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期:春秋奇人左丘明


很多我的老读者习惯先看我每天的副贴Today系列(历史上的今天,Today in History),然后再看主贴。如果今天你也是这个阅读顺序,正好。因为今天的主贴文章写作灵感正是来自副贴中提到的那个历史事件,由1933年纳粹德国盖世太保机构的设立想到了一个中文典故和几个成语。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奇人左丘明
春秋时期鲁国出了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叫丘明,因其祖上担任过楚国的左史官,所以被尊称为左丘明,并被孔子尊为君子和同道中人。
被孔子尊为君子和同道中人?这是多高大的人格?!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论语 - 公冶长》)
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这种行径,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可耻。”
哇塞有没有?简直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我想不出孔夫子口中还有哪个人得到过如此之高的推崇。
左丘明是个盲人,但眼盲心不盲,写出了两部伟大的书,一部叫《左传》(”Commentary of Zuo”),一部叫《国语》("Discourses of the States”)。
《国语》记录了周朝及其各诸侯国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国别史之祖。
所以中学语文课上大家都知道了左丘明这个励志的名字。

出自《国语》的三个成语
《国语》中有个典故,原文是: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这个典故至少留下了两个汉语成语:卫巫监谤、道路以目。
卫巫监谤说的是周厉王严禁国民谈论国事,专门设置了“卫巫”(卫地的巫师)来监视人民,鼓励人民之间互相告密检举,抓住就杀。
严刑峻法之下,草民无不从者。人们很快就都学会了把各种想法憋在心里,走在路上碰见谁也不说话,打死也不说,因为你不知道谁是卫巫,谁会举报。
民众都闭嘴了,厉王大喜,对召公说“你看,这些刁民这下都老实了吧,再也没有人敢传播谣言乱说话了。”召公接下来说了一句话,又给汉语留下了一句著名的成语——“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确堵住了谣言,但也堵住了民众的嘴,这可比堵住河流的后果更可怕。)

成语英译
典故讲完了,其实大家中学都学过,大概淡忘了。
今天讲到了三个汉语成语,你觉得这三句成语分别怎么翻译成英文呢?
卫巫监谤 - use wizards of Wei to monitor;我觉得这里的“卫巫”特别像当年德国的盖世太保或明朝的东厂锦衣卫。
道路以目
- 形容的就是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People are frightened into complete silence
but to exchange their hatred with eyes. 这句英文不够好,欢迎大家讨论如何翻译这个成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It is more sinister and ominous to stop people from speaking than to block the river flows.(wiktionary)
封建社会人们没有盐论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被迫学会了“眼语”,跟谁都不敢随便说话——啥也别说了,都在眼睛里了。我每次跟东北人喝酒听他们说“飒也别嗦了都葛酒里啦”就想起了道路以目这个典故。

You May Also Like
第1606期:很多人等了他半辈子也没等到
第1384期:麒麟就是长颈鹿?
第1490期:Chinese Screen And Japanese Byobu 在医院候诊时写的一篇小文
第709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地之盐”?
第603期:scapegoat 为什么人们都用羊来替罪?
Thank you for reading:)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