌子。哦,可以点亮吗?试了一下,可以!好,这个可以出90元,可以卖到120元。
  
   那主机呢?主机不能启动!主机不能启动啊?那就看着给吧,你自己定吧。
  
   唉,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最后,主机也出了90元,本来我还想继续压价格,但不行,因为这个女主人能接受的最低价位了。女主人说,他们这台电脑买的时候是1万多呢,现在卖180元,已经是最低了。
  
   就这样,显示器和主机一共花了180元钱。
  
   这一通下来,估计又给中国联通贡献了20多元的长话费。我是联通的号,那时候打长途贵哦!
  
   大家可能也明白了,这一单生意,显示器的价格是有我心中是有数的,只是主机没有底,因为主机不能启动,所以就没有打开机箱查看。
  
   当然啦,就算是打开了,咱也不懂!
  
   后来,这电脑出售后,一共才卖了120元。据说,主机里就内存条还可以用,其它的如CPU、硬盘等,由于电脑更新过快早已淘汰了,只能当废的处理!也就是说这一单亏了60元,还不算人工费、车费和手机费。
  
   当然,这台电脑还是起了作用的,在后来的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的录制中,就一直以它做道具的,在电视里好好的露了几次小脸。《百姓关注》可是贵州台的名牌栏目,收视率老高老高的,一般都处在贵州第一的位置。
  
   第一单生意亏了,我也不是太在意。当然,这不是说我不爱钱,现在这个社会,谁敢和钱大爷有仇!只是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刚入行嘛,以后慢慢就会好的。
  
   哪知道,废品回收的这一池水实在太深,要交的学费太多,大家慢慢看吧!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六)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六)交学费
  
   每一次媒体报道后,生意都很忙。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就渐渐冷却下来了。
  
   让人遗憾的是,生意再忙,也都是一些小生意,比如哪里有几十斤报纸要卖呀,哪家有几十个啤酒瓶要卖呀、哪里有一台旧电视机要卖啊之类的。
  
   几乎没有看到大点的生意。
  
   还好,在半个月以后,终于迎来我进入废海以来的第一单所谓的大生意。前面加一个“所谓”,是因为这个生意相对零散的小生意而言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单。
  
   当时是一个姓李的先生打的电话,他是通过网络搜索了半天才找到我们的。
  
   听得出他很兴奋,说终于找到你们了。听他的口气,有点象过去战争时期地下党找到党组织的感觉!
  
   他说有一吨多的旧书要卖,叫我们去看看,地方就在太慈桥附近。
  
   地方也不算太远,在转了两次车后,我们来到他的住处。
  
   这位李先生,原来是做图书生意的,最近要转行了,所以有很多库存的书要卖。
  
   我看了看,说是旧书,其实很多还是崭新的。主要是电子、数控方面的书,胡乱的堆在房屋的一角,象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蜷缩在那里。
  
   我打量了一番,估计有一吨多。
  
   在重庆的时候,黄老师给咱讲过,旧书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呢,他说他正准备筹办一个二手图书的交易市场。
  
   他还特别嘱咐俺,说如果以后贵阳有合适的,1.5元/斤,他都愿意过来拉,运费他出。
  
   当时我就在想,我把这批书收过来,要么卖到贵阳的二手书市场,要么直接转手卖给黄老师,赚点差价就够了。
  
   在经过几次讨价还价的拉锯战后,最后以1.1元一斤的价格成交。当时,废书的价格是一斤0.5元。
  
   我估算了一下,一斤赚0.4元,那么一吨就是800元,这可是一笔赚钱的买卖,贵阳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而我一次生意就可以赚800元,心情是相当的高兴。
  
   可能是做生意时间长的原因吧,直觉告诉我,这个生意不应该这么容易赚钱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李先生自己为什么不去找旧货市场,还不厌其烦的上网“人肉”找我们,给我们打电话?难道天上要掉馅饼了,而且正好要砸在我的头上?
  
