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日记]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一)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十)联合回收人员
  
   唉,天不遂人愿啊。
  
   就这样,我做工程和承包学生食堂的想法很快破灭了。就象了画一个圆,在绕了一个大圈后,终点又回到起点。
  
   此时已是2005年12月中旬。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继续做我的收废网吧。
  
  
   此时的收废网上,还时不时的有人在上面留言。
  
   做网站就是有这个好处,只要把网站做好,开通后就不必天天去管它了。域名和空间费我是一年一次性交的。只是有空的时间上网去看看,添加一些内容、维护一下就行了。
  
   偶儿还会接到客户的电话,要求我们上门回收废品。
  
   象回收旧家俱、旧家电之类的电话和信息,我就直接转给我的合作伙伴——专门回收经营二手家俱和家电的商家。由他们穿上我们收废网统一的服装上门回收,对外宣称是我们收废网的员工。
  
   在网站经营一个多月后,我就分别联系了一家经营旧家俱和旧家电的商家,作为我们的合伙伙伴。
  
   因为回收这些二手物资,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而这些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我也曾想去学习点这方面的技术,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学技术是我的短板。
  
  
   小时候,我家的自行车经常坏、需要维理。
  
   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家里没有钱,买的时候已是城里朋友退居二线的旧自行车了,浑身破烂,属于“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那种。
  
   我想,这应该是最早的家电下乡的雏形吧。
  
   车子坏了,一般都是我老爸负责修理。因为成份的问题,老爸一生郁郁不得志,性情有些孤癖。老人家修是要修的,但边修边要骂我,说我不爱惜自行车或者说不爱惜他的劳动成果呀之类的。
  
   骂得我痛下决心,要自己学习修理技术。
  
   虽然我向老爸学了N多次,但最终都没有学会。往往是拆开很容易,但拆下来后就再也组装不起来了,各种零件散落一地;要不就是把零件装错了地方,最可笑的时,有一次竟然脑残的把前轮子装在后轮的位置上了。惹得老爸又笑又气,边骂边来收拾残局。
  
   老爸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每每看到我对技术一点不开窍,非常心痛,家门不幸啊!
  
  
   第二个原因,就是回收旧家俱、旧家电,需要压货,需要等买主,有时候要等半年多的时间,甚至更长。要的资金也比较大,同时还要租用大量的场地来堆放。
  
   这个世界挣钱的机会很多,但却不可以通吃的,要懂得放弃。
  
   至于利润分配,平时他们不交钱给我、我也不给他们发工资,属于松散型的合作。有生意时他们去做,如果做成了,并且有利润了,根据利润情况,由他们自己拿,30、50、100多少他们定。
  
   也曾想过,按单收费,比如介绍一单10元或者20元,那样对我更好些。但他们不干,说是有些单没有做成,或者,有些单虽做成了但没有利润怎么办呢?我想想他们说的也对,人要换位思考嘛!
  
  
   接到要回收旧报纸、旧塑料之类的电话和信息,我就借口说最近比较忙不能提供上门服务请原谅之类的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唯一的工人——我表哥把我炒鱿鱼了,偶就成了孤家寡人了一个!
  
   我自己去收?不行,一个我不会骑三轮车,再一个那不是和担箩筐真的没有什么区别了吗?这是我的底线。
  
   不是面子的问题,也不是我不能吃苦,只是那样实在是没有发展前途,与其那样做,还不如去打工呢。
  
   也曾想过,和一些担箩筐的合作,比如在某一区域内,固定一两个、两三个回收人员,我接到信息后转给他们,由他们上门回收。
  
   我也找了几个老乡,谈了我这个想法。
  
   在贵阳市,象毛师傅那样担箩筐的,据贵阳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统计,有4000人左右。而这些人当中,有80%——90%都是四川的,也就是说是我的老乡。
  
   看到这里,有朋友会说了,这是好事啊,都是老乡应该会好谈啊。
  
   错了,人是趋利的动物,在利益面前,朋友情、老乡情是不值什么钱的!
  谈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他们上门回收可以,我得付钱给他们,他们才做。
  
   格老子,真的是想钱想疯了,不如拿把刀去坐垭口算了。
  
   第二个,有些人答应了,条件是我不付钱给他,他也不付钱给我,所谓一个出麻子一个出豆子——两抹。也同意按我们收废网的要求,统一着装。但有一点他们不同意,就是诚信经营,再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准秤。
  
   贵阳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现在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由于长时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如果纯粹是靠价差来赚钱已经是不现实了。很多时候,单是从回收的报价来看,纯粹是亏损的。
  
   比如报纸吧,交到回收站的价格是5毛一斤,他们的报价最高可以出到5毛,甚至更多,有可能是5毛2,或者5毛5!
  
   对此,有些朋友可能想不通了,抑或这些人也是学了三个代表或者是科学发展观,纯粹在为人民服务?回答是否定的。
  
   那怎么赚钱呢,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吧?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一个字——秤。
  
   据我的了解,在贵阳,不敢说100%,至少95%以上的担箩筐的秤都是有问题的,就是俗称的“斤三秤”,就是一斤只有七两。
  
   当然,这种现象不只是贵阳才有,全国大部分都是这样了。这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可不是潜艇上的规则,是指没有政策法律的规定,而你必须遵守的规则。
  
   撼山易,撼潜规则难!这个显得厚重。
  
   我仔细研究过这种秤,我感叹它的巧妙所在。
  
   从外表看,和一般的秤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人怀疑这个秤有问题,你可以定准,1斤、2斤或者在5斤以内,它都是准的,但后面就不准了。而且数量越大 ,差的就越多。它是按比例来做的,一斤只有七两,一百斤只有七十斤。当然,秤上是靠一个小小的机关来操作的。
  
   那么这个小小的机关是怎么操作的呢?
  
   不好意思啊,这个小小的机关我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再详细说明了。正如天津市政管理局规费处副处长刘公务员所说的那样“这个事我不好说太细”。
  
   毕竟我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内混。
  
   我担心我的那些老乡找我的麻烦,用他们的话说,你龟儿子,太不地道了吧?你这样做不是断了老子们的财路,让我们喝西北风啊!
  
  
   其实,我私下里也和老乡们交流过、聊过,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他们也想赚点阳光收入,现在政府都在推进阳光工资嘛。但没有办法,因为这个行业不透明,恶性竞争太厉害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到一家居民里收报纸,交到收购站去才5毛,按正常情况下,收4毛,只赚1毛钱,20%的毛利,应该说得过去吧。
  
   但你把这个价格说出去,“销废者”大都不会干的,有时候还会说你两句:想钱想疯了嗦,别人都出5毛了!你还在出4毛,走走走!
  
   那出5毛的就是歪秤。“销废者”也不知道实际的行情是多少,当然是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
  
   有些销废者,也听说过,或者怀疑过秤有问题,但他们一般也查不出。当然,除非用他们自己的秤。
  
   哦,顺便说一下,上面边连着用了三个“销废者”一词,不是我写了错别字。最开始用这个词时,好些人都说怀疑是不是“消费者”的别字,说我好呆也是大学毕业,还当了几天院报记者呢,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难道是街头办的假文凭,或者是方鸿渐同学的克莱登大学或者是唐峻同学的太平洋大学那里得到的文凭?
  
   其实,是我自己编撰的一个词,顾名思义,就是销售废品的人。当然,这里的人是广义,指个人也指单位。
  
   这里说到斤三秤,后面还会说到水车。
  
   打个比喻,如果斤三秤相当于初中毕业的水准的话,那么,水车就是相当大学本科的水平,而且其科技含量还有与日俱增、不断创新之势!
  
   当然啦,这里所说的水车,不是农村里用来洪水灌溉良田的水车。而是运输大单货物的卡车,主要是运输废铁等。具体的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详细说的。
  
   话题扯远了点,继续回到主题上吧。
  
   我的想法就是要诚信经营,但我们的老乡不干。如果那样做,肯定只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收不到东西,另一个即使能收到东西,肯定是赔本的。
  
   于是,这个方案就暂时放弃了。那下一步又该如何做呢?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三章 创业之初
  
   (十一)找合伙人
  
  
   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联合更多的人来收废品呢?
  
   有一天晚上,突然灵光一现,我为何不到居委会去联系联系,让那些下岗人员或低保户,在本辖区内回收废品呢?车辆、服装、甚至包括流动资金,都由我出。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下岗职工或低保户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对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回收有推动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
  
   这么优惠的条件,应该没有人会拒绝做吧?当时想到这个主意时,还激动了半宿。
  
   居委会的同志也很热心,但跑了一圈后,居委会的同志说那些下岗职工或低保户他们都不干,太苦太累不说,关键是太下贱了,没有面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晕了,这又不偷又不抢的,靠自己力气吃饭,怎么会丢人呢?那么吃低保就不丢人了吗?对此,我有些有生气。
  
   想想,我们的政府也是良苦用心,从本来就很紧张的财政里拨钱,给他们吃低保。对于那些年老的或残疾人来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点事不做是可以理解的。
  
   而一些四肢健全的人,还是有必要做点事,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再一个也是为国家减少一些负担嘛。
  
   基于上面的原因,联合回收人员及低保人员进入社区回收废品的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想法,由于没有人响应,只能搁浅了。
  
  
   截止到12月底,我入废品回收这个行当已经4个多月了。虽然我还没有赚到钱,但我还是慢慢喜欢上了这一行。
  
   这和前面说的想转行或变卖收废网并不矛盾,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做做这一行的,但由于生存的压力和来自来家庭(特别是我爱人)的反对,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创办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因为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要么投资太大,要么风险太大,要么就是自己没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喜欢这一行,有下面三个原因:
  
   其一,不愁销路。废品回收这个行业不愁销路,只要收得到东西,就不怕卖不掉。自然,这个前提是要你识货,你不能把垃圾也收回来。当然,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出现,除非脑子短路或者进水。
  
   卖出的东西都一般都是现钱,很少有拖欠的,除非是特殊情况,但也最多是两三天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两个星期的。
  
   不象搞工程,垫钱的的时候,几十万一次性的砸进去,拿钱的时候,就象挤牙膏一样。遇到性子急的,心脏病都要急出来。
  
   比如,我在安岳承包的那个工程,总价才100多万,垫资就将就70多万。本来按合同规定,工程完工三年内就连本带息付清,而且还经过了公证的。结果呢,98年完工的,到去年2010春节才拿完,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
  
   象这种工程款,平时是拿不到的,只有在每年春节前夕才会挤一点,一般是1万多、最多2、3万。按国家规定,每年的春节之前,是不能拖欠民工的工资的。
  
   唯一的好处就是,政府的钱,慢没有关系,稳当!
  
   所谓慢马得骑,慢钱得用嘛。
  
   如果是一般私人,如开发商的,很多时候,有些钱就不了了之啦。当然,这个你也要想通,反正钱也不是我们自己造的,谁用不是用啊!
  
  
   其二,废品收到后就堆放在仓库里,如果资金多,就多存一段时间,如果资金少,就少存一段时间,无论放多久,都不存在腐烂变质的问题。
  
   不象做学生食堂,很多东西很容易腐烂变质的。
  
   做学生食堂,最担心的是食物中毒。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一天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生拉肚子,学校医务室的老师就要来理麻你,找你去说“聊斋”。
  
   各相关职能部门走花灯似的来检查,今天教育局、明天卫生局,后面质监局,三天两头的来查,让你疲于应付。
  
   其三,从长远看,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废品产生,不存在原料紧缺的事情。
  
   我没有赚钱的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回收的量太少了,全是靠网站的消息,而且是消极等待,没有主动出击。而没有主动出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大家从我的叙述过程中,看得出我开始做废品回收时,其实是一个是没有公司名称、没有场地、没有正当手续的“三无”人员了。没有合法的身份,如果遇着工商局、公安局的来查,就要罚款。所以那个时候,就没有大张旗鼓的做。
  
   如果要正式的长期的做,必须要成立公司。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毕竟我是学了点法律知识的,我要做一个守法公民嘛。
  
   要成立公司,就要找一个合伙人。因为,一个人做,能力、精力都忙不过来,更重要的是,连贵阳的地形都不熟。
  
   我对合伙人的条件都想好了,第一个是熟悉贵阳地形,最好是贵阳本地人。第二个就是要会开车,回收废品,没有车太不方便了。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我也接触了几个有意向的合作伙伴,他们都是从网上得到我的信息,或通过电话、或通过QQ和我认识的。
  
   第一位,是一个退伍军人,姓李,我称他为老李。
  
   当时,他刚刚退伍,没有要工作,得了一、二十万的安置款,正在找项目。他觉得这个项目不错,看到我的报道后,有心和我一起做。
  
   人是贵阳小河区的,会开车。这两点很符合我的条件。
  
   我们在一起好好商谈了几次,还吃了好几次饭,成立公司的细节都想好了,比如公司名称叫什么,公司场地租在什么地方,准备购置什么样的车,如何拓展业务等等,都想好了。
  
   基本上要到工商局注册登记了,他突然说不做了,说是和朋友搞工程去了,好象是房地产开发!
  
   可恶的房地产商,不仅把我们的房子炒的老高,还把我的生意伙伴挖走了!
  
   当时,一起谈的,还有另外两位贵大毕业的学生,都是参加工作一年,也是说对这一行很感兴趣。
  
   既然老李不做了,我们仨做吧,“离了张屠夫,还要毛猪肉不成?”,他们俩也连连称是。
  
   可到后来快要拿钱注册公司了,他们说,他们没有钱,只是想出出注意,占干股。
  
   弄得我很郁闷。
  
  
   第二个来谈的是一个女同志,说很看好这一行,说是要立志成为贵州的成孝梅。
  
   这里介绍一下:成孝梅,是上海一位下岗女工。据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收废品,短短的3、4年的时间,挣了上千万元的钱。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我不得而知。但网上就是这样说的,我也看到了这则消息,这则消息很让我受鼓舞的。
  
   现在上网在搜索引擎里输成孝梅三个字,都会有相关类似的消息。
  
   我问她会什么,她说会计,但不会开车。这和我的想法相差的有点远了。
  如果她会销售,我可能会退而求其次,会和她合作。
  
   创业初期,重要的是出去联系是业务,公司要吃饭,要活下来,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做账!
  
   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其实,收废品也应该让女人走开。大家别误会,这不是性别歧视,因为收废品一件很累很苦很脏的工作,女同志一般是吃不销的。
  
   第三位便我们的小杨同志,也就是后来和我合伙成立公司的人。
  
   他是收废网的第二位股东,同时,也是陪我走的时间最长的股东,走过我们创业初期最为艰难的3年时间。
  
   在2009年3月,在公司熬过3年多,却没有看到丝毫光明的时候,由于家里人的强烈反对,最后,小杨离开了收废网。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二)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三、创业之初
  
   (十二)成立公司的准备
  
   我和小杨也是在网上,通过QQ认识的(要感谢马化腾同志啊)。
  
   自创业开始,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网上泡着,一方面是要更新网站,另一方面就是在网站上搜索与废品回收相关的资讯。那时候,我太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了。
  
   再一个就是在网上和网友们交流,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外地人,在贵阳人生地不熟的,更是需要多交朋友。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看能不能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加盟公司。当然,我也知道,这种机率比较小。找合伙人和找老婆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可能是缘分吧,我在网上碰到了他——我们的小杨同志。
  
   他说,他从《百姓关注》的报道中,得知我们的网站,并且关注了两个多月,想和我合作,不知我意下如何?
  
   看样子,《百姓关注》的不仅收视率高,而且还可以当红娘呢!
  
   我很高兴,说那好啊,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第二天,我们就在约在喷水池的一间会所里见了面。
  
  
   他很年轻,81出生的,当时只有26岁。身材高大魁梧,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
  
   小杨说,他原来是在清镇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后来公司裁员增效,就被优化分流了,被光荣的送到了社会这所大学里。来贵阳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想自己出来创业。
  
   开始准备建一家小型的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加上对这一行也不是很了解,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来贵阳已经两三年了,对贵阳比较熟,又会开车,而且是B照。我暗自窃喜,这完全符合我心中的条件。
  
   我们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谈了两次,我们就决定注册公司了。
  
   为了防止他变卦,象前面的老李同志那样。因为此时我太需要有人合作了,我收了他1000元的定金。本来说是要收5000元的,反正公司马上就注册了。但他又担心我是骗子,把他给骗了,毕竟是在网上认识的,而且也仅仅是两三面之交。
  
   唉,现在的人,都遭遇信任危机啊。
  
  
   原来注册公司,注册资金都需要30万、50万的,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
  
   正当我们发愁的时候,看到新闻报道,说是《公司法》要修改,注册资金将大幅度下降,最低3万元就可以注册了,而且可以分期交。
  
   新修改的公司法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运气。
  
  
   我们就开始着手做成立公司的准备,比如公司地址、公司名称、股份比例、公司章程等。
  
   公司的地址选在小河区,有两个原因,一个,小河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税收、资金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第二个,由于不是主城区,房租比较低,当时我们租一间大约50个平米的门面,简单隔一下,作为公司的办公室和仓库用,租金每个月只有400元钱。
  
   原先我“强行霸占”的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库,随着小区的入住业主越来越多,后来由房开商简单装修后作为库房整体出租了。
  
   不想交钱,想长期用别人的库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公司名称定为贵州新绿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我原来读大学时,所参加的文学社,就叫新绿文学社。我觉得这个“新绿”这词很好,于是,就从文学社把它拷贝过来了。
  
   有几层含意:新,是指我们的公司是新成立的,第二个是我们的模式新,我们是通过网上或是电话收废的,和传统的不一样。绿呢,是指我们的回收方式是绿色回收。
  
   两字合在一起,新绿,就是春天来时,小草刚刚发出的绿色,代表着希望,也代表未来。
  
   由此可见,公司的名称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希望。
  
   股份我们是一个一半,在注册时,因为公司法要求,要有一个控股。于是,对外,我是51%,小杨是49%。
  
  
   过完了年,2006年2月下旬,我们的公司成立了。我们注册资金10万元,先期投入5万元。
  
   本想,我做网站已经半年了,交了很多学费,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看看能不能以技术或经验入一些股,比如这些无形的东西比如占20%,我自己只出3万就行了。
  
   但小杨没有同意,我也不好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万一他不做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又购置一部二手长安微型货车,作为运输工具,花了1万8千元。新车太贵了,全部手续办下来,要4万出头,基本上我们总投资的80%了,不行,我们接受不了。
  
   买二手车,车的质量是关键。我们是想选一辆车况比较好,价格又比较便宜的车,所谓质优价廉。
  
   但这要内行的,特别是懂车的才行。于是,我请我的小老乡小彭同志帮我们参考参考。
  
   他也是安岳人,是我兄弟昆明当兵时的战友。他当兵是在汽车连上班,对车非常熟。
  
   通过我兄弟的引见,我们相识了,当时,我还在惠水。
  
   他是一很率真的人,毕竟是汽车连出身的,帮我们选的车非常不错,以至于在随后的三年多里,直到2009年10月份卖的时候,很少出过毛病,更没有在路上突然罢工的记录。
  
   为我们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卖的时候,小杨和我都有点舍不得,已经成为我们团队的一名队员,有感情了。这是后话。
  
   小彭知道我们要创业后,他说创业很辛苦哈。他给我们讲了他表哥的创业故事。
  
   他说,他表哥创业也非常之不易。
  
   最穷的时候,连坐公交车的1元钱都没有,曾自杀过三次,也是命大,最后都活过来了。现在彻底翻身了,在代理一家热水器,资产上100万了。
  
   这个故事对触动很大,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用这个故事来勉励自己。
  
   没有请工人,就我和小杨两人,我觉得业务还没有做起来。生意好的时候,随时招人。
  
   创业先期,一定要降低成本。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一)成立公司
  
   2006年3月18日,公司举行成立仪式。
  
   仪式很寒酸,只是来了我和小杨的亲戚、朋友。人不多,就二十多人吧。
  
   但也算热闹,有《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日报》、《贵阳晚报》以及《直播贵阳》、《百姓关注》等7家新闻媒体来采访。
  
   最终,报道出来的只有四家。
  
   当时,很多围观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议论: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怎么这么多记者来采访呢?
  
  
   如果说在此之前,我所做的工作都是试探性的话——我称之为创业彩排。那么,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正式走入创业之路。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令人兴奋的通向财富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充满无数困难、挫折的布满荆棘之路。
  
   此时,我站在创业之路的起点上,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现在终于有了合法的身份,也有了自己的团队——虽然加上我自己,也只有两个人。
  
   紧张的是,我不知道这一条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艰辛等着我,最后能不能成功?虽然我已经做好了最好和最坏的打算。
  
   创业就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准备。
  
   但这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另一个词占据了整个心灵,那就是——迷茫。
  
   一个简单但又重要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那就是我应该朝那个方向走?对此,我一脸的困惑,外加一头的雾水。
  
   其实,一个人站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到朝哪个方向走。
  
   有一句俗语最能表达我当时的处境,那就是苍蝇扑在玻璃上——前途光明,却没有出路。
  
   没有人能告诉我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朝哪个方向走,也没有一家成功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去学习,贵阳没有,全国也没有。
  
   为了寻找出路,我们只能摸索,而且是在黑暗中摸索。原以为,这个阶段应该很短,估计两三个月,或者半年,最长不过一年。
  
   然而,我竟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才找到属于我们前行的路,这其中经过了太多的曲折和弯路,也交了许多的真金白银。
  
   前面说过,纯粹靠网站上的信息,来回收废品,是不现实的,这只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重要的是要主动出击。
  
   但怎么出击,这也是一个问题。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又重蹈覆辙,象以前那样,在网上漫无目的搜索,看能不能有新的收获。
  
   很快就搜索到这样一个消息,说是同济大学有一个叫高志军的大学生,确切的是说应该是研究生,他在校园里承包了学校的废品,说是生意很红火。
  
   其中一篇报道很诱人,看得我哈喇子都要下来了。这篇报道的题目是——《同济研究生休学收垃圾 一年利润可达30万》(吸引眼球吧)。
  
   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又特地上网查了查,只要在百度输入“同济高志军”这几个关键词,依然会显示他回收废品的相关信息。
  
   我没有想一年挣30万,咱有自知之明,那个目标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我只想一年挣几万就行了,因为我知道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我想,这是一条路子,那就是进入高校收废品。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跑了贵阳市内的几乎所有高校,如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当然,还包括一些中专学校。
  
   但效果不理想。
  
   这些大学大部分都实行了后勤集团化,有自己的后勤集团在管理,根本不对外承包。
  
   我们和学校的团委,或者绿色环保组织联系,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学校内由勤工俭学的学生进入宿舍上门回收,我们再以高出市场价进行回收。
  
   一般的合作方式是:绿色环保组织负责招募学生,我们负责提供学生的培训、价格以及服装、称量工具等,当然,还包括流动资金。
  
   基本上每幢宿舍楼选择一到两名经济条件比较差、环保意识比较好的学生负责该幢内各宿舍的废品回收。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学生不准进入宿舍里回收,只能在学校操场、蓝球场之类的公共场所里收。
  
   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进自己的宿舍也不合法?
  
   后来,我了解到事情的缘由。
  
   大学里,每一幢宿舍楼,都有一至两名宿舍管理员和保洁员,有些学校是一层楼有一、两名。
  
   这些人员都是后勤集团安排的,他们的工资都不高,也就3、400元的样子(当时)。为了弥补经济上的损失,他们就利用上班空闲时间,或回收、或捡废品,赚的钱来补贴工资。
  
   大学里,产生的废品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报纸呀,可乐瓶之类的,特别是热天,各种喝过的可乐瓶非常多。
  
   宿舍里一般没有存放的地方,学生有一点东西就要卖了。但由于学校规定,外面的人不准进入宿舍里回收,也包括学生。大部分同学不会为了几块钱专门把废品提到学校操场去卖,就直接放到宿舍门口,被保洁人员或宿舍管理员无偿的收走了。
  
   对于保洁员和管理员,基本上就是纯利润了。一个学生的这点东西并不起眼,一次也就几块钱,但人数多了,这笔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据说,贵州大学本部,在高峰期、在5、6月份天气热,毕业生快离校的那个一两个月里,一天就可以收到一大卡车的废品。
  
   一圈跑下来,只有贵州财经学院和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回收的量也很小,一个星期,才有一车,生意好的时候有两车。一车的利润也就三、四十钱。
  
   我实在不知道,我们的高志军同学是怎么样操作的,一年竟然可以挣到30万元。我不要说挣到30万,看都没有看到30万元。抑或他说的不是人民币,是日元或者秘鲁币?
  
   看样子,废品回收进高校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我没有灰心,继续往前摸索。
  
   在跑高校的时候,有朋友对我说,你进高校还不如进写字楼。你想想,写字楼里有很多小公司,那些单位卖废品,只要方便、服务好,价格不是很在意的。
  
   对,咱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写字楼。
  
   贵阳市是省会城市,有很多写字楼,写字楼里边有很多小公司,每天有很多废品产生。
  
   写字楼里都是有物管公司的,一般的,象零散的回收人员他们是不让进去了,比如我的那些老乡们。而我们则是正规的废品回收公司,媒体又报道了多次,我们进去应该是可以的。
  
   但结果还是不理想。
  
   第一个原因和高校的差不多。这些物管公司所聘请的保洁员的工资也是比较低的,他们不允许其它外面的废品回收人员进入其中回收,除非客户自己到楼下叫或者打我们这样专业公司的电话,才能进去,但物管公司一般是要为难的。
  
   有一次,一家写字楼的客户打电话叫我们去回收废品。我们到了目的地,虽然报了客户的名字及所在的楼号,但保安还是不让我们进去,美其名曰为了写字楼的安全,要客户亲自下来接才能准我们进入。
  
   正因为这个原因,写字楼内的公司或者个人为了简便,一般就不叫外面的进来,于是就低价卖给保洁员,或者就直接送给保洁员了。
  
   还有一次,我们上门回收旧家俱,是一家公司搬家后留下的东西。有10多张办公桌,还有4台电脑,客户在16楼。回收后,保安却不让我们坐电梯,叫我们从楼梯走,说是用电梯高峰期。如果要用,只等下班了后,才能使用。
  
   我知道是保安故意为难,于是就塞了两包磨沙烟给他,才放我们从电梯走了。
  
   在没有进入这一行之前,觉得废品到处都是,到处都可以收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这些潜规则你是不知道的。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四)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二)快乐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休克(刻)一下,休息片刻,我们讲一些轻松的话题。
  
  
   2006年,有一家网站举行了“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评选。最终,上西天取经的唐僧同志带领的团队获得此项殊荣。
  
  
   获奖的原因,除了唐僧的执着、悟空的能力、沙僧的忠厚以及团队的坚持及团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猪八戒,因为他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快乐。
  
  
   创业的过程是枯燥的、寂寞的,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快乐,是很难坚持走下去的。
  
  
   我的创业过程也是如此。虽然这过程中,委屈、白眼、辛苦等成了主题词,但这其中也不乏快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这个格式,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能力。
  
  
   下面就撷取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快乐片段,与大家分享,给这个沉闷的空气带来些许轻松和快乐,免得有些朋友打瞌睡了。
  
  
   第一个故事:收废网=收废鱼网?
  
  
   公司成立后,经过媒体多次报道,打电话的人就多了起来。
  
  
   一天,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男同志打的,很磁性的声音:
  
  
   “你好,我这里好多废的鱼网,你们过来收嘛!”,
  
  
   我吃了一惊,“我们不收鱼网啊?!”
  
  
   “你们不是‘贵阳收废网’吗?你们废鱼网都不收,那你们是收哪种废网呢?”。
  
  
   呵,他把收废网当成收废鱼网的了!我哭笑不得,只好慢慢的给他解释,我们哪种废网都不收,是收废品的网站。
  
  
   我把网站的相关知识简单地给这位先生普及了一下,估计他还是没有听明白,只是“哦哦”地说了两句就挂电话了。
  
  
   第二个故事:收废网=收费网?
  
