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之战:逆境中的绝望突击,朱棣最后一击实现翻盘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53篇,本系列以新闻视角解析明史,给您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朝。
上接此章击败强大政权的关键,在于分化其文臣和武将(时政记者读明史52)
前言
白沟河之战是中国八百年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建文帝拿出朱元璋为他准备的家底,从各边区抽调精锐60万,号称百万,向北平压来。
尤其是为了克制骑兵,还专门从云南抽来久经战火淬炼的火枪兵。
没有任何支援的朱棣,如果退守北平,将是又一个困守易京的公孙瓒。因此他只得南下迎战,去迎接一系列惨败,并在濒死之际赢得最后胜利。
贼众飞矢如注,上(朱棣)乘马凡三易,三被创,所射矢三服皆尽,乃奋起进,以剑左右击之,剑锋缺折不堪击,籍鞘引退,贼渐来逼。------《奉天靖难记》
一、
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孩子李景隆,带着建文在明朝各边区抽调精锐凑的60万大军,北上与朱棣决一雌雄。
此行将星荟萃,聚集了各边区的名将,哪个拎出来都能让敌国胆寒。
越售侯俞通渊,洪武朝的骠骑将军,玩了一辈子骑兵,此时被建文请出山,带着大明最精锐的御林军豹韬卫精骑和河州卫在京听操的藏族骑兵。
老将郭英,朱元璋的小舅子,当世诸将中资历最深战绩最辉煌者,多次重大战役的敢死队队长,曾带着10几个人摸进王保保的十万大军营寨,让元朝最后的精锐化为一炬。
都督瞿能,蓝玉西征时的搭档,此前作为大明西南的定海神针,牢牢看管着缅甸王国的前身---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陕西军区老大陈晖,此前在甘肃洮州卫任职,长期为明朝镇守西番门户,手下大量西凉铁骑。
朱元璋养子平安,统帅着辽东骑兵主力,常年在东北跟蒙古人、女真人厮杀。
安陆侯吴杰,明二代中的佼佼者,统率着国防第一线的山西边军。
.....

明朝火枪兵
建文这边的将领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战功累累的军区司令级别,到了朱棣这边,其核心大多都是管千把人的营长。
比如,靖难功臣中名列第一的丘福,靖难前是千户.
功臣排名第二的朱能,靖难前是副千户。
谋将张玉,此前只是一支5000人部队中排名靠后的指挥佥事。
列功臣第四的陈珪,已经65岁了,也是个千户....
朱棣的部将都是40多岁以上,且多是凤阳周边人,升不上去不是机遇问题,是能力真不行。不然朱棣日后当了皇帝,也不至于自己可怜巴巴的带病五次北征蒙古了。中间朱棣曾想休息一下,让丘福领兵,结果全军被歼,主帅身死....
针对朱棣的骑兵优势,建文也进行了专门布置,找来了骑兵的天敌---火枪!他从云南至少调来数千名娴熟的火枪兵,这些人长期活跃在跟麓川王国丛林战的第一线,把即将崛起的战象之国硬生生从云南打到缅甸。
敕符到日,昼夜缉垒金齿、楚雄、品甸及兰仓江中道,务要城高壕深,排栅粗大,每处火铳收拾一二千条或数千百条。云南有造火药处,星夜煎熬,以备守御。---云南在朱元璋时代就大规模装备火枪,他曾要求云南多地至少准备上千条火枪。
火枪的装备意味着朱棣将很难攻下官军准备好的阵地,他唯一取胜之道只有通过战术性调动,从而攻击移动中的敌人。当然现在朱棣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二、
对于李景隆北上的大军,朱棣没有固守北京城,即使兵力占劣势,他也只得南下迎击。
其实他也只有这么一个选择,他只有北京城,假如被围困后根本没有援军。历史上曾有个公孙瓒,袁绍大军大军压境时选择龟缩在北京附近的易京,最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四月二十日,两军汇于河北保定市东北的苏家桥,隔白沟河对峙。
当夜突降暴雨,原野顿成水乡,平地积水达三尺。朱棣账内的雨水漫上床铺,他只得在床上叠放凳子,坐以待旦。
看来今年河北的暴雨成灾并不是孤例。
大雨持续了三天,期间双方不能再战。这三天也是军中许多人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只是他们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尚在憧憬着打完仗后能回家抱抱襁褓中的孩子。

