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不同区域物价差距很多吗 这样现象的背后 到底折射出什么问题


武汉不同区域之间,物价是否相差很多?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披露:“汉口的物价实在太贵了,同样是嫩莲子米,纸坊10元一斤,汉口要30元一斤”,这是江夏和汉口的网友对于当地的物价不同的阐述。
这名网友表示:“难怪住在洪山区南湖的爹爹婆婆,会搭七号线去纸坊买莲蓬(65岁以上地铁免费)。”
同样是莲子米,王家湾那边要28元一斤,而武昌这边的光谷青年城,老莲子米8元一斤,嫩莲子米13元一斤。

同样在武汉,在不同的区域,莲子米的价格真是天差地别。
那么,这样的现象,在武汉非常普及吗?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会有失真实,更有失公允。
不同类型的商品,在武汉不同的区域,价格和价值当然会不一样。

最为明显的就是房价,武汉中心城区中,位置越好,各种配套越完善,价格越贵,武汉中心城区的房价大概在2万一平米左右,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户型,不同配置的价格肯定不一样,我们仅仅只说个大概,不考虑目前房事和楼市明显处于下行的实际情况。
而武汉的远城区,特别像江夏、蔡甸、黄陂和新洲这些区域,房价普遍比中心城区要低很多,这是对于中心城区和远城区的定位决定的,更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资源配套的分配决定的。

从房价单价的角度而言,中心城区远远会高于远城区,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武汉这座城市体现得非常明显。
那么,房价的价值和价格体现得非常明显,武汉不同区域的物价相差甚远,那么,生活消费品,以及生活日用品,武汉各区域的价格差距很大吗?
我们需要对不同产品进行不一样的界定。
对于一些价格统一的产品,武汉各地的价格差不多会高度统一,商圈、火车站、景区以及相关垄断的地方除外,比如武汉小瓶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市场上的零售价一般是2元,虽然小部分地区的价格会略低,但是武汉绝大部分地区的零售价都是2元,这样价格统一的产品,基本保持了武汉全区价格的高度统一。

当然,武汉这些成品的商品,价格或许高度统一,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差距,差距相应不会那么大,比如去超市购买饮料,购买饮食方面的食品,一般价格或许统一,或许有差距,差距不会那么大,除非周边没有竞品,在阶段区域形成了非自然的垄断。
价格不统一的商品,容易引起武汉各区价格的差异,而这些价格不统一的商品,更多体现在水果、蔬菜、农副产品、肉类,这类型的产品基本上每天一变化,而且同一个小区不同的商店有不同的价格,武汉不同区域的价格差距更加明显。

比如,不同地区的菜价和水果的价格,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供应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武汉这些不同区域的菜价或者水果相关的价格,为何差距那么大呢?
一方面,成本的价格不一样,中心城区的成本往往更高。

一般而言,大商超往往比菜场更贵,菜场一般比街边摆摊的爹爹婆婆贵,同样的蔬菜,大商超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比菜场更高,而特别是武商和中百这样的国企,价格比一般的商超要更贵,入场费更高,这些商超会把成本全部算到商品里面去。
而菜场更多的档口是个人经营,成本要比商超低,物价自然比商超便宜。
在街边摆摊的爹爹婆婆,没有档口的租金成本,很多菜都是自己种的,经营成本更低,因此售价也会比菜场更便宜。

也就是说,居民在不同地方买到同样商品不同的价格,更多承担了经营者的成本。
中心城区的地价贵,门面租金贵,特别是那种商圈或者写字楼附近,而这些成本会强加给消费者,造成中心城区的物价普遍较贵,一方面是中心城区的地价、房价和租金比远城区贵,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的各种经营成本,远远高于远城区。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规避自己承担了太多商家的经营成本呢?

在中心城区,虽然物价普遍比远城区要高很多,实际上,中心城区有很多老破旧的民房,这些民房普遍在二环内,由于拆迁成本太高,无论是武昌,还是汉口,都有大量这样的民房,去这些中心城区蹭他们的配套资源,价格不会很高。
如果是周边没有这些老破小的民房,周边物价也不便宜,那么在网上团购平台下单,也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只不过网上团购平台,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基本是平台给你挑选好了配送过来。

在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薪资普遍不高,物价逐步上涨的情况下,武汉各区同商品不同价格的现象会非常普及,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自己怎么去减少生活中的成本,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加舒服,更加良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