  
   我们在一般的上门回收过程中,见到客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主动介绍自己,一般的格式是这样的:您好,我是贵阳收废网,我们到贵单位来联系一下废品生意……,然后,递名片,再进入主题。
  
  
   一般情况下,也没有人有太多的异议。听你介绍完后,如果可以合作就把电话和资料留下;如果不行,就说他们单位已经有人在收了,等有机会再合作之类的客套话,然后就把我们打发了。
  
  
   但也有例外的,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去联系业务。估计这个主管是急性子,我刚说“您好,我是贵阳收废网…..”,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这位仁兄打断了,
  
  
   “收费网,你们来收什么费?”,这位主管一脸的警惕。
  
  
   我马上解释,我是收废品的废,不是收钱的那个费。他才听明白,脸上才多云转睛。但因为受到了惊吓,态度已没有先前的热情,一句“没有”就把我扫地出门了。
  
  
   后来我就在想,估计他们公司受社会上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俗称“三乱”的折磨受多了,所以,就提高警惕,保卫公司了。
  
  
   从那以后,我们上门回收东西,就不再只是说我是贵阳收废网的,而是要多加一句,我们是收废品的网站,贵阳收废网的。
  
  
   第三个故事 我也是名人?
  
  
   一天,我去中天花园,找他们的物管公司谈有关废品回收合作事宜。中天花园太大了,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物管公司,无奈,只好求助于路边一位刚买菜回来的老婆婆。
  
  
   她很热情的给我指了路。并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贵阳收废网的!”,她笑着说,“我就是说,怎么这么眼熟呢,我在《百姓关注》上看到过你!”,说完,很热情地带我到物管公司去!
  
  
   呵呵,我尝了一次做名人的滋味!心情有些飘逸!
  
  
   第四个故事 我是我哥?
  
  
   由于媒体报道多次,在外人眼里,我们贵阳收废网是一个大公司的感觉。
  
  
   有一次,去一居民家中去收旧书,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同志。
  
  
   在收的过程中和我们闲聊,她问:“你们现在公司应该有规模了吧?”,我也不好说什么,就顺口说还行吧
  
  
   然后她又问,那你们老总现在不再亲自出来收东西了吧?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照实说吧,又显得公司太小了,没档次,老总还亲自出来收东西,破坏了收废网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荣形象。
  
  
   于是我的虚荣心泛滥了,回答说,是啊,他一般就在公司里坐阵指挥,不亲自出来收东西了。
  
  
   我以为她也是随便问问,谁知这个女主人不但很热情,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接着又问,你是公司的员工吧,请问贵姓呢?
  
  
   免贵姓兰。这一句话,我是脱口而出的,想都没想,纯粹是条件反射。说完我就后悔了。
  
  
   果不出所料,她又来了句,我看媒体上介绍,你老总也姓兰,你们是亲戚
  
  
   天,她怎么会问出这样有水平的话,我那个冏啊
  
  
   好在我反应快,我就说,我是兰总的哥哥。我说这句话时,脸上一阵透红。
  
  
   小杨在旁边,直朝我挤眼情,并悄悄的伸出大拇指朝我晃了晃。这小子,看到我陷入困境,也见死不救,在一旁看笑话。
  
  
   还好,我说了这句话,女主人明白了,轻声说道,难怪呢,我看你们长得有点象嘛!
  
  
   阿门,我终于解放了。
  
  
   第五个故事,你自己找的老公,怪谁呢,
  
  
   09年3月份,因为受到金融风暴的严重洗礼,其余三个股东都退了。为了坚持,我想把房子卖了,而爱人又不同意,和我发生很大的争吵,看到我如此的不争气,气得大哭。
  
  
   女儿看了(这时候4岁多了),突然说了一句非常给力的话,把我们都惹笑了。
  
  
   “妈妈你别哭了,老公还不是你自己找的,怪谁啊”
  
  
   这绝对是受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毒蚀,我女儿最爱看的就是这部电视剧,里边的灰太狼和红太狼天天就是老公、老婆的喊。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五)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三)遭遇恐吓
  
   在简短的讲述几个发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笑话故事后,接着讲我的创业历程。
  
   大家知道,所谓企业,专业的解释就是依法成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赢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简单的讲,企业生存的目的或者存在的意义,就是两个字——赢利。我们通常说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有一些新观点,比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中就指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为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是服务,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至于能否赢利或者赢利多少,其实是对企业创造客户价值能力的一种检测指标。
  
   作为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看到了企业存在的本质。
  
   我创办收废网,目的也是一样,想赢利。
  
   虽然之前和后面做了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代捐衣服、回收废旧电池之类的活动,但他们之间并不矛盾。因为我知道,通过做公益活动,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最终会取得经济上的收益。
  
   作为企业,往往是通过做好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问题是,不是想赢就能赢利的。为此我一直在探索,但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
  
   前面一节说了在废品回收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或者快乐的事。有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觉,难道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转型了,加盟本山传媒或者德云社,到生活中寻找素材来了?
  
   不是的,有很多时候,我也感觉很累,但也不得不强装笑脸。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把这份情绪传染给我的团队、我的家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独自默默的承受。
  
   而创业,就是要有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精神。
  
   其实我的内心很着急,因为我深深的知道:盈亏平衡,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的。
  
   虽然联系了一些学校和写字楼,但效果不好,只是比成立公司之前好一些,但也仅够开支每个月的房租、水电、油费、养路费之类的。我和小杨是没有工资的,也没有算车子的折旧。
  
  
   我们还要继续向前摸索。
  
   我们要做大单。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也曾接到过一些企业的招标信息,也跑过一些大的企业。但这些企业都需要正规的手续,比如要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因那个时候没有成立公司,就不能参与投标。现在这些证件都齐了,也应该参加一下这些大单位的招标拍卖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是贵阳一家发电厂要招标,以确定长期的合作伙伴,他们每个月都有10多吨的废铁要出售。
  
   我和小杨很兴奋,机会难得,我们要好好准备准备。
  
   当时,下游钢铁厂——贵钢回收的价格最高是2400元一吨。我们盘算了一下,运费一吨50/吨,上车费大概也是50元/吨。原来预计请4个工人,为了节省费用,我和小杨自己上,少请两个工人。
  
   为了长期生意,我们决定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先别说利润,就当是挣点工资吧,先得把这一家人养活啊。
  
   为了挣钱,下点力算什么!
  
   最后,我们的报价是2330元一吨、毛利润只是70元一吨了。
  
   我经常看到那些老板都是当甩手掌柜,只是在旁边指挥指挥就行了。所以,以当时的报价中标,我还是有信心的。
  
  
   但我还是要饱含悲伤的告诉大家:我们落选了。
  
   最终的结果,有一家废品公司以2600元一吨的价格中标。
  
   我们没有中标也就算了,只是中标方所出的价格让我有些吃惊。他们为什么能出那么高的价格呢?做生意,不可能不赚钱吧,那他怎么赚钱呢,难道有其它的销售渠道?
  
   我觉得这个有必要调查清楚,要不然公司没有竞争力,怎么在这个行业里混。经过一番考证,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交到同一家钢厂——贵钢。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培训我那个收购站的老吴同志揭示这其中的玄机:
  
   象这种招标只是一个形式,也就是一般说的走程序。中标者内部早就定好了,就是和厂家有关系的,我们这些人纯粹就是陪太子读书,是伴读书童。
  
   正因为有关系,所以他们的价格就出得高。其它的人就不敢与其竞争,于是他就中标了。这是其一。
  
   其二,价格出高了,负责此次招标的人也好向单位职工交待,你们看,这个价格这么高,我可是为了厂里好啊。
  
   虽然价格高了,但里边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因为有关系,就好操作了,本来100吨的,就可能称个7、80吨就行了,心再黑点的,过个4、50吨。一般工厂产生的废铁是没有数的。
  
   当然,赚的钱不能独吞,要懂得起,对方人员一定要有好处。
  
   做大单一定要有关系。我原以为,只是承包学生食堂或者做工程需要关系,没有想到收点废铁也需要关系。
  
   看样子,做生意的道理是相通的。
  
  
   后来还有两单企业的生意,结果,一单没有做成;另一单做成了,但却亏了。
  
   第一单是位于是修文县的一家制药企业,他们是看到网上的信息,主动打电话给我们的,说有几吨废铁和不锈钢要出售,还有4、5台旧电动机。
  
   小杨带工人去看了货以后,很快就谈成了。本来就要交定金了,那个分管副经理说是给总经理打个电话说一下,再定。
  
   总经理在贵阳开会,说星期一再卖,当天是星期六。
  
   副经理说,那你们回去吧,定金就不用交了,这单生意非你们莫属,星期一一早来拉就行了。
  
   结果呢,星期一一早副经理就打电话来,说你们不用来了,已经处理了。我们有些不高兴了,说一个企业怎么可以这样不讲信用呢,前天可是说好了的啊!
  
   那个副经理也不好说什么,最后比较委婉的透露,说是一个和总经理有关系的人,在星期天的时候就拖走了。他也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就飞了。
  
  
   第二单也是一家企业,航空制造企业,每个月都有几吨废铁、两三吨废铝和几百公斤的铜出售。
  
   原来在这家企业回收的是一个叫李老五的人。据说短短几年,挣了上百万的资产,由于秤吃得太多,很多职工有意见。
  
   正值公司的一把手换了,新的总经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公开招标。由于我们公司比较正规,再一个出的价格也比较合理,于是我们就中标了。
  
   当时按我们的报价,我们框算过,多的没有,一个月赚2、3000元钱是没有问题的。
  
   但结果却亏了。
  
   这个生意是我们和老吴合作的,一般涉及到金属回收大一点的生意,我们都会请老吴同志出山。一个原因是量大,需要的资金比较多,再一个金属回收里边的名堂里太多,我们怕上当。但就是这样,还是上当了。
  
   我们第一天拉的废铝屑,那些废铝屑都是用废尼龙袋装的,就是一般装化肥的那种口袋,一共有10多袋,早就在车间里装好了。
  
   因为是第一次合作,我们还是比较小心的,担心别人做手脚,把废铁当成废铝了。老吴每个袋子都打开看了,确认装的都废铝。
  
   哪知,去交货的时候倒出来一看,问题出现了,口袋的下半截竟然装的是烂布条和废铁渣。
  
   老吴也后悔不迭,说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了。
  
   虽然后来我们也去了找了厂家,但车间的人都不承认,说装的时候都看了的,多半是我们自己调包了,故意去找他们的茬。
  
   没有办法,只能自认倒霉。
  
   后来才知道,车间装货的人,李老五早就喂好了的,故意用这个手段赶我们走。按他的想法是,这次亏了,我们就不会再来了。
  
   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这一次亏点没关系,下一次我看着你们装,看你们怎么整我。
  
   但不行,很快李老五就找人带话来说,叫我们最好滚远点,否则,有我们好看。
  
   带话的人还暗示,这个李老五有点黑社会性质了,最好不惹他,他曾经在那里边(监狱)呆过。
  
   第二次接到电话叫我们去时,我和小杨、还有老吴一起去的。在厂区大门口时,看见几个象社会上的人在那儿游荡,个个理着寸头、五大三粗的,叼着香烟,表情怪异地看着我们。
  
   其中一个人,满脸横肉、脸上有一处伤疤,瞪着一双牛眼睛。看到我们去了,狠狠的扫射着我们。
  
   我不经意的瞟了老吴一眼,看到老吴的脸色有些发白,手微微有些颤抖。
  
   门卫值班的人说,此人便是李老五,那些人便是他的死党。
  
   看到这阵势,我们便知难而退了。
  
   我在贵阳人生地不熟的,小杨在贵阳也没有什么朋友。如果真的动起手来,结果不言而喻,肯定“受伤的总是我”。万一被他们卸一只胳膊卸一条腿,或者,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由国家养着,就太不划算了。
  
   那真的是献身祖国的废品回收事业呢!
  
   在此后的三年里,我们也试着进入企业回收废品,但终因竞争太激烈,都没有做成一单。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六)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四)介绍水车
  
   前面说过,由于废品回收行业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以及不透明等原因,从而形成的恶性竞争十分严重。纯粹只想从价差上来赚钱,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比如废铁,现在的行情,交到贵钢最好的也才2400元/吨,而有些人已经出了2600元/吨。这其中还要上车费(人工费)、切割费用(需要氧气和液化汽)、还有运费,还有生活费、烟、矿泉水等杂支,平均下来,每吨费用达200元左右,加上买价,要卖到2800元每吨才能保本,而实际卖才2400元/吨,这不是明摆着的亏本生意吗?
  
   你不做?可以,有的是人做。
  
   唯一的办法只有在秤上做文章才能赚钱,这是行业的潜规则,也是公开的秘密了。当然,在秤上做文章,方法有很多种,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象收报纸、书本、可乐瓶之类的,就如我的老乡毛师傅那样,在秤上做点小手脚,当然这个量不是很大,一般就是30%的吃头。这个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言。
  
   而象收有色金属,特别收废铁之类的生意,有两个吃秤的方法:一是和卖方人员勾搭在一起,这种方法最简单,也最安全。本来100吨的,过个5、60吨就行了,赚的钱大家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这一类的卖方绝大多数是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
  
   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资产是大家的,只有想办法捞到自己口袋里才是自己的钱。一般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都使出自己的力量,尽量向自己腰包里装。
  
   这也是很多国营单位经营亏损的原因之一。
  
   但国营和集体单位毕竟有限,而且好多还垮了。
  越来越多的是私人企业或是私人承包企业。他们卖废品就不存在吃回扣的问题了。因为卖的东西本身就是自己的,难道自己还吃自己的回扣不成,不存在这一说法。
  
   那么,他们这些单位的钱是怎么赚的呢?
  
   答案还是在秤上做文章。
  
   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地磅。而现在的地磅都是电子秤,很精确、也很灵敏,关键的是每一个磅房都是有人值班的。
  
   话又说回来,就算没有人值班,你也不要想在上面做什么手脚,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就是想做,也是牛吃南瓜——找不到下口的地方,除非你把它砸烂。
  
   常言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还有一句,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于是,一种叫水车的东西出现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叫水车的东东,不是我们在农村看到用来灌溉农田的工具。
  
   通俗的说,就是装有水箱的汽车或者卡车。
  
   有朋友也许会说了,这不奇怪呀,每个车都水箱啊。不要急,听我慢慢给你说来。
  
   在初入废品回收这个行业时,就听说过水车这个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在汽车上的油箱旁边再挂一、两个如油箱一般模样的箱子,专门用来装水而已。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幼稚的。因为那种水箱最多只能装几十公斤水、最多几百公斤的水。最重要的是,装水和放水都很不方便。
  
  
   第一次看到水车,就被它的精妙所折服。
  
   它是把整个车厢下面掏空,加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水箱,和车身长宽相等的水箱。
  
   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一般核定重量在4吨左右的大货车,车厢的长一般是4.5米,宽一般是2米,面积就是近9个平米,装水的多少就是由高度所确定的。一般都是20——50公分不等,折算成水的重量就在2吨至5吨之间。
  
   据说,水车也是我们四川老乡发明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也有20多年的辉煌历史了。
  
   只是具体的发明者是谁就不是很清楚了,因为没有人申请国家专利。
  
   我个人认为,这个水车如果仅从技术和工艺角度来看,是完全有资格申报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当然国家专利局接不接收申请,我就不得而知了。
  
   和其它的机器设备一样,水车也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手动到电动的发展历程。
  
   最开始时,装的水量比较少。一般就是一、二吨,而且一个车就一个水箱。现在最多的可以装6吨,一个车最多可以有三个水箱,分别装水1吨、2吨和3吨,水箱之间是相互隔开的。
  
   根据客户的需要,想放1放1吨,想放2吨放2吨,以此类推,很方便。
  
   放水的闸门是在驾驶室内的,最开始时是手动的,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打开,而且放水的速度也比较慢。渐渐的就升级换代了,现在已是电动的,指头轻轻一按,阀门就打开了。
  
   原先,1、2吨水要几分钟才放完。现在5吨水最多也就一分种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全部放完了。
  
   为了避免走露风声,行业的人都不叫放水,叫撒尿,是车子撒尿。就象我认识的水车师傅张师傅说的那样,一般的情况是利用卖方人员撒尿的时间放水。他还开玩笑说,有时候人没有撒完尿,车的尿就撒完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我知道他是说笑的,不可能在那个时间放水的,毕竟放水的声音还是很大的。
  
   水车的大致构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太明白,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怎么样才弄到数量,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到秤呢?
  
   原理很简单,在回收废铁这样的物品时,一般的量都很大,都要用大货车来拉。
  
   在装车之前,先要过匹重,就是过空车的重量,这之前就把水要装好。
  然后,等废铁装完了,再过一次总重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车的重量。
  
   最后,两者相减就是废铁的净重了。
  
   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过重车之前把里边的水放掉。
  
   当然,放多少水、什么地方放,这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先说放多少水的问题:
  
   这里也没有固定的公式,要根据货物的多少来确定。少了没有什么赚的,多了就要暴露目标、所谓原形毕露,一旦被别人发现了,别人就比较生气,那后果就比较严重了。轻则就要扣车、赔偿损失,重的还要告你诈骗罪,说不定还到那里边蹲两天。
  
   我们的张师傅就给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有一次,他帮别人在一家工厂里拉废铁。本来在看货的时候,有2堆,一堆大约有3、4吨,另一堆约有4、5吨货,两堆一共有8、9吨的样子。他按买家的吩咐,在过了皮重之后,找机会就放了5吨水。
  
   谁知,在装了那小的一堆后,卖货的经办人说,刚接到厂领导的电话,另一堆暂时不卖了,要留做它用。
  
   这下就把这个张师傅急坏了。
  
   这一过秤岂不是要露馅了,加上车装的废铁也没有空车重啊,难道还要叫工厂里把车匹补上不成!
  
   于是,他就找了个借口,故意和买家吵架,然后就把车的铁倒掉后,夺路而逃。
  
   所以说,放水的多少也是一项技术活呢。
  
   现在再说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什么地方放水的问题。这个相对要简单些,只要不被销废者看到就行了。
  
   当然,还要提防着交警。如果被交警叔叔看到,日子也不好过,一般的要罚款,严重的还要扣车。
  
   还有,就是要注意放水的时候,不要把别人的东西给冲走了。
  
   张师傅说,有一次,他在路上放水,没有注意到路上有晒包谷的。在贵州,秋收时节,农民喜欢把刚收获的庄稼放在公路上晒,比如稻谷、玉米什么的,晒干后,再收入进仓。
  
   我们这个老兄也没有注意,结果,水一放出去,那个冲击力大哦。你可以想象,5吨左右的水,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放完,那个冲力有多大。瞬间就把别人晒的包谷冲走了,冲到路边的水沟里了。
  
   晒包谷的家民伯伯开始还觉得奇怪,苍天啊,大地啊,朗朗乾坤,没有看见下一滴雨呀,哪儿来那么大的水呢?
  
   一会儿就醒悟过来了,就朝我们这老兄狂追过来,好在我们这位张老兄反应快,加起油门一阵疯跑。两条腿的自然跑不过四条腿的,一会儿就拉开了距离,留下农民伯伯们在那里望车兴叹了。
  
   那时又正值傍晚时分,光线暗淡,车牌号也没有看清,不然的话,张师傅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呢!
  
   张师傅说,当然,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跑得脱的。毕竟“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还有一句叫“久走夜路必撞鬼”。
  
   有一次,刚过了皮重,在一洞里放水。一般来说,桥下和涵洞里是最好的作案现场,因为桥下和涵洞里的车流相对要小得多,也没有什么行人。
  
   张师傅也是一个马大哈,他到了洞里就开始放,当时天已经黑了,他也没有留意涵洞里停了一部小车,那个司机可能也是内急了,就在边上小解。
  
   放出的水汹涌咆哮着,一下就把那个司机的裤脚淹没了。那个司机大惊失色,差点闪了尿劲。开始是没有水的啊,这水是什么地方来的,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量,撒出这么多尿来,难道是山洪暴发了?赶紧收回撒尿工具,四处打探,发现在正在作案的张师傅。
  
   这个气呀,于是,就开车一阵猛追。张师傅看到这一“突发事件”,也加紧油门跑,但,大货车哪能跑得过小车啊。
  
   最后,被追到了。
  
   张师傅也自知理亏,最后,就拿500元摆平,也算是对小车师傅精神损失的赔偿吧。
  
   唉,这些水车司机也不容易啊。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七)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五)人脉关系
  
   时下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人脉即财脉。
  
   美国好莱坞也流传一句:“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能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作为在商海中扑腾了十多年的生意人来说,对此,我是有切肤之感的。
  
   之前,我也听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叫关系就是生产力,意思和人脉即财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我能理解,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而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我的想象中,比如承包工程、承包学生食堂等诸如此类大点的生意,肯定是在需要关系的,没有关系是寸步难行。只是没有想到,收点废铜烂铁也要凭关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马云同志曾说:“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对于这句话我是持保留态度的,我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如果有机会我想当面请教一下他。
  
   用请教这一个词,除他是我敬佩的人之外,还觉得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至少在我的潜意识是这样的。
  
   记得我看他在北京大学演讲视频时,他给在场的大学生展示了一下风清杨同志的动作,声音和姿势很象有点武功的人。而对有武功的人,我一向是比较钦佩的。
  
  
   人,只能适应环境,而无法改变环境。
  
   没有其它的选择,既然别人都是靠关系做生意,给我玩阴的。我也只能学习借鉴了,凭关系做了。
  
   但是建立人脉关系,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立的。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关系也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机会。
  
   说来十分惭愧,此时我在贵阳的人脉关系少得可怜,几乎是零。
  
   前面说了,我是2005年1月来的贵阳。来贵阳时是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个亲戚朋友。
  
   有这样一句话说,初来乍到,请多关照!我也想有人关照,却不知道找谁来关照我。
  
   细心的朋友会问了,你前面不是说你有两个姨姐在贵阳吗?现在怎么又说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是的,确实是有两个姨姐在贵阳。但在我看来,她们在贵阳,和没有亲戚在贵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因为提到这两位大人,我的头就开始胀疼,她们两个属于“此君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一类人。有时候,很怀疑她们是不是来自火星。
  
   打一个比方,如果有亲人在,而且能够得到亲人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记做“+”号的话。那么,这两位大人的所作所为,只能记做“0”号了,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帮我的忙,有时候,还要叫我帮他们的忙,比如借钱之类的。
  
   大家可能会理解我现在的心情了。这里,就不过多的解释了,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两位人物的。
  
   继续回到主题上来,2005年1月至7月,在家里当家庭妇男,照顾我的女儿和孩子她妈。
  
   05年8月开始做收废网,然后就是成立公司。到06年6月时,,已近一年的时间了,但除了多认识几个收旧家俱、收旧家电、开回收站之类的废品界的朋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朋友。
  
   这也很好理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你没有机会去建立关系。而有些人你有机会与他相识,别人不一定卖你的账,你也高攀不上。
  
   2006年3月份的时候,我大舅从安岳来贵阳出公差,一起来的还有县委、人大、政府一帮人等,到贵阳召开安岳劳务人员座谈会。
  
   说白了,就是安岳在贵阳工作、做生意、打工的人员座谈会。大舅也特意安排我参加了,会后还印发了在贵阳出席会议人员的通讯录。
  
   安岳人在贵阳做生意、工作、打工的人很多,初步估计至少是在5万人以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政界的,最高做到厅长、副厅长,在商界的,最多有上亿的资产,这些都是安岳的精英。
  
   原想,通过这聚会,能使我的人脉资源得到跨跃式的发展,但效果不佳。
  
   一方面大家都比较忙,再一个在酒桌上说得很好,但真正有事找他的时候,是要打折的。
  
   有一次,通过通讯录,认识了一个老乡,在一家生产型企业当副总。他们单位产生的废铁比较多,时不时有些废铁要卖,我决定去联系联系他。
  
   我和他联系了三次,才算见到真人。
  
   我把我的想法和他谈了,并发了名片,都是老乡,还麻烦他,在同等条件下,请他照顾一下我的生意!他表面上是同意了,说好的,把名片留下来,有机会我会联系你的。
  
   谁知,我转身没有走多远,就听见他对另一个人,啥子老乡哦,贵阳的老乡就多了去了,哪里管得了到那么多。
  
  
   还有一个亲戚,当然距离有点远,是“手搭凉棚才能看到”的亲戚。据说,是我爱人的父亲的兄弟的爱人的三弟的妻子的弟弟。
  
   大家看懂是什么关系了吗?不好意思,我也没搞懂。
  
   此人姓唐,是搞房开的,据说有上亿的资产。是我们安岳老乡在贵阳商界里混得最好的,称得上是NO.1。他在贵阳待了20多年了,又是搞房开的,有很多人脉关系。
  
   我找了他几次,请他帮我联系一下学校食堂,或者介绍一下其它的生意给我做。但每次都是都不冷不热的。
  
  
   还有一个人,是我老舅的大学同学,是贵阳一个区的人大副主任。当时,我舅舅在2006年底来贵阳时,还特地把我引荐给他,说请多关照我。
  
   当着舅舅的面,他也欣然应允。但当我后来去找他,请他忙介绍一两个食堂做时,因为他和区里教育局的人比较熟。每次打电话,都借口工作繁忙,搪塞过去了。
  
   当然,老乡里也有不少肯帮忙的,比如我后面遇到的海哥、罗哥,还有四川商会中的很多老乡。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帮你;帮你的人,你一定要珍惜,要感恩!
  
  
   在建立人脉的过程中,我也一样付出了代价,或者说缴学费。
  
   现在,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付出代价,天上不会掉馅饼。
  
   从收废网建站开始到初入废海,再到成立公司直至现在,我说的最多说的词就是——缴学费
  
   有些朋友可能听得耳朵都有些起茧了。其实,我更不愿说这三个字,一方面缴学费的事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更主要的是,在每一次的缴学费背后,都有无数的真金白银弃我而去。
  
   无奈这个社会太复杂,江湖太险恶。
  
   有时候,我也在自责,我为什么没有长一双孙悟空孙大圣的火眼金睛呢?
  每次听到那英姐姐唱到“借我借我一又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我就在想,谁能借我一双慧眼?有卖的也行,开个价,我砸锅卖铁都要去买一双。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二十八)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六)大吃大喝
  
   建立人脉关系,最核心的就是要和人打交道。既然和人打交道,那就难免在一起吃个饭、喝点酒之类的。
  
   有的朋友吃了饭,还能介绍一单或两单生意。有的就直接没有了下文。我觉得也很正常,交朋友也不能太势利,对吧?
  
   一般的吃个饭也就花个2、300元钱,多的就4、500元,我们还能接受。不管生意成不成,多交一个朋友总是好的,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虽然,我们还没有赚到钱,每天还在亏钱,但做人也不能太小器了,否则在社会上混不开。
  
   最怕的是喊一大帮闲杂人等,胡吃海喝,吃一顿下来就1000多元,我就有点心痛了。
  
   只是吃一个饭也罢,最怕饭吃完后,还来点娱乐节目,比如唱个歌、洗个澡之类的,我就有点遭不住了。要知道,本身就囊中羞涩,哪里经得起如此折腾。
  
   还好,这样的事只发生过一次。
  
   当时,是一个朋友引荐的,是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室副主任,我们称他为刘主任。
  
   朋友介绍说,刘主任与手下10多个社区委员会的头都很熟,通过他们,不但可以联系居委会本身所产生的废品,比如报纸、书等废旧物资,而且可以通过居委会介绍去收社区内各单位的废品,比如企业、写字楼内的公司等单位。
  
   当然,为联络感情,一顿饭是少不了的。
  
   吃饭的地方在一个叫什么鱼港的地方。本来,就我、我那个朋友,还有主任三位。可能是这位刘主任嫌人少不够热闹,就打电话招来几个朋友,一共8、9个人。
  
   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的消费水平那是相当的高,简简单单一顿饭下来,竟然花了1100多,还说是打了9折。我觉得也没有点什么菜,就是回锅肉、鱼香肉丝之类的家常菜,只喝了一瓶三星习酒。
  
   按照一般的情况,饭吃完就该回家休息了。谁知这一帮仁兄意犹未尽,说还想去嗨歌。
  
   我实在是不想去,不仅是为了省钱,确实也没有那个心情。朋友看出我的想法,凑过来小声说,刘主任如果不是看他的面子,还不出来吃呢,请他吃饭的人多了去了。再说,如果扫他们的兴,那这顿饭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看到他们这么高的兴致,实在不好拒绝。
  
   看样子,他们是KTV的常客,他们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叫什么华盛顿的俱乐部潇洒。
  
   进去之后,要一个包房,点了些饮料、水果拼盘、啤酒还有几包烟,然后 就是一阵的鬼哭狼嚎。
  
   一通折腾下来,花了1500多元。
  
   这一晚上消费下来,总共花了2600多元,花我的心疼啊,感觉心底在流血。
  
   说实话,这顿消费,对一个稍微有点钱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我们创业的人,特别是一直都在亏损的人来说,平常都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钱来花,突然一下子花这么多,真的是沉重的负担。
  
   如果按一斤报纸赚一毛钱来算,这2600多元要多长时间才能赚回来啊。
  临走时,专门为我们包房安排的服务小妹还追着我索要小费,说是100元(这还是起步价)。
  
   我说我一天还挣不到100元,你就帮我们开开瓶子、倒倒啤酒,而且就4个多小时,就要收100元。早知道这样,还不好我来为你服务,你只给50元的小费就够了!
  
