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 周二
辛丑年腊月廿三
今日小年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也来聊些轻松的话题吧,比如,过年要准备哪些年货啊?哪些食物更健康,吃起来更没有负担呢?中医又是如何看待“吃”这个话题的,中医里有没有一些可以“多吃不腻、少长肉”的小技巧呢?趁着年终岁尾的时刻,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吧。
如何定义“胖”
切入正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偏中医的,还是趋近于现代医学的?”
我想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自己喜欢中医,当然是中医的思维模式,但我想说,可能大家的思维模式很可能已经在不自觉中开始偏向于现代医学了,不信吗?那您觉得哪些人属于“胖”呢?
◎八岁手绘
大家默默思考一分钟,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了吧。
……
让我来猜猜您的答案是如何定义“胖”的,毕竟这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调理思路。是与体重相关,与BMI相关,与甘油三脂、胆固醇相关么?如果我猜对了,那不可否认的说,大家的思维模式已经开始西化了。
接下来大家也不妨猜猜几千年前,《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时的中医人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 ”
伯高曰:“人有脂,有膏,有肉。”
……
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灵枢·卫气失常》
也就是说,纵使是跨越千年,尊贵如黄帝一般的人物,也会思考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胖?什么样的状态才更健康?”
岐伯回答说:评判一个人是胖是瘦,我们要看他“皮肉”的分布情况和“皮肉”紧实程度,以此可以分为肉人、脂人和膏人,“肉坚,皮满者,脂。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我们常说中医思维是宏观的,现代医学是微观的,其实,单从对于“胖瘦”的理解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肉者,脾之体(中医五体指筋、脉、肉、皮、骨),皮肉的紧实程度、分布情况正是脾胃运化能力的体现。显然,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更中医,更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中医思维来聊聊我们的“新年食谱”吧。
肉人
首先,我们要知道,有肉不代表“胖”,有肉更不代表需要减重。气血津液是人体机能活动的重要来源,肌肉、脂肪也是。“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也就是说膏脂是机体津液的一部分,千年前的中医人就已经认识到“肌肉、脂肪”对于人体能量代谢、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更留下文字说:“其民华食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所以,在我看来“肉人”就是健康的“胖子”,他们“身体容大”,肌肉较发达紧实、脂肪较少。肩宽,背厚,臀大,腿粗,大骨架,此类身材的人们男女均可见,他们食欲好,食量大,如果说一定要给他们一份“新年健康指南”,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01
肺主一身之气
现如今有了现代医学的加持,其实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肺主气,司呼吸”的中医理论。呼吸就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人体所有的神经、肌肉、血液运行均需要氧气的加持,才能够完成正常的运转,这也就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大体意义。
而我们想要身体中各个部分的运转更加灵活、顺畅,自然也就需要“气机的流畅”,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气体交换的”效率,效率越高,我们的能量来源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低,男人的呼吸频率比女人低,有长年运动习惯的人们会比常坐办公室的人们呼吸频率低的原因。
所以,我给“肉人”的第一小建议就是运动,比如,像游泳、羽毛球、瑜伽之类的全身性有氧运动,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肺脏功能,让它与自身“容大”的身材更匹配。
02
舌体红
脂人多痰,肉人多火。“肉人”属于多气多血的体质,但也更容易出现“郁热”“内热”的问题,如果出现食欲亢进、有口气、便干或便秘、舌质红等问题,则需要考虑清降胃火、通腑泻热。
◎八岁手绘
短时间服用防风通圣散是一种选择,也可以日常饮用绞股蓝代茶饮,尤其是伴有血脂异常的人们。绞股蓝被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中待开发的第 一 位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安神健脾、补气生津之力,现如今更是调节血脂、调节血糖的主力军。
脂人
脂人的身材特点是介于“膏人”与“肉人”之间的,他们有肉,脂肪分布地也很匀称,四肢均匀、肤质细腻,但就是缺少“力量”,肌肉较少,皮肉的紧实程度较差,此类人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均一型肥胖”,也是“三高”问题的重点筛查人群,更是需要早重视,早调理的关键人群。
喜欢中医的朋友可能听过两句话“肥人多痰”“肥人多气虚”,所以,想要减重的人多会选择利水渗湿或者益气健脾的方法,但是如何判断自己的是属于“气虚”还是属于“痰湿”呢?却鲜少有人聊起了。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一般来说,气虚为先、痰湿为后,气虚则多乏力,痰湿者多厌食。所以,我常会听到有人说,胖子不爱运动,喝点凉水都长肉,这些说的都是中医里的“脂人”,而真正想要“脂人”变成“平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如何给脾脏减负。
1、观念上的转变