   好象不对。
  
   李先生个子不高、身体微微有些发福、戴着一副眼镜,在金边黑色的眼镜后面,有一双——深藏不露的眼睛。看得出,他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我还是多了一个心眼,谎说我们的库房比较小,暂时还放不下,先交200元的定金吧,等过两天把库房腾出来,再来拉也不迟。
  
   回到家中,我再一次和黄老师电话连线,把具体的情况和他讲了。
  
   他说,这些书根本就不值钱,只能当废书收。
  
   他当时说的那些旧书,是指《知音》、《读者》、《故事会》之类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书。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需要特定的人群,不好销,一般都当废书的价在回收。
  
   得,又交了200元的学费。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当时还没有一起买下来,如果全部买下来,算上运费、上下车费,这单生意不但不赚钱,反而要亏7、800元钱。
  
   我相信打麻将经常用到的一句话:少输当赢吧!
  
  
   在实际的废品回收中,废品的分类,其实远没有我前面讲的那样复杂,要分金属类、纸类、塑料类、玻璃类四种。
  
   在民间,它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属类,包括废铁及其它有色金属。另一类叫做杂品,这一类就包括除金属以外的废品,比如报纸、塑料、玻璃等物品。
  
   之所以这样分类,主要是从废品的经济效益来说的,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金属类赚钱要赚得多一些,而杂品因为附加值低,一般赚钱都比较少。当然,除专门经营的商家外,他们主要是靠走量取胜。
  
   正因为这个原因,金属类的回收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金属产生的地方,比如生产性厂家,这其中也包括个体,早就“名花有主”了,被人承包或定购了。所以,我们回收的金属的机会就很少,一般都是围绕着杂品打转转。
  
  
   我们第一次收金属,是在网站建成后一个多月的事了。因为金属类的经济价值高,我们满怀希望的去收,原指望着能发点小财,但不幸的是,这次生意我们又遭亏了。
  
   当时,是一家空调特约维修站打来的电话,他也是网站上找到我们的。
  
   由此看来,媒体的报道,是很效果的。
  
   说他们有一批旧继电器要处理,叫我们去看看。
  
   这次处理的继电器大约有60多个,都是当废品处理。由于每一个继电器里有铜,还有塑料,不好称,只是根据其中废铜所占的比重来估价,最后以每个5元成交,
  
   据我自己估算,每个大约有铜3两左右,当时铜可以卖28元一斤,3两就是8.4元,每个可以赚3多块多,60多个就可以赚200元。这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不错的生意,毕竟比收几十斤报纸、几十个塑料瓶强多了。
  
   我是一个小心的人,为了确认里边是不是铜的,我还随机抽样了10多个继电器,把电机切开,看到的是紫色的闪闪发亮的铜线。
  
   我想,这一次赚钱,应该是坛子捉乌鱼——十拿九稳了。
  
   最后,我们把它交到老吴那儿时。老吴不愧是在废品界里蹦达多年的老手,拿一个继电器在心里掂了掂,觉得有些异样,说不对哦,怎么有点轻呢,铜线不会那么轻啊!
  
   为了证实他的判断,用刀把铜线割断,铜线就原形毕露了。
  
   原来,全部是铝线,只是外面涂了一层紫色的漆。
  
   唉,真是应了范伟同志那句话,防不胜防啊!
  
   这些人真是太有才了!这么有才,做点什么不好呢,来搞这种歪门邪道的事呢。
  
   我怎么也想到,他们用这样一招!
  
   结果呢,就只能按铝的价格算,铝的价格比铜的价格就差得太远了。当时,铝每斤只是5元多,而且比重也比铜轻得多,结果呢,60个全部理出来,也只有6斤多,连塑料一起,才卖40元的样子。
  
   这一单生意下来,又亏260元的样子。
  
  
   顺便介绍一下,这一招用行话来说,就叫做货。即用做假或掩藏的方法,以次充好,以获得非正常的收入。
  
   前面讲的,我那个泸州仁兄,也是遭人做货整了一下。当时,他被骗的手法是,那些担箩筐的,要么在铜里里掺杂些铝、铁,或者铝里掺杂一些废铁在里边。
  
   同时,他也遭吃秤,就是他过秤时,别人趁他不注意时,在秤上做了一些手脚。要么把磅秤秤砣换成小的,或者在杆秤上的秤盘下粘上磁铁,使得称出的数量比实际的重许多。
  
   而这些实际操作的手段,在大学里是没有教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那位自负的仁兄,在茫茫废海之中,是“出生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
  
   唉,废海险恶啊!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七)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七)社区收废
  
  
  收废网建成后,一般都是我和我表哥,一起出去收的。
  
  
  
  我自己独自(请注意这个词)上门,回收的第一笔业务是收纸壳,是我们楼上的一家住户打的电话。他是根据我挂在小区里的布标上留的电话找到我的。
  
  
  
  当时,他刚装修完房子,已经把纸壳堆到楼梯道上了,急着要处理。不巧的是,那天我表哥正好出去收东西去了。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穿上工作服、带上杆秤,硬着头皮上去。
  
  
  
  他看见我有些吃惊,眼光有些异样:
  
  “是你?你是做这个的?”
  