   那个漂亮的小MM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白了我了一眼。轻蔑的眼神!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当时,我没有想到会花这么多钱,口袋里就1000来元,银行卡也没有带在身上,害得我半夜1点过,叫小杨把钱送过来。
  
   那天晚上,天上还下着小雨,天比较阴冷。贵阳的天气就是这样,只要下雨,就比较冷,所谓“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落雨当过冬”。
  
   半夜把小杨叫起来,本来就不太情愿,看到花了这么钱,心里也心疼不已,嘴里嘟啷道,这些人当吃公款呢!
  
   经过这件事后,我就多了个心眼,如果有饭局,除非确有必要外,一般地,在吃饭之后就我找借口说晚上还有事。吃过饭、付完账,马上就脚踩西瓜皮——开溜。
  
   后来,我们到他们社区收了三次废品,每次只有5、600斤的报纸和杂志,总共只有不到1吨。别说利润,就是营业额也只有1200多元呢。
  
   既然已经发生,再说什么也没有意思了,只好下次注意,不再缴这样的学费了。
  
   但,世事难料,不久我们很快又上当了。
  
   当然,这次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被骗了,多少?16000元,基本上要占我们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了。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 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二十九(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七)遭遇骗局
  
   晚报的小陈,在报道我们收废网两三次后,我们便成了朋友。
  2006年6月中旬,经过他的推荐,我认识了一个叫贵阳社区发展促进会的民间组织。
  
   当时,他们正在筹备成立一家配送中心,负责向贵阳各个社区配送米面肉油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据说,已经有50多个社区达成配送协议,以后可能有100多家社区加入,甚至覆盖整个贵阳的居民社区。
  
   以社区为单位,进入其中收废品,是我一直的想法。我想与他们合作,借助他们的这个网络来回收废品。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人力、财力。
  
   在营销学上,这叫做借力营销。
  
   我们和促进会相关人员接触了几次,吃了两顿饭,也便成了朋友。
  
   他们会长姓彭,据彭会长说他们在贵阳的中心位置,小十字附近的租了一层写字楼,作为配送中心。
  
   彭会长还亲自带我去他们配送中心看了,三楼整整一层,很大,估计有2500多个平米。
  
   彭会长还说:“这个配送中心马上就要搞装修了,预计在7月1日正式开业。”要搞装修?这是一个商机。我做过工程,知道装修很赚钱,利润一般可达30%,高的可以达到40%。
  
   我忙问会长,“这个装修工程的人选定了吗?我对这个也比较感兴趣,以前也做过,如果没有定的话,能不能拿点给我们做?”
  
   会长说,晚了,已经包出去了。不过,看在我们是朋友的份上,他和承包方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匀一点出来给我们做。
  
   过了两天,我和小杨再次来到彭会长办公室。
  
   这一次他向我们交了底,说他们自己留了大约500平米的装修工程,作为自留地,原想找内部找人来做,赚点钱作为自己的小金库。既然我们想做,他和内部人员商量,就拿出来让我们做。
  
   只是要提管理费给他,50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500元的造价,共计25万元,他们要提2万元的管理费。
  
   我算了一下,如果这个装修工程能承包下来,我们可以赚8万到10万,他要提2万元的管理费并不过分。
  
   但我有一个条件,按拨款的10%逐步扣除,扣足2万元为止。
  
   会长说可以,但开始总要有所表示吧,要不然不好向他手下的那些兄弟们交差,要不先拿5000元吧?
  
   我觉得还是有风险,就讨价还价,最后说先拿3000元。
  
   我还是不太放心,我问他,这笔装修款是谁出呢?钱到位了吗?会长说是他们入驻配送中心的那些商家出,已经收到100万了,剩下的50万很快就到位了,钱的事叫我们放心。
  
   在交了3000元管理费后,原以为可以答合同了,但会长又提出,必须要有装修公司的资质,毕竟他们是正规单位,说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想想,也对。
  
   我又忙活了几天,最终找到一家装饰公司,同意挂靠,但管理费要10000元。
  
   我想等开工后,拿到工程款才交管理费,我好说歹说,装饰公司都不同意,无奈先就交了3000元,把资质拿到。
  
   接下来签合同,合同是格式合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还算正规。但要缴保证金2万元,做为质量和进度的保证。
  
   这个我不太同意,我说你们完全可以在工程款上扣嘛。
  
   会长说那不行,大家都是这个签法,他不好开先河。还说,正是因为看到朋友的面子上,才拿给我们做,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叫别人做了。
  
   我问小杨能不能做,小杨他说他没有做过,不懂,就看我的了。我也里也直打鼓,很多搞工程都是这样的了,需要交纳保证金,但我又担心被骗。
  
   回到家里,我把这个情况给爱人说了,同时也说了我的隐忧。
  
   爱人说我考虑得太多了,别人谁谁谁,听到有工程做,直接抱三万就去了。还说我前怕虎后怕狼,胆子太小成不了大事!
  
   我想想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而且我看到配送中心已经拉了很多地砖和水泥等装修材料,它是分几个区域的,有两个已经开工了。
  
   但我还是不放心,于是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说现在资金吃紧,先交1万元钱吧,看行不,如果不行就算了。想想他们这么大的单位,不会把这个1万元吃了吧?
  
   最后,会长也妥协了,就交了1万元,把合同签了。过了半个月的样子,会长说要再交1万元,说别人知道了这个事,有意见。我还是以资金紧张为由,一直拖着没有再交。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事还是不稳当,因为工程承包得太容易了。
  
   想想我原来在安岳,承包100万多的工程,还垫资70%,争着要做的人象打架那么凶。最后,我舅舅出面,费了好大的力才搞定。这个不垫资,利润还么丰厚的生意,怎么就这么容易拿到了,心里总觉得象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
  
   事实证明,直觉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工程开工的时间一天推一天,一个月推一个月,至到现在也没有开工,估计到公元3000年都开不了工。
  
   在2006年底的时候,我看样子不行了,决定不能再拖。我找到彭会长,要求他退我们的钱。
  
   开始,彭会长还答应退,但也是一天推一天。到后来,就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搪塞我。
  
   再后来,他们办公地点都变了,他们那个促进会也被民政厅注销了,也就说单位在人间消失了。打彭会长的手机,手机里传出移动公司小妹温柔、甜美的声音“你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
  
   这帮家伙换号了。
  
   我想,这个钱多半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我也曾想通过司法途径把钱要回来。但后来我一想,打官司是需要时间和经济的,我们没有时间和他耗。
  
   人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打官司。当然,如果真正费力去找,也应该找到彭会长的相关信息,比如身份信息、住址等。但那样太费力。
  
   再一个就是官司打赢了又能怎样,他说没钱,法律拿他也没有办法,打赢官司要不回钱的案例多了,很多都是打赢官司却输了钱。
  
   后来,我又想找收债的人去收这笔钱,就是在报纸上和电线杆上发广告,叫律师收债的那种,是收到后付款。
  
   他们在问清标的后,都不愿意接,说钱太少了,不够塞牙缝的,不感兴趣。16000元呢,不是个小数。我和小杨的共投入了5万元,卖车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后,所剩就3万元的样子,结果,一下被骗去一半多点。
  
   这着实让我心疼了一阵子,开始怎么也想不通,我怎么会被骗呢。想想我又想通了,因为我想到了一个人,也是我的亲家,许明同志。
  
   老许同志,是在我搞319工程时认识的,他原来是交通局驻工地的监理,通过一年多的交往,我们成了好朋友。为了使关系更加紧密,他的儿子拜我们为干爹干妈,我们就成为干亲家。
  
   我的这位许亲家,搞工程有20多年的悠远历史,经历过很多大风大浪,在圈内享有盛名。
  
   经常有朋友在承包工程拿不准时,都会请他参谋参谋,每次他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很多时候,他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曾被骗了。
  
   也就是在我们319工程完了没有多久,通过朋友的介绍,说是成都有一段高速公路要修。其中有一个标段,是修一座大桥,要分包出来,叫老许同志过去看看。
  
   老许去看了,承包的公司什么手续都有,看样子,也很正规。而且价格也合理,如果能承包下来,到少要赚4、50万元。
  
   但也需要要风险抵押金,这是行业规矩。
  
   在交钱之前,也是犹豫、思索再三,最终交了3万元。
  
   等一个星期后,许亲家把施工队伍拉到工地上时,却发现人去楼空,被骗了。
  
   为此,我也经常取笑他,说老许的一世英名就这样被毁了。
  
   所以说,江湖险恶,非一般人不能生存。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八)生存的压力
  
   时间如流水,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走,转眼到了2006年7月。
  
   掐指算来,公司正式成立近4个月了。
  
   由于线上的宣传推广和线下的主动出击,废品回收量有所增加。但正如我前文中所介绍的那样,因为与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潜规则,我们的客户数增加得很慢,象一只蜗牛在爬。
  
   我算了一下,每个月的收入还不能完全承担得起公司的日常开支,每月还要亏损400多元,这还没有算上我和小杨的工资,以及车的折旧。
  
   我和小杨都是股东,也没有请外人。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我俩都是没有工资的。
  
   最开始,我俩也试着给自己发工资,每个月每人1000元,用作家庭生活之用。但没有实行多久,就发现账上的钱就少得更快了,后来就不发了。就是要发还不是拿自己左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右口袋。
  
   其实,现在看来,这工资还是应该发的。
  
   公司注册时投资的5万元钱,现在也所剩无几,只有区区1万多了。
  具体是怎么花销的呢?我们来算一下账:
  
   公司买回收车花了18400多元,5个月的亏损平均按500元算,计2500元。跑关系请客吃饭3000多元,装修工程被骗16000元。共计花费39900元,余下只有11000多了。
  
   看着公司的钱一天天在减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心里很是着急。
  
   我始终没有弄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个生意都忙活了快一年,还没有赚到钱?
  
   之前,我做的生意,无论做食堂还是包工程,都很快挣到钱的。食堂只有一开业,就可以有收入了,工程一开工,资金就陆续的拨下来了。
  
   而这个事情,好象一个无底洞,一直在投钱进去却一直看不到回报。感觉要赚钱了,但始终赚不到钱。
  
   心里鸭梨(压力)很大,也很干躁,很容易发火。
  
   除公司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由于我女儿才出生不久,爱人在家里带她,没有工资收入。而我也正好又在创业,一直又没有赚到钱。
  
   唯一有点收入的,是我侄女小雪微薄的工资。她当时在一家影楼上班,一个月就800多元,她每个交600给我们作为生活费。
  
   小雪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剩下200多元,又要路费,还要零花。
  
   但600元钱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贵阳的生活开销是比较高的,加上女儿的奶粉等开支、还有我儿子在四川读书的费用以及我们自己的花销,我大致算了一下,每个月的花费都在3000元以上。
  
   还有一个重要的支出,那就是要还房子的钱,这个还未算入日常开支之列。
  
   我这个房子买的时候有点特殊,既不是一次性付款,也不是银行按揭,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我三姐当时认识为房开商修房子的崔老板。整个小区共有6栋房屋,都是崔老板垫资修的。
  
   由于房开商一直欠崔老板修房子的钱,没有现金给付,就折了几套房子(按当时的价格)抵给崔老板。
  
   崔老板为了急着付工人的工资,就把其中的一套卖给了我。近90个平米,总价14万多(那时候便宜啊)。我先付了8万,余下的6万,说好每年付2万给他,3年付清。
  
   原想着,在贵阳能承包一所学校,一年的收入多的不说,除了生活开支,挣个5、6万是不成问题的。每年还崔老板2万元,是完全在能力范围之内的。
  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在贵阳竟沦落到如此地步。
  
   当然了,这个钱,崔老板一般都在是年底的时候来收。但平常也要给凑着,要不然要年底就拿不出来,还好,每年319工程还有点尾款。要不然,日子就更加悲摧。
  
  
   创业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象两座无形的大山压着我喘不过气来。
  
   压力大,并不是最痛苦的,谁叫我是男人,我不承受谁承受呢?
  
   最痛苦的是,莫大的压力竟无处喧泄。
  
   在公司里,小杨的情绪本身就不是很高,有时候整天都没有一个笑脸。我知道他的压力也很大,我不能再浇冷水了,天天说着鼓励的话。
  
   在家里,更不能表现出悲观的情绪来。
  
   我非常羡慕那些夫唱妇随的创业者,男人在前面打拼,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妻子都在后面默默的尽其所能的给予支持和帮助——无怨无悔。
  
   我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从我开始建收废网开始,我爱人都是强烈反对的。
  我没有地方倾诉我的痛苦和压力,一般人都会向自己的爱人倾诉,以期得到安慰、鼓励和支持。我却不行,那样无异于火上浇油。
  
   跟我侄女说,也不行,她已在用她稚嫩的肩膀来支撑这个家了。
  
   父母也经常从四川打电话来,问我创业的情况,我都说可以、还行。
  他们都是6、70岁的人了,辛苦了大半辈子,身体也不太好,怎么能说让他们担心的事呢?就算是说了,除徒增老人家的担心和牵挂以外,没有任何益处,万一把他们急得生病了,还得不偿失。因此,对于父母,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兄弟姐妹,还有朋友都天各一方,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我不愿意去打搅他们。
  
   唯一排解的方式就是喝酒,喝闷酒,经常一个人喝。因为在偌大的贵阳竟然找不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来陪我喝,听我述说心中的苦闷和惆怅。
  
   我想,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喝酒的目的就是想麻醉自己,忘记这些令人心烦的事。
  
   事实证明,喝酒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也许会得到短暂的安宁和麻醉。但不能长久,因为酒精分解后人终会醒来。有时,醒来后会更加惆怅。
  
   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浓。
  
   但酒喝多了,却可以形成酒精肝,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2009年体验中,我发现患上了酒精性脂肪肝,还好是轻度的(转氨酶92)。我估计,就是那个时候喝酒造成的。
  
  
   我爱人的压力也很大,但她却有很好的解压方式。
  
   她的第一个解压方式就是——打麻将。
  
   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我会打麻将还是她教的呢。所以有时候,我会尊称她为蒋老师。
  
   蒋老师整天就带着女儿,或背或抱,在小区里打。
  
   第二个解压方式就是找我。当然,不是找我聊天或者谈心,而是找我闹。
  闹的内容,一般就是说我一个大男人没有本事连家都养不了啊,说我不如一个担箩筐的啊,严重的就说她倒了八辈子霉嫁给我这样的人啊之类的。
  
   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和她吵两句或者争论几句,后来就懒得理她了,保持沉默。
  
   书上说,对付女人吵架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沉默。
  
   我能理解她的心情,也确实怪自己不争气,恨铁不成钢,只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马云同志曾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在安利,我曾听过一节关于“九型人格”的讲座。
  
   根据老师出的自测题,我的性格里有3号性格疑惑型、9号性格和平型的影子,但最主要的是8号型领袖型的性格(没有自夸)。
  
   老师说,8号领袖型的性格总的来说是温和的,但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一旦发起脾气是很大的,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准的,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的。
  
   在7月下旬的一天,我压抑多时的委屈、怨气终于爆发了出来,和爱人打了一架,这是我们结婚以来,第一次真正动手。
  
   当然,这件事是有导火索的。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九)体力活
  
   收废品,虽然也产生买和卖的关系,涉及到商品流通,从理论是来说,应该归于做生意的范畴。但我觉得,收废品不象是生意,而是一件体力活,有时候,还是重体力活。
  
   无论是收二手家电、家俱,还是报纸、纸壳、杂志、塑料瓶,抑或是废铁、废铜、废铝,等等。都会涉及到搬运这个环节,一般的流程是收货、上车、下车,然后再存放到库房里。
  
   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家庭、酒店、网吧及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客户产生的废旧物资并不多,再一个也没有大的地方堆放,有一些就卖了,有时候几十斤,上百斤,至多几百公斤,很少有上吨的。
  
   正因为量不大,所以每一单生意产生的利润并不多,少则2、30元,多则6、70元,最多的也就是一百来元。
   考虑到成本,都是我和小杨自己去收,很少请搬运工。道理很简单,请不起。 除了搬运费,是没有什么赚的了,有时候,还会亏本呢。
  
   我自建网站开始,就在第一线收废品,一直干到2006年年底,另一个股东小袁同志进来后,我在逐步脱离第一线。
  
   进入这一行时,开始还收得少,慢慢随着知名度的增加,收的单位就比较多了。虽然每单的量不是很大,但每天都有2—3单。在一楼的客户还好点,很多时间,都是3楼以上,甚至更高。
  
   称好秤后,就要搬下楼来,然后再上车,回到公司再把货搬下来存到仓库内,一天下来,就比较累了。
  
   在我的印象中,最辛苦的有三次,至今都历历在目。
  
   一次是在一家叫南方会通的公司去收废品。
  
   他们单位产生的废品主要有报纸、纸壳、塑料等,其中纸壳最多,大约有一吨多。
  
   这些废旧物资是在公司地下仓库堆放着,地下室很黑,白天都要开灯,我们在里边一呆就是半天,仿佛回到了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量还是比较多的,一般半多月就去一次,一次就有1吨多。
  
   每次都是纸壳居多。纸壳是我们最不愿意收的东西,一方面利润太薄,每斤最多赚2、3分钱。另一方面太轻,又占地方,一吨多的纸壳,我们那个微型货车要拉三次才能拉完,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除了物流成本,基本上没有赚的,有时候还会亏。如果不是有其它经济价值高一点的废旧物资混在一起,我们一般是不去收的。
  
   从地下仓库搬出来,然后再运到车子停靠的地方。因为厂房有点大,而地下室又在厂房的后面,所以运距有100米之多。
  
   其它的东西还好,而纸壳,又要称,又要捆,最后还要上车。每次去,都要搞个一整天,一天收下来,腰酸腿疼,手都抬不起来。
  
  
   还有一次,在一居民家收旧家俱。
  
   这家居民要搬新家,新房子里购买了新的家具和电器,所有的旧衣柜、写字台、鞋柜、旧电脑、旧电视、旧洗衣机,还有搬家后剩下一些旧报纸、旧杂志、锅碗瓢盆之类的,散落于各个房间。
  
   卖家还是比较大方,没有一件件的和我们谈,而是打包估给我们。我们算了一下,全部收下来,除去各种成本,可能有个4、500元的赚头。
  
   我把家俱合作者蒋老板叫在一下,我们三个一起去搬。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家在6楼,要把这些东西从6楼搬下来,不容易啊。而且车还不能直接开到楼下,因为是原来的老房子,只有一个狭小的人行通道,车子不进去,只能停在100米开外的地方。
  
   我们仨,从早上9点过开始搬,一直到下午3点过,才搬完。正好又是6月底,大晴天,本来就够累的,再加上太阳公公的烤晒,全身都是汗,衣服几乎没有干过,回到家里,骨头都象是散架一般。
  
  
   另一家是网通的一个分公司。
  
   也是搬家,有一些施工用过的废旧电缆电线要卖,公司是在11楼,库房是在8楼,本来是有电梯的。但不巧的时,那几天电梯坏了。
  
   唉,你说这都是什么事啊!
  
   没有办法,只好人工搬运吧。可能有一吨多的电线,本想叫一两个背兜,帮我们搬下来。但要价过高,一个要80元,两个要160元,我们小杨都有点舍不得,还是决定自己搬。
  
   我们连收,带搬运,从早点9点多,一直搞到下午5点多。
  
   小杨看起来五大三粗的,还比我年轻,但毕竟是城里长大的,很少下过这样的体力。才搬了几趟,就累气喘吁吁了。
  
   我还好点,虽然快要奔四了,毕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长大,干体力活还有些底子,只好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包揽下去。但由于多年没有干这么重的活了,况且还这么高的楼,如果是平地那要轻松得多。
  
   一天干下来,衣服打湿了几次,走路都有些飘,双肩都磨出红印来,生疼。
  
  
   相比之下,收塑料瓶,就要轻松得多了,因为一麻袋的可乐瓶也只是2、30斤。但凡事有利弊,收塑料瓶却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脏。
  
   在收塑料瓶的时候,一般是要把瓶子里的水、饮料倒干净,然后再把瓶子踩扁,目的是为了多装货。如果瓶子的水或者饮料不倒干净,塑料厂是不收的,就是收,买家也会把水、饮料单独折算出来,从总重要扣除。
  
   每次扣除的比较多,很不划算,还不如自己费点力,把水和饮料倒干净。第二个就是要把瓶盖取下来,单独收集。因为瓶子和瓶盖的价格不一样。
  
   所以每次去收塑料瓶,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很多塑料瓶里都有半瓶、小半瓶的水或是饮料在里面,有些还更多。现在的经济发达了,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节约了。
  
   水还好一点,特别是饮料,放时间长了,就容易发霉。有些瓶子没有盖或没有盖紧,把饮料倒出来,然后和报纸、书、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沾到一起,又脏又粘,还有味道。
  
   酒店里的还好一些,一些网吧里就更烦了。
  
   由于网吧的空间一般比较小,没有多余的房间。一般就把这些废品堆在厕所里或都厕所旁边。
  
   有些瓶子还会沾着些小便,甚至是大便。当然,沾着大便的我们不收,但要把它选出来,看着就倒胃口。
  
   所以说,收废品是一件又累又脏的活,一点都没有夸张。
  
   如果说,仅仅是身体上或者说体力上受点苦,也没有什么,因为人还算年轻,力气用了力气在,关键的是还被看不起,受别人的白眼和羞辱。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二)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家庭战争
  
  
  
  在回收废品的过程中,我遭遇过太多的白眼和委屈。我发誓,比我办收废网之前的总和还要多!
  
  
  
  甚至有些时候,还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
  
  
  
  记得刚收废品的时候,我们小区有家业主,有一个小孩,大概上小学4、5年级的样子。小孩子贪玩,不愿意上学。
  
  
  
  有一次,小孩在上学的路上,赖着不去上学。此时,我正在穿着工作服,从他们身边走过。
  
  
  
  那个母亲就指着我并不高大的背影,小声地对孩子说:
  
  
  
  “你看吧,那个收破烂的,多辛苦。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象他一样,去收破烂!”
  
  
  
  母亲的声音故意压的很低,可能是不想让我听见。但不幸的事,这些话还是随风飘进了我的耳朵。
  
  
  
  当时那个冏啊,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太伤自尊了!曾经的老板、总经理、董事长竟然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不知是母亲的话起了作用,还是“收破烂”这三个字把小孩子威慑住了。我估计收破烂的含义小孩子不一定懂,但被他母亲说收破烂三个字时的怪异表情吓住了。反正,最后小孩子竟然乖乖去上学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
  
  
  
  也罢,如果以我收破烂的现身说法,能把小孩子往正确道路上引,咱也算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吧。
  
  
  
  当然,也有热心人,很关心我们,苦口婆心的劝我们改行:
  
  
  
  有一次,我和小杨,去一居民家中收废品。
  
  
  
  卖废品的是一位已退休的老太太。据说原来是一家国营企业的领导,对我们很客气。
  
  
  
  看到我们麻利的收完废品,老人家很心疼的对我们说:“年轻人,看你年龄也不大,样子还精精灵灵的,为什么要收这个破烂呢?”
  
  
  
  当得知我和小杨都是大学毕业时,老人家更是诧异,十分不解的说:“你们怎么会做个呢?你们完全可以找一份又体面又轻松的工作啊。”
  
  
  
  我先谢谢她的好意,然后给她讲了我们的整个规划。并说,我没有把收破烂当成生意,而是当做自己的事业。我这是在创业,我喜欢做这个工作。
  
  
  
  老人家更加迷糊了。在我们走后,老人家还在嘀咕道,还没听说有人喜欢收破烂的,唉,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搞不懂!
  
  
  
  象那个母亲和老人家的情况,还是好的!至少他们的心意和出发点还是好的吧。特别是让难过的是,有些人故意为难我们。
  
  
  
  
  
  记得,我和小杨去一家酒店收废品,那个酒店保安,看我们是收废品的,收破烂的可是弱势群体,就故意为难我们。
  
  
  
  开始不让我进去,说是他们这里的规矩、制度呀什么的。我知道他这是故意为难人。最后把烟递过去,又美言了几句,说师傅很辛苦,你也很敬业之类的。说得高兴,才我们进去了。
  
  
  
  收完废品后,我们按公司的惯例,把地也打扫了,他还却不让我们走,说是地没有扫干净,我压住气,又按照他们的要求打扫了一遍。
  
  
  
  我想这下可以了吧,他却叫我们把垃圾也一起收走。这有点过分了吧,何必这么为难人呢,大家都是劳苦大众!我是花钱来收废品的,那些生活垃圾归保洁管,我们可不收。
  
  
  
  小杨也和他争吵起来,我想着还有客户等着去收,于是就把那袋生活垃圾收走了。
  
  
  
  小杨气得脸色铁青,格老子,依到老子原来的脾气,早点收拾这个烂死儿了!
  
  
  
  我笑着说,哪样人都会遇到。我们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打架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事后,我也把这个事给他们经理讲了,经理把那个保安批评了,以后也没有再为难我们了。
  
  
  
  
  
  收了一年多的废品,只吵了一次架,和一个女的。
  
  
  
  当时,我们在一家广告公司收废品,主要是一些包装用过的塑料、广告纸之类的。快收完的时候,公司的一位女员工走出来,说她有一些VCD碟片要卖,可能有几斤的样子,她就问那些碟子多少钱一斤?
  
  
  
  这个行情我是知道了,说大概4.5元/斤。
  
  
  
  谁知,她听到这话,脸色一变,说:“我看你脑壳有包(精神病)哦?”
  
  
  
  听了这话,我也很生气,心想你觉得合适你就卖,不合适就算了,也用着骂人啊!
  
  
  
  而且还是女同志,看穿着打扮,象是有点素质的人,怎么能随便就骂人呢?随即就和她理论起来了。
  
  
  
  真是海水不可斗量,看起来多文静的女生,声音吼起来竟然像极了帕瓦罗蒂!雄厚有力的嗓音只差一点便让人‘怕瓦落地’!
  
  
  
  最后,还是被小杨劝开了。
  
  
  
  回到家里,心里还窝着一股气,屁股还没有坐稳,爱人就象祥林嫂一样,又开始数落起来了。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还有一句,叫忍无可忍,就无需要再忍!
  
  
  
  积聚多时的辛苦、委屈、怨气,象火山喷发一样,喷涌而出。和爱人大吵了一架,最后,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她!
  
  
  
  客观的说,虽然我和爱人谈恋爱的时间不长,双方的文化、性格、爱好差异很大,但婚后感情基础还算稳固。结婚10多年,虽然有时候也会吵架,但都没有动过手后,这是第一次。
  
  
  
  事后想想,我确实不对,再怎么样也不应该动手啊!
  
