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关注我
静坐练功何以健身强身?基本的道理是通过静坐,可以调节人的大脑皮层,调节呼吸系统并激发血液的循环和经络穴道的畅通,收摄散乱的心神,从而达到心神安宁,并平衡阴阳五行生克关系。
静坐——是古代老祖宗修身养性的传统功夫。在我国儒、释、道、医、武也多是自古由此悟道修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亦主张“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明朝郑宜也提出:“闭目养神,调息养气。”佛家讲:“‘戒、定、慧’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处在松弛、无意识无杂念的状态下,脑的思维射线会发出8一14赫频率的a波,正是这种a波,才可以使人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正是这种状态,才使长期弃置的90%的脑细胞得到开发和利用,并活化了具有更大潜能的右脑。
这样,就使大脑神经处理内外信息达到最佳状态,于是便提高了想象力,顿悟与灵感便产生了。
由于顿悟和灵感具有突发性、契合性、不自觉性和可靠性。掌握这种认识方法,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信息到时,要有悟性。
静坐之所以能治病、强身、激发人体潜能,在于它符合人体运行规律。从生理学上讲,血液阻滞而生百病,比如:
(1)呼吸不正常,不能很好地吸收氧气和吐出碳酸气;(2)有的人腹力不充实,腹部发生<span data-bjh-target="淤血,因此使其各部失去调和(因为一般人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存在腹部)。(3)内脏器官是交感神经与付交感神经所支配,不能直接受大脑控制,在生理学上就叫作不随意肌。当我们睡觉时,全身静止它仍在作用,并不稍停,一般来说不能以我们心意来左右它,所以当它阻滞而病,就使人们难以预防;(4)心脏跳动时,对于动脉接近而有力,至于静脉管,则是从头部和四肢,回血入肺,受心脏跳动力量的影响比较微弱,所以,也容易阻滞。
那么血液怎样才能通畅不停滞呢?
只有静坐功夫——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正常。因为呼吸的功用就在于升降横膈膜,使腹力紧凑,逐出腹部瘀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全身。如呼吸功深,加强内脏感觉,就可使不随意肌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心脏的跳动,也自然循序而有力。这样,血液循环便十分优良了,新陈代谢也就加速了,在做深呼吸时并可激发全身经络穴道的运动和气道的畅通,对疾病可做到防患于未然。
从心理学上讲,静坐可以养心,心理作用更能影响生理。譬如:内心惭愧,面红耳赤;内心忧煎,就发白貌悴,这就是心理影响形体的表现。愉快时五官见闻感觉优美;悲哀时,便完全相反,这就是心理影响五官。兴奋时食欲便能增进;郁闷时则见少,这是心理影响肠胃。愤怒的感情能使血液及各部组织中产生毒素,这是心理影响肠胃。愤怒的感情能使血液及各部组织中产生毒素,这是心理影响到了血液。
心力强劲能获高寿。从解剖生理的观点来说,中枢神经一脑和脊髓,也是联系、管理和调整神经活动的总机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中,在做实验时,曾使狗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液,那是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这也是心理影响到生理的一个说明。
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我们发觉往往有些搞体育的人,锻炼筋骨肉十分强健,但一旦发生不测的疾病,便无法抵制,甚至有的终生残废,而一般禅师或哲学家,往往借修炼心意的养心作用,获得高寿。比如:光绪年间的禅师虚云和尚就活了一百四十多岁。
静坐不但能驱使血液循环优良,有序,更可使心理平静安宁,使心理现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坚持长久者,还可以去掉自身的污染,迷惘,以及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气,进而达到净化心体。
静坐是集中力和耐久力的一种最好的修炼。我们用一块玻璃片或用一个凸镜,在日光下照一张小纸片,不一会就燃烧了,这是集日光集中于一点,发生的高度热力所至。我们再看山洞里的滴水,日久竟把坚硬的岩石穿透。不管是“聚光取火”,还是“滴水穿石”,都说明集中的力量和坚持的力量不可估量。
又如苏东坡有诗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唯不见人,嗒然忘其身。”这样集中心力于一处,作画使能神化,治学便能深造。所以,古人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说。静坐就要有这股钻劲,就要有这种精神。精神集中才能静心,静心才可养心延年。
当然,成功之道在于坚持日久。今日不成功明日接着干,明日不成功,复日一样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久功深,总要桶底打穿。同样在静坐时人宜排除一切杂念,集中力量和坚持下去,从而达到思维修之目的,是很快的。
人的一生中有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等苦恼。例如:迷于财物、酒色、气恼妒嫉。这些都是贪、慎、痴、慢、疑的表现。
当你静坐日久功深时,以上这苦就很难干扰你。这是因为天长日久的修炼,有了念力和定力的结果,在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时有办法了,不会执着了,开智慧了。练习静坐者,凡事应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心净身亦静,岂不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