  
  
  因是一个单元的,我们经常见面,还打过招呼。我的脸“唰”的一下子红了,弱弱的回答说“是的”。
  
  
  
  虽然,此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不断的给自己打气。但真的来收了,这个面子还是放不下来。
  
  
  
  前几天收旧电脑还算说得过去,好歹还算是个技术活,这个纯粹就是收破烂嘛,以前可是老板、老总啊!
  
  
  
  而且是住在一栋楼的,说出去,脸面上不好过啊!
  
  
  
  在没有进入这一行之前,我自己家的废品都很少拿来卖,全部是以送为主。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沦落”到收废品的地步,造化弄人啊!
  
  
  
   少发一些感叹,既来之,则收之吧。
  
  
  
  接下来,先是整理、打包,然后过秤,结账。由于是第一次。温馨提示一下啊,是第一次收废品,要不然有人会往别处想的。
  
  
  
   当然啦,既然都是第一次,肯定也都相通之处,那就是一点经验也没有,手忙脚乱的,他又在旁边催,心里就更紧张,不一会儿汗就下来了。
  
  
  
  我这个人打小就落下这毛病,一紧张就出汗!
  
  
  
  看见我满头大汗,他问我,“你怎么这么多汗呢?”,
  
  
  
  我尴尬不已,只好说,好长时间没有干体力活了,身子骨有点虚…….。
  
  
  
  这就是我独自第一次收废品的经历,象是做贼似的。
  
  
  
  唉,瞧我这点出息。
  
  
  
  
  
  在初入废品圈,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拓展我的生意?全靠网上的信息和电话,在家守株待兔,等待上门回收。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回收量需要媒体报道来支撑,新闻报道后,生意就上去了,如果没有媒体报道,生意很快就淡了。如果经常有媒体报道,那敢情好,但新闻媒体又不是我家开的,说上就能上的,一定要有新闻点。
  
  
  
  虽然,我也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但上的不是太多,两三个月就一次报道吧。具体的报道内容,我就不写出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站去看。
  
  
  
   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是媒体报道了,也接到了一些电话,但都是咨询的多,了解价格的多,真正要上门回收的少。就算是上门回收,回收的都是些小生意,有些时候,价格还说不到一块,跑冤枉路。
  
  
  
   前面也说过了,每一次报道后,一个星期内电话比较多,一个星期后就慢慢冷却了,很少接到电话了。
  
  
  
  每次报道,都遵循这个规律,没有可持续性,让人郁闷。
  
  
  
  这样做了两个多月,到了2005年11月初了。我们盘算了一下,总共做了20多单生意,但除了我表哥的工资,我亏了600多元钱。我自己还没有算工资,这还不包括所交的学费。
  
  
  
  我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要转型。不能被动等待,要出动出击。
  
  
  
  
  
  创业初期,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细分市场是在哪里,反正是网站有信息了或是接到电话,就出去收,没有的话,就在家等待。
  
  
  
  此时的我,在废旧回收界,纯粹就是一个“懵懂的小孩”。
  
  
  
  至于怎么去开辟市场了,怎么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客户,那更是无从谈起,一切都在黑暗中摸索。
  
  
  
  更多的时候,是在网站上不停地搜索废品回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从中发现对偶有用的信息。
  
  
  
  还真的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呢,我终于看到这样一个信息。当时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说是江苏有一个收废品的,好象是姓吴。说他承包了一个小区的垃圾(含废品),一年能赚了好几万呢!
  
