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 重读《菊与刀》的民族


“小鬼子太坏了!”最近几天,到处都在谈论核污水排海,经常听到愤愤声。仔细想想有没发现:扶桑人言行,及人们对这个民族的评价往往两个极端,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恶劣。我们会想到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国际赛事捡垃圾,另一面又是全球捕鲸、直接把核污水排到太平洋;我们会想到繁文缛节、插花和茶道,另一面又是历史上虐待战俘、烧杀抢掠;我们会想到动漫和电影的唯美温情,另一面又是成人影视的赤裸裸和变态;我们能想到产品可靠、耐用,工匠精神,另一面是很多造假丑闻,被戏称“躬”匠精神……到底怎么回事?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研究扶桑民族性,解答上面这些矛盾特点的名著,书名用“菊与刀”来象征扶桑人颇具矛盾的民族性:生性好斗又异常温和;既推崇武力又追求美感;既桀骜自尊又谦逊有礼;既冥顽不化又柔弱善变;既性情温顺又不轻易任人摆布;既忠诚不阿又极易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理解扶桑人矛盾性,《菊与刀》开篇有句话:等级制是本书的核心,也是扶桑人观念的核心。他们的各项活动,如政治、军事、祭祀、婚姻和教育等皆以此为准则。

初读的人不容易理解“等级制”,因为我国古代也说是等级制,混淆就无法理解了。扶桑国这种是本意的等级制:社会是一个稳定的金字塔,每个层级、每个人有一套复杂的规则固化,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都有权力和义务。忠孝是天生的义务,君主神性,贵族固定,士农工商历史上都是安排、规定好的。我国古代那种其实是威权制,等级不是固化的,而是“有德者居之”,“王侯将相宁有种?”科举可以流动,皇帝也不是神,百多两百年洗牌一次。

↑扶桑国灾害非常多 社会结构却超稳定
扶桑人的等级金字塔上,人天生就是负债的(西方人认为天生是有罪的),所以要不容置疑地忠孝,来报道皇恩浩荡,报道父母和一切等级高于自己的人。扶桑人也以这套等级制看待国际秩序,二战的失败,显然认同美帝是金字塔上面,从拼死抵抗到匍匐在地、言听计从,两个极端的转换非常迅速、过渡自然,令人惊奇。扶桑人不太会顾忌金字塔下端人的看法,例如以前扶桑国军官对下级,老兵对新兵普遍性地虐待、侮辱,据说导致自杀率很高。扶桑人管这叫做军人“精神注入”,还搞了很多“精神注入棒”出来:

你问怎么注入精神的?很简单:(扶桑人现在真的缺乏精神注入)

所以影视里面扇大耳刮子那都不叫事,精神注入后,十天半个月走不了路都是正常的。而且打骂是疼爱,还要硬挺挺扛着,哼一声都是巨大的耻辱,更不用说反抗了,完了还要感谢上级给予精神的注入,并且表示歉意:都是自己不长进,太过意不去了。这一套做法的逻辑是要绝对的服从性,听从命令。学会这一套的人确实执行力很强,遇到比自己弱的人,自然照搬照做,虐待侮辱新兵,残害普通人毫无压力,截然不同的两幅面孔符合逻辑,无违和感。如果受不了压制,奋起反抗,报仇雪恨,完事了自己再自杀,洗刷违背规则的耻辱,仍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大家惊讶扶桑人动不动杀人,动不动自杀,原因在这里。

↑东欧人民也学会了“精神注入”
从历史看,我国打赢抗美援朝之后,扶桑国对我国的尊重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之后,看着我国那么穷,优越性爆棚,尊重又明显减退了,近年来加上美帝为遏制我国给予的放松和扶持,扶桑人对我们发展成果的忌惮多,同时尊重、善意和对看法的重视程度可能又低了。 而且《菊与刀》分析扶桑人文化有种精神必胜论,重视人的精神和勇气,军国分子的宣传册当时写着“真心使命”是“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武士经常强调隐忍,饿得要死都还要口含牙签,装作吃饱了剔牙的样子。我们现在的发展成果,经济量和工业、军力等方面比扶桑的优势,可能还不足以让扶桑足够重视。

还要再讲一下扶桑人的耻感文化。除了慕强、对等级金字塔上方的忠孝,扶桑人还有对自己位置的名分的责任,特别害怕耻辱,会尽力维护这个角色的荣誉。哪怕受到一点轻微的侮辱和挑衅,都会视为重大污点,必雪之而后快,否则就是懦夫。小时候看柯南侦探,动不动杀人,最后原因是“他竟然嘲笑我”。中国人认为锱铢必较是缺乏宽容心和修养的表现,为君子所不齿,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还受到好评。因此,扶桑人把自己工作、分内事做到极致,获得别人的认可、荣誉,是真实、普遍存在的。扶桑人也害怕给别人添麻烦,显得自己不是好手好脚,太丢人了,也尽量不帮别人,避免刺激别人自尊心。

同时,耻感文化的逻辑,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弄虚作假作恶也毫无心理负担,也会极力狡辩、掩饰干的坏事,避免耻辱。不像罪感文化的逻辑,有没有人监督犯罪都会内心不安。扶桑人缺乏善恶观念,做坏事被抓住了,就狡辩、掩盖,掩饰不过了就“鞠躬”道歉,历史上极端情况没办法就剖腹。但这样做是为了洗刷自己的耻辱,承认和悔恨的是这么干违背金字塔那套规则,令自己遭到巨大耻辱,而不是承认和悔恨罪行本身。因此认罪、悔罪、补偿受害人?似乎扶桑人缺乏这个概念。
欢迎关注我 近期文章点击↓
杨梅坑游记 深圳看海的第3种面孔
如何评价清朝?成就其实非常大
一路向西,全家人自驾回云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