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网络
每年秋季入学,都有很多大学生后悔自己选择的专业,有的人甚至因为实在无法适应专业生活而选择退学复读。
很多人大学后会感慨:中学时代的努力很重要,但做生涯规划时的选择更加重要。
也许一个关键时刻的明智选择,能够四两拨千斤,让你在付出相同努力的条件下拥抱更加闪闪发光的未来。
如何选专业才能不后悔?
小TIE在这篇文章中将从四个部分讲述。
01 了解自己
02 了解专业
03 统筹权衡
04 认清“后悔”情绪
01
了解自己
自我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他人聊天,写日记等都是逐渐了解自我的方式。而当下,如何快速对自己以及努力方向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首先,探索“三个圆圈”。
第一个圈:我喜欢做什么?
(What I like to do)
把自己的目标、理想的生活状态、心仪的职业,也就是心中认定的最终flag放在里面,越具像化越好,比如“我想获得设计师专业比赛的第一名”。
第二个圈:我能够做什么?
(What I am able to do)
把自己目前拥有的能够实现第一个圈中目标的硬核技能放在里面,也就是你的“交通工具”,比如“我会画画、我会手工、我会使用PS、AI等设计软件......”
第三个圈:我可以做什么?
(What I could do)
你可以学习的技能、职业、专业、收益等,这代表着你能够生存下来的空间,且范围非常广,所以经常容易在此迷失,比如“我不去做设计师,我也能做自由画家养活自己”。
图丨Bilibli@ONLee
接着,从三个圆圈的交集判断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并反思努力方向。
三个圆的交集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你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以及怎么去。
仅一三交集意味着你大致有想法,但是缺乏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支持。这时候你就可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提升自己身上,缺什么就去学什么。知道目的地,为此建辆巴士也无妨。
仅二三交集意味着你在顺其自然,你忽略了自己最想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时候你其实需要在许多你能做好的事之中选择最能够让你感到幸福和自我实现的那个。
仅一二交集意味着你想得太美好,比较少关注到是否可实现。这时候你或许需要接地气一点,结合现实情况完善目标,根据自身来规划可操作的路径。
人们在发现自己处在后三种状态时,的确容易感到迷茫。但其实只要按照自己的速率前进,总会逐渐接近目标的,差别只在于时间。
同时,也可以选择心理测试这一捷径。短时间内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画像,但不一定准确。
常见心理测试: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https://www.apesk.com/holland/index.html
卡特尔16PF
https://types.yuzeli.com/survey/pf16
大五类人格测试
https://www.xmcs.cn/x/dwrg60
MBTI测试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E4%BA%BA%E6%A0%BC%E6%B5%8B%E8%AF%95
02
了解专业
如何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专业真相?
《这才是我要的专业》这一选专业工具书以“专业概况”“核心课程”“发展前景”“学习成本”“专业特色”“在校生活”“所需证书”“专业排名”等八个维度展开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
包括专业的基本特点,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就读学生的能力要求。
千万不要以刚刚结束高考的中学生阅历,仅凭刻板印象,轻易对某一专业下定论。
核心课程
虽然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特色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核心课程是大致相同的。进入自己心仪高校的官网,可以查询到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
发展前景
一个当前热门的专业在毕业后是否依旧热门?
某一专业所在领域是否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就读这一专业更适合读研还是就业?
关于专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未来四五年的发展前景,应该尽可能地详尽了解。
学习成本
有的专业就读费用本就不低。
有的专业就业后的薪资回报相较学习成本而言并不高。
有的专业入学后可能面临出国等更高效但成本也更高的提升机会。
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丰裕的家庭来说,学习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专业特色
某些专业属于专业大类里的细分方向,提前了解专业特色可以帮助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未来。
比如翻译专业相较于英语专业更偏实用性,而商务英语相较于英语专业更偏商务知识与技能。
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结合各个大学的特点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
以英语专业为例——
中国传媒大学的英语专业开设了节目主持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侧重于英语教育和教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商务英语为特色;
中国政法大学强调英语系学生的法律常识,开设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专业有民航业务方向。
(内容参考自《这才是我要的专业》)
在校生活
这一专业大学生活的典型一天是什么样的?
课程安排是否紧张?
校园活动中是否有相关社团活动?
……
寻求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可以对未来大学四年的专业生活有直观具体的了解。
毕业要求
这一专业毕业前是否有实习经历要求?
这一专业毕业前是否有证书要求?
如果未来打算从事本专业工作,应该考取哪些证书寻找哪些实习让自己在这一领域更有竞争力?
而考取相关证书又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提前了解,早做准备,可以让自己在大学阶段更有目的性,让努力更高效地收到回报。
专业排名
目前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尚未公布,可以参考2018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页面。
图丨第四轮学科评估
本文篇幅有限,只讨论了专业信息方面需要了解的方向。
为了填好志愿,还需要了解城市、大学、就业等多个影响就读体验的因素,在权衡之下做出最佳选择。
更为详细的信息,可参考《这才是我要的专业》。
(购买指路→理想树图书旗舰店)
03
如何尽可能做出最佳选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难有可以完全兼顾兴趣、专业、大学、城市、就业的最佳选择。那么,在权衡利弊时,如何做决策才能相对更加理想?
英国管理学家斯图尔特·普提出过一种多因素辅助决策工具——决策矩阵:
第一步:列出所有的选择项;
第二步:确定影响选择的因素及其权重;
第三步:将每项评分和相对重要性的权重相乘做出最终分析。
例如,在选科选专业时,充分了解信息后,可以列出类似如下表格:
收入(30%) |
喜好(30%) |
擅长(20%) |
大学优势(20%) |
||
专业A |
|||||
专业C |
|||||
专业E |
最终得出总分最高的专业,即是最佳选择。
04
认清“后悔”情绪
即使做了很详细的攻略,也仍然有可能后悔。
因为——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选择意味着放弃。根据稀缺原则(Scarcity Principle),当某件事物非常稀缺、难以获得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件事物更有价值,更想获得它。
对于“得不到”的人和事,距离感带来了想象,而想象中的一切总是一帆风顺的。人们会忽略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将完美的幻想投射到这些得不到的人和事上,让“如果当初”的那条世界线越发完美,衬托得现实生活越发糟心。
“人得到的信息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很多人在阅历增加后后悔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却忘记了当年的自己所知道的信息量有限,即使是现在悔不当初的决定,也已经是当年能为自己做出的最负责的选择了。
当然,有时人们的确因为收集信息不足而未能做出明智选择,但还有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也许很难得到全面信息。
负面情绪的确需要宣泄,但一味沉溺于后悔情绪会让一个人为自己目前遭遇的一切挫败找到合适的借口,继而无数次沉沦在自己可能拥有的大好人生的幻想中。这样的借口与幻想,对于现实的改变毫无用处。
村上春树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每一个选择都有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一个人在选择后需要做的,是通过努力,承担相应的负面影响,并努力减小这种负面影响,让曾经的那个选择成为正确的选择。
你会是无数个平行时空中最好的那个你。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那个高考第一天失利的女生,最后考上了北大
点击看看:这届高考作文怎么写才能更出彩
点击看看:高考定心丸:你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点击看看:学生时代三大错觉:TA喜欢我,这题选C,我能学好
点击看看:征集丨如果高考考这个,我一定是第一名
点击看看:我发现一个规律|我的INFP朋友都在985!
点击看看:桂海潮丨我们小镇做题家,一样可以拥抱浩瀚星辰
不想错过更新的话
记得把TIE设为星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