  
  
  对,这主意不错,咱也复制他的模式在贵阳做。
  
  
  
  通过我们这个小区的物管介绍,在贵阳的友谊花园建立了绿色回收点(我取的名字)。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时髦呗。
  
  
  
  友谊花园小区,在大营坡片区。有1500多户居民,小区建设和管理得还不错,属于贵阳市的中档小区。
  
  
  
  和友谊花园的物管协商了半天,最后定下来1年上交1000元的费用,他们小区的废品由我们负责回收。这个费用可以叫承包费,也可以说是管理费。先期交了半年的管理费500元。
  
  
  
  我安排表哥每天都在那儿蹲守,随时提供优质的上门回收服务。
  
  
  
  本以为,会有丰厚的回报的,但效果很不好,几乎收不到什么东西。有时候就是收点,也就几十斤报纸呀、可乐瓶之类的杂品,根本不赚钱,还不够我表哥的工资。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表哥不愿意去了,他说生意太差了,没有意思。
  
  
  
  同时,他还提出,他不想做这个了,两个多月白拿我的钱,不好意思。
  
  
  
  我明白,他这是在炒俺的鱿鱼啊!
  
  
  
  表哥在走之前,还劝我说:“兰兄弟啊,我看你做这个,很悬啊,还是想办法搞个食堂稳当些。”
  
  
  
  我表哥的意思,我听懂了,就是叫我放弃这个网站,离开这个行业。所谓:废海无边,回头是岸啊。
  
  
  
  我没有回答表哥的话,因为我自己的心里也很纠结,拿不定注意。
  
  
  
  在送我表哥踏上回重庆的火车时,我的眼睛有些潮湿,那个叫眼泪的东西,想溜达出来,我把它强行拦住了。
  
  
  
  男人嘛,哪能轻易的流“猫尿”。
  
  
  
  但“心里颇不宁静”, 想想这几个月所付出的心血、所受的委屈,换来的却是如此的结果。连自己和工人都养不活,这叫什么事啊!
  
  
  
  行吧,先做到这儿吧。我也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了
  
  
  
  向物管公司所交的500元钱承包费也算泡汤了,是我自己不做的,怎么好意思去要回来。
  
  
  
  我就在想,他们在江苏做得这么好,怎么到贵阳就不行了呢,难道是水土不服?
  
  
  
  我在网站又认真查了查,最后,才发现我没有领会承包社区废品的精髓,也就是说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却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
  
  
  
  最重要的一点是,也是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他们和小区物管协商好的,签订了排他性的协议,交了承包费后就不再允许其它的人再进入小区回收,相当于垄断经营。
  
  
  
  垄断经营的好处,就不用偶在这里赘述了。大家想想,中石油、中石化、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发展就明白了。当然,这个垄断经营的是小本生意,与垄断巨鳄不可同日而语,但意思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条件我也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那个吴老兄承包的小区是全封闭的小区,占据有利地形。不象友谊花园,属于半开放性的小区,有几个门可以进入。
  
  
  
  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只看到别人缴费用了,没有看到别人赚钱的实质。
  
  
  
  
  
  以上,介绍的是我初入废海,呛了几口水的“先进事迹”。
  
  
  
  本来,我是不想把这些经历讲出来的,都是些吃亏上当的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嘛!
  
  
  
  但最终我还是把它讲出来了,因为,按照网络上的流行说法就是: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晒出来,大家都开心一下。
  
  
  
  当然,大家开心了,我也开心了。
  
  
  
  有一广告语说的对,大家好才真的好。我这个人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有什么不快,说出来就舒服些,要不,憋在心里难受。
  
  
  
  我觉得,创业者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要有阿Q叔叔的精神,说得好听点,就是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心胸狭窄、气量狭小,那么,撑不了几天,就会光荣的倒在创业的路上。
  
  
  
  如果说,我创业仅仅是因为生意的艰难和不顺,回到家里,如果能得到家里人的关心、支持,那我受到的伤害将会少的多,至少可以减轻一半。
  
  
  
  可我没有这样的礼遇,因为从我开始建收废网的第一天起,家里人就是反对的,特别是我的爱人——强烈反对!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八)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八)家人的反对
  
   经过5年多的艰苦创业,我深知,一个人要创业,他的家庭和亲人支持与否,对他创业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
  
   对我做收废网的看法,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就是无所谓派。这个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就不多解释了。这一类主要包括我的父母。
  
   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你这么30好几快奔4的人了,自己看着办吧。但一定要考虑好,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人要吃饭。
  
   另一类就是力阻派,就是强烈反对的。这一派的主要代表就是我爱人,当然,还包括我的一些好友。
  好象还没有支持的。
  
  
   下面有请力阻派的杰出代表——我的老婆大人蒋凤同志闪亮登场。她的情况前面介绍过了,这里不再罗嗦了。
  
   从我创办收废网开始,很多我的亲戚朋友都反对我做这一行。这其中,反对声最为强烈的,便是我的爱人。
  
   她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收废品太下贱了!
  