  
  
  冷战了十多天,最后以我说对不起才和好起来。
  
  
  
  当然,和好是要有条件的,就是叫我暂时放下收废网,再跑一下食堂。
  
  
  
  爱人对我说,你那个破网站如果都能做成功,我手板心煎豆腐给你吃,而且还是两面黄。
  
  
  
  我听过恶毒的话,可没有听过这么恶毒的话!
  
  
  
  我嘴上答应着,但实际不可能放弃收废网的,只是在空闲的时候去打听打听食堂的事,但最终都没有结果。
  
  
  
  后来又听说,我们一个安岳老乡在云南昆明推销炸药箱,就是装炸药的专用箱,说是一年找了30多万,叫我去跑跑。
  
  
  
  这个事得找当地公安局的,正好我在惠水有朋友认识公安局的副局长,可是跑了几次也没搞定,还了花不少的路费和生活费。
  
  
  
  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我相信运气。运气好的时候,做什么都顺,运气不好的时候,喝口水都会呛人。
  
  
  
  (未完待续)
  
  
  
  
  @lixiao0302 2011-08-18 22:45:53
    你好,我们镇得整个产业链基本都是废塑料半成品加工。希望在此能得到您的支持,谢谢!!! QQ:272484218 期待你的回复!!
  -----------------------------
  我QQ是254241517,我们可以探讨、交流。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一)在路上
  
   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生意依旧没有大的起色,还在亏损。
  
   心情依然比较压抑,只是在随后的日子里,我遇到郁闷的事,也不再去喝闷酒了,我知道,那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俺改看碟子了。
  
   看《长征》,看《井冈山》。
  
   什么是创业?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是创业,他们属于政治领域的创业。
  
   想想毛主席他老人家,从一个师范生白手起家,率领他的团队,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解放了整个中国,这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
  
   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境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震惊中外的2万5千里长征,那是中国革命史、甚至世界革命上的奇迹。
  
   大家可以想象,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轰炸,地有大炮轰鸣。当时的红军,缺衣少食,最后靠坚定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有时候,我就在想,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有吃有穿,来一个长征组团旅游,不规定时间,又有几人能全部走下来?
  
   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历尽磨难,而且,随时还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那时,红军是什么,是共匪,逮着就“咔嚓”,生命休矣!
  
   真的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我现在受这点苦算得了什么?退一万步说,就是全部亏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就象刘欢同志唱的那样《从头再来》,过以前的穷日子罢了,反正我都是苦水里泡大的,至少没有生命危险吧!
  
   创业者是需要榜样的力量的,后来,我又在网上看了许多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包括马云、史玉柱、柳传智、还有郭德钢、郎朗,外国的如曼德拉、山姆上校,哪一个不是经历重重磨难,最后才成功的。
  
   有句话说,行驶在大海上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慢慢的,我的心态平和了。
  
   创业的心态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得以修炼,在修炼中得以成长。
  
  
   收了近一年的废品,但我还是没有完成从一个生意人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当然,比之前要好一些了。
  
   那时候,我还没有真正领会创业这个词的含义,真正理解其深刻含义的,是从看《赢在中国》开始的。
  
   记得第一次看《赢在中国》,是在2006年9月初的一个周末,是无意中看到的。具体的内容现在已记不清了,好象是36进12的比赛。
  
   选手们优异的表现、评委们精彩的点评,深深的吸引了我。以致于以后的每一个周末,我都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赢在中国》的到来。
  
   当然,最能打动我的,是它的主题曲——《在路上》,是刘欢同志唱的。
  
   刘欢是我比较喜欢的歌手,我是听着他的歌声长的。
  
   从最开始《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酬》,到后面的《从头再来》,再到后来《水浒传》的主题曲《大河向东流》,大多是励志歌曲,唱得粗犷、有力,摧人奋进。
  
   只是,我不太喜欢他的发型,本来多英俊潇洒、够派的男人,非要捆一个女同志的发吉,加上胖胖的脸形,象一个老太婆,让人痛心疾首。
  
   我觉得十有九个胖子唱歌,底气都很足。比如刘欢、比如韩红、再比如火风。藏天朔也是不错,只可惜进去了。
  
   第一次刘听欢演唱的那首忧伤、沉郁而又荡气回肠的《在路上》的时候,我的眼睛潮湿了。
  
   后来,我在电脑上一遍一遍重复播放着那首歌,在歌声里想起我来贵阳这一年多,经历过的那些苦难的日子,想起自己收废品所受的种种辛酸、委屈以及家人的责怪、不理解,想起自己在无穷无尽的孤独中对梦想的渴望与坚守,想起我在家乡年迈的父母、想到自己辛苦为之付出的事业, 却是无一回报。
  
   那一刻,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尽情释放着痛苦、压抑、委屈、寂寞,任眼泪从眼角轻轻滑落。
  
   包括现在,在我孤独、迷茫、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把这首歌放出听: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每次听完,都有不同的感受,觉得,在路上,为自己梦想和事业苦苦为奋斗、艰难前行的人,不是我一个,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但不再觉得孤独和无助,平添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不断前行。
  
  
   后来,我爱人蒋老师(我的麻将老师)也凑过来看了这个节目,她深情又带讨好的口吻说,这个歌真象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呢!
  
   哼,少给我来温柔的!
  
   想起她种种的恶劣行径,我冷冷的回答:“算了吧,这是我们创业圈的事,你还是关心一下你麻将圈的江湖事吧!”。
  
   再后来,2007年《赢在中国》第二季报名的时候,我也激情澎
  湃的报了名,可惜没有过海选这一关。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四)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二)大单
  
  常言道,天道酬勤。
  还有一句话: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处在倒霉的位置上。
  从网站建好正式运营算起,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不断交学费后,终于,在2006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收废网的第一个大单。
  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单,虽然总金额不大,只有11000多元。
  不是一下子赚几万、几十万的那种。虽然我也想那种大单,做梦都想,只是天不遂人愿,一直没有遇到。
  
  这单生意是一个才认识不久的朋友介绍的
  我想,这可能是我结关系网花了无数心血和钞票后,换回的一点回报,也算对我那颗受伤心灵的一丝安慰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朋友我并没有请他吃过饭。
  我们回收的标的物是一座基站,原来是用来调度飞机的,样子与现在移动、联通的发射塔相似。后来由于设备升级换代就废弃不用了。一起处理的,还有发射塔下面一座机房内的废旧物资。
  参与这次回收的除我以外,还有一位姓杨的同行,是一位女生。在我们这个行业,女老板相对说来比较少。这次是例外(巾帼不让须眉啊),杨老板大概只有30多岁,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
  后来打听到,她是这家公司的老主顾了,和单位上的头都很熟。以前单位上所有废旧物资都是她独自收的,这次因为我这位朋友的关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我们插了一脚进去。
  
  一上车,那个杨老板就向我眨眼睛,给我递眼色。
  别误会,这个眨眼睛不是爱情圈里那种传递爱慕之情的眨眼,给我送秋天的波菜(简称秋波)。象我,贵阳首席收废之微型CEO,不会有人给我那么高的待遇。
  这个,咱懂,意思是让我和她联合起来,不要相互抬价。很快,我们就达成了统一战线。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7000元成交。
  私底下我和杨老板,根据废品的数量以及搬运难易程度达成协议,她出5000元收机房内的废品,我出2000元回收基站上面发射塔的东西。
  说句实话,就是把合同签完后把钱交了,我还是不能估算这次到底能赚多少。只是凭经验,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不会赔的,但最终的结果还要由几个因素来决定:
  第一个,就是搬运费的事。因为基站建在山顶上,从山底到山顶,可能有1公里半的样子,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不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至山顶上。由于走的人少,很多地方已被半人深的荒草淹没了,所有的物品全部顺着这条小道用人工搬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二个,基站上有一个铁塔,要把它放下来很不容易,必须先用氧割切割下来。这很困难,因为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象这种生意,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把工人的手或者脚砸伤,那么,这个生意不但不会赚钱,还会亏本。
  第三个,最最重要的,因为联通公司在现在的基站上又安装了他们的发射天线,离铁塔很近。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他们的发射天线弄断了,造成手机信号中断,那后果不堪设想,这可是大事故。他的损失是以秒来计算的,万一出了事故,就算把我们这个小公司拱手送给联通公司,都吃不了兜着走。
  在签订出售合同时,卖方是再三叮嘱,啰嗦了半天,一再说要注意哦,否则,大家都脱不干系!最后,为慎重起见,还把“若出事故,由买方承担其一切后果”的条款白纸黑字写在了合同上。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特意把老吴请上,请他“老人家”亲自出山,友情担当我们这次“9.12废塔拆除工程”现场总指挥兼技术顾问。
  小杨噘着他那对厚嘴唇,在一旁小声嘀咕:“小生意不好做,大生意也不容易啊!”
  我也有同感,真是条条蛇都咬人啊!
  我们发扬一怕苦二不怕…..,突然想起那个字不吉利,我们改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并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经过两天一夜的艰苦奋斗,终于把这项工程全部完成了,而且还一切顺利,真是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运至库房分类清理后,一盘算,除去所有成本,赚了4700多元。给介绍这单生意的朋友提了1000元的信息费,或者叫好处费。
   哦,还忘说了,老吴同志也没有白帮忙。我们把一些旧电缆线、杂铜、废铝等,送给他了,大概值4、500元吧。
  我知道,利润,就是拿来与人分享的,否则就是最后一次利润。
  我们纯赚了3700多元。
  我不由得感慨,还是大单好啊,想想平时我们收那些小东小西、累死累活的,还赚不到什么钱。最差的时候,一个月的营业额还没有这个数呢,别说利润了。
  
  当然啦,为了完成这单生意,我和小杨还是付出了小小代价的。
  根据分工,我一直站在基站屋顶上,配合老吴安排和调度工人,并兼职负责安全事务,随时准备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贵阳的9月,正是晒24个秋老虎的时候,太阳紫外线特别的给力,再加上在山顶上,估计是离太阳公公更亲近一些的缘故。结果两天下来,本来就黑的皮肤更黑了,简直可以非洲黑娃相媲美了。
  更重要的是,脸上竟然脱了一层皮,东一块西一块的,还火辣辣的疼,活生生一个白殿风患者,让人惨不忍睹。
  但心情是愉快的,管他呢,只要是能赚到钱,这张老脸受点委算什么。
  小杨同志和我比起来,可能更严重。他肉体上没有受到什么打击,他受到的是精神上无形的摧残。
  前面说过,这个基站是建在山顶上的,而在这座山腰上和山脚下,埋着很多坟墓,可能是当地居民亲人去逝后埋在了那儿。贵州的农村,基本上还保持着土葬的习俗。
  我们的小杨同志,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结果呢,胆子却很小,特别是怕鬼。我想,多半是小时候听鬼故事听多了的缘故吧。
  他负责装车并看管车内从山顶上运下来的废旧物资不要被盗,待装满后开车运到老吴的收购站上,先堆着。
  我就带领6、7个背兜搬运工。由于山路比较远。我们上下往返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加了一个班。
  秋天的贵阳,天黑的也早,快到11点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了,整个山间显得空旷和寂静。
  我们的小杨同志,开始他还时不时的在车边转悠,后来可能有点冷,贵阳白天与黑夜的温差比较大。再一个可能有些胆怯的原因,就索性钻到驾驶室里不出来了,为了给自己装胆,他把音乐也打开了。
  谁知道,这时候有一个拾荒者出现了,就是貌似“犀利哥”那种款式,估计是在下边村庄蜗居的。
  劳动了一天,天黑了,他也收工了。经过车边,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听到音乐响,竟然举起手去敲车窗门。
  各位朋友,可以想象,吓人的的一幕出现了:
  本来小杨听歌听得正起劲,冷不丁的在车窗上看到这样的尊容,吓得我们小杨是一阵尖叫,差点就大喊救命了。脑细胞顿时被秒杀几百万个。
  后来,我开玩笑说,小杨,都是劳苦大众,他可能对你的辛苦劳作,表示亲切的慰问呢!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罢了。
  
  在回收基站的最后一天下午,还在山顶上时,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客户打来的,询问我们现在的情况,并说想加盟我们。
  这个人,便是我们的第三个股东——小袁同志。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二)大单
  常言道,天道酬勤。
  还有一句话: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处在倒霉的位置上。
  从网站建好正式运营算起,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不断交学费后,终于,在2006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收废网的第一个大单。
  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单,虽然总金额不大,只有11000多元。
  不是一下子赚几万、几十万的那种。虽然我也想那种大单,做梦都想,只是天不遂人愿,一直没有遇到。
  
  这单生意是一个才认识不久的朋友介绍的
  我想,这可能是我结关系网花了无数心血和钞票后,换回的一点回报,也算对我那颗受伤心灵的一丝安慰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朋友我并没有请他吃过饭。
  我们回收的标的物是一座基站,原来是用来调度飞机的,样子与现在移动、联通的发射塔相似。后来由于设备升级换代就废弃不用了。一起处理的,还有发射塔下面一座机房内的废旧物资。
  参与这次回收的除我以外,还有一位姓杨的同行,是一位女生。在我们这个行业,女老板相对说来比较少。这次是例外(巾帼不让须眉啊),杨老板大概只有30多岁,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
  后来打听到,她是这家公司的老主顾了,和单位上的头都很熟。以前单位上所有废旧物资都是她独自收的,这次因为我这位朋友的关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我们插了一脚进去。
  
  一上车,那个杨老板就向我眨眼睛,给我递眼色。
  别误会,这个眨眼睛不是爱情圈里那种传递爱慕之情的眨眼,给我送秋天的波菜(简称秋波)。象我,贵阳首席收废之微型CEO,不会有人给我那么高的待遇。
  这个,咱懂,意思是让我和她联合起来,不要相互抬价。很快,我们就达成了统一战线。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7000元成交。
  私底下我和杨老板,根据废品的数量以及搬运难易程度达成协议,她出5000元收机房内的废品,我出2000元回收基站上面发射塔的东西。
  说句实话,就是把合同签完后把钱交了,我还是不能估算这次到底能赚多少。只是凭经验,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不会赔的,但最终的结果还要由几个因素来决定:
  第一个,就是搬运费的事。因为基站建在山顶上,从山底到山顶,可能有1公里半的样子,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不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至山顶上。由于走的人少,很多地方已被半人深的荒草淹没了,所有的物品全部顺着这条小道用人工搬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二个,基站上有一个铁塔,要把它放下来很不容易,必须先用氧割切割下来。这很困难,因为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象这种生意,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把工人的手或者脚砸伤,那么,这个生意不但不会赚钱,还会亏本。
  第三个,最最重要的,因为联通公司在现在的基站上又安装了他们的发射天线,离铁塔很近。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他们的发射天线弄断了,造成手机信号中断,那后果不堪设想,这可是大事故。他的损失是以秒来计算的,万一出了事故,就算把我们这个小公司拱手送给联通公司,都吃不了兜着走。
  在签订出售合同时,卖方是再三叮嘱,啰嗦了半天,一再说要注意哦,否则,大家都脱不干系!最后,为慎重起见,还把“若出事故,由买方承担其一切后果”的条款白纸黑字写在了合同上。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特意把老吴请上,请他“老人家”亲自出山,友情担当我们这次“9.12废塔拆除工程”现场总指挥兼技术顾问。
  小杨噘着他那对厚嘴唇,在一旁小声嘀咕:“小生意不好做,大生意也不容易啊!”
  我也有同感,真是条条蛇都咬人啊!
  我们发扬一怕苦二不怕…..,突然想起那个字不吉利,我们改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并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经过两天一夜的艰苦奋斗,终于把这项工程全部完成了,而且还一切顺利,真是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运至库房分类清理后,一盘算,除去所有成本,赚了4700多元。给介绍这单生意的朋友提了1000元的信息费,或者叫好处费。
   哦,还忘说了,老吴同志也没有白帮忙。我们把一些旧电缆线、杂铜、废铝等,送给他了,大概值4、500元吧。
  我知道,利润,就是拿来与人分享的,否则就是最后一次利润。
  我们纯赚了3700多元。
  我不由得感慨,还是大单好啊,想想平时我们收那些小东小西、累死累活的,还赚不到什么钱。最差的时候,一个月的营业额还没有这个数呢,别说利润了。
  
  当然啦,为了完成这单生意,我和小杨还是付出了小小代价的。
  根据分工,我一直站在基站屋顶上,配合老吴安排和调度工人,并兼职负责安全事务,随时准备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贵阳的9月,正是晒24个秋老虎的时候,太阳紫外线特别的给力,再加上在山顶上,估计是离太阳公公更亲近一些的缘故。结果两天下来,本来就黑的皮肤更黑了,简直可以非洲黑娃相媲美了。
  更重要的是,脸上竟然脱了一层皮,东一块西一块的,还火辣辣的疼,活生生一个白殿风患者,让人惨不忍睹。
  但心情是愉快的,管他呢,只要是能赚到钱,这张老脸受点委算什么。
  小杨同志和我比起来,可能更严重。他肉体上没有受到什么打击,他受到的是精神上无形的摧残。
  前面说过,这个基站是建在山顶上的,而在这座山腰上和山脚下,埋着很多坟墓,可能是当地居民亲人去逝后埋在了那儿。贵州的农村,基本上还保持着土葬的习俗。
  我们的小杨同志,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结果呢,胆子却很小,特别是怕鬼。我想,多半是小时候听鬼故事听多了的缘故吧。
  他负责装车并看管车内从山顶上运下来的废旧物资不要被盗,待装满后开车运到老吴的收购站上,先堆着。
  我就带领6、7个背兜搬运工。由于山路比较远。我们上下往返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加了一个班。
  秋天的贵阳,天黑的也早,快到11点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了,整个山间显得空旷和寂静。
  我们的小杨同志,开始他还时不时的在车边转悠,后来可能有点冷,贵阳白天与黑夜的温差比较大。再一个可能有些胆怯的原因,就索性钻到驾驶室里不出来了,为了给自己装胆,他把音乐也打开了。
  谁知道,这时候有一个拾荒者出现了,就是貌似“犀利哥”那种款式,估计是在下边村庄蜗居的。
  劳动了一天,天黑了,他也收工了。经过车边,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听到音乐响,竟然举起手去敲车窗门。
  各位朋友,可以想象,吓人的的一幕出现了:
  本来小杨听歌听得正起劲,冷不丁的在车窗上看到这样的尊容,吓得我们小杨是一阵尖叫,差点就大喊救命了。脑细胞顿时被秒杀几百万个。
  后来,我开玩笑说,小杨,都是劳苦大众,他可能对你的辛苦劳作,表示亲切的慰问呢!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罢了。
  
  在回收基站的最后一天下午,还在山顶上时,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客户打来的,询问我们现在的情况,并说想加盟我们。
  这个人,便是我们的第三个股东——小袁同志。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五)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三)小袁入股
  
  
   第一次见到小袁同志的时候,是在老吴的收购站里。
  
   因为是刚收完的第二天,我和小杨、老吴,还有两三个工人,穿着工作服,正忙着分类清理从基站上回收来的废旧物资。就是把铜、铝、锌还有塑料等杂七杂八的,都分门别类清理出来。
  
   正在此时,小袁同志来了。
  
   他说他是从报纸上看到我们的消息,觉得这一行发展前景还不错,于是过来咨询一下。
  
   他说,他老家是贵州瓮安县人,父亲是光荣的人民老师,母亲是一纺织厂的工人。按理说,他也可以子承父业,当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不愿意过平淡的生活,高中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后来觉得没有意思,就下海了。
  
   做了很多生意,开过百货店、跑过中巴车,也开过酒吧。
  
   赚过一些小钱。当然,也亏过不少钱。亏损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云南和别
  人开酒吧,亏了5万多元,欠了房东3个多月的房租,因无法交纳房租,被房东软禁起来了,管吃管喝管住,但不能离开那套房子。最后,还是他父母寄钱过来,把欠的房租还上了,才回到贵阳。
  
  
   也是属猴的,今年28岁,比我小一轮,比小杨大一岁。现在是大专文化,读的电大。
  
   后来,又在一叫什么安的公司,推销卫生巾,干了2、3年的销售工作,有一定的销售经验。
  
   现在,想找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打工总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他觉得这个行业很发展前景,想过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如果可行的话,他想加入我行列里,登上收废网这艘贼船,在废海里一起冲浪。
  
   我仔细打量了一番,小伙子长得很帅气,白皮肤,浓眉毛,大眼睛,穿一身名牌休闲装,有点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意思。如果是个女生,我会立马叫她当我们收废网的形象代言人,艺名都想好了,叫——废品西施。
  
   原以为就我这黑不溜秋、满脸沧桑模样的人才会收废品,没有想到啊没想到,象小袁这样款式的帅小伙,也主动里往火坑里跳。看样子,这个行业真有吸引力啊。
  
   看得出,他看到我们的胜利果实时,是兴奋的。但他不知道,这是我们从事废品回收一年多来,第一次做这样的生意。
  
   我们也实打实的讲了现在公司的情况,同时,也给他说,象这样的生意可谓是“百年一遇”。平常收的就是报纸、塑料之类的杂品。公司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
  
   当然,我也给他描绘了公司的美好前景,就像是在天空画了一个饼,香油欲滴。并说做生意嘛,一定要看长远,如果仅仅是看眼前利益,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还说,与其选择一个现在业绩好的公司,不如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而我们公司是就属于后者。
  
   可能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也可能是他对这一行确实看好,这小子是乌龟吃秤砣——铁了心了。
  
   开始并没有入股进来,一方面,他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不熟。再一个,我们对他的情况也不熟。就象谈恋爱,双方都需要加深了解。
  
   开始是松散性的合作方式。当时,我们公司也准备进入小区收废品,但人手不够,正好由他负责这一块业务。他负责联系业务,我们负责回收,赚的钱四六开。他四,我们六,因为我们出车、还有人工费,所以要多点。
  
   别看他一副公子哥的模样,还是能吃苦,一个月内就联系几家小区。在干了一个多月后,大家都觉得不错,他便入股进来,投资2万元占了公司20%的股份。
  
   这样以来,大家可以优势互补,有钱大家赚嘛。当然,亏了大家都一起亏,多拉一个人下水也不是件坏事(我心理有些阴暗啊)。
  
   小袁进来后,我们的团队基本成形了。我负责全面,主要是网站、还有宣传策划,当然,还兼职跑业务。
  
   小袁专门负责跑业务,小杨就负责回收,别外专门请一个小蒋,跟着小杨,负责回收工作。
  
   我们又在大营坡附近租了一个门面作为仓库,改变以前那种收一点就直接就卖了的现状。因为那样,没有价格优势,利润太薄,如果租一个仓库,把收来的废品集起来,到一定的量再卖,迈过收购站这个环节,利润要高一些。
  
   但房租又增加了800元/月。
  
   小袁进来后,我们的客户,又增加了机关、酒店、网吧方面的生意。
  业务慢慢多了起来,每天忙忙碌碌的,有时候,还要加班。营业额在增加,但不知什么原因,仍然看不到什么利润。
  
   我觉得,可能还是量没有达到。
  
   有时候忙不过来,小袁建议再招一个回收人员,我在想,再招一个又要增加几百元的工资,关键的还要安排吃住的问题,很麻烦。
  
   小袁又建议说,不如到小区招一些下岗失业职工,作为小区的回收员。相对那些担箩筐的零散的回收人员,一方面他们更熟悉小区的情况,素质也比我们的老乡高,同时,也为小区解决就业问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
  
   呵,这小子不错啊,和我原来的想法一样。但我很快说,这个想法不行。
  他不信,他说他自己跑一下。
  
   通过和那些下岗失业人员的接触,发现他们根本都不愿意做这一行,说干这一行,又苦又累不说,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收废品,是一个没有面子的事。
  
   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只有吃不起饭的人才去捡破烂。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每天打点小麻将,吃着一个月300多元的低保,倒也其乐也融融。
  
   于是,这个想法又搁浅了。
  
   有时候想想,政府也不容易,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每年都从有限的财政里拿不少钱扶持他们。结果呢,他们却变成了懒汉。
  
   我觉得,除了老弱病残以外,很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还是应该有自食其力的思想,因为劳动最光荣嘛!
  