地中海饮食常常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代表,日本的饮食也是很有代表性的,所以,我们鲜少会看见特别胖的日本人。但很奇怪,近些年我们国人,却频繁被“三高问题”“肥胖问题”所困扰,内分泌科也从过往的“常规科室”变成如今的“超级大科”,其实,这都与我们固有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地中海饮食是橄榄油、酸奶、杂粮豆类和蔬菜的组成,日本饮食是多鱼肉少红肉而多豆类、菌类的清淡搭配。而我们的饮食习惯刚好与此相反,是多碳水而少蛋白、少纤维的组合,而这样的饮食习惯也正是催生“肉肉”的绝佳搭配。
要如何改变呢?其实,只需做两点:减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精简烹饪的过程。
简单点说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米、面、土豆、地瓜等主食量,取而代之地去增加鸡蛋、肉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的摄入,尽可能地选择蒸煮等烹调方式,减少爆炒、油炸等复杂地烹调过程。
2、健脾利湿融入生活
《素问奇病论》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欲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肉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是古人对肥胖导致消渴形成机理的解释,本质上主要就是营养摄入的太多了,继而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聚湿而肥。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湿蕴化热,就开始出现又饿又渴的症状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糖尿病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脾胃是肥胖的病位所在,要想减少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就需要提前保护脾胃,减少肥胖。《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饮食不健康,脾胃损伤,有形之浊气不能化生,滞留体内,形体就变胖,继而出现“肥人多痰”的病理状态。
要减少肥胖,就要饮食健康,强健脾胃,而药食同源的山药、茯苓就是健脾利湿的好帮手,山药,性平,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可平补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茯苓甘淡渗利,是健脾宁心的不二选择,古人更是将其称为“四时之药”,也就是说,茯苓是四季均宜之品。
膏人
如果说胖就是“三高”“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元凶之一,那么,胖的状态不同,影响程度亦不同。这可不是我说的,曾有研究报告给出明确的结论:这其中的联系是“肉人<脂人<膏人。”那这个对健康影响最大的“膏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特点呢?
膏人之肉“堆金积玉,腹若悬箕”。也就是说,膏人的胖大多堆积在腹部,呈现一种尊荣富逸之态,与运动量不足有很大关系,此类体态也常被称为“腹型肥胖”。
01
温药和之
早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就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那要如何温,怎样和呢?艾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办法。
一方面是堆积于腹部的脂肪多为蓄积于内的痰浊、瘀血等阴性病理产物,须要用性质属阳、属温之药,非温不足以化;另一方面,此类肥胖人群以中年后居多,其实,这也说明,此类肥胖与人体阳气渐衰、脏腑功能低下关系密切。
◎八岁手绘
而艾所具有的温热通行之性,决定了其在温化痰饮、助运血行、温煦脏腑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所以,腹型肥胖明显者,可以选择长灸足三里、三阴交、天枢、丰隆、关元、气海等穴位,以助于温阳益气、化痰利水。
02
行气活血,摆脱油腻
山楂与红曲,颜色都是鲜红,红色入心,主血脉,故而都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山楂,其味酸甘,归脾胃肝经,最擅长消油腻肉食积滞。平常做菜,焖炖牛羊肉时,加上三两个山楂,肉质更软烂鲜美,还不腻口。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山楂更是充满爱意,赞其“化瘀之力,能除肠中瘀滞,兼入气分以开气郁痰结,疗心腹疼痛。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如此看来,山楂做的冰糖葫芦不仅称得上健脾开胃的小食,也算得上活血行气止痛的小药方呢。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红曲可是源自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也是美食界和中药界的明星。相信大家对“焦三仙”中的神曲是有一定了解的,而红曲也是一种真菌产物。目前临床上有一种叫他汀的调脂药物,常见的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而红曲之中则含有能够调脂的洛伐他汀 ,这是一种纯天然的植物他汀,所以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超前。
隋唐时期的厨师会以红曲煮肉,看样子不仅仅因为红曲可以调制出红彤彤诱人的颜色,更因为红曲能够解除肉类油腻的内在健康。此外,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明确红曲可以消食健脾,活血化瘀,既能改善食肉过多导致的食积,还能缓解瘀血内阻导致的疼痛以及跌打损伤。
如此健康的调脂烹饪方式,学会了么?
今日这份“新年特供版”健康饮食小贴士到这里就快结束了,也希望大家可以快快乐乐、轻轻松松过好年。
但最后我还是想再唠叨几句,常有老人到医院时问大夫说:“正月里可不可以不吃药啊”,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很难回答,毕竟身体出现症状了,药还是不能停的。
如果大家真的能够将健康、养生的观念融入生活,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或许新的一年不吃药,也是可以期待的。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介绍一剂家中常备中成药
✲天暖了,说说你最关心的减肥问题
✲最适合过年准备的食材,教你几种养生吃法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