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哪里人气旺拆哪里 背后折射出什么问题 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多方位全方面的课题,城市的发展,讲究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丈量城市的尺寸,从变化的角度,为城市未来的命运赋能。

城市化的角度,一般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拓展开拓新区,在原有城市的容量和体量下,人口和资源与城市的承载量不匹配,需要进行分流和稀释,于是新城起到转移人口,转移部分城市功能的作用。

另一种是旧城改造,将原来破旧的城市界面,以及凋敝的城市建筑,改造成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建筑,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更加能让城市看起来雄伟有气势。
相较开发新区,旧城改造的难度更大,涉及到拆迁棚改,建设的难度和相应的费用,比开发新区要高很多,而且老城区中土地寸土寸金,根本没有大体量的工地供应,更多的是小规模的小打小闹,投资回报率必然不高,这也是很多开发商不愿意涉及棚改的原因所在。

在武汉的旧城改造中,却出现了这么个非常反常的现象,就是武汉哪里人气旺,哪里繁华,哪里生意好,就整哪里,拆哪里,折腾哪里。造成的结果是烟熄火息才消停,才满意,才拍屁股走人。
这样的话题一度在近期成为社交媒体中武汉城市的热搜,这样现象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看看,武汉有哪些地方,曾经很火热,经过旧城改造后,变得很冷清呢?

汉阳:钟家村、马鹦路的夜市
汉口:六渡桥、汉正街、吉庆街、江汉路、民众乐园、三眼桥破布街、前进四路、汉口火车站夜市、清分路
武昌:户部巷、昙华林、光谷广场、老鼠街、得胜桥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武汉一直在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目的也非常明确,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形象,让武汉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城市,让武汉看起来城市界面更新,更美观。
但是,武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却在很多历史街区、曾经的商业中心中,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采用了拆建的改造。
那么,这样的重新拆解设计,是否真的能够给城市带来发展和改造呢?

从某种角度而言,曾经的很多历史街区,以及曾经的商业中心,设计和硬件基础设施相应比较落后,拆改后,能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购物走动的动线,能建造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厕所,让人们逛街购物消费时,上厕所的体验感增加,没有曾经那种臭气熏天的那种感觉。
改造后的商业中心,以及历史街区,外立面和内部的装修变得更加,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且改造以后,电梯、自动扶梯等设备的更新,带来的消费体验感更好。

历史街区和曾经的商业中心改造后,更有高大上的感觉,能给城市带来更好的形象,以及更能带来宣传的效果和作用。
但是,拆掉这些历史街区和曾经的商业中心,弊端也非常明显。
由于历史街区和曾经的商业街,是长时间历史遗留的文化资产,拆除会割裂成为文化的脉络。
在武汉的历史中,汉正街、钟家村、户部巷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街区,拥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着非常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拆除这些地方,反复修砌,反复折腾,不仅会破坏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会影响市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拆除曾经的历史街区,以及繁华商圈,也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拆除商业中心和繁华商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真正解决城市发展,应该是从根源上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大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当然,拆掉曾经的历史街区和商业街,从某种程度而言,拉高了这些商业中心的运营成本,特别是租金水涨船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与之对应的是产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会提升,毕竟商家逐利的本质上,这一切运营成本的增加,只会分摊在消费者身上。
而当初主要拆除曾经的历史街区和商业中心,这里当时一定是一块肥肉,拆改方、设计方,以及施工方,对历史街区和商业中心的改造,并没有照顾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以及消费习惯,并没有将这里的历史文化传承,反而表现出逐利般的短视,短时间拉高运营成本,赚了一锤子买卖钱,让这样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传承断档。

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和眼光处罚,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加强城市软实力的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让这个蛋糕越做越大,而不是在蛋糕不是很大的时候,想着分蛋糕。

人气旺,并不代表一定要拆除或者改造,城市的发展应该有计划、有规划、有节奏,非常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发展,只有保护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藏富于民,让老百姓都敢于花钱,乐于花钱,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更能为武汉这座城市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