   我从小的时候,我的刘妈妈就教育我和她的子女们,要热爱劳动,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
  
   刘妈妈是谁呢?接下来我会介绍的,去吃个馒头先,蒋老师又去战斗去了。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六)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四)干妈去逝
  
   2006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干弟弟小斌打的电话,说他的母亲我的干妈——刘妈妈去逝了。
  
   说是干妈,但她对我,象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好。我是从小就拜给她的。
  
   刘妈妈老家是四川三台县的。因为是老乡的原因,又和我母亲很谈得来,所以走得很近。
  
   前面讲过,我从小是在新疆的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父母都是地球修理工(农民)。
  
   在我3、4岁大时,因为没有幼儿园上,丢在家里又不放心,父母就把我带到田间地头上去。他们在地里干活,我就在田边自己玩耍。
  
   一般来说,有父母在身边照看,应该是安全的。但事实却不这样,有一次却犯了险,差点丢了小命,见不着大家了。
  
   新疆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地方,为了给农作物浇水,往往都是要打10多米的井,是用打井机打的,因此称作机井。一般的机井,井口大约有60公分大小。
  那次,机井已经打好,但没有安装抽水机,仅仅是在上面盖了半截小木板(打井的人太没有责任心了)。
  
   那天,父母在机井边给庄稼除草,我就在井边玩耍,玩着玩着,不知那根神经搭了铁,就到机井盖上去玩了。
  
   当时还很小,不懂事,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只知道好玩。并在上面跳啊、蹦的,很是得意。根本就没有注意潜在的危险。父母就也在专心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发现这个情况。
  
   那天,和父母一起干活的刘妈妈(那时叫刘伯妈)看到这一情况,急忙叫停了我的危险动作。此时,母亲才发现我竟然在井盖上蹦哒,吓得脸都煞白了,说要是小木板跳断了或者是移位了,那人就要掉到井里。而一掉到井里,就没有救了。
  
   我记得,母亲向刘伯妈一直道谢不已。可能是惊吓过度,回到家里,都还听到母亲一直喃喃自语:谢谢菩萨保佑,谢谢菩萨保佑!
  为了感谢刘妈妈的救命之恩,于是我就拜刘伯妈为干妈。
  
   刘妈妈家子女很多,刘妈妈一共生了13个儿女,存活了9个,4男5女,一生勤劳。
  
   那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如果在俄罗斯等西方国家,象刘妈妈这种还要授于“英雄母亲”的称号。
  
   那个时候,我们都很穷,经济也落后,穿的衣服、裤子都是自己卖布来做。不象现在,只要有钱就去卖就行了。
  
   做衣服是一个技术活,要会裁、会打。当然,还要有缝纫机,那时时候缝纫机也很稀奇,要凭票供应。
  
   70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合称为“三大件”。我记得,全队150多人家,只有三台缝纫机,而刘妈妈家是其中一台。
  
   那个年代,我们平常是没有新衣服穿的。不象现在,只要兜里有钱,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那时候不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
  
   小时候,一般到年底时,就开始掰着指头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有糖吃、还可以玩。因为是计划经济、而且又比较落后,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凭布票、糖票买到布和糖。
  
   只有过年时,我们才安安心心的玩,平常都要砍猪草、喂牛、喂羊。一般春节,父母放我们三天假,即初一、初二、初三。有点象现在五一、端午节的小黄金周。
  
   那时候不兴压岁钱的,全家都紧巴巴的,哪里还有钱发给你。
  
   每到过春节,刘妈妈就特别忙,很多老乡要请她做衣服。我是她干儿子的缘故,新衣服自然是最先出炉。为此,我在那帮小伙伴里,很是得意。
  
   还有,小时候我最喜欢在刘妈妈家玩,她家里人多人气旺嘛。因为女孩居多,我在其中是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小的怕我,大的让着我,因为稍有不如意,我就给刘妈妈告状,轻者要被说上两句,重者则要受罚。
  
   那时,电影《红色娘子军》正流行,里边有地主叫南霸天的,虽然和我的兰不是一个字,但是同音。于是他们便给我起了一个温馨、亲切的称谓——“小南霸天”。
  
   所以,刘妈妈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也给我的童年平添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不只这些,刘妈妈还保护我。
  
   由于我父亲是地主,我自然便是地主羔子,经常被人欺负。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生产队的一名中年妇女追着我骂地主崽子,还要打我。正值母亲生病,父亲在医院照顾母亲。家里就剩我们几个小的,我没有地方跑了,就跑刘妈妈家去了。
  
   刘妈妈在生产队里很有威望,相当于妇女队长,也是队上女妇女中最有文化的,有什么运动,就由她组织这些娘子军们学习。所以,那个中年妈女就不敢再追我了。
  
   在06年初时,就听小斌说,刘妈妈身体不太好了,经常住院。我也和刘妈妈通过一次电话,说我现在贵阳,混得很不好,现在在收废品呢,很不好意思给老人家汇报。
  
   刘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娃(这是刘妈妈给我取的小名,乡土气息浓郁吧),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不偷不抢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劳动最光荣。”
  
   想想刘妈妈对我这么好,到现在在关心我。我想寄一些钱过去,略表寸心,让她老人家也好卖点补品、营养品,补补身体。但那时候公司效益也太差,就想着等经济好转后,再寄一些钱过去不迟。
  
   最关键的,我觉得刘妈妈身体一直不错,老年人生个病住个院的很正常,应该会很快痊愈的。
  
   没有想到,生命如此的脆弱。刘妈妈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
  
   人生有些时候,过错,只是一时的遗憾,而错过,却是永远的不能弥补的遗憾。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不
   由得想起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还有一句: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尽孝。二、行善。
  
   本来,这与主题无关,但每每想起刘妈妈对我的好来,又忍不住要写点什么。
  
   无以回报,以此来纪念我敬爱的刘妈妈,愿刘妈妈在天堂,过过得开心。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七)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五)创业大赛
  
   2006年,11月。
  
   可能是受到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和上海电视台《创智赢家》的影响,共青团贵州省委和贵州电视台(5频道)联合举办了我省第一个创业真人秀节目,全名是首届贵州励业工程——青年创业电视大赛。
  
   最初知道电视大赛的消息,是在晚报上看到的。我几乎未加思索就报了名。
  
   此次大赛是面向贵州全省范围开展的,荣获比赛第一名的选手可以得到300万的风险投资。进入决赛的前16强,将根据项目的不同,给予10万到80万不等的风险投资。
  
   这对于我们穷得快要发疯的人来说,无疑是有巨大诱惑力的。不啻于就象一个快要饿晕的人,看到了一碗红烧肉。
  
   说起此次入选创业大赛,也是经过了一番波折的。
  
   性格使然的原因吧,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三个以上的方案:最好的,一般的、最差的,并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所谓“狡兔三窟”嘛。
  
   为了增加海选成功的机率,在报名时,我把小袁的名字也报上去了。这小子跑了多年的销售,嘴皮子还很会说,能忽悠人。
  
   也许是这小子长得皮白面嫩、英俊潇洒的原因吧,很快就在海选中脱颖而出,而我,却光荣地沉入海底了。
  
   我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团队有成员进入了面试关。可惜还没有高兴多久,就听到了坏消息,我们的小袁同志面试第一关就惨遭淘汰了。
  
   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但也无能为力。
  
   正在遗憾之际,没过多久,报上又发出消息说,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报名时间决定再延长一个月,也就是第二批报名。这次我把商业计划书好好改了改,又以我的名字报了名。
  
   可能是运气好,或者评委慧眼发现了我,竟然从2000多人的报名中把我打捞出来了。
  
   在经过了海选、面试、复试等几个环节,我很荣幸的进入前24强,顺利入驻首届“贵州励业工程——青年创业电视大赛”的训练营。
  
   训练是在位于清镇风景秀丽的著名景区——红枫湖畔举行的。
  
   在训练营里,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二是拓展训练,三是商业实战。
  
   自2007年3月25日进入训练营到4月20日PK出局,最后的结果,我排列第10强的位置。虽然在训练营里待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我的收获却是颇多的。
  在训练营里,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说实话,本人对这类的学习是不太感冒的。
  
   我是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
  
   在我的印象中,所谓企业管理无外乎是“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管理”、“什么又是企业管理”之类的空洞、乏味、毫无生机的概念性的东西,对实际的操作没有多大的用处。
  
   所以,在大学毕业后,就如前面所说,没有再系统的看这方面的专业书了,就是这个原因。虽然,在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还是看书,但主要就是文学、法律、社交等杂七杂八的书。
  
   在上大学期间,每当遇到这些枯燥、乏味的课时,最佳的选择就是逃课。
  我记得,上大学时,我经常写请假条。我们的班长是位美女,记得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怎么,兰亚军,又要请假了?
  
   当然啦,请假的理由自然是五花八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借故身体的原因。比如“由于最近气温骤降,身体未能及时适应,不幸感冒,特请假半天”或“昨晚因被子在睡梦坠入床下,不幸受凉感冒,特请假半天”之类的。
  
   之所以以感冒为由,是因为这种病既容易得,也容易好,关键的是,这些病不容易看出来,比如说感冒或者头晕,是很容易装的,做一下浑身无力状、或脑袋耷拉状就行了。
  
   逃课后,我并没有在躲在宿舍里睡懒觉,也没有出去上网打游戏,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网吧。而是在图书馆里看书。看我喜欢的,觉得有实用的书籍。比如管理方面的,记得看得第一套书是《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
  
   我认为,不逃课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但什么课都逃的,肯定也不是好学生。
  
   还有一点,必须要郑重说明的是,逃课可以,但考试必须是要过的,不能挂科。
  
   还好,由于我记忆力还可以吧,每次考试前一个月,就开始哇啦哇啦的背。因为老师一般是要划重点的,稍微费点力,都可以过的。
  
  
   现在,也许是角色转变的缘故,也许是老师讲课的方式不一样的,在听了四次培训课后,这种观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四次培训课的主讲人是王总、陈总以及贵州大学的两位教授。
  
   讲得确实不错,既通俗、生动,又理论联系实际。
  
   在他们的讲座中,我知道了“生存胜于尊严”、“行动胜于构想”、“经营者, 你要为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近期和远期的利润最大化——承担最终的责任”的真正含义。
  
   通过这几次的培训,我收获最大的是:原来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还可以指导实际的。所以,从训练营出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进入书店或看或买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
  
   从这一点来说,比赛带给我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在训练营进行的第二项和第三项工作是拓展训练和商业实战。在一系列的拓展训练和商业实战中,让我明白,在创业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把握“信念——团队——战略——执行”的关系和重要性。
  
   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比赛还是实际的创业,都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坚定、必胜的信念,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企业中,发挥团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励业工程”组委会把我们24人分成红队和兰队的原因。一个团结、合作、高效的团队,要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组建一个好优秀的团队后,接下来重要的是战略的制定。企业的战略是关系到企业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大事,也是一个企业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手段。
  
   战略错了,就意味着方向错了,一切都随之错了。
  
   在战略制定好后,怎样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这也是个关键,所以,一个企业一定要重视执行力。
  
   在训练营的商业实战中,我有两个感觉:
  
   第一,是累。两天一个商业实战项目,确切的说是1天半的时间,因为项目是头天上午9、10点布置下来,第二天下午4点就结束了。从选项目经理——战略策划——团队分工——具体执行,时间非常的紧。实战赢了还好,输了还要进行PK,真的很累。
  
   第二、我们所进行了商业实战,大部都是带有推销性质的初级创业项目。比如,“卖我的e家”、“擦皮鞋”、“洗头按摩”、“卖T恤”、“卖地板”等。
  
   开始我不太理解这样安排的意义。
  
   后来,我明白了。创业就是意味着吃苦,创业是艰辛的,吃苦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业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销售者,没有销售,企业就无法生存。
  
   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成功=激情+智慧+吃苦。
  
   通过训练营这个平台,我有幸结识了23位创业伙伴,还有王总、陈总等这样的良师益友以及电视台的朋友们。这也是我很大的收获之一。
  
   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它传授给我的知识、方法、观念却让我受益一生。我将永远铭记这一段难忘的经历。
  
  
   最让人难忘的是,我还通过比赛中的一次商业实战上了一下《中央电视台》。
  
   在商业实战中,有一个环节是擦皮鞋。我们这些微型CEO或准微型CEO们,穿得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锃亮,然后肩挎擦鞋箱,带着强烈的反差,我们向目的地挺进(这种行头是故意设计的,是为了吸引眼球)。
  
   我们一行10多人,我的目的地是河滨公园。刚下车,人们就被我们的这一群穿着光鲜、却手提擦鞋箱的人所吸引,很快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围了一圈观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有不明真相的群众立刻给媒体打了新闻热线。很快,《百生关注》的记者就来了。
  
   记者火眼金睛,在人群里发现了干得非常投入的我,还特意采访了我。
  后来,我们这个新闻,不仅是在贵州台放了出来,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社区》播了一下,咱也有幸在里边露了一小脸。
  
  
   只是,比赛的结局有些遗憾,由于此次活动的赞助方,一家房开公司在比赛过程即将结束时,发生了变故——据说是因为某种原因注销了。因此,我们这次进入前16强的风险投资也就洗白了。
  
   当然,最苦、最不幸的要数历经千辛万苦、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决赛圈的两位女同胞,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谢了,至到现在也没有分出第一第二来。
  
   后面我们在聚会的时候说,算了,你们两个也别分第一第二了,谈钱伤姐们感情,就给组委会说,那300万你们两个平分得了,一人150万。
  
   本来,这次比赛我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抱了很大希望的。没有想到,最终,却是这个结果,真是命苦啊!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八)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六)见马总
  
   2007年5月初,正当我结束创业大赛回到公司,独自在办公室里黯然神伤,不停的可惜、惋惜加叹息时,突然接到马总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他对我们公司很感兴趣,准备和我谈谈合作的事情。
  
   我心里一阵狂喜。心想:在黑暗中熄灭了一盏灯,又燃起一盏灯,一盏希望之灯。
  
  
   新股东小袁同志进来后,经过几个月的疯跑,回收单位和回收业务渐渐多了起来。
  
   由于新租了一个门面,又增加了一个小蒋,每月增加了1200多元的开支。每个月的收入也只能支撑公司的房租、水电、工人工资等费用。
  
   我们三个股东还是没有工资,平时网站的宣传和推广、请客吃饭等费用,还是花我们股东自己投的钱。
  
   小袁进来后,我们增资扩股10万元,按我们三人比例投的。
  
   看着投入的钱一天天在减少,心里很着急。
  
   原以为,创业大赛可以得到几十万的风险投资,来救救急,谁知结果又是那样的悲摧。
  
   正如易中天同志所说,生活真的象一个茶几,虽然不大,却充满了杯具(悲剧)啊!
  
  
   现在马总亲自打来电话,看来有戏。
  
   小杨和小袁也都很兴奋,好象看到了希望,两眼放光。特别是小袁那个土匪,两个眼珠子都要鼓出来了。
  
   我个人感觉前途不容乐观。因为当时还没有盈利,也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还处于苦苦寻觅之中。坦白的说,那时候还不知道商业模式是个什么东东。
  
   但不管怎样,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去争取。由于创业大赛时已经写了商业计划书。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认真的修改修改,就去见马总了。
  
   当时觉得还不错,但现在看来,写得很稚嫩和青涩。
  
  
   利用见马总的空档,我介绍一下马总的情况:
  
   马总是贵州遵义市人,年龄50岁上下。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分到贵州省冶金厅。后辞职下海,在遵义办了一家铁合金厂。在短短的7、8年间,公司赚了近5000万。
  
   后来,由于国家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调控,实行关停并转,他就果断把那个厂卖了。
  
   2005年10月的样子,在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投资1000多万,买了300多亩地。计划一半的土地建高碳钢厂,另一半用作电子垃圾元件处理厂,并且已经通过省发改委的立项,将其定为贵州省第一家电子元件解体中心。
  
   第一次和马总接触,就看得出他是一个具有长远目标和战略眼光的人,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当时,他能准确的预见到我国电子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即统一规范的回收,不能象现在这样的无序和混乱,随便担个箩筐就可以上门回收。
  
   要知道,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条例》,2009年国务院才颁布,具体实施时间是今年(2011)年1月1日。他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一斑。
  
   在2005年他刚征地建厂时,看到媒体对我的报道后,通过网站找到我。并叫他的两个副总和我见了面,因为当时我们双方都在作筹备工作,只是谈了合作意向。
  
   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过两次面,也经常通电话,了解彼此的情况。
  
  
   今天能突然打电话来,说明他的厂可能已经建好了,准备实质性的操作了。
  
   在约定的时间里,我到了马总的办公室。
  
   马总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开始自然免不了寒暄几句,诸如有段时间没有见你了啊,都好吧,你最近好象发福了,你今天气色不错啊之类程序式的话。
  
   原以为,在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们的马总会平稳过渡到我们要谈的主题上,比如问问现在公司的经营情况,有多少工人,一个月大概有多少回收量,能产生多少利润啊之类的问题。
  
   当然,这些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难不倒俺。
  
   谁知,我们敬爱的马总,并没有按照我的想象,竟然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如果我们合作,你需要我投多少钱呢?”
  
   马总这个问题,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冷不丁问出来,没有任何征兆。
  在此之前,我曾设想出多种场景,并做了相应的演练准备,但没有想到他会来这一手。这纯粹是不按套路出牌嘛!
  
   我大脑CPU快速地飞转着,首先是想想他问这话的目的是什么?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试探我们是不是把钱烧完,已经没米下锅了。第二个可能是钱多了放在银行心里难受,要急于要投我们,而且是迫不急待?
  
   事实证明,马总是一只老狐狸,他根本不用问我现在的经营情况,他就有用那句来套你,如果在他说完后,你立刻说需要多少多少钱,那他就可以看你心里很虚,很需要钱了,经营不好!
  
   “马总…..马统(桶),我们….“
  
   我这人从小就落下这毛病,一紧张就有点小结巴,舌头不利索,把马总说成了马统(桶)。
  
   想想一个CEO,虽然只是微型的,也要稳重不是?于是,我定了定神,回到常态。
  
   “马总,你看这样好不好,先不要谈投多少的问题,我们先聊聊,看看我们价值观是不是一样的?”
  
   这可是我急中生智说出的话。此话一出,我都有点佩服自己了,临危不乱啊!
  
   在之前,我也看过很多融资方面的故事,书上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心态要好,不能急!虽然今天是第一次谈融资,我还是把这一招用上了。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
  
  
   还有一个细节,说出来,大家可能不大相信,像是虚构的情节,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按照铁道部王勇平先生的说法: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这个人平时不喜欢带多少现金,一般就2、300元或4、500元。不象别的人,口袋一个大钱包,拉开一看,厚厚一沓百元钞票,让人看了发两眼发绿光。
  
   那天我也只带300元左右的样子。比约定时间早到半个多小时,闲着无聊就东瞅西瞅的,用我们老家的话就是——打望。无意中看到附近有家商业银行,突然想起,公司的电话费和电费该交了。 公司的电话费和电费都是银行代缴的。
  
   于是就进去交电话费和电费,出来就只剩了2元1毛钱了,后来发现有点渴,卖了一瓶矿泉水,花去了2元,口袋就只剩1毛钱了。
  
   我一般是带着卡的,以防急用。卡里还有几千元,作为流动资金。准备去银行ATM机去取的时候,看约定的时间要到了,就没有去取。再一想,反正是去谈生意的,又不是交费,难道他还把口袋翻开验资不成!
  
  
   和周总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因双方价值观差异过大以及对公司的估值太低了,就没有达成协议。
  
   回到公司,把这个情况和小杨、小袁通报了,并把我带着一毛钱去和马总谈合作的场外花絮也给他们说了。
  
   看得出这俩小子都有些失落和沮丧,但想想事已至此,悲伤也无济于事。这俩小子都自我安慰说,“管他呢,他不投我们,我们自己慢慢做吧!离了张屠夫,难道还吃毛猪肉不成。”
  
   小杨那天多收点东西,心情比较好,竟然洗涮我说:“还是兰哥有气质,没有给咱收废网丢脸,一毛钱挑战一千万”。
  
   后来,这两个土匪经常拿此事来笑话我。
  
   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我和马总又谈了两次,也没有谈成。
  
   再后来,他在贵阳二戈寨准备搞一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想挖我过去当总经理,4000元一个月。当时,在贵阳还算比较高的。
  
   考虑到收废网正在关键时机,我不能撇下兄弟们,独自去享福。
  
   他又委托我帮他找一个职业经理人,帮他管理一下公司。我就把认识不久的一位叫金鑫的朋友介绍过去。
  
   这个叫金鑫的朋友在他那儿干了近一年的时间,2008年初的时候开始过来给我们收废网当副总,这是后话。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三十九)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七)爱人住院
  
  
  最艰难的日子发生在2007年的10月。
  
  有时候我在想,那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了。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公司,公司虽然还没有赚到钱,但还在缓慢的、正常的发展。
  
  原因是我爱人生病了,在短短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住了3次医院。真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正遇顶头风。
  
  
  
  在2007年9月下旬的时候,我爱人就感身体不适,咳嗽得厉害。在吃了几天小诊所开的药后,好了许多,但没有完全治好,还在断断续续的咳嗽。
  
  药吃完后,她也没有再去拿。一方面没有太在意,因为爱人的体质一直还可以。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钱。
  
  
  
  从2005年1月我们到贵阳,到2007年9月,2年8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收入,只有投入,生活是吃老本,银行存折上都是“—”号,而且也所剩无几了。
  
  到9月中旬的一天,她咳出的痰里发现了血丝,第二天就开始吐血了,第三天的时候,吐的量就增加了,最多的时候可以吐那种一次性怀子半杯多。
  
  就是这样了,她还是到小诊所去打点滴,舍不得去大医院。看着鲜血一口接一口地从她嘴里吐出 ,我的心是一阵阵的痛。
  
  我发火了,到底是人重要还是钱重要?
  
  第二天到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去看,医生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咯血,原因是病拖久了,炎症已经发展到了肺部,要立即住院。毕竟是正规医院,在住进去的当天下午,就没有吐血了。
  
  在市一医住了5天,她就出院了。
  
  当时医生建议再多住2、3天,再巩固巩固。她不同意,强着要出院。
  
  原因是,第一个住院的费用高,一天要3、400元。同病房的那些人,要么有医保卡,要么有单位报销,而我们却是100%的自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女儿太小,哭着、闹着要她带。
  
  回到家中,还是到小诊所输市一医所用的那些药,想再巩固一下。没有想到,一个星期之后 ,又开始吐血了。
  
  有了上次的教训,我立即送她到市一医去,但住院的人很多,没有床位;又到贵医附院,人家不接收,说很可能是肺结核,要传染,要到专科医院去,不得已,最后到了贵阳市肺科医院。
  
  原想着,到了肺科医院,应该象市一医一样,应该很快就止住血的。但没有,第一天没有止住,第二天没有,到第5天还没有。我感到问题严重了。
  
  医院做了很多的检查,B超、CT、痰化验,还准备做穿刺,初步的结果是:肺部有阴影,有可能是支气扩张,有可能是肺结核,也有可能是肺癌。
  
  听到这个结果,我本来已悬着的心,更加紧张了。
  
  由于连续5天都没有止住吐血,而且费用很高,一天的费用在500多,还不知道是什么病,有可能是绝症,我爱人的情绪坏到了极点。
  
   想起2年多来,在贵阳的艰辛、磨难,她泪流满面。而我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她,没有关系的,吉人自有天相,只要人在,钱可以慢慢找。
  
  我的心情也很压抑,但作为男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表现出什么,虽然心里也很有痛苦,但我还是面带微笑。
  
  有时候,微笑只是一种表情,与快乐无关。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有痛苦,却不能说出来;你有泪水,却不能流出来。
  
  那几天,我要操心公司、又要照顾病人,心里压力又很大,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都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晚上,是小雪在医院照顾她。
  
  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我要带我的女儿。白天女儿是叫我潘哥带着,我三姐的爱人。本想叫三姐带的,但她做事心不细,不放心。晚上必须有随我们,女儿很小,晚上经常把被子打开,而且半夜醒来,哭着、闹着要找妈妈。
  
  弄得我一个晚上睡不了多长时间的觉,就是这样,女儿还是感冒了,又是发烧、又是咳嗽的,……
  
  现在想想,真的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有点要崩溃的感觉。
  
  记得有一天晚上,父亲打电话来问我这边的情况,我还是没有给他们说实话,就说是蒋凤得的是重感冒,没有什么大碍,因为怕他们担心和着急。
  
  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的泪水却禁不住从脸颊悄悄划落。
  
  有一部电影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这个世界哪里都不相信眼泪。但想起,两年来所受的磨难、挫折,我还是控制不住,控制不住,眼泪争先恐后的夺眶而出……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那段时间里,我经常用鲁迅的话来勉励自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肺科医院的第6天,我爱人的吐血终于止住了。后来,结果也出来,基本上还是支气扩张咯血,排除了肺癌。
  
  真的是谢天谢地啊!
  
  时隔一个多月,在11月中旬的时候,她的病第三次复发了,有点吐血。知道是支气扩张,就对症下药,直接去市一医住院治疗。只住了三天,回到家后又吃中药,很快就好了。
  
  听医生介绍,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病,一般治疗断不了根,需要很好的保养,不然的话容易复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手术,把出血点堵上。
  
  果然,在2009年的秋天,又复了一次。当然这次好得多,一方面由于知道是这个病,不是什么绝症之类,也不太着急,直接按支气管扩张的病治疗就行了。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已经把户口迁到贵阳来了,已经办理了医疗保险,医保可以报销80%,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了!
  
  由于有了医疗保险,这次虽然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的院,最后的花费只有2000多元。
  
  在住院期间,爱人的心情也比以前住院轻松得多,唯一遗憾的是,在她住院的七天里,她的两个亲姐姐却没有到医院里看望过她。
  
  一般来说,生病住院的人,都比较脆弱,都希望亲人的探访。在一起聊聊天,从亲人那里获得鼓励和力量。
  
  我爱人也是如此,在住院时,她很希望她的两个姐姐来看一下她,在一起唠唠嗑,安慰安慰一下,但她们没有来。虽然有我和小雪的照顾和陪伴,但那种姊妹的感情却是不能替代的。
  
  难道是她的两个姐姐都出差不在贵阳,或是公务缠身,日理万机,抽不出时间吗?
  
  不是的,具体的我慢慢给大家道来。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八)初见三姐
  
  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呼吸,改变一下坐姿。
  因为接下来,我亲戚中穿着最时尚、思想行为最另类、自称为女强人的两位大姐大就要出场了。
  她们便是我爱人的亲姐姐——三姐和六姐。
  为了方便介绍,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三姐吧。
  
  在和爱人恋爱时,我就知道她有两个姐姐在省城贵阳。由于相距太远,一直没有机会见面,只是在相片里目睹过她们的风采。
  第一次见到活人,是在1994年的5月初,爱人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岳父因病辞世了,他们从贵阳回来奔丧的时候。
  她们穿着时尚、洋气,一看就是大城市回来的,特别是三姐,烫个黄色大奔头、戴一幅金边眼镜,很有气质。和她们相比,我爱人太乡村气息了,有把她衣服丢入垃圾桶的冲动。
  三姐早就听说我是大学生,这次见面,特意搬了一张椅子坐到我身边来,要和我亲切交谈。
  会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宾主双方就人生、爱情、婚姻家庭等一些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说交换这个词还不太准确,确切的说,是她在说我在倾听。偶尔除了说“嗯”“对!”“你讲得太好了!”之外,我插不上嘴,因为三姐一直在放机关枪。
  在讲了10多分种时,三姐给我的感觉是,毕竟从省城来的,有水平。听得我都有些景仰了,敬佩之情犹如滔滔黄河、连绵不断。
  可是慢慢的就不行了,后面讲的就没有条理了,关键的是说着说着脏话、把子就出来。到最后,纯粹就是“黄河下游地区的话了”,什么鸡巴卵子毛全部都出来了,吓得我落荒而逃。
  我把与三姐见面的感受回家给爱人讲了,爱人大笑,她说三姐在跟一位教授学了两招,很多词语都是她背下来的,作为她的招牌菜到处炫耀,实际文化水平——小学毕业。
  当然,这不是说小学毕业,就没有水平。很多小学毕业的,因为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其知识水平超过本科文化、甚至更高。
  
  后来,我们在安岳县做了工程、又承包了食堂,日子好过了一些,她就经常打电话过来,两姊妹在电话里摆得热火朝天。
  当然,摆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隔壁的大嫂不洗碗”的家庭碎事,经常一摆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那时候电话费还很贵,打得家里话费噌噌暴涨,让得我心疼啊。
  有细心的朋友会说,你刚才不是说是她经常打电话过来,既然是她电话过来,你管她聊多久了,反正是她付费,你着什么急啊?
  大家有所不知啊,这就是我三姐的高明之处啊。
  电话是她打过来的不假,但一般情况都是这样的:么妹,我是三姐,电话费贵哈,你给我打过来。我就不明白,她这边的电话费贵,我们的电费就不贵啊,难道我们用的就不是人民币?
  到后来就更简单了,电话响个三、四下就挂了,我爱人根据来电显示打过去,她更是一分钱就不出来了。
  郑重声明,我不是葛朗台,有事打个电话很正常,不是心疼那个电话费,只是觉得物要所值。
  她打电话的内容一般都是述说她找的老公,就是前面提到的潘哥。是什么残疾人哦,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啊,婚姻生活不幸啊,她一个人在支撑整个家庭啊,她过得很艰辛啊之类的。听了她的述说,好象不是生活在省城贵阳,而是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
  再后来,我和爱人来到惠水县创办出租车公司和承包学生食堂。三姐骚扰我们的电话就更多了,象祥林嫂那样依然喋喋不休的讲述她不幸的爱情故事,只是具体内容在不断的更新。
  不只是打电话给我们,由于惠水离贵阳大概只是50公里的样子,也就1小时左右的车程。所以,她和六姐经常——短的时候1个多月,长的时候两、三个月就要莅临惠水一次,屈身从省城来到小县城亲自接见我们。
  她们每次到来,我们都会以好肉好菜招待。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开食堂,做什么都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我们也都是好客之人,别是我爱人,很心疼她的姊妹。
  自然,走的时候也不能空着手回去,别人不远百里来惠水,回去时总应该带点什么见贵阳人民吧。于是,她们走的时候,米、面、肉、油或者土鸡、土鸡蛋之类的东西,还叫我表哥送到去贵阳的客车上。
  再后来,我们搬到贵阳,由于所住小区与三姐住的地方也仅一路之隔。三姐有空的时候,经常来家里,多数的时候还是讲她和老潘之间的江湖恩怨。
  同时,她还把这些信息不住的给在西安、重庆的两位兄弟及母亲讲,弄得全家人对老潘是义愤填膺、同仇敌忾。
  而我是一个例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很多事不仅要听,更重要的是看。对于他们之间的种种不和,我觉得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俗语来说明,叫“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三姐的爱人,姓潘,我称他为潘哥。在一次施工过程中,因意外被一块小石头弹到头上,可能是伤了神经吧。所以,右手和右腿有点受影响。
  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手有点爪,脚有点簸。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
   他是一个踏实、负责任的男人。他不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每天还默默地做家务等。三姐只是动动嘴,当跷脚老板。事情做好了,是三姐的功劳。没有做好就是老潘的过错,对老潘一顿臭骂。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儿子小润不到1岁的时候,三姐和他离婚后。他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养大,真的很不容易。
  因为我也零距离的接触过他们吵架的过程,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三姐引起的。
  哪一个男人不想当大官,不想挣大钱,包括我。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机遇不同,不可能每个男人都能当上大官、成为大款。
  但只要他努力了、奋斗了,竭尽全力,能对家庭负责,就是一个好男人。
  经过10多年的争吵,他们的婚姻在2009年底的时候彻底解体。离婚是我三姐主动提出来,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如果追根溯源去寻找他们离婚原因的话,他们这次离婚离婚,我爱人是要付点责任的,再量化一下,可能要付10——20%的责任。
  由于我现在买的房子和三姐所住的地方仅一路之隔,所以,三姐来家中的次数就更多了。
  我呢,也经常邀请一些朋友、老乡到家中来做客,作为建立人脉的一种方法。有客人来,自然少不好好酒好菜招待。因为我爱人很心疼她的姊妹,所以,每次有客人来的时候都要把三姐叫上,用我爱人的话叫做“过来吃点好的!”。
  我觉得客人来,多一个人来陪烘托一下氛围也不是件坏事,姊妹在一起多吃几顿饭是再正常不过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看似平常的吃饭,却给三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6年的年底时候,我亲家小谭的父亲从安岳来贵阳,我请他来家中吃饭。
  当时,他正和其他两个老头,其中之一就是我后面提到的黄叔,在贵阳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经营塑料管。正在招业务员。
  在吃饭闲谈的过程中,我三姐知道了这个信息,便说她想去应聘这个职位。谭叔在和三姐闲谈的过程中,觉得三姐能说会道,有两把刷子,就同意了。
  当然,和谭叔聊天也只是不超过20分钟,听的都是我三姐拿手的招牌菜。这个有点面熟吧?
  听到谭叔同意她做加入其团队,很是激动,就像是去过的地下党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在此之前,她早就想逃出那个小洗烫店的樊篱、逃脱老潘的魔爪了,但一直没有机会,所以就是一直怀才不遇,在那里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然,三姐的原话不是这样说的,她没有读过韩愈这篇文章,但是这个意思,我帮她说了吧。
  就这样,我亲爱的三姐同志从此就走了经商的康庄大道,并一发不可收拾了!
  关于我三姐的故事很多,如果要详细叙述的话,可能需要几个章节才能说完,只是与本主题没有太多的关联,就条理性的概括一下就行了。
  当然,如果有兴趣要了解我三姐的为人等等,你可以和她直接交流,我可能把她的QQ号给你,她是很喜欢交朋友的。只是有一个温馨提示,你要真正了解她的话,要听她15分钟以后的谈话。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十九)介绍三姐
  
  我是2001年来的贵州,2005年来的贵阳。来到贵州后,我就不太想回四川了,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
  
  最吸引我的是贵州的气候,特别是贵阳,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象我们长得比较胖的人,最怕热了,夏天在四川,天天都是一身臭汗。重庆更遭不住。
  
  贵阳气候真的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好象是前两年吧,还荣获全国“避暑之都”的称号。
  
  最近,贵阳又提出一个口号叫“冬暧选三亚,夏凉到贵阳”。看样子,城市的决策者们为把贵阳推向全国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经营一座城市和经营一家公司的道理是相通的,第一就是要定位准确;第二就是差异化经营;第三就是要扩大知名度。
  
  由于遵义会议的原因,在很多外地人眼中,遵义的知名度比贵阳还大,导致有些人就认为贵州的省会是遵义呢。
  
  前不久,读大学时的一个新疆同学,原是睡在我上铺的哥们,现在新疆的一个乡镇里当头。
  
  在百忙之中亲自打电话来关心我们这些下岗工人。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很生猛:你小子怎么跑到贵阳去了,应该到遵义去收废品嘛,那儿毕竟是省会城市啊!
  
