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阴气越来越重,5个必备的养生知识,一定用得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说起秋分,如《孝经纬》所载:“(白露)后十五日,斗指酉,为秋分,秋为阴中,阴阳适中,故昼长夜短亦均焉。”可见秋分之“分”,即昼夜、寒暑、阴阳平分的意思。

故而自秋分以后,天气向凉的感受便会愈加明显,而从理论上来说,秋分的开始,正意味着深秋季节的正式到来。且在天地间这种新地阳消阴长的大背景下,自然间的肃杀之风和凋零之意便会日趋加重。

为此《遵生八笺》告诫我们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也就是说,在秋分后的环境中,如果我们不能贯彻“养收”的大道,而取“纵敛”的小路,那么不仅肺脏将因“燥”而伤,同时到了冬季身体还会更容易消耗自己的脏腑之气,并更难“奉藏”其所需的能量。

因此这秋分后的下半场秋季身体保养得如何,正同我们冬季的状态息息相关,而在当下这个阴重阳减的仲暮之秋,这5个必备的养生小知识,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多加留心。
第一:秋分后,宜收不宜散
自古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其中秋收不单指秋季收获果实与谷物,同时它也在告诫秋时的人们,应当“收敛”起来;关于这点《金匮要略》中亦有佐证:“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当敛神收心,勿为发扬驰逞。”

这里的“收敛之令”具体到生活上,主要有三忌,一忌是过度运动,使身体大汗淋漓,致使身体“泄”大于“敛”;二则是感情过于大开大合,表现为大哭大悲或是大笑大喜,这感情张合力过大,亦会致使身体“泄”大于“敛”;三忌则是内心过于纠葛,总是处于忧虑、恐惧、烦闷等状态中,这些状态本质上都是“内耗”的一种,因此也会加重身体“泄”的速度。

且在这三季之中,“思”最伤脾而“忧”最害肺,其中秋要养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之所以要保脾,主要是因为待冬季到来之时,若没有健康的脾胃,那自然就无法通过饮食来保养身体,所以说养肺是为了当下,而保脾则是为了冬季的滋补做好准备。

第二:秋气清,多转身体轻
秋分时节的养生操,主要重在“掩耳”和“侧倾”两个动作,而这两个动作不仅可以有效伸展两侧胁肋和脊柱,同时还可以缓解平日里腰椎、肩周及腰背处的酸麻,并起到调达肝胆和益气养肺的健效。
第一式:盘坐伸臂手掩耳

第二式:展肘扩胸头左转

第三式:伸胁侧身正脊柱

第四式:拨耳沉肘舒腕指

第三:秋冻时,头凉脚暖肚不满
自古逢秋之后,天气会有一个迅速的转凉之时,而在这段天气凉而未寒之际,正是一个开始秋冻得好机会,关于秋冬《云笈七签》中说:“秋宜冻足冻脑,卧以头向西,有所利益。”也就是说,人在秋季最好不要像冬季那般裹得太过严实,这点在民谚“(秋时)头凉脚暖,肚不满。”这句话中也能窥知一二。

其中之所以要“头凉”,是因为秋时露头,可以让头先感知到自然即将变暖的趋势,而这种提前感知,正是在给后续冬季的严寒打下了一剂预防寒症上头的“预防针”。

其次要保证“脚暖”主要源于古人“天冷,寒从足下起。”的告诫,在古人的分析中,脚为“多经所过”之处,因此寒气一旦侵入,便容易令人上皮下酸,甚至连志气情绪都不能调达顺畅,故而《书》也记载有:“八月望后(农历八月十五以后)少寒,即用微火暖足”这段告诫。

最后关于“肚不满”,是因为秋分以后,天气渐寒,因此彼时我们的胃口也会相较夏季来得更好一些,所以到了秋季时,很多小伙伴就会不自觉地多吃起来,可如果吃得太多,虽说口腹之欲已足,但是身体代谢之苦已满;而过剩下来的营养,便会在身体中形成脂肪,致使人愈发肥胖,体质也愈发痰湿。

且吃的过程,身体内的气血便会过分集中于脾胃旁侧,而这样一来,身体用以御寒防凉的气血就少了,受凉的概率也就增大了,所以如果有非常容易在秋冬吃撑的小伙伴,不妨试试用健脾的食方来保持好脾胃与气血的健康状态。

