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回信|停!这里拒绝自我PUA!


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海绵宝宝》
@匿名
tie,怎样才能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啊!
我被同学语言暴力过,现在总是怀疑自己,认为自己有错。
但其实「罪不在我」,那些话是谣言、是诋毁,却实实在在地伤害着我。
我好自卑啊…甚至不敢回应他人的评价,不论恶意善意……
你好呀,我是小编只只。
看见你的留言,我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学生时代,我也算是循规蹈矩、随分从时的「好学生」,虽然得到了很多夸奖,但好像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乖巧」而发自内心地开心,反而陷在内耗与高要求里难以解脱。
有些时候,我真的很羡慕班里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不良分子」,尽管他们时常受到「权威」的责备,但在我眼里,他们至少鲜活自由。
说到底,我向往的不是「变坏」本身,而是他们做自己的勇气。
1# “好像总有眼睛盯着我”
有这样一个残酷却现实的真相——
如果将漫长的人生视为一场游戏,人物角色一旦在一个群居社会中生存,那么「不在乎他人的目光」便是一项地狱级难度的任务。

图|网络
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婴儿从镜像阶段开始,就把建构自我的过程建立在了对镜像的认同之上,「镜像」即为「他者」的最初形态。
当一天天地长大,「他者」的样态逐渐多元化。
而难以躲避的「他人目光」,便是「他者」的一种具体表现。
「他者」是一切「非自我」的存在,它是——
他人的评价、
社会的规约、
世界的准则……

图|网络
当你因他人无意的神情而自我检查,
当你因有失偏颇的评价而辗转反侧,
当你觉得与「他者」接触的每时每刻,
都需要戴上面具以维持良好形象。
你会惊觉,
「他者」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你曾无数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以此约束自己。
当我发现「有人盯着我」,且自己不自觉地服从于这种凝视时,我懊悔过、恐惧过。
原来,自己以为是自己的那些时刻,也不过是「他者」镜像投射中的自我。

图|网络
在世俗的牢笼中,我一次次看似「聪明」的妥协与退让,竟让我不再是我。
原来拉康所说,「我们将不可避免地疏远我们自己」,并非那般晦涩难懂。
难道,你和我只能屈服于规则,
无从逃脱「他者」的掌控吗?
只要活在人群里,
就必须为「他者」而生吗?
我不知道,但我尝试寻找答案。
2# “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他人的目光」可以称为「凝视」。
萨特认为,在他人的凝视下,为取悦和迎合他人,凝视客体会在自我审视中竭力符合凝视者的标准,即内化他人的凝视,从而背叛自己的真实意愿。
然而,「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根本目的不是评判自己,而是观察自己。
苏格拉底曾言,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但更重要的是,
「过度自省」的人生是没办法过的。

图|网络
记得我最苛责自己的一段时间,我会把身边一切事情不如意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尽管我清楚地知道,那与我无关,但也会为哪怕只是万一之一的错误而自我消耗。
当排名不再是最耀眼的第一时,
我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尽管我和宝座仅有分毫之差;
当部员留下烂摊子时,
我反思自己没能传达到位,
尽管我已经千叮万嘱;
当别人轻率地留下一句对我的负面言论时,
我会在无数个瞬间想起那份难堪,
尽管那个评价并不客观。

图|«黑暗荣耀»
「自我反省」可贵,但「过度自省」不可取。
其实,「过度自省」是一种执念,是戴上合理性面具的「自我攻击」。
当「吾日三省吾身」被极端化,其正确性便有待商榷了。
换言之,「吾日三百省吾身」「吾日三万省吾身」并不能真正帮助你成长,只会让你不断地求责于己,带来无限的负能量。
倘若你真的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
那便道歉吧,不要留在心里;
倘若那些言词不过是旁人未经证实的恶意揣度,
那便无视吧,不要反复懊恼。
3# “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
如果「过度自省」不受控地发展,「自卑感」便会随之而来。
当「反刍思维」作祟,你在经历负面事件后,会对消极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从而变成一种负担,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图|«朋友请听好»
在走不出的「自省漩涡」里,
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羞耻的;
在无休止的「精神内耗」中,
你将丧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配得感」。
自我PUA是丧失自我的开端。
你花费大量时间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
你总是尝试理解别人的处境,
你总是习惯包容别人的过失,
你扛下了一切指责,
但是你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图|«初入职场的我们»
当肩头的重担不堪重负,
你依旧PUA自己
「是我不够强大,不怪别人」。
只因为,
你在努力地做一个「好人」。
「好人」只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在自省与内耗中感到自卑;
而「坏人」似乎就没有这样的困扰,因为他们懂得「与其责怪自己,不如发疯别人」。
所谓「好人」,其实是「高敏感人群」——
天生有高度的同理心,但常常情绪疲惫;
容易感受他人情绪,但常常被人说「想太多」;
容易思维反刍、精神内耗,而陷入无尽的焦虑;
有很强的自尊心,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因此感到自卑。

图|网络
「高敏感人格」是一种天赋,但请别让TA影响你的日常生活。
在难以自洽的时候,请给你的「好」掺杂一点点「坏」,先暂停「向内探索」的进程,转而「向外探索」,去觉察从未看见的事物,进而接纳自己、悲悯自己。
或许,你不能一蹴而就地实现转变。
但你可以从此刻开始,
不断告诉自己,
“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

图|«樱桃小丸子»
写在最后
纵使人生不过沧海一粟,但请记得,在你的世界里,自己高于任何人。
大道至简,你犯的错误没有那么严重,你在意的事情比不上你自己本身。
我知道这很难,
但我仍旧要坚定地告诉你,
你可以只属于你自己。
文|只只
编辑 | 檀姜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TIE回信|好想摸她的白腿,我不会是女同吧!
点击看看:Dbq,我有情感洁癖
点击看看:人生目的地清单|高考结束后一定要去的地方
点击看看:高中越自律,大学越堕落?
点击看看:我是J人,但我好羡慕P人的洒脱!
点击看看:为什么我劝你去外地上大学
点击看看:征集|你瞒着父母偷偷做过哪些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