  我暴寒!后来想想他是读的是理科,还有情可原。否则,真想把这小子弄到高中去回一下炉!
  
  这几年里,我也认识了不少贵阳人。我觉得贵阳人的最大优点是淳朴、厚道,善良。
  
  贵阳的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人很多,甚至可以说很普遍。这一点,在我去的其它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正如每个城市中的人,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
  
  贵阳人最大的缺点是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爱面子。
  
  贵阳的同志请先别拍砖,这里有两点先要声明的:
  
  第一,从数量上看,这里说的贵阳人不是贵阳人全部,但却是多数。如果要量化的话,可能会有60——70%以上的比例。
  
  第二,从时间上看,这里说的贵阳人是指人贵阳土生土长的,并不包括待在贵阳或是户籍在贵阳的人,比如我现在的户籍就在贵阳了。
  
  还有一类人就是被贵阳人同化了的,比如我的三姐和六姐。
  
  
  
  哲学里有一个词叫杨弃,说的是要辩证的吸收,也就是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三姐和六姐正好相反,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我想,她们肯定是没有学过这个哲学理论。至于,知道不知道这个理论我就不清楚了,或者听别人讲过这个观点,可能记错了。或者,在盗版书上看到了这个观点,可能是印反了。要不然,实在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她们第一个特点便是爱慕虚荣。主要表现形式:买衣服买得很多,还有化妆品也很多。
  
  三姐买衣服更是疯狂,靴子把床底塞得爆满,有几次,衣柜的挂杆都被拉断了。
  
  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衣服、鞋子,她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样,别人觉得你有气质,象个贵夫人。
  
  纯粹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累!
  
  我觉得,人穿得漂亮长得漂亮,都不如活得漂亮。
  
  当然,她们这种行为也算是响应国家政策,叫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嘛。
  
  第二个特点就是轻信。
  
  三姐今年40好几快奔5的人了,也跑了一地方,如遵义、西安、重庆、昆明等地,或做生意,或打工。也算久经商场、阅历丰富,不应该轻信他人的话。
  
  可能是因为经常喝纯牛奶,喝纯净水的缘故,她还保持着单纯的心态。别人说的话,她很容易相信。
  
  因为轻信他人的话,她上当不少。
  
  这里摘选两个最典型的案例说一下。
  
  第一最,就是认识最有钱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认识最有钱的老板是上亿的人,就是现在我们四川商会的现任会长——杨总。据说是有10多亿,当然,也仅是认识,也仅是说了一句话而已。在商会聚餐时,杨总端着酒杯挨着敬酒时说了一句,大家吃好喝好!我回了一句会长辛苦了。
  
  你知道,三姐认识最有钱的人有多少吗?1个亿?不对!10个亿,不对!100亿?不对,还是不对。
  
  我直接说了吧,她认识的老板有30个亿——是美元。那时候的汇率是1比8,相当于人民币240亿元。
  
  这个老板是在飞机上认识的。
  
  当时,她帮一个朋友跑业务,因公出差,到青岛。在回来的路上,就遇到这个所谓的大老板,说是要在贵州投资水电站,总投资30个亿美元。要三姐找一个相关施工队伍,如果施工队伍找到的话,三姐可以提成,按3%提成。
  
  240亿的3%是多少?那可是7.2个亿。7.2个亿是什么概念,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全部按100元一张的计算,我们那个微型货车要拉7车多。
  
  当她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给潘哥,潘哥根本不相信这样的好事:“吓死人了哦,7.2个亿都可以把我把活埋了。”
  
  
  
  但是三姐信了,三姐回来时谈起此事异常兴奋,到处去找施工队伍。
  
  我当时就说,三姐,不会是骗人的吧。如果真有240个亿过来,别说贵州省省委书记或省长出面,至少分管副省长都要出来接见。还有,这么大的资金投过来,怕争的人打架呢,还要你去找施工队伍?
  
  她不信。最后事实证明,这个事是子虚无有的事。
  
  
  
  第二最,认识最大的官。
  
  到目前为止,我在贵州认识的最高职位的人,是省政协副主席,而且,是前政协副主席。在职的,就是两个、三个局级干部。
  
  当然,如果加上电视看到的,省长、省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之类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
  
  你知道,三姐认识最高级别的官员是多大吗?大家猜一下:
  
  市级领导?不对。省级领导?不对。难道是中央领导,仰或是政治局常委?还是不对。
  
  告诉你吧,是联合国的领导。
  
  
  
  在她做生意的过程中,三姐认识一个女的。这个女的说他哥是联合国的官员,说是在联合国分管经济的。还说是和我们国家一位副总理关系很好。
  
  我听了三姐的介绍,我说,三姐,莫不是别个又在骗你哦?
  
  
  
  她执意不信。在她的吹嘘下,我和那个所谓联合国领导的妹妹见了一面。
  
  那个女的姓李,年纪可能47、8岁的样子,三姐介绍我说叫李姐。李姐外表和一般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管他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或许,别人的哥哥真在联合国当领导呢。
  
  可能在此之前,听我三姐讲过, 我是收废品的,应该没有什么文化,好忽悠。
  
  一见面,李姐就吹起不得了。
  
  我装着很茫然无知的样子,很真诚的问:“李姐,你哥哥在联合国管哪一口呢?”
  
  “哦,他负责管经济这一块。”李姐应声答道。
  
  “那他一般在什么地方上班呢?”目的很明确,就是问联合国总部所在的位置。
  
  “呵,他忙哦,一天到晚的往外跑,主要是在泰国、香港、台湾等地到处跑,具体上班的地方好象是在泰国吧?”
  
  我说好象听说联合国的总部在美国呢。哦,我不知道呢,可能是他们分部在泰国吧?李姐应变能力不错。
  
  接下来,说的就更离奇了。
  
  说她哥哥在联合国分管经济的,这次来贵阳,住在省军区,省军区领导都亲自接见了他。
  
  还有,前几天到重庆去了,回来的时候,钱不够,叫他耍得好的那位国家副总理给他划了7万元钱在他的卡上。
  
  还有,他哥哥这次回来,就是准备和那个副总理联合,准备搞点工作程来做。
  
   呵呵,真是太可笑了的,漏洞百出,纯粹是骗人的,而且是低级的骗局。
  
   在我的印象里,联合国只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主要是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并不是具体分管什么。
  
   就算是分管经济的吧,到贵阳来,怎么又去住着省军区,至少省财政厅或经信委之类的对口单位接待吧?
  
  说什么没有钱了,副总理划了7万元到他的卡里,这个更是贻笑大方了。别的我不知道,就是我大舅出公差,他还只是正处级干部,吃喝拉散的事都不用操心,都是秘书安排,更别说缺钱叫人划钱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也很可笑了,象我们这种小老姓,可能还想搞点工程,挣点钱。他那么高位置上的人,谁会去搞工程,第一个本身的待遇就比较高,没有必要再去捞钱了,就是要捞线,谁还去搞工程,捞钱的渠道多了去了。
  
  
  
  后来还说,要带我三姐去北京认识她哥哥,整一些上亿的大工程来做。
  
  说得三姐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我郑重的告诉三姐,莫去哦,去不得哦,要不然,把你拐卖了,你还帮人数钱呢。
  
  还好,三姐没有去,最后也证明,这个也是骗人的。至于为什么骗人,我就不得而知了。
  
  其它的,还有几次遭骗,如有个叫黄兵的人,冒充是重庆市领导的儿子,也差点上当。最后,被小哥识破。
  
  还有黄果树烟,中奖的事,被骗2800多元。
  
  因为篇幅的原因,就不细讲了。
  
  在销售水管的过程中,经常送礼,请客等。听到别人说是工程的负责人,就立马送烟送东西,一般是3、500元。过几天就回来说,遭了,东西送错了,那个龟儿子骗了老子!
  
  但没有多久,这样的事,又出现了。
  
  象这样的事,很多,不一而足。
  
  也是三姐没有钱,如果她有钱,有再多的钱,都会遭别人骗完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自恋:
  
   经常拿着她的招牌菜到处说,说哪个老总说的,她是要人才有人才要口才有口才要文才有文才,当业务经理实在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经常对我说,亚军,你一个堂堂大学生,怎么没有看到你说几个成语啊!
  
  最近,更是张杨,说她看了王小丫,董卿,还有欧阳夏丹的主持,她们的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她如果进了央视,说不定比她们还有出办(息)。
  
  我直呼,三姐,低调!
  
  
  
  三姐对我收废品,一向是不屑的。
  
  有一次,三姐和我爱人发生争吵,把她惹火了。
  
  说我们在安岳混得好,全靠是蒋大爷的关系(我舅舅),现在到贵阳了,没有蒋大爷的帮助,只有收废品了。我才看不起呢,呸呸,我这些报纸可乐瓶扔了都不卖给他。
  
  说我爱人,纯粹就是一个窝囊废。就晓得在家带孩子,不知道出去挣钱。
  
  她现在,这个总那个总都夸她如何美丽如何能干,认识的都是赵总、钱总、孙总、李总之类的大老板,就差没有认识黄肿、水肿、浮肿了。
  
  
  
  客观的说,三姐之前还为家里做了很多贡献的了。因为是家里第一个到城里打工的人。当时,爱人的大哥还在上高中、岳父一直也有病,她都尽其所能,给予经济的帮助。
  
  但不知道原因,三姐变了,变成现在的样子。
  
  与三姐相比,六姐就纯粹只有索取,没有付出了。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二)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二十)介绍六姐,
  
  在粗线条介绍完三姐之后,接下来又说说六姐的事儿。
  与三姐不同的是,六姐对她的儿子很溺爱。第一次见到她儿子小东时,看得出她对小东的种种溺爱。
  大概在2000年,我们还在承包安岳的食堂,放假时我和爱人,她在重庆的小哥、还有她母亲我的岳母,我们一起相约到黄果树瀑布去玩。
  那时,小东6岁多的样子,吃得很胖。理着一个平头,后脑勺留着一撮长头发,看装扮象街上的小混混。
  我是个直人,有什么话都憋不住。我说,小孩子,要么就留长头发,要么就理个平头,这样子不好看。
  六姐说这个发型流行、时尚。
  如果仅仅是一个发型的问题也罢了,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六岁的小孩子了,整天就在家里打游戏。有时候,他爸爸何哥去管一下,六姐还要骂他老爸。
  当时,小哥就就说,小老六,你不要太惯孩子了,要不然,长大可是走向犯罪的道路哦。
  这原本也是姊妹之间善意提醒,但她不这样认为,还怪小哥说小东的坏话。
  再大一点,在她的娇惯下 ,小东更贪玩了,回到家也不写作业。有时候何哥教育一下,她都反对。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何哥打小东,她就打何哥。
  小东都说,在他们家,是一个怕一个,他怕爸爸、爸爸怕妈妈、妈妈怕他。
  
  为了小东能成材,我和我爱人经常给六姐讲,说心疼孩子,要放在心里边,不能表现出来。现在还小,还可以教育过来,大了就教育不过来了。
  她不相信,说是她生儿子很痛,不能让儿子吃苦。对小东依然我行我素。
  就这样,在她的溺爱下,小东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在家里待着。每天就上网、看碟子,什么事都不做,成了标准的宅男。
  而且,每天都必须要30元的零花钱,包括卖烟。本来小东是不抽烟的,是她教会的(她自己也要抽烟),说是以后要在社会上混,不抽烟怎么行。
  即使是这样,小东对她也很不喜欢,不卖她的账。经常把她关在门外。
  前不久还打电话来说,说小东又不让她进屋了,要到我们上面睡一宿。
  我没有同意,不是我绝情。只是觉得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去尝吧。
  我爱人有些心软,说让她上来吧,看着也挺可怜的。
  想起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小东时候是蛮乖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关键看家长怎么教育了。
  
  六姐和三姐相同的地方,也是爱慕虚荣。衣服要穿品牌,化装品也要好的,天天抹呀抹的,说是要有气质,只是买衣服没有三姐那样疯狂。
  说是要登达(撑)门面,要在社会混。最高调的时候,动不动就是我们女强人如何如何。
  经常说,如果在贵阳新路口一带有人要欺打我们,叫我们给她讲,她会找人帮忙的。活象黑社会的大姐大。
  经常没有钱,打电话来,说亚军借点钱。说是借,基本上就是没有还的期限。当然如果真的让她给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100年。
  之前,何哥帮我开贵定的出租车,因为交通事故,结果,赔了15000元,全部是我自己掏钱。
  她来贵定协助处理事故时,不但没有表示歉意。还对我爱人说,这是哪样鬼地方哦,叫我家老何到这儿来开车,纯粹是埋没人才哦。
  气得我爱人,两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即使在在我最艰苦的时候,钱都都没有还我点。没有钱,出点力也行啊,兰云出生时,我爱人在住院,照顾小孩我一点都不懂,忙得手慌脚乱的,请她过来帮忙,结果只她来了半天。第二天是要来的,结果第二天一整天都没有来,打手机始终无法接通。
  三姐更不会来,嫌脏。
  第二次,她和何哥都下岗了,没有事做。我儿子暑期来贵阳玩了之后,9月份要开学了,那时候儿子只有8、9岁,一个人回去不放心,需要人送他了一下,只送到重庆,到了重庆,我父亲来接。
  因为我比较忙,走不开,小雪又在上班,爱人在又在带兰云。于是想到请她或者何哥都行,去送一下我儿子到重庆。路费全报,每天还50元的零花钱。但她都不同意,说是钱少了,要100元一天。本来,何哥还有心要送的,她不准。
  当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别说是亲戚了,就是一般的朋友,你也应该帮一下忙啊。
  
  这一次我爱人住了一个星期的院,两个姐夫都过来看了,这两个大姐大却没有过来扫一眼,让人心寒。
  她们都说很忙,没有时间。我说就是中央领导,也能在百忙中抽出点时间吧,但他们没有。
  我就在想,当时在惠水时,这么远的路,都能抽时间来,现在到了贵阳了,却没有时间了。
  人情淡薄啊,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借了大哥的3万5元,已经近10年了,都没有还。有一次大哥气毛了,说你觉得什么时候能还我呢?
  六姐说的也很经典:“我早晚会还给你的,如果我还不完,我叫儿子小东还,小东还不完,叫他的儿子还嘛!”
  听到这话,我无语。
  我真的是无话可说。只是很敬佩她这种发明,竟然和我们的愚公大叔有同曲异工之妙,都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只是愚公大叔是挖山,她是还钱!
  不管什么钱,借的、借谁的,只要钱到她的手里,就相当于公款。尽情的挥霍。
  这两年大哥做生意很不顺,一直在赔钱,特别是最搞承包了一酒店,一个月亏好几万,已经卖了一套房子了。有一个月全家吃饭都成问题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叫她还钱,说实在不能还完,每一个还1000元都行,结果一分钱都没有还。
  最不能容忍的是,她把她母亲的养老钱,6000元用去3000元,到现在都还没有还,估计多半也不会还了。我岳母也很不容易,生在农村,自己带了7个子女,还有2个孤儿。节衣缩食,一辈子就存了6000元的养老钱,结果也被她编去了一半——3000元。
  当时在重庆的小哥,也是出于一片关心,叫只她还500元,剩下的2500元由他负责凑齐,还是凑足6000元存在老人家的账上。要不然姊妹间就不来往了,但她连500元都没有还。
  
  在贵阳来了20多年了,还是在租房子,比收废品的毛师傅都不如,别人都可以拿出几万元出来,她却是一穷二白。
  原因有两个,一个具有典型贵阳人的特点,好吃懒做。找工作,要找轻松的、体面的,工资还要高的,自己又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到那儿去这样的工作呢。
  有一次,她和何哥都办了低保,叫一个星期抽一天到时间在马路上,当义务执勤员。结果他们赚累、又担心被熟人看到,没有面子。结果好不容易办下来的低保,又被取消了。
  第二个,做生意吧,她又嫌苦嫌脏。有几次我叫何哥,过来跟收废品,她不同意,说太没面子了吧。
  最重要的是,本身就没有钱,却要过有钱人的生活。要穿好的、用好的,吃好的,你说怎么办呢。
  
  经常,有点事就找我们。在我的印象中,她给我们打电话95%以上都是化缘,比如她过生,他老公过生,他儿子过生,她婆婆妈满十,婆婆住院了,最到婆去去逝,都叫我们送钱。
  好象我们是开银行的。还是那句话,我不是怄的人,但你也理解我的处境啊,当时,我可是一直在亏起的啊。
  现在我生意好起来了,她打电话的时间也多了,经常来问问我生意好不好之类的。我知道如果说生意好的话,她多半会谈到借钱,还有就是提点赞助费、管理费之类的。
  我现在不象以前那样热情了,有时候冷漠并不是无情,而是避免被伤害的工具。
  我不会轻易对一个人失望的,一旦失望了,想再改变我的思想很难。
  我现在的观点是,工作上和经济上不能来往,其它的,比如来家吃个饭什么的。那是小事,毕竟她们是姊妹嘛。
  我爱人现在也算把她们看白了,心也冷了。她经常说,她很羡慕其他家的姊妹,经常走动,今天你请客明天我作东,其乐融融,让人眼红。
  好了,关于他们的事,我也不再多说了,只是真心希望她们能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原本不太想写我爱人生病、我两个姨姐的这些事,毕竟与我创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创业是一个系统,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家人、亲戚、朋友等都包含在其中。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爱人有工作、不生病,我两个姨姐都有好的发展或者能帮我们一些,那怕是精神上的。那么,我创业之路就可能会平坦许多。
  好了,言归正传,接着讲我创业的故事吧。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二十一)路途遇骗
  
   一般情况下,我们回收废品的范围主要是征对贵阳市区,最多涵盖三县一市,外地很少去。
  
   有两个原因:一是看货成本比较高。因为收废品是要现场看货才能定价的,有时候要跑一、两次,甚至更多,还不一定谈得成,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再一个,物流成本比较高,因为外地的下游渠道不清楚,收的东西都要拉回贵阳,距离比较远,成本自然就比较高了。
  当然,距离不太远,利润比较高的生意我们还是要做的。
  
   有一天,我们接到电话,是惠水县一家单位要出售几吨废铜、铝,还有一些废铁等。
  
   惠水曾经我闹革命的地方,地形比较熟,还有一些熟人。我们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双方谈的价格,可能会赚3、4000元。
  
   3、4000元还是有诱惑力的。
  
   于是,偶亲自出马,和小杨同志一起向惠水进军。小袁开车带着小蒋去收我们日常客户的废品。
  
   结果呢,生意没有做成,还遭骗了300多钱。
  
  
   那天,我们上车时,由于没有座位了,我和小杨没有坐到一块,每人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我靠前他靠后。
  
   车开了没多一会儿,就有一个藏族打扮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走到驾驶员面前,稀里哇啦讲了一通。驾驶听不懂,一脸的茫然。
  
   这时就听见旁边一个青年男子说对驾驶员说:“他是问你,师傅,我们车上要发吃的喝的东西吗?象飞机上那样的。”
  
   说完,青年男子自己率先笑了,旁边的几个人也跟着哄笑起来,并对西藏人说,呵呵,这是中巴车,不是飞机,不发吃的!
  
   西藏人不理会这些人的嘲弄,继续稀里哇啦的说,并比划着手势。旁边的人还是听不懂,刚才那位青年男子接着说:
  
   “呵呵,他说的是藏语,你们听不懂。正好我在西藏当过兵,我能听懂他说话,我来当他的翻译吧。”
  
   青年男子介绍,这个藏族同胞说是他是西藏那曲的人,在西藏养牛发了财,现在有1000多头牛,资产上几百万了,心情很高兴。只是有个小小的遗憾,他有四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他很想有一个儿子。
  
   听说青岩有一个古庙,庙里的菩萨很灵验的。他今天就是到青岩去许愿,祈求来年生个儿子。藏语管儿子叫“阿郎”。
  
   青年男子接着鼓动大家,来吧,让大家一起来为来这位藏族兄弟祈祷吧,祝他来年生个儿子,生一个阿郎!
  
   青年男子说完,旁边的几个旅客高声应和道,好,好!说完都鼓起掌来。
  
   看到他们鼓掌,车内其他乘客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笑着高声和着,好好,祝你生个儿子,祝你生个大胖小子。
  
   看到大家热情很高,而且也仅仅是动动嘴,为别人祝福一下,又不需要花钱,何乐而不为呢?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于是,我也跟着说,祝你生个“阿郎”。我侧身瞟一下小杨这个土匪,也热情,满脸兴奋,跟着喊生个阿郎。
  
   看来大家都是热情之人,车厢里到处都洋溢着“生个阿郎”“阿郎”的声音,并随着着阵阵笑声。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的祝福,西藏人把背着的一个挎包打开,大家一看,愣了,啧啧,一挎包的钱!
  
   不是人民币,是外币,花花绿绿的,上面有一个外国人的头像,象是美元,又象是英磅。
  
   这时候,那个西藏人跟青年节男子说了一阵。
  
   青年男子站起来对大家翻译,这个藏族大哥说,看到大家这样热情、真诚的为他祝福,他很感动。但他身上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只带了些现金,所以他想给每个人发点钱,略表心意。
  
   我靠,这不是跟《百万英磅》的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同志那样,什么都没有,就只有钱了。
  
   那个藏族大哥把花花绿绿的钱拿出来了,准备挨着发。看到大家有些疑惑,于是对大家又哇啦哇啦说了一通。
  
   青年男子翻译说,哦,大家别误会,是这样的,我们这位藏族大哥出发时,才向英国一家公司出售了一批奶牛。那家英国公司没有人民币,只有英磅。所以就揣着英磅出来了,因为走得匆忙,一直没有空去兑换人民币。
  
   接着,说那个英磅比人民币值钱哦,1比12点多。
  
   大家都高兴,哇,有这等好事?
  
   天上掉馅饼了!
  
   车上还是有聪明的人,问道,你说它是英磅就是英磅啊,怎么证明呢?现在假的东西大多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马上醒悟,纷纷点头,就是啊,就是啊。
  
   正在此时,靠车门坐的一位穿西装、戴一副棕色眼镜的中年男子缓缓站了起来,自我介绍说:“我姓张,正好在银行工作,让我看看就知道是真是假的了”。
  
   说完,拿出一个工作证给周边乘客的面前晃了晃,几个乘客回答道,真的是在银行工作呢,是中国银行。
  
   眼镜男顺手拿了一张,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又对着光线照了照,看得很仔细。看了有两三分钟,对大家说,这是英磅,确实是英磅。现在银行的汇率是1英磅兑换12.23元人民币。
  
   有眼镜男在银行工作的证件,看得很认真,说得也很专业,小数点后的两位数都能说出来,还能有假?
  
   车厢沸腾了,藏族大哥开始发钱了,并解释说,不能多发。他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一个人只能发一张,100元券的英磅。
  理解理解,每人能发一张都很不错了,1张可值1000多呢。有乘客感叹道。
  
  
   发到我身边时,我没有接。
  
   我觉得眼前的一切发生得太巧了。一个西藏上来贵州求佛,正好在车上遇到一个懂藏语的青年人,而且,又正好遇到在银行工作的工作人员。
  
   最关键的,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他的钱也是辛苦钱。怎么可能一下子,车厢的每一个人都发100元的英磅,相当于每人发1200多的人民币啊,这一车可能是要发20000多元钱。
  
   难道天上又要掉饼了?我觉得不对,有陷阱!我没有接。忽然想起小杨,想给他递个眼色,叫他也不要接。
  
   可是已经晚了,我侧身看他的时候,这个土匪正把“英磅”翻来覆去地在手上端详,脸上绽开了花。
  
   唉,小杨同志啊,虽然我们是很久没有赚到钱了,但也不能这样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啊!
  
   不出我所料,在拿到钱不久,那个青年男子发话了,大家都拿到钱了吧,这是我们藏族大哥的心意啊!但我们不能白接藏族大哥的钱,对吧?我们总得表示点心意吧,多少得回馈点吧?要不,藏族大哥回去,说是我们贵州人太不耿直是不是?
  
   看大家没有动静,接着又说:大家想想吧,这可管1200多元呢,你总要回点礼吧?
  
