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只是传令官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读《申辩篇》。那时我还年轻,只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研究生院,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所以,那个时候,我只是把这篇文章当成一篇单纯的历史记述来读,看到苏格拉底在国民会议上申辩自己无罪,以及雅典民众无论如何也要投票杀死苏格拉底。
很多年后,我在历经十多个春秋寒暑,看尽了人世间的起落后,回过头来再来翻这篇小文章,才真正读懂了苏格拉底。
波希战争后,雅典的商人集团趁势做大,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商人集团春风得意,以为自己荣宠在身,必然繁华永固、基业长青。
商人集团大权在握,以为自己折冲樽俎,必然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商人集团九五之尊,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以自己为“一”。
在这个繁花似锦、春色满园的时代里,却有一个下等人出来跑出来唱反调。他四处找人辩论,宣扬自己的主张:商人们都没有道德,欲望张扬,贪得无厌,必然遭到天谴。
他不仅宣扬这些主张,还向商人的孩子们宣扬这样的人生观:人要有道德;要做一个正义的人;要与自己的父母走不同的道路。
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
这个人遭到了商人集团的憎恨。商人集团恨他与自己唱反调,让自己名誉受损;商人集团恨他动摇民心,破坏自己的统治基础;商人集团恨他拐走了年轻人的心,让自己的家业继承出现了问题。
所以,他们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国民会议,并将苏格拉底逮捕到现场,与之展开形式上的辩论。实际上,这场辩论无论如何进行,它的结局都是注定的,那就是:杀死苏格拉底。
于是,苏格拉底被杀死了。苏格拉底只是一个人,无力反抗。苏格拉底只能接受赴死这一条道路。
但是,苏格拉底死了吗?
不,苏格拉底并没有死。苏格拉底什么都不是,苏格拉底只是历史的传令官。
苏格拉底什么都没有说,苏格拉底只是传达了历史的命令。
那么,现在苏格拉底死了,历史的命令就失效了吗?
并没有!历史的命令还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原本本的在那里。
所以,在苏格拉底死后,历史的命令还是照原样执行。
很快,刚刚遭遇伯罗奔尼撒惨败的雅典再一次遭遇惨败。在与马其顿之间爆发的喀罗尼亚之战中,雅典惨败,并在此后被马其顿国王统治,直至最后并入古罗马版图。
在这场大战前,雅典内部反马其顿派和亲马其顿派之间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派交替占据上风。
这一系列内部斗争是围绕与马其顿的合约展开的。而关键则在于维持与马其顿之间的合约能否继续为商人集团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合约是有利的,那就继续维持下去。
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合约是不利的,那就与马其顿开战,尽管这个条约的内容很宽和,尽管雅典人也很清楚自己的军力无法与马其顿对抗。
但是,当时雅典的商人集团正经历自伯罗奔尼撒大败后又一个新的盛世期,又是一轮春风得意,又是一轮以我为“一”。
那么,面对雅典商人集团的自大,历史就会宽恕他们吗?
并没有!历史的命令还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原本本的在那里。
雅典的商人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者,他们可以与马其顿一战。
这个商人集团以为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利益搏一把,以为自己的冒险与投机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回报。
于是,他们冒险了,他们撕毁了与马其顿之间的合约,发动了战争。
结果已经写在那里了,那就是历史的命令。
历史的命令就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原本本的在那里。
所以,你看,当雅典城邦的商人集团自己以是,投机冒险的时候,他们就看不到前面的路。他们的大脑被对利益的冲动充满,他们满脑都是对投机的快感的追求,他们全身心都被财富所吸引。
所以,你看,当投机成为风尚时,雅典城邦的命运就步入了螺旋下坠的轨道。
所以,你看,苏格拉底什么都不是,他只是历史的传令官。杀死苏格拉底,历史的命令依旧会被原样执行。历史的命令就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原本本的在那里。
延伸阅读:
人民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唯一出路!
《捭演论·内篇》下载地址
历史,历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