《山河明月》中的朱棣
四月二十四日,天空放晴,朱棣带全军主动出击。
战前为鼓舞士气,他一一点评了官军诸将:
李九江(李景隆)志大而无谋,自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刚愎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儒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其来无能为也。
在白沟河前,他选一处河流浅缓处,令百余人持续向对岸放火炮,期望官军误以为此处是渡河地点。他随后带大军循河向西北而行,日中方渡河。
原以为骗过了李景隆,可刚渡完河后,朱棣却发现官军早就在对岸布置好阵地,领军者正是被朱棣评论为“刚愎自用”的平安。
朱棣大惊失色,折腾了大半天渡河,竟被平安破了自己料敌如神的名声。为了在诸将之前挽回面子,他只得愤愤不平的说:
“平安竖子,往从我出师塞北,频见吾用兵,故为先锋。吾今日破之,要使其心胆俱丧,不知所生。”
朱棣令精锐骑兵冲击地阵,没料到平安根本不防守,竟率麾下辽东铁骑对冲过来,且毫不落下风。朱棣的各支部队也投入战场,力图冲破沿河防线,让己方占优势的骑兵有更多的机动空间。而官军各部队也陆续支援过来,几十万人就在一个狭小的地带厮杀。
燕军虽然精锐,但在这种拼人头的混战中落了下风,战线缓慢后移。眼见手下即将溃败,危急时朱棣令太监狗儿带自己的贴身卫队杀入敌军,勉强维持住战线。
(朱棣身边的太监各个都是猛将,狗儿是女真人,后来和太监郑和一样也被赐名,叫做王彦,成为大明在辽东的首任辽东镇守太监。)
朱棣岂能容忍初战就受挫,之后竟亲自杀入官军阵地。这时就轮到官军火器发威,火枪自不用说,最令燕军印象深刻的还要数“一窠蜂”,这玩意就是明朝版的集束火箭,将上百发铁弹放入其中,点燃火药后可万弹齐发。
日后朱棣叫人编写的《奉天靖难记》中特意写到该火器,称其“发无不中,射人马皆穿,但耳边有声,如蜂鸣歘而过”。
虽然《奉天靖难记》中为了充脸面,称“我军俱无所伤”,但真是情况是燕军死伤惨重,连朱棣带着的亲随都或死或逃。战至深夜,朱棣发现自己身边竟只剩下3人!
当时天黑不见五指,朱棣迷失了方向,在旷野的尸体堆中四处乱走,终于走到河边,通过河水流向辨别出方向,勉强走回营寨中。
堂堂燕王,竟窘迫如此。
第一天的窘境让朱棣冷静下来,他悲哀的发现两个现实:
一、擅长冲垮步兵方阵的幽燕骑兵,今天竟然拿装备了火枪的官军全无办法。
二、像今天这种双方激战于狭小地域的消耗战,官军的数量优势能够战胜燕军的质量优势,这种仗再打两天,他朱棣就要跟朱元璋相逢了。
不过幸好,朱棣作为统帅能身临一线,能敏锐发现局势的变化。不像官军,建文皇帝稳居南京城,军中主将李景隆端坐在中军大营,远离第一线。
当日战斗,官军中有几百个蒙古人见燕军这边老乡多,投奔过来。占下风的燕军没有半点自信,当夜将他们全部杀掉。
三、
第二日,朱棣又带全军渡河。
昨日的战斗让李景隆信心百倍,不再在河边设防。他将六十万大军摆出十里长阵,等待燕军再来冲击。其阵中刀枪如林,利刃在阳光下闪耀;火枪也早已上膛,只待燕军骑兵冲锋。
可之前的惨败已经给了朱棣教训,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在冲垮官军,不再敢下令冲锋,只是跟官军对峙起来。
(朱棣)戒中军张玉,左军朱能等,必先摧贼锋,继以马步齐进。《明太宗实录》
根据燕军的布阵,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前、左、右、后四军,朱棣只带着数千蒙古人及少数亲卫坐镇中军。

朱棣军布阵情况。出自网友“永乐大帝明成祖”的视频截图

官军布阵情况。出自网友“永乐大帝明成祖”的视频截图
见燕军迟迟不动,李景隆蔑视的一笑,下令全军突击!
长达10里的阵线黑压压冲着朱棣压来。四川军区司令瞿能一马当先,儿子瞿郁、瞿陶紧紧跟随,直捣燕军之阵!
之后的是俞通渊手下由蒙古人和吐蕃人组成的豹韬卫,陈晖带着甘凉铁骑,徐凯带着松潘吐蕃铁骑也相聚跟上,数十万人砸到燕军前军和左军防线。
人多就是这么任性,即使没有什么技巧,硬砸也能砸开你的阵型!
前军张玉急忙让丘福带上万骑兵反冲锋,却被逆推回来,但算是拖延了一点时间。
眼看着前阵要崩,朱棣只得抽调左军和右军前去支援,勉强维持住战线。
李景隆等的就是这一刻,下令平安的辽东骑兵和吴杰的山西骑兵出击,直奔燕军左路。
原来这才是李景隆的杀招!