第四:秋风爽,登高促肃降
每逢秋来,虽说天地不如春夏那般繁盛殷实,但是气温却更加适合我们外出登高,而自古人之所以会选择在秋季登高,一是考虑到了秋季凉爽气温更易登山;二是为了排解心中愁秋、郁秋与悲秋之情。

另外风水上说过:“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地为阴。”而高山之上,正是阳气聚集之处,因此登高望远不仅可以解秋乏,更可以聚敛自然中的阳气以振奋精神。

且在山岭较多的区域,其自然环境也远优于现代的居民住区,因而登高之际,当人们吸收了秋时的清新空气,不仅能令神情更加愉悦,同时还能一降心肝中焦躁的虚火,因而登高远眺,便非常适合一些逢秋“易凉易火”的小伙伴。

第五:秋性敛,调养需睡眠
从长夏到秋收的时候,正是人体代谢有快速转变的阶段,而随着秋分以后昼渐短而夜渐长的趋势,此时养生调息也应当遵循“阴阳适中”的规律;且在古人看来,健康合理的睡眠,正是保证人体营养平衡的第一关键要素。

加上,保持良好的睡眠,同时也是秋季养阴收敛的重要一步,而睡好了,还能帮助五脏平顺内里的精气神,这样一来情绪也能得以调畅,自然就不会出现因“情”而“泄”的问题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秋季的睡眠,我们不仅要保证睡眠的量要足,睡眠地质同时也不能轻视,而秋冬季人最适宜睡眠的时间点,在21点至十点半前后,但有时即便想到点即睡,可是身体好像怎么都不肯答应一般,甚至于头脑胡思乱想,一夜翻枕倒被以后,竟至熬到了天明都未曾睡去。

而我们之所以难于秋夜入眠,其一是因为身体虚劳身烦所致;其二则是因为身体相较春夏,则更易受到秋风秋雨所带来的影响,以至于有时情绪不免会变得情绪低沉且容易敏感;因此在这两者的加持下,自然秋季便更难入眠了。

所以如果各位小伙伴常常因为睡眠问题而倍感苦恼的话,那么不妨试一试用食补的方法加以调剂,这食补之法出自《秋季摄生消息论》,原文是这样说的:“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精气。”

而在秋季的诸酸之中,最宜睡眠之酸,当属酸枣仁了;且对于一些因身体“虚劳身烦”而失眠的小伙伴来说,便最适合多泡点酸枣仁来喝。

提起酸枣仁,《本草纲目》记载说它:“味酸、性平、无毒,主祛邪气,安神养心,平胃气,通七窍,补中气,增津液。”;此外酸枣仁还在西方享有着“东方睡果”的美誉,所以如果各位小伙伴最近总是睡不好,那么不妨试着用酸枣仁熬一熬粥,或者煮一煮水来喝。

但虽说夜间将睡之时不建议大量饮水,但是在睡眠前一个小时补充好水分以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显然是颇有必要的,所以大家不妨平时熬一些酸枣仁膏来饮用,这样到了晚上既可以补充好水分,同时还能让自己的睡眠更加安稳。

准备食材:熟酸枣仁180克、罗汉果100克、柴胡36克、佛手36克、生甘草18克、冰糖20克、蜂蜜适量、饮用水800毫升。
第一步:药材洗干净后,浸泡,可以晚上浸泡。
第二步:用砂锅加水入800ml饮用水,然后用武火烧开,然后文火慢煎,在慢煎过程中,需剪去一半水分。

第三步:之后过滤进行第二次煎煮,此时的再煎去一半以上的水分,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过滤。

第四步:接着在第三次煎煮的时候,加入冰糖,然后熬至浓稠收汁,待膏体冷却以后,加入适量蜂蜜进行调和,再装瓶密封保存,饮用时可先加入温水调化,在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前饮用。

当然如果你觉得亲自下厨制作太过麻烦,那么不妨试试我们家的这款酸枣仁膏,我们家的这款酸枣仁膏。
内富含了益精固肾的桑葚、滋补活气的桂圆、养容补血的黄精再有调节滋味的蜂蜜,这样每到秋夜的晚上泡上一杯,即可以润一润嗓,同时还能降下体内的燥气,令睡眠更是增添了一份安稳与保障。

特别注意:服用酸枣仁膏时,时间最好控制在睡前一小时,另外泡膏的水要用温而不是用热,用热的话,膏内优质蜂蜜的安神效果就会被减弱。
遵生养命特推出香疗板块——欢迎关注

分享健康也是一种快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