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爱在日落黄昏时
@匿名
TIE,我已经上大学啦。最近有一个男生经常找我聊天约我出去玩,之前以为他是那种「全班女生的男闺蜜」,就很正常地一起自习,一起逛街,和他一起玩也的确好开心。但后来才知道他和别的女生关系没这么深,昨天他甚至突然表白了……我和他相处的确很舒服,但可能我总是把他当男闺蜜吧,我感受不到对他的心动。
真的有「和他在一起很开心」但「不心动」的情况吗?
我要同意吗?
晚上好呀,我是小编文笙。
不用奇怪,人是复杂的,人的感情自然也很复杂。「和ta在一起很开心」但「不喜欢ta」很正常。
简单说来,就是他对你而言以情绪吸引力为主,性吸引力很少或几乎没有。
/1#/
性吸引从何而来
狭义说来,性吸引专指性方面的吸引力。某人对你有性吸引,意味着ta会让你产生性唤起、或促使你产生关于性的想象。
广义说来,性吸引还包括了浪漫吸引。某人对你有浪漫吸引,则意味着你会对ta产生相处、交往、结婚等浪漫想象。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很难对你产生性吸引?
01 性取向不同
性取向,指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上受到的异性、同性或两性的恒久吸引。
性取向不同,他是男生,而你喜欢女生,她是女生,而你喜欢男生,不在对方的「魅力扫射范围」内,自然感受不到对方的吸引力。
图|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这件事
02 「没眼缘」
基因的选择使然,性吸引的产生往往来自简单粗暴的第一眼心动。当觉得一个人举手投足撩人心动,长得好、身材佳、甚至是体味让自己舒服,就会想和ta在一起。
图|网络
以身上的味道举例。每个人都会分泌一种名为费洛蒙的激素,形成自己的独特生理气味,生活中被称为体味。
而大量研究表明,人体中存在让人们相互吸引的味道,它会直接引起大脑反应,产生性冲动。至于究竟会被怎样专属的味道吸引,也会受到基因中MHC相异性的影响。
其它外部因素同样如此。进化的本能使然,人们潜意识中,仍然会选择自己更符合自己审美的,也就是自己眼中基因优良的选手。
个头矮的对个子高的人天然更加心动,长得不好看的对漂亮的人天然更加心动。甚至即使没有过于特殊的要求,但基本都会在生物进化的原始选择下倾向异性特征更加明显的对象——男生个高声音粗,女生胸大腰身细。
如果ta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甚至不太符合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标签——男生安静温柔,女生豪放粗犷——就更难有性吸引出现。
图|怦然心动
03 「竹马敌不过天降」
研究发现,一起长大的男女,尤其是6岁之前就在一起的,成年之后对彼此的性吸引力极低。这个现象被称为「韦斯特马克效应」。
这一效应的出现一般会被解释为基因里为了防止近亲基因交配的预防机制。毕竟6岁之前更容易接触到的,是自己家中的兄弟姐妹。
因此虽然总有很多「青梅竹马」小甜剧,但事实上,当你和你的青梅竹马6岁以前就已经光着屁股一起玩了,那么很遗憾,ta很难再对你产生性吸引。
图|以家人之名
/2#/
开心但不心动,要继续吗?
首先,自己不喜欢对方,却明显感觉相处很舒服,那么在异性恋的前提下,对方有可能是喜欢你的。
你们的每一次宿命般的巧合,都可能是ta拼尽全力制造的必然。
明明不够适配,但ta却在绞尽脑汁地将自己调整出你最喜欢的模样。
没能击中自己的爱意可以拒绝,但至少可以留有余地地尊重。
其次,为什么明明不心动,但和ta在一起仍然很开心?
因为ta提供了足够的情绪吸引力。
当一个人对你有情绪吸引力,说明ta能带来更多情绪价值。一般说来,这样的人情商高,性格好,思维敏捷,有人格魅力。与这样的人相处会很舒服,也会让自己越来越好。
图|怦然心动
完全不喜欢的人和方方面面都心动的人自然不需要纠结,
而如果情绪吸引力与性吸引力只能二选一,怎么选?
01 时间越久,情绪吸引越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芬克尔把马斯洛需求引入婚姻关系,认为在婚姻中追求爱和浪漫这类精神价值,就像立于山巅,很美,但也更容易缺氧窒息(Finkel et al., 2014)。
初见时再浪漫的「怦然心动」,如果没有细水长流的「陪伴支撑」,也会在茶米油盐的日常琐碎中消磨殆尽。
「性吸引」是有限的,通常会在一对情侣相处一年后开始减退。
Graham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亲密关系持续时间小于1年的人,对性缺乏兴趣的人数占比大概是21.5%,而亲密关系持续时间大于1年的人,对性缺乏兴趣的情况则达到了40.0%。
而「情绪吸引」却和时间增长呈正比。时间越久,越会发现一个人妥帖周到,让人安心。
因此只有性吸引的亲密关系是靠不住的。
亲密关系更好的状态,是情绪吸引为主,性吸引为辅。
图|花束般的恋爱
02 没有「一见钟情」,依然可能「日久生情」
朋友同样可以发展为恋人。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达努·安东尼·斯廷森与团队调查了近1900位对象,发现其中有66%的人说自己的亲密关系始于友谊。
很多参与者表示,他们之所以成为朋友并非源于性吸引力或者浪漫意图,截止调查时,他们的友谊平均持续了一到两年。
斯廷森还说,「友谊和浪漫之间的界限可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清晰,甚至是模糊的。」
互相知根知底的朋友彼此之间少了对对方的浪漫想象,不会因为不切实际的粉色气泡而「上头」,自然也就很难「下头」。
同时,友谊的亲密感意味着爱情三角理论中已经具备了稳定的亲密感,如果好好培养激情感和承诺性,那么这段从亲密开始的关系或许会更加持久。
图 | 网络
写在最后
对于正在备考的中学生,TIE的建议仍然是,无论存在情绪吸引还是性吸引,高考前都不建议谈恋爱。
而对于已经上大学的同学,TIE更想借这篇文章,探讨大家对爱情的刻板印象,以及对性的观念。
性,不是一切的答案。
爱情,也并非只有「电光火石」「轰轰烈烈」一种模式。
这世间情意有千万种,其实并非一定要分门别类地划分出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
每一个望向彼此的眼神中闪烁的亮光,都值得好好珍藏。
文 | 文笙
排版 | 檀姜
·Take It Eeeeeasy·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
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如果回到5年前,我一定这样劝自己……
点击看看:高中越自律,大学越堕落?
点击看看:拒绝月经羞耻,性教育的无知到底伤害了多少女孩
点击看看:征集 | 你有哪些小众却不被人理解的爱好?
点击看看:「她那么漂亮,成绩一定很差」
点击看看:如果回到5年前,我一定这样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