   在几次和我严正交涉后,看到我依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她拿出了她的杀手锏,带着女儿回娘家了。
  
   当然,回去的时间也不长,一个星期后就回来了。毕竟是多年的夫妻,还是担心我的饮食起居,只是脸上依旧是乌云密布。
  
   在网站运行大半年后,也就是到了2006年4月的时候,看到我天天忙忙碌碌的,却只见钱拿出去,却未见钱拿进来,她的忍耐到了极限。
  
   她发飙了,说了一句最让我伤心的话:
  
   “一点本事都没有,还不如一个担箩筐的,别人一个月都可以挣到1000多,你呢?”
  
   在收废品的过程中,虽然也只有大半年的时间,但我见过太多的白眼,听过太多委屈的话,但这话出自自己心爱的人之口,心里还是一阵的绞痛。
  
   好在经过半年多的磨难,我那颗脆弱的心灵慢慢有了抵抗力。权当是对我的鞭策吧。
  
   不过静下心来,认真想想,我爱人的话是对的。如果是仅仅是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说,我真的是不如一个担箩筐的,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我的老乡毛师傅。
  
   因为,我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都在亏损,别说挣工资,能少亏点都不错了。
  
  
   各位,如果以为我爱人只是在口头上反对,或者说说风凉话、挖苦话之类就结束了,那就小看我的老婆大人了。
  
   她有的是绝招。
  
   您可能会说,女同志嘛,不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嘛!
  
   那就错了,那只是她们同胞的基础课,专业课却因人而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绝招哦。
  
   她用的第一招,就是叫我带女儿。
  
   大家都知道,收废品本身是一个体力活,一天忙下来就很累了,回到家里就想好好休息一下,甚至有时,想立马和床来一个亲密接触——睡觉。
  
   她却要让我带女儿。当然,她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比如女儿想想爸爸了啊,她身体哪个零件不太舒服了啊。
  
   看到我回到家里,就把女儿甩给我。有时候,看到我不配合,就把女儿放到床上。我女儿的嗓门本身就宏亮,一放到床上,就哇哇大哭,而且一声比一声紧,让人揪心,我只好去抱她。
  
   抱抱也算了,小家伙却非要到处走,只好随她了,抱着她在小区到处看,这样就更累了。
  
   当然,这还算温柔的了,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早上一大早就要起床让人抱。
  
   可能是我女儿天生就知道保健养生的道理,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9点多就睡了,但早上不到6点就要起床了。
  
   醒来就哭,喜欢到外面去玩,只有抱着在外面乱转,才不哭。我就不懂了,一个只有1岁多点的小孩子,外面有什么好玩的?
  
  
   这里插播下,我和我爱人曾经有一个约定,就是女儿最先喊谁,谁就起来抱她。
  
   最开始,是我爱人提出这个建议的。我还高兴呢,心想,女儿天天和母亲混在一起,肯定最先喊“妈妈”了。
  
   谁知,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女儿六个多月就会喊人了,最早会叫的却是
  “爸,爸…”。
  
   所以,每天早上,还在甜蜜的梦乡中,女儿就在那里“爸、爸”的叫了,虽然吐字还不是很清晰,但却听得出是在叫我。爱人就用胳膊肘儿捅我,女儿叫你呢,快去抱她吧。
  
   我曾经怀疑,这里边有阴谋,是我爱人故意背着我,教女儿先叫爸爸的。
  
   但终因证据不足,也只能按当初的约定执行了。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小孩最先叫谁,谁的命就苦。我不知道这个理论是不是成立的,但在我这里证明是正确的。
  
  
   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
  
   每天早上,我就很不情愿的、依依不舍离开那个温暖的组织——被窝。要知道,大部分贵阳人都是属夜猫子的,属于“白天风吹都要倒,晚上狗都撵不到”的那一类型,晚上都睡很晚,经常在夜里1、2点才睡。
  
   我们还好,一般都要12点才睡,睡早了点,外面闹起也睡不着。
  
  
   每天早上,都要抱着女儿到外面去转悠,就是下雨天也不例外。
  
   有一天,外面下得很大的雨,我实在不想出去,但她哭得很厉害,大有不出去誓不罢休的气势,气得我真想好好教训她一下,只是看她太小,打不上手,无奈只好打着伞出去。
  
   这个事,被小区的人看到了,后来竟然被传为佳话,说我这样心疼女儿,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
  
   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我有难言之隐啊!
  
