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网络
晚上好,我是小编知一。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同学——
TA是一个略显内向的孩子。
老师、家长和朋友都觉得TA懂事又稳重,
总是默默地,尽力完成他人交给的任务。
然而当TA置身社交活动或团队活动时,却总是异常紧张,
看起来格外钟情于孤单,也更愿意独自应对问题。
TA会在人群中黯然失色,尽管TA也希望能像e人一样,轻松地与人交流,结缔友谊,
但每当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又总会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让别人满意,并因此担忧焦虑。
这种惶惶然使TA在人前时常显得笨拙。
TA,是许多人的缩影。
或许你也体验过类似的情境——
别人自如地在社交场合驰骋时,自己却宛如一块“隐形的”拼图,怎么也嵌不进那张画面中。
我不想做“社交白痴”了!
同为这个群体中一员,“社交白痴”也是小编用以自嘲的绰号。
其实,我们的挣扎并非源于不愿意交流,而往往是一种深埋在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图|《0.5的男人》
心理学上的“社交焦虑症”描述的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常感觉到极大的不安和紧张,害怕被评价、害怕出错、害怕成为焦点。
因为我们往往高估了别人对自己不利表现的关注度和反应,这一现象就是常说的“聚光灯效应”。
我们会过分认为自己是他人关注的焦点,我们的每一个小小失误都会被放大检视。
而实际上,我们或许根本没那么瞩目。
每个人内心可能都住着这样一个“社交白痴”,只是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是否会过分关注自我表现?
是否会担心自己的不完美被他人察觉?
是否会因自以为的他人的目光,而在社交中产生种种的不自在?
这种过分关注自我的心态可能正是社交困境的一大根源。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社交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还是为了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联系?
怎样才能变成“社牛”?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困境,其实也大可不必慌张,
我们可以从认知开始,先认可这种现象出现的合理性,而不要过分苛求。
图|《凪的新生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社交焦虑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机制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例如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
作为一个普遍的情感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社交焦虑,
要记住,这并不是你的错,它也绝非个例,因此完全没必要陷入到内耗当中。
01
你才不是一个人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社交的本质其实应该是真实的自我展现和情感的交流。
我们参与社交活动,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完美的个体,而是为了寻找与自己相似、能够产生共鸣的人。
我们要明白的是,其实社交恐惧也只是一种自然的人类防护机制,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
当时的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威胁,所以对“不确定的新事物”持有警惕和担忧的态度是有利于生存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人际关系中尤为明显。
人们处于陌生的社交环境时,怕表现不好,怕做错事,怕人笑话,这其实都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相信大家就知道,你绝不是惟一一个内向的或面临社交焦虑的人。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只不过表现的方式和处理的方法不同罢了。
理解这一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策略或许就能有所转变。
02
试着关注下其他人
当我们过于关注自己,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评价的漩涡,而忽略了与他人的真实互动。
心理学家建议,想要克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
图|《凪的新生活》
当你与他人交往,不妨尝试更多地去倾听对方说话,去体会对方的情感,去思考对方的需求。
这样,你就会发现,当你真正关注对方时,你自己的不安和紧张自然会减少,
因为你不再那么关心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更多地是为了与对方产生真正的连接。
03
每个人都可以不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这是无法避免的。
而真正的成长,并不是去努力掩盖这些不足,
而是学会接受它们,并尝试在这些不足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一个害羞的人他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注意到细节,更善于倾听;
一个话少的人可能更能沉稳思考,更有深度。
我们应当接受自己的样子,没有必要去向他人证明什么。
接纳自我,深化对自我认知,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
每个人都可以不完美,你也不例外。
图|《0.5的男人》
当我们接受了这一切,或许再次站在人群中时,就不心生焦虑了。
而当我们不再试图成为那个在社交场合中最受欢迎的人,而是开始接受真实的自己,尝试找到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时,
那一刻就是我们走出社交困境的开始。
写在最后
在这个“社交的时代”,人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这确实给一些人带来了压力,造成了社交焦虑。
面对困扰的最好方法不是逃避,而是直面问题,尝试理解,并寻求改变。
冲破束缚,不仅是为了获得勇气,更希望你能理解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
社交真正的意义与魅力,大抵只有我们真正放下桎梏,置身其中,才能体会。
而现在我只希望你记住:
站在人群中,你脚下的舞台,
应当仅仅是一个展现自我的秀场,
而绝非左右你人生的牢笼。
文|知一
编辑 | 檀姜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TIE回信|好想摸她的白腿,我不会是女同吧!
点击看看:我真的会发疯,为啥一到深夜就emo
点击看看:人生目的地清单|高考结束后一定要去的地方
点击看看:高中越自律,大学越堕落?
点击看看:我是J人,但我好羡慕P人的洒脱!
点击看看:盘点你做的那些“见不得爸妈”的事
点击看看:征集|那一瞬间,我放下TA了
点击看看:我是一个熟人面前大e特e的i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