   他话间刚落,旁边几位乘客附和,就是,就是。说完就300、500、800的递给他。
  
   接着,也有其他乘客拿了。也有些舍不得拿,可能也感觉情况有些不妙,想把到手的100元英磅退给西藏人。
  
   这时,那个青年男子说这个钱不退。藏族人有个风俗,送出的东西再退回来,是很不吉利的。那样,藏族大哥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说着指了指了西藏人腰间别的一把匕首。
  
   于是大家开始掏钱了,有几个实在不愿意掏,在青年人旁边的几个乘客就上前说,你烂死儿太不仗义了,纯粹给贵州人丢脸。
  
   说着就要动手,吓得那几个乘客脸色都有些变,纷纷掏钱。
  到小杨那儿了,这小子可能也清醒过来,开始也不想拿,结果一帮人又围着他。
  
   看样子不对,我赶忙过去帮着说好话,说我们没有带多少钱,要不就拿100元表示个心意吧。他们说不行,说是至少1半,600元。看到我们死活不拿,我们又是两个人,小杨的块头也不小,动起手来也麻烦。同时也想早日脱身,他们就答应再加二百最少300。
  
   好吧,舍财免灾吧。如果被这帮家伙戳上两刀,可不止这个钱。
  
   最后,走到轮眼镜男拿钱了,眼镜男不同意拿。这帮人就推搡眼镜男的,一直到车门口,要打他的样子。眼镜男趁这些人没有主意跳车走了,这一帮人也先后跳下车,去追眼镜男。。
  
   这些人走了以后,售票员才说,这是一伙诈骗犯,那个西藏人是假的,眼镜男和他们是一伙的,故意让这些人追他,好趁机下车。还说他们经常在这个线路伺机作案。
  
   有旅客说,你们为什么不早点说呢?
  
   售票员说,我们那里敢,我给你们说了,你们下车了一走了之。我们可是天天在这条线跑上跑,他们会找我们的麻烦
  
   车上乘客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看看住遭了好多钱,一般的都是5、600,最多的拿800,我们还是最少的。
  
   真的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路上有人挖给你陷阱。
  
   后来,我们到了惠水客户那儿,也因价格问题没有变拢,生意没有做成。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四)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二十二)07年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07年也悄悄的从身边溜走。
  
   这句话有点耳熟吧,前面用过。
  
   很是对不住大家,本想用另外一个词语来形容的,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更好的,无奈只好用这个词来敷衍大家了。
  
   仿佛又听到三姐在耳边说,堂堂一个大学生,竟然找到好的成语来,大学真的是白念了。心里又一阵的绞痛,但没有办法,先这么着吧。
  
   按照一般的惯例,年终岁末了,总是要对公司进行一年的总结和盘点。也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07年公司的经营情况吧。
  
   客观的说,2007年公司发展的势头不错,无论是客户数量和回收金额都比2006年有大幅度的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和公司全体同仁的辛苦、努力分不开的。当然,贡献最大的当属小袁同志了。
  
   这小子,经过近一年的疯跑,还真跑出来一些客户。从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单生意,最多的时候有7、8单生意,晚上都需要加班。
  
   在公司的总结会上我是特意表扬了他了。这小子,也真会顺着杆子往上爬。会议结束后竟然对我说:“兰哥,这一年我是努了力的哦,我刚进公司那阵有145斤呢,现在只有135斤了,少了10斤呢,你看公司能不能为我那减少的10斤肉发点特别贡献奖?”
  
   是不是减了10斤,我不知道,只是这小子的一面之辞。但整体感觉,这小子是瘦了不少。
  
   我笑了,那该发好多呢,总要有参照物吧?要不,就比照猪肉的价格发给你,12元一斤,10斤120元?
  
   这小子,当场就晕了,落荒而逃。事后,这小子免费赠送了我一个外国名字:兰.葛朗台。
  
   凭心而论,我能理解小袁的心情,也确实应该单独给考虑点奖金。但不行。一个残酷而又悲摧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虽然客户和回收量在不断增加,但奇怪的是,我们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公司还是在亏损。
  
   我们此时的客户在原先学校、小区、写字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酒店、网吧等客户,这些客户产生的量不大,而且都是报纸、书、塑料等所谓杂品。
  亏损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家酒店,你去联系时,每斤报纸4毛。第二天就有人会出4毛5,你涨到4毛5,别人就出4毛8,总之比你高一点。
  
   杀价的就是那些零散的回收人员,就是我们俗称的担箩筐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私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其它负担,可以说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而我们不行,房租、水电、工资、税收、油费、运费等等一大堆的费用,如果纯粹靠价格去竞争,我们并没有优势。
  
   再一个,他们也经常在秤是做些文章,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
  
   而我们却没有在秤上做手脚。虽然开始也想过和他们一样,也在秤上做些文章,但想到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树立诚信的品牌,我们就一直坚持诚信经营、明码实价。
  
   我们也给客户灌输过我们的经营理念,因为是明码实价,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出的价格比那些担箩筐的要低,但实际上我出的价还是高的,因为我们是准秤。而那些担箩筐的,却是明贵暗便宜。
  
   但,效果不好,大多数顾客还是对价格比较敏感。
  
   另一方面,是各种成本和费用在增加。比如人工费、油费,还有房租,都在不断的上涨。
  
   所以,辛苦一年下来,只能是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没有利润。我们三个股东是没有工资的。
  
   当会计欧姐,我们的兼职会计,把年度会计报表拿出来时,我们都傻眼了。
  
   小杨平时话不多,这次却说了句经典的话:“得,这一年又白忙活了,全当是锻炼身体!”
  
   并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杨白劳。
  
   这句“锻炼身体”的话很快就在公司流行开来,遇到没有赚钱的生意,一问他们,今天生意怎么样?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锻炼身体!
  
   一听到这话,自个心里就明白了。
  
   我原来的想法是,虽然这些杂品经济价值比较低,但收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达到一定量时,公司就会达到盈亏平衡。而超过这个平衡点,就应该有利润。
  
   事实证明,这个想法证明是错的,因为边际成本太大。即每一单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比较大。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是老虎捉田鼠也可以维持生存,捉羚羊也能生存。但如果老虎长期只捉田鼠的话,老虎就不能生存下去,就会死掉。因为老虎每次捕促田鼠所消耗的能量大于它吃田鼠而获得的能量。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去捉羚羊。
  
   那一刻,我豁然开朗。用在我们的业务上面,就是每次收的杂品所产生的利润不抵所花费的人工和物流成本,所以不会产生利润的。而且是收得越多亏得越多。
  
   当时,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每次出去收的时候,工人都统一穿着印有“收废网”的工作服,发的名片上也印有收废网的字样。目的就是为了宣传网站,增加网站点击率和知名度,让无形资产增值,以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
  
   当然,最好也能捉到羚羊,可是我们的羚羊在哪儿呢?金属是收不到的,那能不能把每次回收量的增大一些,单笔利润再提成一些?
  
   据说机关事业单位的报纸比较多,收起来,不象网吧、酒店那些繁琐,运输成本又高,而且又没有什么利润。
  
   相对来说,机关事业单位产生的废品,主要报纸杂志之类,收起来要快捷的多,利润还要高些。
  
   就这样思索着,不经意间,2008年的春节就翩然而至了。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五)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上)
    
   (二十三)家庭会议
  
   2008年的春节,我们全家是在安岳过的。
  
   在08年1月初,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春节要我们回家过年,在家好好团个年。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要到了,父母很想念我们。
  
   来贵阳已有三年的时间了,我倒是每年都要回去一趟,主要是为了拿319工程的钱或者是办其它的事,但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父母那儿待个一两天,都没有在家过年。
  
   爱人也有三年多没有回老家了。女儿出生,到现在都快3岁了,爷爷奶奶还没见过面呢,平时只是在相片上看看,或电脑上视频一下。
  
   母亲说,我兄弟一家也要回来。他们夫妇俩在西藏工作,也难得回老家一趟,大家在一起聚聚。
  
   因为回安岳,要经过重庆,想起好长时间没有和重庆收废网的黄老师联系了。这之前,已发现重庆收废网的网站打不开了。打黄老师的电话,电话里一个甜美的声音传来:对不起,你所拨叫的手机是空号,请核对后再拨!
  
   完了,亲爱的黄老师——我革命路上的指路人,上岸了,逃离废海了。
  
  
   08年的春节,是在快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的。
  
   我也暂时把公司的事抛在了一边。公司的事,我已安排小杨和小袁轮流值班。他们都是贵阳本地人,不象我,要回老家过年。
  
   过年时,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我把这3年多在贵阳的情况也一五一十的说了,当然,谈到最困难的事时,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因为父母也在身边。
  
   我实在不愿意让父母太操心!想起他们老人家,父亲已经70多岁了,母亲也快70的人了。再让他们操心,真的于心不忍。
  
   听完我介绍的情况,知道我们在贵阳过得很艰难,我兄弟的爱人说话了,说哥,不行的话就不要在贵阳混了,干脆到拉萨包些小工程做吧,反正你原来做过的,比较内行!
  
  
   我弟妹姓栗,我称她小栗。
  
   她老家是甘肃会宁的,就是红四方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会宁很穷,从小她也受了不少的苦,后经自己的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
  
   现在,会宁县是全国出名的高考状元县,之所以能成为状元县,不是说会宁有多好的经济水平和师资力量。我看过一篇报道,说他们成功的秘决就是一个“苦”字。
  
   总结起来就是: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看完这篇报道,心里涌出无限感慨。
  
   小栗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分在建设局。
  
   小栗是个直人,心地很善良,对父母也很有孝心。
  
   因为我父母是地球修理工(家民),所以也都没有退休金一说,都是我们姊妹拿赡养费。前些年,主要是我大头。
  
   这几年,我在创业,没有收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一直都是我兄弟和弟妹他们在出钱。
  
   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物价涨得厉害,吃的用的都在涨,还有医药费,我们给父母的钱,根本就不够用了。
  
   小栗就主动提出来,要给父母涨赡养费。父母知道,虽然他们在西藏的工资比内地要高,但花费也很大,不用加。
  
   小栗开玩笑说:“就算是给父母涨些工资吧,全国的工资都在涨呢!”
  
   正是由于有我弟弟和弟妹的付出,作为长子,原本该落在我肩上的担子他们帮我担了,我才得以全身心的创业。
  
   当然,现在父母的条件好多了,考虑到他们没有退休工资,社区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还买了医疗保险,生病住院可以包40%的费用。
  
   不只是对父母孝顺,对我们姊妹也很好,都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
  
   客观的讲,现在象我弟妹小栗这样的人不好找,真的不容易,我从内心表示谢意。
  
   用我爱人的话说:小栗同志是一个好人!
  
   好人一生平安!
  
   听说我们回安岳过年了,原来的好朋友、亲家们来请我们吃饭。
  
   几年不见,他们现在都好发展得很好,特别是原来和我一起承包食堂的小谭,事业做得更是顺风顺水、如日中天。
  
   小谭这个土匪承包了2、30个学生食堂。还涉足种植、建筑等多个行业,生意做得风声风起,据说这小子资产已经上千万了,让人眼红!
  
   还有我们的许亲家,一边当工程监理,一边自己承包工程,事业发展得也很顺利,开着40多万的越野车。
  
   这个许亲家长得更肥了,满脸横肉,象乌龙山的土匪,而且是乌龙山山顶上的。腐败的肚子象有了六、七个月孩子的孕妇,一说话一动弹,肥肉就在腰间白波荡漾。
  
   那个曾经在贵阳打烂仗的杨哥,在2007年的时候,通过朋友的帮忙也包了一处工程了,那一年就挣了70多万了。
  
   杨哥那两年时运不济,和我一样,到外打烂仗,现在都“翻身农奴得解放了”!
  
   看看别人混的,再想想自己,竟然沦落到为生存挣扎的地步,活生生一个电视机品牌的名字——TCL(太差了)。偶连跳楼的心都有了!
  
   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呀,羡慕嫉妒他们的成绩,恨自己无能,也恨老天对我不公平。
  
   可我呢,用我爱人的话说是守着一个破收废网站当金宝。
  
   我杨哥对我说:“算了吧,你那个网站我也不懂,但这么些年也没赚到钱,就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要不和我一起去做工程算了,又不让你垫资。”
  
   我搞过工程,如果钱到位不垫资的话,工程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弟妹小栗和杨哥的话,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
  
   如果,在05年我刚到贵阳时,或者在06年初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好事,会毫不犹豫的跳下收废网这艘贼船,搞工程去。
  
   我爱人也在一旁,一边极力的劝说,一边又充满期待的望着我,希望我能放弃这个破收废网,弃暗投明,跟着小栗或者杨哥去做工程。
  
   如果说当时没有动心,那绝对是骗老百姓的!
  
   只是想想,这个项目做了2年多了,耗尽了我大量的资金,最主要是我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而且这个项目未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突然叫我放弃,我于心不忍,也不心干。
  
   认真的思考了两天,我对小栗和杨哥都说:“让我再做三年,做到2011年底。如果再做不起来,我就放弃,再来找你们帮忙!”
  
   我说做起来,不是要做多大,就是把能我的家庭和公司一帮人等养活,让公司活着。
  
   春节期间,在母亲的怂恿下,我又到县上一个叫圆觉洞的庙里去烧了香,请分管经济的菩萨——财神爷保佑,保佑我公司能做大做强。据说,这个圆觉洞的菩萨很显灵的。
  
   原本我是不想去的,说这个世界哪里会有什么菩萨。母亲狠狠的瞪了我一下,啥子时候了,你还嘴硬。去烧个香,又不费你好多钱!
  
   唉,人穷烧香,志短算命。
  
  
  
   过完正月初八,我们就踏上了回贵阳的路。当然,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对2008年的希望。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六)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一)第四个股东
  
  2008年春节过后正式上班的第二天,就接到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打来的电话,商谈有关他们入股合作的事宜。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情况前面也已介绍,这里也不再罗嗦了。
  
  和他们谈合作的事始于07年的8月份。
  
  
  贵阳市在2006年初,被商务部列为全国26个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体系试点城市之一。
  
  贵阳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体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
  
  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贵阳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体系项目的主要实施者。按照项目的规划,他们也准备进入小区进行废品回收。
  
  公司领导层觉得我们这个团队有思想、有知识,也能吃苦。又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两年多,对这个行业也比较熟悉。
  
  我在2006年初就和他们有接触。
  
  这几年看到我们一直也在做这一块,而且时不时的在媒体上曝光。与其两家竞争,不如一起合作来做。
  
  于是,就在07年的8月份开始商谈有关合作意向。由于他们体制、机制的原因,合作进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在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后,终于定下来我们合作的初步方案。
  
  原本是春节放假前就要签订合作协议的,因为年终了,各种总结、会议比较多,就定在节后上班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
  
  并不是我在安岳向菩萨许了愿,马上就显灵了。我在想,肯定和我们人间一样,很多事情,菩萨们也要坐到一起开会研究的啊!
  
  接下来,是实行性的谈判,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和协商,最后,公司所有资产东西估价为30万人民币,他们出资9万元,占我们公司30% 的股份。
  成为我们公司的第四个股东。
  
  其实,公司的固定资产也没有什么,就一辆微型货车,一台电脑、一辆三轮车,估计也就2、3万元。其它的就是无形资产,主要网站,因为毕竟被媒体报道过这么多回,还是有点知名度。
  
  当时,我们的估价是70万,但他们不干。
  
  两年多没有赚到钱了,小杨的日子很难过,在家经常被老婆蹂躏,日子过得有些暗无天日。
  
  小袁嘴上装着无所谓,时不时还哼一句“大河向东流啊…..”,其实日子也很悲惨,刚来公司时的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气质已经消失殆尽了。据说,在家也经常被老婆呼三喝四的。因为没有拿钱回家,全被老婆养着,看老婆脸色过日子。
  
  而我的日子更悲摧,自己一分钱没有挣到不说,老婆也没有工资,而且,生病还花去6000多,全靠以前的老本和借钱过日子。
  
  谈判是需要实力和耐心的,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去耗。最后,虽然对估价不是很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
  
  有时候,妥协也是一种合作。
  
  当然,最重要的是看重他们公司,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和资源。
  
  后来,又增资扩股再增加了15万元,按相应的股份投钱,其中买微型货车、计算机、相机等设备花去了近4万,余下1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这次股份转让不是按比例比例稀释的,而是本着自愿原则转让的。
  
  原先我们三个的股份结构是,我是40%,小杨40%,小袁20%。小杨因为家庭压力大,再一个在公司干了两年,对公司的前途也不是很看好,就多转了一些,转了17%,剩余23%,小袁转了8%,剩余12%。
  
  数字有点多,看起来有点晃眼。
  
  除去增资扩股需要向公司交的钱,小杨还回收了2.8万元,小袁回收了1.2万元。
  
  虽然我也没有挣到钱,但随着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我还是对这个行业很看好,所以,我只转了5%,剩余35%。,除去增效扩股的钱,我还要向公司交纳2万元。
  
  再投的时候,已是囊中羞涩了,整个家庭就只有1万多元的现金。由于来贵阳
  
  两年多没有收入一分钱,全是开支。家庭生活、公司投资、还老崔的房款,还有爱人生病,钱花销得很快。
  
  早在2007年时,我就向我兄弟借了2万元钱,向爱人小哥借了1万钱。
  
  我又试着向我的朋友借一下,但借了一圈都没有借到。
  
  那几年,我生意好时。经常有朋友问,你需要钱吗,如果钱不够,就吱一声。现在真正缺钱的时候,你开口借钱,这些人躲闪都来不及。
  
  最后,在我大姐那儿借了1万元来救急。
  
  
  再生资源公司和我们合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准备进入贵阳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回收旧报纸杂志等。因为再生资源回收绿色体系这个项目,是政府的项目。既然是政府的项目,那么这些政府各部门,包括市直机关、各局委就应该带头卖给我们。
  
  这一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一直想进入其中收废品,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由头。
  
  据说,供销社主要领导已经和有关部门协调好,并且要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时,市长都要亲自参加。
  
  原计划是07年的12中旬,只是市长太忙抽不开身,一直没有时间。又定在08年1月下旬时举行,结果贵阳又遭遇50年不遇的凝冻。后来说改在春节过后,但3月又召开全国的“两会”,市长去北京开会去了。
  
   最后说是5月份可能要举行,结果,又发生5.12大地震。这个事最终就搁浅了。
  
  5.12大地震后,作为我们后方的人们来说,都在积极捐款捐物。我们公司捐了1000元,我个人捐了300元,共计好象捐了2600元。本想再多捐点的,但也是心有余而不足,尽自己的点心意吧。
  
   当时,是捐给慈善总会的,幸好没有捐给让郭美美出名的红十字会。
  大地震给我们家乡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让人心痛。
  
  
   但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坚定勇敢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抗击灾难的精神让我感动。
  
   同时,也深深让我感动的是,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逝去的平民降下!
  
  
  也许是距离产生美吧,原来和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松散型合作的时候,我觉得还算愉快。但真正成为公司的股东后,很多观念和想法就不一样了,弄得大家都很累。
  
  有一次,我和他们的一副总谈。我把整个公司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及长远规划,向他讲了近1个多小时。讲得我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但他却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在会谈结束时,才淡淡的对我说,“小兰啊,我觉
  得你是现实点啊,多收点废铁吧!”
  
  马云同志说,私底下给向你提出批评,给你忠告的人,是你真正的朋友。
  我知道,这位副总也是出于关心。
  
  只是他不知道,收废铁是需要关系的。再一个,如果我们也和一般的回收企业或者收购站那样,收点废铁、废铜啊之类的,那不是我的目标,也不是我愿意做的。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七)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二)聘请职业经理人
  
   新公司自08年3月1日正式运行,新的财年新的开始。我对新公司充满了期待。
  
   在公司管理上,我们也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就是小金,金鑫同志。
  
   金总,东北黑龙江人,实际年龄比我小3岁,但看起来比我小许多,只33、4的样子。一个原因是皮肤白,再一个可能没有我做生意那样操心。
  
   说是牡丹江大学毕业,读的也是大专。毕业后在深圳打过工,后来又到青岛一家韩资企业上班,在那里待了几年。当过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过1000多人的工厂;又当过销售部经理。对管理和销售都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
  
  06年初的时候,受贵阳一位朋友之邀,来贵阳创业,后来由于多种原因,项目只进行了大半年便夭折了。项目失败后,他没有立马回老家,他也觉得贵阳的气候好,想在贵阳发展。
  
  于是,通过朋友介绍,我们认识后,我把他介绍到马总那儿去上班了。
  
  由于和马总很多观点观念不太一样,只在那儿干了近一年的时间,就辞职了。
  
  在经常的接触中,他给我输入了一些新的管理理论,比如“二八理论”啊、“资源整合理论”啊,等等,我觉得得还不错。他也有意想加盟我们团队。
  
  和股东们商量,觉得也应该引入点新鲜血液。大家一致同意聘请他,就这样,我们的金鑫同志,就落草作了收废网的副总。
  
  
  于08年4月1日开始在公司任职。
  
  我们先签了一年的合同,底薪1000元,加业绩提成(按利润10%的提成)。并且承诺达到双方约定的业绩时,占有公司一定的股份。
  
  最开始谈的时候,他的想法是来公司当总经理的,就是我现在的位置。
  
  我退居二线当我的董事长,干了3年多,我也觉得很累了。特别是我们这种创业型的公司当一把手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什么事都要操心。而在待遇方面,又要带头不要工资。不象大公司,特别是国营单位那种,当一把手的感觉很爽。
  
  但有两点顾虑,第一,小金来当总经理,属于空降兵,对我们公司,对这个行业,都不熟,不容易把控。第二个,他理论讲得很不错,但实际水平和能力怎么样呢?我不得而知。
  
  做企业,仅仅靠说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万一公司没有做起来,没有达成约定的业绩,他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甩给我,怎么办?
  
  现在,“三拍”人员很多,就是决策时拍脑袋、保证时拍胸脯,最后完不成业绩拍屁股走人。
  
  我把这个想法也和小杨、小袁说了,他们也表达了同样的顾虑。唉,看样子,偶还要为公司免费打工啊!
  员工可以跳槽,老板却不行啊。
  
  在小金来的头两个月里,我基本上是放权的,比如公司部门设置、人员招聘、人员薪酬、人员管理等,我全部交给他。
  
  所谓用人不疑嘛!
  
  我主要是负责公司的对外宣传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
  
  同时,又另外招了三个员工。小蒋干到07年年底就回黔西老家了,说是回去找老婆去了,然后就没有回来。
  
  为了便于金总开展工作,私底下,我也特意给小杨和小袁打了招呼,在工作上,不要把自己当成股东,做好各人分内的工作,要听从金总的安排和调度,不可不按规矩办事,要摆准自己的位置。
  
  本以为只要把小杨、小袁俩小子安顿好,金总的工作就会很顺利的开展下去。
  但在上班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先是小袁,再后是小杨,最后,就是新招的三位员工,说金总做事太霸道、一碗水没有端平之类。并且说,如果他们继续由金总管,他们都准备辞职。
  
  后来经过了解,觉得金总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处理问题有些简单。这可能源于他原来管理企业的方法和思路。只是他原来管理的是成熟型的企业,而我们创业型的企业。
  
  员工的工资本身就不高,再一个制定的各项制度,执行下来,没有过渡,所以大家都不适宜。最重要的,他之前又没有好好的和这些员工交流和沟通。
  
  所以,局势有些动荡。
  
  为了尽快使企业回复正常轨道,退居二线才一个多月的我,只好再出江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金总则主要负责业务这一快。
  
  按照他的想法的,公司的组织架构已搭起来了。公司分为四个部门:行政部、网络部、回收部、业务部。各部门都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公司最多的时候有15人。
  
  公司看起来有规模了。只是每个月到中旬发工资时,我的头有些大,因为工资都要发1万多元。
  
  从新公司开始,我们股东也开始发工资了,因为并没有盈利,所以我带头,我把工资定在1500元,金总、小杨、小袁的工资分别在1200到1000元不等。
  
  虽然工资定得不高,但有提成。并承诺,只要有利润,将把利润的60%分给大家。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私下里,我也单独和金总好好交流过。同时,也说了我的隐忧,现在这个公司的花费每月都在1.2万元以上,净亏7、8千元,如果不尽快盈利,公司11万元钱将在1年内烧完。那时候,公司就可能玩完。
  
  看到气氛有些沉重,我还开玩笑的话,“金总,党国的命运就靠你了哦!”
  
  他说:“你放心吧,兰总,我心里有数,不出意外的话,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盈亏平衡。”
  
  我听后心里有些安慰,但没有底。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八)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三)保密法
  
  毕竟是从事过多年的销售,小金同志确实有很强的销售能力。
  
  上任伊始,首先对我们原来的客户分门别类。
  
  比如酒店、写字楼、网吧、机关事业单位,还有家庭。每一类都选两三家有代表性的,他跟着小杨他们一起出去收,了解第一手资料,回来核算成本。
  
  还特意买了一包磨沙烟,抽空到老吴那儿去,和老吴摆龙门阵,了解废品回收行情和相关业务知识。
  
  经过20多天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根据利润大小,他把客户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第一类是企业产生的废铁及有色金属,第二类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报纸等。第三类是酒店和写字楼产生废品。第四类,是网吧及家庭产生的废品。
  
  根据分类,制定出相应的营销方案,重点攻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客户,维护第三类的客户、对第四类客户,采取自生自灭的策略,即如果有客户打电话来,就去回收,如果不打电话,或者是被同行中人掠夺了,也顺其自然了。
  
  说实话,当小金同志把这个营销方案拿给我时,我觉得这小子真是屁股上挂暖水壳——有一定(腚)的水平。
  
  要知道,我们摸索了两年多,才了解这个情况,而他也只是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方案只是提纲式的,具体的是他讲述。
  
  我对这个方案是完全赞同的,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他安排销售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去跑机关事业单位。另一组去写字楼和酒店。
  
  还有一个亮点,他教这些销售人员,要讲节能、资源再利用的好处以及贵阳市政府搞的这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义。比我们单纯直接上门问,你们有废品要出售吗?感觉效果强多了。
  
  他个人先去跑企业,主要是生产型企业。由于前我讲过的那些潜规则,跑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结果。
  
  于是重心就转到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收报纸。
  
  他先是到金阳新区市政中心,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机关都在那儿,还有各个局委。每个月产生的旧报纸,加上一些旧杂志,往少了估计,也有上百吨的量。
  
  但既然是政府机关,出入检查得比较严,是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特别是销售人员。也是物管公司在管理,有些废报纸就由他们内部人员收了。
  
  即使是这样,小金同志也跑出了一些单位,慢慢的,每天车子都要往金阳去。
  
  在机关事业单位收报纸,一个是量比较大,一个科室一个月都会有100多斤,一般的局委,里边有少则十多个办公室,多则二、三十个。
  
  每一次单位都要收一吨左右的报纸。
  
  在机关事业单位里收报纸,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量大,再一个收报纸,比较单纯,而且效率比较快,不像是酒店或者网吧,一收就是半天,第三个利润也相对要高,一斤要赚一毛钱。再一个收报纸还比较干净。
  
  
  从无形资产网站宣传的角度来说,这些机关事业单位上网的人比较多,会有更多的人来点击我们的网站。
  
  正在小金同志踌躇满志,想继续扩大辉煌战果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有一天也是到市政中心的局里收报纸,正好据说是BMB的人碰到了,是一个女的,态度有些严肃,质问我们是谁叫我们进入市政中心收报纸的?
  
  注明一下,BMB是一个单位,因为以后还要和他们打交道,不方便说出,用的是化名。
  
  金总就把公司的情况介绍了,并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贵阳市政府搞的,而我们是这个体系中第一家上门回收的正规企业,并把公司的宣传资料拿给她看。
  
  看完后,那个女同志说,你们不能到这儿收报纸了?
  
  金总问为什么呢?
  
  她说,这关系到保密的问题。
  
  金总说,可报纸是公开发行的啊?
  
  这位女同志又说,那也不行,万一报纸里夹带着保密文件泄露出去,谁负得起这个责?
  
  并责令金总把已经装上的报纸全部卸下来,并严厉批评了卖报纸的单位。
  
  据说那家卖废报纸的单位还写了检查。
  
  后来了解到,保密部门曾发了一个内部文件,发到各个单位,叫他们把报纸和那些保密的文件全部拉到他们的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原因是担心有些保密文件不小心夹在其中,传出去了。
  
  我觉得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第一个,报纸本身就是国家公开发行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收呢?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么所有的车、飞机都不要开了,因为经常会发生车祸的。
  
  
  在此之前,我在进事业单位回收废品时,就听说过涉密文件不能收,我也特意上网学习了保密法的相关知识。
  
  保密分为密秘、机密、绝密三个级别,只要涉密的文件我们都不能收,这一点
  我完成理解也完全支持!
  