   现在女儿6岁多了,不知从哪里听到这个事,很心疼很懂事的对我说:“爸爸,你好爱我哟,长大后我挣多多钱给你用哈!”
  
   还有一个,那时女儿刚断奶不久,抵抗力差,经常生病,要抱着她去医院看病。那段时间真的是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第二招,就是打冷战,不给我做饭和洗衣服。
  
   每天见面,就是象是陌生人一样,是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很少说话。
  经常不做饭,特别是午饭,早上吃完饭就带着女儿出去了。要不,就在小区里游荡,约上四个人就开始战斗(打麻将),这一战斗就是大半天,直到晚上才回来。
  
   特别让人生气的事,她连我的衣服也不给我洗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这个人,由于从小有母亲、姐姐妹妹罩着,对做饭、洗衣服这一类的家务事,那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结婚后呢,有我爱人和侄女小雪做,我也一直没有机会学。基本上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做我外面的工作了。从这点上来说,我是有点大男子主义了,对此,我表示歉意。
  
   所以说,做饭、洗衣服,在别人看来,是很轻松的事,到我这儿却是难事了。
  
   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咱也要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伟大精神。
  
   做饭,不做别的,咱就下面条,还有,就是吃方便面。
  
   那段时间,基本上第一天是面条,第二天是方便面,吃得我最后,看到面条都有些心慌。
  
   洗衣服就更不在话下,想当年,咱上大学那阵,一位女同学教会了俺洗衣服,虽然毕业后就到现在10多年再没有亲自洗过,但复习一下也就会了。再者说了,洗衣服也不是高科技的事,何况还有洗衣机帮忙。
  
  
   好在,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7月份,我儿子放暑假,从四川到来了贵阳,
  看到他母亲对我的无情折磨,对他母亲进行了严正交涉。再加之爱人也可以意识了自己的不足,毕竟到处都在讲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嘛。
  
   慢慢的,我在家里境遇好一些了。爱人尽量把带女儿的光荣任务自己承担了,不来骚扰我。当然,我自己主动去带的除外。另一个也开始为我做饭和洗衣服了。
  
   但对我做收废网的态度还是“涛声依旧”——强烈反对。
  
   后来,看到收废网开始赚钱了,爱人对我真情告白,说,当初那样摧残我,一是心里压力大,着急,全家都要吃饭,而我却没有一点收入。二是想通过这些软暴力,叫我放弃收废网。去包食堂或搞工程这样的短平快的生意。
  
   还说,从她的内心最深处,还是爱着我的。
  
   对此,我三个字回答了她,正气凛然的:
  
   切,虚伪!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十九)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九)变卖收废网
  
  
   逝者如斯夫,转眼就到了2005年的12月初。
  
   在收废网运行近4个月后,由于有一、两月没有媒体报道,生意几乎停了下来,打电话的也很少了。再加之爱人的强烈反对,整个形势可以说是很严峻——内忧外患。
  
   我自己也感到心力交瘁。我到底是坚持做呢,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继续做吧,我心中一点数也没有,前途一片渺茫,爱人又这么反对。不做吧,这几个月付出的心血、资金就全部打水漂了,我又于心不忍。
  
   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暂时放一放。反正做的时间也不长,亏得也不算多。
  
   现在看来,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生意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创业的真正含义,更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创业者,立场、意志都还不坚定。
  
   可是,我不做这个又做什么呢?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我的亲戚朋友打了一圈电话,看有没有什么生意可做。当然,重点自然是食堂和工程,毕竟这两个行当我比较熟悉。
  
   打了一圈电话后,我一无所获。只是在老龚同志那里得到点有用的信息,就是前面和我合伙搞工程那位仁兄。
  
   他说他准备搞一段工程,也是修路,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去做。只是地方远点,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
  
