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对于武汉的基本印象是武汉很大,但是很分散,三镇林立,两江三岸,分不清主次,是一个没有市中心的城市。
武汉高度的分散化,不像上海,外滩就是上海的游览中心,南京路就是上海的商业中心;也不像北京,天安门广场是进京的游览中心,长安街、王府井是市中心;还有成都的天府广场,南京的新街口广场,大连的中山广场,重庆的解放碑,沈阳的沈河区中心庙等等,有当然的市中心和商业中心。
那么,武汉的中心在哪里?
如果以老武汉为衡量标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江汉路到六渡桥一带是老武汉的商业中心,而随着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协和医院、中山公园、新世界百货、会展中心、华美达酒店这一块的崛起,很多人认为这里取代了江汉路一带,成为武汉新的中心。
但是,无论是江汉路一带,还是还是国际广场一带,都是传统意义的商业中心,而非市中心。
那么,怎么辨别武汉的中心在哪里呢?
我们需要从武汉的起源和由来、两江交织、三镇交汇的构造来辨识,武汉三镇链接的纽带是什么?武汉靠什么把三镇连接在一起?
答案不言而喻,是长江大桥和江汉桥。
那么,从历史武汉的建城角度而言,长江就是武汉的中心,长江沿岸就是武汉最发达的区域,武汉建城起步从武昌的黄鹤楼、司门口开始的,而汉口在开埠以后,重点也是沿长江的区域是发展的重点。
在曾经的武汉中,武昌的中心是司门口,汉阳的中心是钟家村,汉口的中心是六渡桥到江汉路一带,这三个区域的特点是都离长江或者汉江不太远,作为母亲河,长江哺育武汉沿江的父老乡亲,武汉三镇的发展,源于长江,由将文明和繁荣,带到长江沿岸,长江沿岸自然是武汉的中心所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各种设施配套的完善,现在的武汉无限扩容,城市的构架和配套大变样,已经完全更新了曾经武汉的中心城区范围,促使现在的武汉,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市中心。
武汉七个主城区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汉阳在王家湾和钟家村,洪山区在街道口、光谷,武昌区在汉街、中南、司门口、徐东,硚口、江汉和江岸基本都是二环内,青山在和平公园东到天兴洲的区域。
其实,这些区域都是商业中心,而非真正意义的市中心。
从某种意义而言,汉口被认为是武汉的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
大家熟知的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传统的武广商圈、江汉路商圈、汉正街商圈,以及沿江大道,无不展现出商业之繁荣。
武昌是传统意义的文化旅游中心,以及教育中心
武汉的城市名片黄鹤楼,武大,东湖都在武昌,武昌有2所985大学,7所211大学全部坐落武昌,武昌更有着全市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
青山区是老武汉的经济支柱,工业中心
汉阳是武汉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
光谷是现在武汉的技术中心、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
光谷不是一个行政区,而是功能区,全名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里聚集了很多高新产业。
于是显示出武汉没有中心,但是又有多个中心的局面,说明武汉是一座包容并序的城市。
从武汉未来规划的空间格局而言,武汉市提出构建“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国土空间基本格局。
官方重点表示:“加强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三城”差异化发展和一体化融合。”
也就是说,总规把汉口、武昌、汉阳放在同等地位,一碗水端平。广义上,可以理解成汉口、武昌、汉阳都是中心,武汉有三个中心。
武汉的中心从写字楼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究竟。
武汉写字楼的分布逻辑也很清晰,一个是沿江,另一个是靠大学。
首先是一江两岸,长江北侧的汉口区域,写字楼较为集中。长江南侧的武昌区域,写字楼则较为分散,这可能与武昌湖泊众多有关,包含了东湖、南湖、沙湖等,就把商务区割裂开了,很难打成一片。
这个结构和深圳有点像,都是多中心布局,而且各组团独立发展,没有连成片。
除了沿江区域,武汉还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写字楼集群区域,那就是光谷,无论是关山片区,还是光谷中心城片区,写字楼集群的密集程度很高。
从这样的空间格局和城市规划而言,武汉的未来依旧不会有唯一的市中心,会继续呈现出多中心的空间形态,因此,对于武汉的市中心在哪里的争论,可以跟随武汉城市的规划和武汉空间的布局而宴席旗鼓。
其实,争论武汉的市中心在哪里没有意义,如果看到武汉的优点,哪里都可以是中心,如果看不到武汉的好,哪里都不会是中心,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争议,更多的是心平气和能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