  但报纸也不能收, 这个好象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后来,我又专门找了BMB,并让BMB的同志给我们做了保密知识的培训,并说北京天天洁公司就是经过了培训后,成了BMB指定的回收单位,当然,他们是收保密文件的。而我仅仅是收报纸。
  
  最后的结果,还是不行。
  
  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不只是我们这一个地方,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07年就开始进行对保密法进行修改,经过三次易稿,终于于2010年的4月29日正式通过修正案,并于同年的10月1日正式实行。
  
  对于这部修正案的出台,我是举双手欢迎的。这是后话了。
  
  小金同志还是有办法的,金阳新区收不了,就到南明区和云岩去的机关事业单位去收。
  
  在他的努力下,业务慢慢的起来了,而且也可始有利润了。到8月份的时候,基本上达到盈亏平衡了。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四十九)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四)警察传唤
  
  2008年“五一节”。公司全体加班,因为公司搬家。
  
  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搬了三次家(漂泊啊)。
  
  公司刚成立时,是在小河区的浦江路。在06年的11月,也就是小袁同志进来不久,公司又在大营坡租了间门面。虽然地方很小,只有30多平米,却要800元的租金。
  
  后来,小袁在他家的附近,一所工读学校内租了一间库房,面积有150平方米左右,价格只要1200元。
  
  于是,我们在07年3月的时候就搬过来了,签了一年的合同,到期后本想再多租一年,由于要拆迁,需要搬家。
  
  我们在龙洞堡附近租了三间民房,下面是门面,上面是住房的那种。价格也比较合理,面积有180多平米,租金也只要1200元每月。只是在郊区了,但还不算太远,开车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
  
  为了降低成本,我们想把小河原来租的门面退了。正在此时,小河有一个姓徐的同志,说是要加盟我们。
  
  经过一番协商,我们答订了加盟协议,小河片区有信息需要回收的,由他们负责回收。本来他要租房子的,而我们租的门面又空着,于是就把我们租用的门面转给他。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加盟也太简单了,很不成熟,纯粹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在此之前,修文县、息烽县都有实体店加盟。网站也有加盟的,兴义、凯里、遵义都建了收废网。
  
  很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在搬家没有多久,可能10多天以后吧。一天,我正在公司背着手踱着方步,思考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我的手机响了。
  
  “你好,你是兰亚军吗?我是上海路派出所的,有些情况我们要调查一下,你明天能来所里一趟吗?”
  
  开始,偶还以为是客户打来的。一听是派出所打来的,心里“咯噔”一下,当时就有点懵,警察叔叔找我做甚?这段时间,我很守法啊。哦,不对,看我紧张的,我是一直都很守法,我是守法公民啊。
  
  我大脑硬盘在快速的运转着,我一偷二不抢,三不反对执政党,也没有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呀…..,难道是公司犯什么事了?是不是收到黑货了,我们
  最近也没有收大东西,比如铜、铝什么的。偷税漏税,也不存在,我们每年个月交了哦,那是什么事呢?
  
  当然,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听这口气,绝不是叫我到派出所收废品吧!
  
  我有些紧张,忙问:“警……警察同志,能告诉我什么事吗?”
  
  打小落下的毛病又犯了,一紧张就有些小结巴。
  
  可能是警察同志听出我有些紧张,也很谨慎,就说,“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向你了解一些情况,你明天来了就知道了。明天一定要到啊,今天就算正式传唤你啊!”
  
  开始听到没有什么大事,我心里略微的松了口气。但听说传唤这个词,放下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上了。
  
  我知道,被警察找上,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事。我这个人天生胆小,很怕和警察打交道。
  
  虽然我也知道,大多数警察都是好同志,能遵章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有少数警察,在传唤和审讯嫌疑人时,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其进行刑讯逼供。
  
  网络上不是经常出现什么躲猫猫死、喝水死,上厕所死等新闻吗?这些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所以,心里很有些紧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第二天一早,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生活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面对的,逃避是最可耻的手段!
  
  约定的时间,我到了上海路派出所。两位年轻警官接待了我,态度还算可以,但也很严肃。
  
  一个负责讯问,一个负责记录。很正规。
  
  警察同志问道,你们是做废品回收的吗?我说是啊。你们有相关手续吗?我说有。
  
  昨天我就想到他们可能要查相关手续,就把营业热量、组织机构代码证,还有税务登记证准备好了,说着就我们把它们一一掏出来给他看。
  
  看完手续后,接着问,你们主要收什么呢?
  
  我就把名片递过去,上面有我们的回收范围。
  
  警察看了,慢悠悠的说,你们收的内容还挺多啊,金属、报纸、塑料还有二手货都在收?
  
  我不知道他要查什么,比较谨慎的说,是这样的,我们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加盟商在做。我们主是上门回收报纸、书之类的。同时,我把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事也简单的说一下。
  
  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轻声呼唤,警察同志…..,不,警察叔叔,你们到底要查什么呢,能来句痛快的行吗?让我死也瞑目啊!
  
  可能是了解得差不多了,或者,看到了我焦灼的眼神。
  
  他拿出一样东西问我:“这个东西你认识吗?”这是什么东东,象手榴弹,又比手榴弹大,沾满泥土,下半截锈迹斑斑,底部都锈烂了,看样子,有几十年的光景了。
  
  我说是手榴弹吧?
  
  难道叫我来,是要卖旧手榴弹给我?这个念头一出来就被我否定了。这么正规的样子,不可能的。
  
  警察同志没有理会的猜测,接着说,是这样的,我们昨天接到工读学校打来的报警电话,说是有两三同学在你们原来的仓库门边打闹,无意中发现的。老师的警觉性比较高,立刻打了110报警。
  
  我们把这东西拿回来后,经技术鉴定,是一个炸弹,没有爆炸的炸弹。
  
  他瞥了我一眼,接着又讲,考虑到你们前面在他呆过一年的时间,学校,也包括我们都怀疑,是不是你们回收回来的?如果是,你也帮我问问你下面的工人,是在什么地方回收的?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把涌到嗓子眼的心复位了。
  
  我很肯定的说,不会是我们收回来的。因为我们在收的时候,都是先分类后,装入不同的袋子里运回来。而且,我们也培训过,一但发现这类东西,就要报警,上缴。
  
  看这颗炸弹的生锈程度,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原来一直在学校的地下潜伏着,被学生刨出来了。
  
  我把情况说完,在笔录上签字盖手印后,就离开了派出所了。
  
  虚惊一场啊。
  
  
  走在路上我就在想,根据年限推断,很有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丢的炸弹,因为假冒伪劣的原因,没有爆炸。也幸好没有爆炸,要不,就多牺牲几个同胞了。
  
  可恶的日本人!我狠狠的骂了句。
  
  不曾想,3个多月后,有日本鬼子——一个日本代表团竟然来我们收废网考察。
  
  (未完待续)
  
  @albu88 2011-09-13 15:40:26
    真的很不错。
  -----------------------------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五十)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五)上级检查
  
  时间不经意地从指缝里,干燥的流走,转眼就是08年9月初了。
  
  在8月20多号,我们就接到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打来的电话,说是国家商务部将对贵阳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我们收废网也是其中要验收的项目之一,让我们做好接待的准备。
  
  其实,也没有什么准备的,资料平时都在做,只是需要完善一下。库房和办公室肯定是要打扫一下的。
  
  还好,自从金总负责回收业务后,对库房货物的堆放及清理,都安排了相关人员,每周都要进行检查。比我们在工读学校的库房有了很大的改观。
  
  08年9月6日至8日,商务部检查验收组一行6人,在商务部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门晓伟司长的带领下,来到贵阳检查验收。
  
  先是到金阳市政中心听取分管市长及相关部负责人的汇报,并召开座谈会。第二天,是实地检查,先考察了绿色回收站、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等项目。
  
  来到我们收废网,已是下午3点多了。
  
  除了商务部考察组一行外,还有贵州商务厅、贵阳市商务局、贵阳市供销社等部门的领导。
  
  我先向门司长他们介绍了收废网的基本情况,以及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及回收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等。
  
  考察组一行听得很仔细,并询问了相关的问题,门司长也绕有兴趣地翻看我们的宣传资料。
  
  我把这几年新闻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整理汇编装订成册。考察组的专家们对我们收废网的模式也很有兴趣。听说收废网,当时还是贵阳收废网,在全国各地的收废网中,在百度里是排列第一,有位专家还特地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
  
  考察验收组对我们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运到废品回收行业的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门司长还赞许道,贵阳收废网,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中,西南地区办得最好的网站。
  
  同时,她也给了我中肯的建议:要把收废网纳入整个回收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平台,整合体系的回收企业和个人,纳入这个平台上,而不是一个企业的网站,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能得到商务部领导的肯定,我感到备受鼓舞。同时,她让收废网成为行业的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的建议非常好。在此后的转型中,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在进行。
  
  门司长应该是视察我们收废网的最高长官了——部级领导。在此前的06年12月下旬,我们还受到了中华供销总社的周声涛书记的接见。
  
  当时,周书记对我说,小伙子,好好做,这个行业大有可为。我听后,心情很激动。
  
  我爱人经常对我说,说兰氏家族有一个光荣的历史传统,就是喜欢戴高帽子,从我父亲开始、到我,再到我儿子,都是这样。
  
  我说,不只我兰家的人。作为凡人,谁不喜欢听点肯定、鼓励的话啊。现在流行的语言叫做激励。
  
  在贵阳,我收废品,还去金阳市政府开了会,而且还受商务部领导和供销总领导的亲自接见。
  
  想想,我在安岳承包食堂,还承包过工程,都还没有到县政府去开过会,也没有被县领导亲自接见过。
  
  当然啦,我还是经常被我大舅亲自接见的,他也是县领导嘛,只是那个性质不一样。
  
  可见国家对再生资源行业的重视,同时也说明,我的选择方向是对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商务部检查组检查后没过几天。在08年9月9日下午,日本生活垃圾委员会权威专家、文教大学教授藤井美文一行7人来我们公司考察。
  
  藤井教授一行,是应贵州省环保国际合作中心邀请,对我市生活垃圾回收管理工作进行考察、访问的,经省、市环保局推荐到我行业协会进行访问交流。经行业协会的推荐,又来我们公司考察。
  
  在行业协会的会议室,贵阳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刘会长向藤井美文教授一行介绍了贵阳市在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上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介绍了政府、协会、企业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上的做法、经验及合作的意向等。双方还就生活性再生资源在各国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交流。
  
   随后,藤井美文教授一行实地考察了我们公司。对我们公司的收废流程、回收品种及回收情况进行了了解。
  
  藤进教授对我说,垃圾回收行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要坚持做下去。还举例说,泰国有一个做得很好的企业家,最后受到了国王的接见,颁发了环保卫士勋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一向对日本人并不是很感冒。但对日本人的敬业和做事风格还是比较欣赏的。日本现出很多优势的企业,比如松下、索尼、丰田等。
  
  他们的很多经营理念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大学时就看了《松下幸子助管理全集》,还有最近看的稻盛和夫的《活法》。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五十一)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六)再次融资
  
  在创业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
  
  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量多去接触人、多交朋友,以扩展自己的人脉,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
  
  通过做安利的小代同志引荐,我加入了贵州职业经理人群,和里边的群友交流管理、营销以及社交方面的知识。
  
  在9月中旬的时候,一天晚上正在一个网友聊天。群里弹出一则信息:群里有需要投资的吗?我老板靠炒股、期货起家,现有空闲资金寻投资。主要领域为建筑、矿产、水电及其它行业,资金在1000万以下,有意者请私聊。
  
  唉,人和人不一样啊!看看别人,有钱都鼓出来了,到处寻投资,而我们,却很差钱啊。
  
  我这个项目怎么样呢,虽然,现在业务比原来好多了,但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比如线上网站的宣传和推广,线下按照体系的规划,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回收亭等,这些都离不开钱大爷啊!
  
  我看看了他所列出的项目,我们这个电子商务项目应该就属于他所说的“其它行业”,不是重点投资的对象,但还是有希望的。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发帖人接上头。
  
  他姓凌,我叫他小凌,年龄只有27、8岁,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是总经理助理。
  
  小凌介绍说,他们老总姓赵,前三年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一不小心挣了两、三千万。老总是一个风险意识比较强的人,觉着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就想在其它行业做点投资。还说,最好是政府投资和鼓励的项目。
  
  我们这个项目正是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啊。我急忙把项目的大致情况说了,小凌觉得这个项目不错,说是想深入的了解了解。
  
  第二天,我把他约在一家德克士见了面。
  
  我把政府的相关文件和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拿给他看了。那段时间,我一般都是把政府相关的文件和媒体报道揣在挎包里,联系业务、谈融资等都用得着,毕竟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比我们大嘛,这有点象我三姐的招牌菜啊。
  
  了解完情况以后,他问我现在公司的经营情况,我也把公司的实际情况一五一十的讲了,说前面两年多的时间一直亏损,最近这几个月不断在好转,基本上达到盈亏平衡了。
  
  听了我的介绍后,他说他本人对人项目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同时又是政府的项目,很不错。但最终的结果,他和要赵总汇报,才能定下来,只是赵总在外地出差,可以要过三、四天才回来。
  
  这个我明白,他只是帮人的,哪能望牛娃就把家当了。但他的说也应该起参考作用的。我就说,麻烦你在赵总面前多美言几句哈。他说,那是自然。
  
  一个星期后,他给我回了话,说赵总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让我们见一次面,进行实质性的磋商。
  
  同时,也说了他真实的想法,作为一个介绍人或者说中间人,如果这个投资能谈成的话,我这边是考虑一些中介费给他的。
  
  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我的要求是要成功后才付费。这方面的骗局太多了,很
  多中介或假投资公司借投资之名,骗中介费、保证金、评估费之类的,层出不穷。
  
  他说他能理解我的心情,没问题——事成后付款。只是在和赵总见面,有投资意向后,先把中介协议签了。他的收入分为两块,一个是现金收入,即付投资款的2.5%,另外,我再给他公司3%的股份。
  
  我们也基本商量一个投资数额,大约是200万元。太小了,赵总不感兴趣,多了,老板又觉得风险大,会考察更细,那样也会更麻烦。
  
  我算了一下,200万的2.5%,就是5万元,也还可以。3%的股份有点偏高但也能接受,这样可能更调动他的积极性嘛。
  
  接下来,就是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等着和赵总见面了。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股东,为了给他们惊喜,我是发短信给他们的:现在有人欲投200万,你觉得出让多少股份合适?
  
  发的时候比较早,不到早上八点。小袁同志的回复最快:兰哥,老太婆生儿——要稳起,不要着急,慢慢谈,越少越好!
  
  这个土匪,贪心!我也知道是越少越好,你以为投资人是傻子啊,是喝三鹿奶粉长大的?
  
  此时,小袁同志已经不在公司上班了,主要是和金总在很快地方不一致,在6月初就退出公司管理层,安心当他的股东了。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要分开。我正逐步朝这个方向走。
  
  小杨不久也回复了:兰总,这个时候了,还没有起床啊,还在说梦话!
  这小子,还不信。
  
  小聂回得最晚:有这等好事???后面连续三个问号。
  
  
  在熬过一个星期后,终于接到小凌的电话,去见赵总。
  
  可能是小林做了很多工作,赵总已经对我们这个项目比较了解了。
  
  我把相关的情况介绍了,赵总也问了一些他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股份构成、融资数额、投资所占公司股份以及公司长远规划等。
  
  整个会谈,是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的。谈完了,赵总说要公司董事会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叫我等一下,有消息,会让小凌通知我的。
  
  唉,那要等多久啊。
  
  网上不是说,有人在电梯里的几分钟,或者在吃饭的时候,融资就谈成了,得到了上千万的投资。我创了这么长时间的业,怎么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呢!
  
  幸运之神啊,你在哪里?
  
  
  其实,找融资就像是为自己的儿子谈媳妇一样,如果向找一个家庭背景、能干漂亮的媳妇,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的儿子有本事!作为企业,最关键的是要盈利。
  
  马云同志不是说,作为小企业,最重要的是盈利,而不是去圈钱融资。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公司基本上达到盈亏平衡、受上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有望谈成融资。
  
  看到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有了这样的发展,很是欣慰。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偶儿还哼一两句红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只是这口气没有松多久,也就20多天吧,形势发生了逆转,收废网又一次遭受了磨难,而且是灭顶之灾。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五十二)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七)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刮到贵阳的。过完“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就接到铜跌价的信息。
  
  我们订了下游厂家的短信,如果价格有变动,他们会及时给我们通知的。
  
  长假前,铜还可以卖到7万元一吨,现在跌了11500元,只交58500元了。
  
  开始我们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在这一行,价格涨跌也是很平常的事。一般的情况是涨几天,又会回落点;或者,先跌点,再回升点。总的来看还是比较平稳的,市场经济嘛。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涨起来,而且还断断续续不停的下跌,从最高7万多一直跌,到09年年初最低的时候,只卖2.2万元一吨了。
  
  紧随其后,废铁、报纸、塑料无一幸免,而且是一路狂跌。
  
  废铁最高卖3800元一吨,最低时只卖1800元/吨;报纸最高卖1300元/吨,最后只能卖600元/吨。塑料(主要是可乐瓶)最高5800元/吨,最低才卖2600元/吨。
  
  开始也找不到原因,后来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了。我原先也是不看股票、期货什么的,觉得那些东西,离我们收废品的很遥远。
  
  200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贵阳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一般都亏损在十多万,多的几十万,几百万。
  
  我们一样也没有逃脱金融危机的魔爪,幸运的是,我们金属收的比较少,铁的库存大约有4、5吨,废铜、废铝等也有1吨左右,直接损失大概在4万元左右。
  间接损失就多了哦。
  
  那时候我们的客户有达70多家,都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才跑出来的,不能因为价格下降就不去了收了吧?还好,客户也看到媒体上的报道,知道金融风暴的影响,废品价格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每次做调价通知时,客户都还比较理解。
  
  只是由于行情在不断的跌,所以,每次收的货,运回库房里就是亏损了。
  原以为,价格不会长期跌下去了,可能过段时间就会涨起来,或者跌到一定的时候就不再跌了。
  
  正是因为抱着这种心理,我们在不断的收,收到库房里也不能及时卖掉,以为会涨起来。结果呢,却是收得越多,亏损的越多。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的春节。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不是无动于衷,任其发展。
  
  11月初的时候,看到这个价格还没有回涨的趋势,我们就缩小战线。不再招人,不再开拓新的市场,只是维护现有客户,这样,销售人员就不需要那么多了,还可以减一些人,节约一些成本。
  
  第二个,想办法利用做公益的事,来宣传网站。当时的想法是,虽然线下的实体是亏损的,但借助公益的活动,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一天,在《贵阳新闻联播》里看到,根据政协委员的提案,贵阳市的废旧电池要集中回收。称这个事,已经引起市长的高度重视,列为2009年市长督办的10大实事之一。
  
  我想把回收废旧电池的业务承担下来。
  
  在上门回收废品的过程,随便增加此项业务,成本不会增加多少。如果单独去回收废旧电池,那运营成本就要高很多了。
  
  而且,市民知道我们在做公益活动,为贵阳的环保事业尽自己一份力量,会得到更多的单位、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一方面会增加我们废旧物资的回收量,再一个对我们公司的形象提升也很有好处,同时,也增加了网站的知名度,两全其美。
  
  
  我把这个想法给再生资源行业的刘会长说了,他们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
  
  同时刘会长介绍说,市里已经把这项工作分解给市城管局和供销社负责。市城管局负责设施的配置,供销社负责具体的回收,而把上门回收的任务就交给了再生资源公司,他们也正好有这个想法,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因为,这是一个纯公益的活动,又是市长督办的10大实事之一。所以在12月10日的成立仪式上,贵州的主流媒体,日报、晚报、都市报、商报还有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都给予了报道。
  
  为了方便居民和单位交售废旧电池,有三、四家媒体,还把我们的网址和公司的电话都登了出来。
  
  但后来,由于实际的情况和我们想象的有些出入,很多单位叫我们去收废旧电池时,废品并没有一同卖给我们。
  
  再一个,由于我们回收废旧电池是无偿的,而武汉是一毛钱一节。政府后面也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所以,回收了两三个月后,这个事就基本搁置了。
  但通过这次回收废旧电池的公益活动,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却得了提升。
  
  其实,在此之前(06年),我就做一次很好的公益策划,就是代捐旧衣物。我们没有钱,就是有钱,我也不想去打硬性广告,现在可是注意力经济。
  
  在回收废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向我们咨询,说旧衣物回收不?家里的旧衣物很多,说是旧衣物,其实都是7、8成是新衣物,有些,只穿过一两次,因为过时或是小了,没有再穿。
  
  扔了,又觉得可惜。不扔,放在家里占地方。送到民政部门吧,又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再一个又忙,没有时间,问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帮他们,把旧衣物送到民政部门,献一下爱心?
  
  于是,我就把这个代捐旧衣物的活动开展起来了,当时贵州的主流媒体也来报道了。
  
  居民的积极性也很高,捐献的衣物也比较多。当时,我们在报道时有一点建议,在无偿回收旧衣物的时候,也请居民准备一些家里的废品,我们以同等的市场价回收,以此挣点油钱。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说多少废品我们才能回收,有多远的距离才收。结果呢,有时候收一大堆旧衣物,才有10多斤旧报纸或都一些可乐瓶之类的东西。还有,有时候还要跑到小河区、乌当区去收,结果没油钱都不够。
  
  到5.12大地震后,民政部门说不再接收旧衣物的捐献了,这个活动也算正式结束了。
  
  虽然那两年,公司的实际收入比较少,但媒体报道还是很多的。但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中,我对这两起公益活动的策划最为满意。
  
  通过这两次的策划,我总结出,媒体和市民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比较大。
  
  于是,在12月中旬,在废旧电池回收仪式启动后,我就在为下一个公益活动做准备了。
  
  那就是:“一张纸、献爱心”活动。
  
  (未完待续)
  
  从董事长到“破烂王”——我上了收废网的贼船(连载五十三)
                                    长篇创业网络纪实小说连载(天天更新,节假日除外)
        
        
         第四章 创业进行时(下)
  
   (八)常州考察
  
  08年12月18日,我去常州考察。
  
  早在一个月前,我在网站上偶然看到,中华全国慈善总会联合十七个国家部(委)开展了“一张纸 献爱心”活动,启动仪式已于3月19日在北京举行。
  
  试点工作在北京的海淀区和江苏的常州市开展。特别是常州,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引起当地媒体和市民的强烈反响。
  
  在常州,活动的承办者是中再生公司常州分公司。
  
  这个公益活动的内容是征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产生的废旧报纸、书及杂志。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由中再生常州公司上门以市场价回收,回收分类后再卖到下游相应的厂家。卖的钱就以交售单位的名义捐献给慈善组织。
  
  举个例子说吧,比如某个事业单位,他一个月所产生的旧报纸有800公斤,公司的回收价是5毛钱1斤,也就是1元钱1公斤。800公斤就是800元钱。他们收来后,分类打包后卖出去,然后就将这800元钱捐给慈善机构。
  
  那回收公司怎么赚钱的呢,这里边可是有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回收公司不能做亏本生意吧?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他们上门是按市场价回收价回收的,经过分类打包后卖出是按销售价卖的,这中间,有一个差价。
  
  分类卖到下游厂家,一般报纸可以卖1200到1300元/吨。也就是说1吨有200元至300元的差价。
  
  这个钱就用来开支仓库租金、运费和人工工资。当时,他们一天可以收15吨左右,计划09年1天收20吨。
  
  按一天15吨计算,一天就有3000至4500元的毛利润。我算了一下,这个钱来开支上面那些费用,是绰绰有余的。
  
  我不想赚多少钱,如果能按常州的回收量,一天收10多吨报纸。我就完全可以把公司的这帮人养活。
  
  
  常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的三年大学就在那儿读的。只是大学毕业后,我就和班上的同学都失去了联系。
  
  我们班长是位美女,姓冷,名字是男孩子的名。这样的组合,重复的可能性比较小。
  
  原来我们班长就比较能干,我想,参加工作也应该有所作为吧,应该会上一下网络或新闻媒体之类,我一个收破烂的,都经常上,何况她呢?
  
  于是,我试着把我们班长的名字输入百度里,看能不能查到?
  
  呵,还真得感谢小李子呢,小李子是谁?就是百度的李彦宏同学。
  
  网页上显示的单位是常州电视台,还有她撰写的新闻稿件,但是没有找到她的电话号码。
  
  
  我准备去常州实地考察一下,看看中再生公司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还有一些细节,要去学习学习。
  
  负责接待我的,是常州回收站的小邹同志。他在常州也搞了一收废网站,我们在06年网站开始建立时就相识了,我们经常在QQ上聊。在准备去常州时,我就给他说,我要来常州去考察。他说好啊,到常州打电话我来接你!
  
  我去的时候是坐飞机去的。唉,活了40多岁还没有坐过飞机,真是不好意思啊,咱也奢侈一下吧。打6折,800多,到南京,比火车硬卧贵不了多少。
  
  到了南京,坐动车组去常州。
  
  记得原来读书的时候,从南京到常州要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在只要一个小时了。
  
  长三角发展快呀。
  
  到了常州,我试着打了小邹的电话,他很快来火车站接我了,原先还以为他是在说客气话呢。
  
  在到达的当天晚上,是小邹安排我住宿,问我住标间吗?我说不住,要节约,然后就选了一间30元那种私人旅馆。
  
  
  
  到底是本地人,小邹通过他电视台上班的朋友,找到我们班长的电话。
  
  很快就和班长取得了联系,并通过她,联系到了我最要好的哥们——居强同学,当天他在泰州搞工程,没有回来。
  
  第二天晚上,居强同学还有班长,我们在一起聚了。自92年毕业各奔东西后,有16年没有见面了,但他们还是很热情。
  
  居强,是我在大学里玩得最好的同学,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中午要睡一会儿午觉,因为家在常州,没有住校,中午的时候,就在我们寝室里休息一会儿。别人是蹭饭之类的,而他是“蹭睡”。
  
  我们的班长毕业后就分在常州电视台,一直上到今天,已经是常州台的名记了。
  
  居强这小子毕业后分到一家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总,项目部经理。目前正率领他的团队在泰州修建总造价3个多亿的高速公路。
  
  各位知道我当时听说居强同学在搞高速公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吗?百感交集啊!
  
  早知道他一直在总承包高速公路,我在贵阳到处苦苦寻找项目时,就跟他混了。多的不说,一年挣个几万十多万是没有问题的。哪会有我这几年的艰辛!
  
  一个班的同学,瞧瞧他们混得,再看看自己,天壤之别啊!
  
  我也想在我们那个厂一直干到退休,可是效益不好。事实证明,如果我当时不辞职出来,现在更惨,因为我们那个厂最终还是垮了,在2007年初,卖给房开商搞开发了。最终湮没在茫茫商海之中。
  
  相聚是短暂的,在第三天,居强同学还特意开车领着我看了看常州的新面貌。
  常州变化很大,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原先,我读的大学——常州工学院是在郊区,坐车要一个小时左右,现在已经是城市中心了。
  
  学校变化也很大,已经增加原来的两倍多。
  
  
  在常州搞“一张纸献爱心”的活动是中再生公司,中再生公司全名是中国再生资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
  
  他们搞得这个活动的创意非常好,特别是社会效益。
  
  常州公司的负责人周主任也很客气,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专门陪去了现场看了看。
  
  要回贵阳的最后一天,居强同学为饯行。他对我说,他很佩服我的吃苦精神,40岁的人了还在创业。他都准备再干几年,就退休了。
  
  特别是看到我,住30元一晚的旅馆时,更是感动,他说我这种吃苦精神一定会成功的!唉,真不好意思啊,由于公司在亏损了,不节约不行啊!
  
  临别时,居强同学说如果有需要,给他打电话,他或许可以帮助到我。
  
  当时也没有多想,我认为那只是同学间的鼓励和安慰话。心里想,相隔千里,你怎么帮我,我需要钱,你能借给我吗?
  
  (未完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