   这小子,工程完工后,到处弄工程,一直没有放弃,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还是搞了一些小工程,挣了些小钱。
  
   这土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泡妞,在我们搞工程的时候,就开始包二奶了,现在流行的称谓是小三。
  
   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
  
   我当时还劝过他,说现在是美女如云的时代,所谓“鲜花遍地开,朵朵惹人爱”,要抵得住诱惑。
  
   男人嘛,偶儿出去晃一下是可以的,但那只是逢场作戏而已,不能当真,更不能把家抛弃了。
  
   他不听,然后就陷进去了,不能自拔。后来就和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了。
  
   这小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何况我们这些还不是英雄呢!”
  
   这小子还把男人分为六等:说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妻不在家,六等男人无妻无家。
  
   我对照了一下,我属于五等男人。
  
   人生有三大悲剧: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
  而他的现任妻子,就是康定那边的,通过那边朋友的介绍,就准备出去搞一段工程来做。
  
   于是,我又特地的回了一趟安岳,和他见了面,详细的了解了工程的情况。
  
   最后,我决定不做。主要原因是要垫资,要垫几十万。
  
   第一个,我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第二个,就是拿得出来,我也不干。
  经验告诉我,钱垫进去容易,拿出来就很难了。
  
   在安岳,还有我舅舅的关系,我都拿了10多年,钱才拿完。更何况康定县,人生地不熟的,路又那么远,别的就说,就是路费也够你跑的。
  
   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又该怎么办了呢?还是想想办法,看有没有食堂可包。
  
  
   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一个老乡,也是我们安岳的,姓彭,在清镇一家私立学校当校长。
  
   清镇是贵阳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距贵阳很近,大约22公里的样子。
  
   我是满怀希望去的。我的这位老乡,我叫他彭哥,也很热情的接待了我,说学校正在为食堂经营不好而伤脑筋,如果我愿意做的话,他可以找老板美言几句,承包下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他的话,我很兴奋,心里升起无比的希望。
  
   但看了整个学校后,心里凉了半截,整个学校就一百来号人。最关键的是,学生都比较穷,大部分学生是来自边远的农村及农民工的子弟,消费水平很低。可能和惠水的学生差不多,有些学生还不如,哪里会有钱赚。
  
   我只好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后来,我又听朋友的介绍,又去看了几个学校的食堂,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包到,钱还花了不少。
  
   慢慢的,我也懒心无肠了。
  
   跑食堂的事,也就暂时放一放吧。
  
   那又做什么呢,做其它的吧,没有门路,一点也不懂。与其那样,那不如继续做我的收废网吧。
  
   我不相信有命运之神,但我相信有命运。
  
   前几年,在惠水,只认识张哥和楚大姐两个朋友,就可以包三个所食堂。现在在贵阳认识的人比在惠水多得多,结果连一所都没有包到,天意啊!
  
  
   此时,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找个企业合作或者将收废网卖了,便宜点都行,只要把本钱收回来就可以。
  
   对此,我还有点信心的,毕竟媒体报报道了好多回,还是多少有些知名度,卖个几千钱元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这时,《贵阳日报》的记者小陈,就是前面来采访我的记者,帮我介绍了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总经理刘总。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家老牌国营单位,也是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龙头老大。
  
   2006年4月,贵阳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26个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城市之一,贵阳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而他们正是此项目的总承担者。
  
   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刘总,又正好是小陈的姨妈。
  
   当时,他们也在做绿色回收进社区的准备,看到了我的相关报道,也有意一起合作。通过小陈的引见,我和刘总见了面。
  
   作为龙头企业的老总,刘总没有一点架子,对我很热情,对我们所做的工作也非常支持。
  
   要知道,他们下面有7、8家分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近2个亿。相比之下,偶虽然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露一小脸,说穿了,还只是光杆司令一个。
  
   我和他们接触了两次后,便把想与他们合作的事说了,刘总,还有他们公司的党组书记周书记,都爽快的答应,合作没有问题,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嘛。
  
   同时,偶也试探性地问了他们,看他们能不能收购收废网。他们明确回答说:可能不行,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此时的收废网,象一个烫手的山芋,做也不好做,卖也卖不掉,怎么办呢?
  
   (未完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