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夜市现状如何 为何城市发展的红利 促使夜市越来越衰败


我们剥离非常抽象的数字统计,不去用城市界面去评判一座城市的好坏,不去用风评般人云亦云的印象去先入为主,我们用脚步去丈量一座城市,才能更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从主观感受是通过城市的基建规模以及基建密度,从客观上的感受是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是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特别是经济繁华指数,却不是用数量能衡量的,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座城市中夜市的繁华程度。

在武汉,由于酷暑的周期相当长,从传统意义6月到11月,武汉一年中将近一半的时间,都被酷暑覆盖包围,白天成为绝大部分武汉人居家休养生息的最佳时间段,夜晚反而能放松自己,放纵自己,在夜晚释放自己白天抑制的激情和情绪。
武汉人夜晚释放情绪和激情的最佳方式,在旁边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遛遛弯,散散步,欣赏一下武汉的晚霞,感受一下大自然的交替,如果在夜晚,能与三五友人宵宵夜,唠唠嗑,那么是更加惬意的事情。

因为武汉人酷爱夏天宵夜,因此让武汉的夜市非常繁华和繁荣,将武汉的市井气和烟火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吃宵夜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夏天中,食欲最好的时候,也是最放松的时候,如果与朋友交流甚观,也有可能是最开心舒适的时候。
武汉人这样的习惯,推动了武汉市的夜市文化繁荣,让武汉市的夜晚别是一番风景。
那么,武汉有哪些夜市,这些夜市的现状和境遇如何呢?
武汉是一座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非常大的城市,武汉三镇都有不少夜市的分布,在汉口有保成路夜市,吉庆街,台北路夜市,长堤街夜市,在武昌有户部巷,财大夜市,广八路夜市,在汉阳有王家湾夜市,钟家村夜市等等。

武汉的夜市文化由来已久,已经被拆迁的虎泉夜市,长时间在关谷区域都是有影响力的夜市,每到夜晚,过来吃宵夜购物的人数不胜数,让曾经的虎泉夜市,风光已久,想要在虎泉夜市找一个门面,曾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随着地铁11号线的路线穿过虎泉夜市,虎泉夜市被迫拆迁迁址,曾经的光辉历史散落无疑,无法传承由来已久的繁荣,让人感受到冷静,今非昔比,似乎换了人间。
夜市代表的市井气和烟火气,刨除高大上的商圈,夜市没有那么高的运营成本,夜市产品的价格更加平民和亲民,更加接地气。

夜市代表人们有消费力,夜市越繁荣,代表老百姓可支配的财富越多,闲钱越多,说明老百姓的生活弹性越大,商品的流通,需求的兑现,才能促使经济不断好转,夜市只不过是将需求、产品、人情味、烟火气,通过一种表现形式展示出来而已。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夜市的味道慢慢变味了。
曾经的夜市地界范围,因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和评选,很多夜市范围的地界被取缔,再加上部分夜市被国企改造,改造完成了失去了曾经的烟火气,武汉的夜市体量和容量大大缩减。

另一方面,武汉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不断建立,商圈和商业体的遍地开花,夜市分流了一部分商圈的流量,而这些商圈的租金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极高,再加上网络的冲击,拼多多、抖音、淘宝、美团系都有诸多电商平台,直接从厂家或者商家连接到消费者,促使中间的流转大大缩减,也让各种夜市运营成本水涨船高。
目前,更为重要的是,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幅度缩减,消费降级,可支配收入下降,城市的各种商业业态,虽然夜市的类型和种类多样化,但是让老百姓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生活弹性下降很多,更多的人仅仅在温饱线和生存线附近的时候,去夜市潇洒一样,似乎成为他们的奢侈品。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力始终不足,房贷、车贷、经营贷挤压了消费的空间,收入降低,裁员,倒闭潮的如期而至,也促使人们不太敢消费,毕竟时代的浪潮面前,个人最佳的与社会世界相处方式是现金为王,留一部分现金抵抗风险。
夜市文化最重要的是文化和氛围,诸多人一起吃宵夜的祥和感,营造成一座不夜城,这样的氛围和感受,有的时候比消费本身更有意义。

种种因素叠加,武汉曾经的夜市文化,烟火气越来越淡,购买力的逐步下滑,城市基建的发展提高了夜市运营成本,商品化的丰富,以及美团等本地电商平台的诞生,让外卖普及,自己在家做宵夜的成本降低,少了很多夜市的氛围和感觉。

夜市文化在武汉似乎失去了灵魂和本真,目前保留状态,显得更加畸形,而失去了夜市文化带来的惬意本真,而这样的变化,则换来了城市的大变样,基建和城市界面的更新,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压抑感越强,抑制了在这座城市生活居民的生活弹性和幸福指数,不知道这是城市发展的初衷,还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