战局示意图。出自网友“永乐大帝明成祖”的视频截图
已经燕军左路抽调了许多人,很快就无法抵挡。左路的陈亨是燕军将领中在靖难前资历最深和官衔最高者,洪武年间就当了北平军区司令(北平都指挥使),此时眼看战局即将崩坏,他亲自提刀向前,竟被重创,失去了指挥能力。
燕军士兵们也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死死抗住没有崩溃,不让平安迂回到中路。
平安不耽搁,继续向燕军阵后突击,竟冲垮了后军房宽、刘才部。
这意味着燕军很快就要被包圆了。
注意到后路危急,朱棣让儿子朱高煦留守中军,自己带精锐紧急支援后军。
朱棣带人来到后军,勉强稳住阵脚。可没过多久,他一回头,竟发现瞿能父子高喊着“灭燕”也杀到了!俞通渊也来了,滕聚也来了!
这意味着,燕军前军已经被击穿了,残余兵力只得聚成几团勉强抵抗,等着被慢慢消化。瞿能等人竟带兵从间隙穿过,追朱棣而来。
后军很快被冲垮,连朱棣的亲卫都被冲散,人人陷入各自为战。
最惨的还是朱棣本人,一波人围着他厮杀,他的箭已经射尽,胯下战马接连被射死,已经换了三匹。他的长枪也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只能拔剑阻挡喷涌而来的敌军,而剑锋很快又被砍断。
在官军逼迫下朱棣落荒而逃,却被河堤所阻。瞿能这时自后方杀来,眼看就要砍死朱棣,他只得弃马爬上高堤。
此时朱棣身边什么都没有了,没马,没枪,没刀,没弓箭,连头盔都被瞿能的儿子瞿陶射掉,披头散发的站在高堤之上。
官军们也下了马,一群人登上高堤,向朱棣围来。
贼众飞矢如注,上乘马凡三易,三被创,所射矢三服皆尽,乃奋起进,以剑左右击之,剑锋缺折不堪击,籍鞘引退。贼渐来逼,限以二堤,上见贼尽驰马,越堤逆之,佯以鞭招后,贼疑有伏,不敢追踰堤,止于堤傍,适汉王率精骑千余至。----奉天靖难记

此情此景,犹如乌江前的项羽四、
危机时刻,朱高煦带着千余骑兵赶到。这些人都是朱棣亲卫,战力彪悍,眼见燕王危急,便舍弃中军赶到这里,将朱棣救了出来。
此时朱棣的前军已经基本被打崩,左军朱能部和后军房宽部也快要被摧毁,实力保存下的只剩下右军李彬部,但也跟官军的老将郭英搅在一起,无法抽身。
燕军失败就在眼前,而朱棣手上只有朱高煦带来的这千余骑兵。去救谁?去前军堵住窟窿?去帮助李彬击败郭英,然后利用右军这点兵力稳住阵脚?或者逃回北平,婴城自守?
朱棣都没有,他竟带着这千余骑兵,从平安、瞿能等部的间隙中钻了出去,直奔李景隆大营而来!
这是朱棣最后的绝命一击!
只是一条不可能再回头的路,以千人挑战李景隆防守严密的大营。如果失败,他还能去哪里?
瞿能等人或许是被燕军参与纠缠住,或许因战斗已久马力疲惫,竟没有追上朱棣。
李景隆手下已无预备的骑兵,只得睁大眼睛看着朱棣直奔前来,急令守卫士兵加强防守,并让前方将士回援。
朱棣到了!他并没有直冲大营,他知道自己这点人根本冲不进去。他绕到上风向,放起火来!
四月的华北平原经常刮大风,转眼间火势就变大,朱棣也趁机杀入营中。他们从火焰中钻出,满脸黝黑,从杀戮场而来,像野兽一样眼睛中充满疯狂,营中留守的官军不敢抵挡。
这千余人在大营中四散开来,杀人放火,摧枯拉朽。一个个帐篷被点燃,一座座仓库被点燃,一面面旗帜被砍倒。
在前面厮杀的官军回头,眼见大营起火,听到象征主帐危急的号炮响起,有看到象征主帅李景隆的帅旗被砍倒,大惊失措!
终于官军崩盘了,兵败如山倒,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冲在最前面的都是最勇猛将领,几乎全被战死,瞿能父子三人战死,俞通渊父子战死,平凉卫指挥滕聚战死.......
上面将领好歹姓名流传下来,更多的中级军官死的默默无闻。
皁旗张,逸其名。或曰张能力挽千斤,每战辄麾皁旗先驱,军中呼“皁旗张”。死时犹执旗不仆。
王指挥者,临淮人。常骑小马,军中呼“小马王”。战白沟河被重创,脱胄付其仆曰:“吾为国捐躯,以此报家人。”立马植戈而死.....
平安侥幸不死,在辽东骑兵的护卫下逃了出来。老将郭英也及时向西退却,李景隆向南退却。辎重未被烧毁者,尽入燕军之手。
李景隆逃入后方基地德州,燕军也紧追其一路南下。
闻燕军追兵将至,胆寒的李景隆弃城而走,他连军粮都没烧毁,竟遗留百万石粮食。
朱棣继续乘胜而行,很快达到济南城下。城中主将是山东参政铁铉,一个将刚大胜的朱棣又打入谷底的男人。
在济南的大明湖畔并没有夏雨荷,有的是后人为铁铉建的铁公祠。

大明湖畔没有夏雨荷,只有铁公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明靖难史事考证稿》王崇武《永乐皇帝大传》毛佩琦《大明帝国:建文帝卷 》 马渭源《明成祖大传》商传《奉天靖难记》《明史》《明太祖实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