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苏州、武汉,拼了!


最新热文:批复了!东北、中部、西部,出圈了(点击此处可查看)
作者:余飞
01
苏州、武汉加入战斗
当上海与西安在争夺新能源第一城上,激情四射的时候,苏州和武汉,还在为如何搭上这趟列车而寻求破解之道。
武汉方面:
7月11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了研究更好服务和支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扩大销售,深耕省内市场、抢占国内市场、开辟国际市场,持续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转型发展,推进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做强岚图、猛士等重点品牌,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更好发力新赛道。

目标很明确,湖北要借助“东风”这股风,实现武汉汽车产业转型,并给予东风集团不遗余力的支持。
汽车是湖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东风又是湖北汽车的当家人,东风好,湖北的汽车产业才能好。
事实上,年初已经看出了武汉的决心。今年3月份,武汉市与东风集团联手掀起了汽车市场的补贴战。
目的,就是帮助东风集团解决燃油车库存,回笼资金,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
东风集团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个目标:
东风汽车旗下主力自主品牌将在2024年实现100%电动化。到2025年,旗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年销量将达到各200万辆,届时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将达到5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将达到70%。
苏州方面:
近日,苏州市明确,在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超60%,其中,纯电车不低于更新公务用车总数的18%。
同时,在3月23日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上,苏州提到,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借鉴兄弟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自抬标杆,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
02
谁更有优势
2022年,西安凭借比亚迪大卖和比亚迪最大生产基地优势,从上海手中夺得了新能源第一城宝座。
但屁股还没坐热,上海在今年前5个月再次反超西安,重新夺回第一席位。前五个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50.45万辆,同期整个陕西的新能源汽车产量35.24万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这个排行榜上,江苏虽然位列第四,湖北位列第七,但前者是常州的功劳,后者的主要功劳虽然在武汉,但在主要城市排名中比较靠后。
江苏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第四,常州居功至伟。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实现整车产量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
同时,常州2022年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苏州虽然是最牛地级市,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且已经形成了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但新能源这个当红的香饽饽,是苏州的短板。
武汉亦是如此。
湖北省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其中十堰生产了10.6万辆。武汉没有披露具体的产量数据,但权威媒体披露,2022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

武汉是传统汽车工业上的耀眼明星,其传统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但新能源赛道上,武汉显得后知后觉,好在现在正在全力拥抱。
那么,苏州、武汉押注新能源,各自有什么优势?谁更容易成功?
武汉的优势更明显。
首先,相比于苏州,武汉拥有更完成的汽车产业链。
苏州曾经也有过汽车大城的梦,但梦碎了。当年的“前途”品牌,如今处在困局之中,不仅没有帮助苏州在汽车产业上卡住位置,反倒拖累着苏州的汽车产业。
中国城市造车“失意者”联盟/搜狐城市制图
在新能源赛道上,苏州一方面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造车新势力。曾以蜻蜓标志出圈的前途汽车昙花一现,另一家引入苏州的新势力奇点汽车,在2022年7月宣布破产重组。
另一方面,目前面临在新能源产业上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的龙头企业偏少,旗舰型项目不足,行业影响力比较有限等问题。
相比之下,武汉扎实的汽车工业基础,让其有了后发优势。
汽车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省内聚集了约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1578家汽车产业规模相关企业。作为中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之一,东风公司是湖北车企的领头羊。去年底,2022湖北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东风汽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均列榜首。
此外,根据九派新闻披露:
武汉,仅经开区就集聚了10余家整车厂,5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200亿元。
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大城,转型中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决心。毕竟选择、取舍和改变是最痛苦的。
但从湖北省今年的表现来看,显然已经做好了全面转型的决心。东风集团未来自主品牌将全面实现百分百电动化。
不转型不行,时代在鞭策着每个城市作出决定。
03
新能源汽车百家争鸣
新能源是中国在汽车工业中实现对西方弯道超车的最佳赛道。
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助攻下,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超越了全球汽车第二大出口国德国,今年一季度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再次重塑了中国汽车城市的排名座次。
在传统汽车工业上处于劣势的深圳、西安,是最大的逆袭者。两座城市凭借着比亚迪的总部基地、最大生产基地,纷纷上了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列。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狂奔也在助力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
今年一季度,西安GDP增速位居万亿GDP城市首位,深圳的GDP增量全国第一,其背后都有新能源汽车的大功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正因为新能源汽车如此重要,所以在新能源产业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全力以赴。
前不久,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宣布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继续执行到2027年。
财政部初步估算,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中央拿出了5200亿资金直接支持新能源汽车赛道。
各城市,则打响了新能源汽车混战格局。主要城市都参与进来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苏州、武汉外。郑州最近也传来了大消息,富士康宣布新能源汽车将是其下一个重点板块。
西安为了与上海较量,更是谋划草堂工业区铁路货运专用线,这条线路被外界视作比亚迪的专线。
广州提出,计划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智能汽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占比达到80%。
这意味着,在传统汽车工业上的王者,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依旧要做领头羊。
传统汽车大城的沈阳、长春,也行动起来了。随着宝马和奥迪的表态与再投资,也加入到了混战大军当中。
新能源汽车,倒逼着传统汽车大城转型,也催生了一批新星。这告诉我们: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是牢靠的,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自身的产业升级,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才能立于潮头之上。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入读者群,请联系微信:593594349(备注好来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